APP下载

以美育人 以美培元
——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初中美育实施路径初探

2022-11-20朱万川

初中生世界 2022年24期
关键词:美育育人融合

■朱万川

“以美育人,以美培元”,五育融合视域下的初中美育要求学校树立大美育的理念,有意识地打通与其他各育的内在联系,对美育课程的实施路径、实施方式、学习评价等全面推进,激发美育发展自身内驱力,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

一、拓展美育场域边界

学校将学生的幸福人生作为美育的终极价值追求,重新审视学校美育的边界,提出“学校是座美育馆”的大美育场馆建设理念,切实加强美育的场域建设,有针对性地挖掘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科技文化、艺术等对师生的熏陶与感染力,以物象彰显美育文化,以物形创新美育空间,以物理探索美育学习,以物语唤醒美育心灵,将美育融合进学习场所、劳动实验场所、生活场所,全方位提升学生美育素养。学生时时处处受到美的熏陶,培养了赏美尚美的意识,提高了审美创美的能力。

学校提炼先进办学理念,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美育环境,以美育人、以美化人,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通过校园文化环境浸润学生心田,引导学生发现自然之美、科技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二、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根据国家和地方课程要求,学校将美育课程细分为德之美(品德与人文)、智之美(数理和探索)、健之美(运动与健康)、艺之美(艺术与审美)、创之美(劳动与创造)五大学习领域。

德之美课程群旨在提高学生品德修养、人文素养。入学课程、寻美之旅、古诗词中的美等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美德、美文,在学习中赏美,培养学生的尚美能力和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智之美课程群旨在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数学之美、地理之美、科学之美(物理、化学、生物)、美图秀形等课程,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学习理科知识,体悟逻辑与思维之美,培养学生理性全面的审美能力。

健之美课程群旨在提高学生健美能力、心理素质。球类之美、传统武术、花式跳绳等课程引导学生在运动中掌握运动技能,感受运动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吃苦耐劳精神和积极健康的审美能力。

艺之美课程群旨在提高学生艺术素养。声乐、器乐、舞蹈、绘画、书法、影视欣赏、手工工艺等课程着力帮助学生增强尚美能力、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和创美能力,培养学生的艺术类技能特长。

创之美课程群旨在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创新素养。园艺、烘焙、电脑绘画、网页制作、动漫制作、“三模”制作等课程,引导学生在劳动创造中传承爱劳动的美好品德,习得创美能力。

三、统筹美育课程实施

统筹实施路径,合理安排时间。学校对美育课程的实施系统安排,明确路径,落实时间。美育基础课程开足开齐。校本课程由艺术教师负责开展课堂教学,组织开展一些相应的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学科融通课程由各学科教研组合作开发,由任课教师负责实施,或在国家课程的教学中渗透,或抽出时间集中进行教学。系列活动课程:学校按计划定时组织学生开展活动。艺术特长课程:与学校其他选修课程、文化社团一起统一安排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学习与实践活动。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学校可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节假日自主开展一些技能练习活动。

明确课程定位,优化课程内容。各课程必须体现美育融合的性质和特点,以培育学生审美素养和创美能力为重点;必须突出人文性,要重视课程内容的文化内涵和文化品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突出生活性,要基于学生生活经验、联系社会现实生活来选择课程内容,以此彰显课程的价值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必须突出实践性,各课程要安排实践行动的内容,引领学生在做中学、研中做,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和行动中提高审美素养、创美能力和综合能力。学校组织教师根据这些要求深入研究各课程的目标与内容,各课程计划和活动方案经项目组论证审定后付诸实施。

创新实施方式,优化学习过程。各课程的实施都以发展学生的美育素养为目标,整合教学内容,确立“全员视域”“尊重个性”“主动参与”“视角灵动”“求真向善”五个维度,应用情境化引入、去情境化探究、再情境化应用的“发现—体验—创造”教学结构,探究中突出实践和拓展过程,以不断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使课程实施真正成为学生知行合一、情智共生的充满活力的生命活动。

四、建立美育评价机制

1.建立美育课程学习评价机制。纳入计划实施的各类各项美育课程都有具体的学习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教师在平时实施过程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感和学习水平进行观察评价;在每学期结束时,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检测评价,综合平时的观察和活动成果,进行美育课程学业水平的总结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审美素养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

2.建立学生美育素养评价机制。美育课程学业水平、日常参与审美创美活动情况、日常仪表美和行为美是审美素养评价的三个标准。每学期结束时,以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家长参评、教师总评等相结合的方式对每位学生的审美素养发展情况做出评价、给出等第,记入学期素质报告单。

3.建立美育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机制。建立从“育人”和“融合”两个方面考察的美育课程实施水平评价机制。“育人”重视课程目标能否聚焦核心素养,教学过程能否坚持学习中心,活动设计能否促进学生深度理解。“融合”主要美育融合育人的本质,不仅追求育人效果,还关注育人过程,在教育教学、组织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融合理念渗透的整体性。

五、预期成效

1.促进学生全面成长。

提高学生的赏美能力,增强生活的幸福感。美育融合教育提高学生欣赏生活中的美的能力,培养学生体验幸福生活的素质。没有对美的需要,没有欣赏美的能力,就没有因美而带来的快乐,就没有与美相关的幸福体验。美育是打通“获得感”与“幸福感”之间“最后1公里”的基础教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传播生命的正能量。实践研究旨在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审美教育,提升学生享受艺术的感性能力,培养学生享受文化艺术的日常生活习惯,引导学生爱美、崇尚艺术的价值取向。用文化生活填充学生的精神空间,让学生在高雅的艺术欣赏中释放生命的正能量。

提高学生的尚美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审美教育、艺术氛围为学生搭建“精神减压的港湾”“心理安全的庇护所”“精神危机的避难所”,让爱艺术、爱美、爱生活、爱人生成为学生最重要的价值观组成部分。

提高学生的“创美”能力,发展能动的创新力。美育从源头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美感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在探索知识中培养对美的创造力,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相互碰撞、融合,多角度、多方面了解世界,创造新事物。

2.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教师秉持积极和明确的态度与理念,发现教育之美。教师要善于发现从其他育人行为引发的心灵美、语言美、健康美、劳动美等,从而在自己的学科领域、班级管理、育人活动中挖掘美育资源、运用美育手段、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一种全面的全新的育人理念。

教师主动研究与实施,提升美育素养。教师既要渡人,更要渡己,在传递知识技能的同时,注意涵养人格、启迪智慧、关怀生命,为师生的自我实现、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创造空间。教师之间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吸取、借鉴不同学科的经验和方法,通过团队合作,深入教研,形成多角度的教学思路,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也实现教师自身美育素养的提升。

3.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美育课程基地建设需要强化五育融合的顶层设计,学校应利用制度优势自上而下搭建五育融合视域下美育课程的行动框架。学校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创建协同机制,在课程基地各项工作实践中促进学校内外、体制内外资源的深度融合。学校的教育者拥有共同的教育目标和价值追求,在相互融合、共同进步过程中,促进学校高品质发展。

猜你喜欢

美育育人融合
“以美会友,以美育人”:2022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美育研讨会召开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新美育”的内涵与实践路径探索
论公民美育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融合》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破次元
我和这个世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