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有效性研究

2022-11-20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音乐过程能力

周 宇

(江苏省泗洪县大楼实验学校 江苏 泗洪 223900)

在当前我国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合唱是学生重要的音乐能力,要让学生通过合唱感受多声部的丰富魅力,提前获取与他人的合唱经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在当前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部分比重较多,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合唱,却不被广大师生所关注,一方面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不稳定性因素较多,另一方面学生合唱演唱质量不高,经常会出现机械化合唱的现象,无法拥有较为全面的合唱能力。笔者将结合以往教学经验,提出合唱教学改革方案。

1.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育的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主要是指教师以班级为单位,以教学内容为素材,人人参与进行歌曲演唱,在演唱过程中获得音乐知识,并且提高个人音乐审美能力,强化合作探究意识,小学音乐教学合唱的重要影响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第一,提高学生的音乐性,音乐作为一种较为高雅深远的艺术表现形式,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语言来解读音乐,发挥音乐独特的教学魅力,将音乐体验融入到音乐教学中,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知。第二,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音乐不仅仅是一种旋律符号,而是通过音乐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综合体。音乐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教学作用。第三,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合唱教育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的演唱分配方法就可以表达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合唱,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开发学生的音乐创作的能力。第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合唱教学的模式,可以很好的让学生在合唱过程中训练气息控制以及音准掌握的能力。此外,气息训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肺活量。而学生在进行合唱教学之前,也会经常性的进行吐字练习来获得较为准确的音准,这样在进行合唱教学的时候,就可以使不同声部相互协调,学生的合唱能力也得到极大的提高。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采用合唱教学的模式符合新课改理念要求,不仅能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说合唱教学对小学音乐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新时代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育的重点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重点也转变为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全面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小学音乐教学在教育体系中对学生的个性化发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让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因此,小学音乐教育必须要以审美创建的活动为基础,根据具体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音乐教育。只有这样,小学音乐教学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满足学生对审美的个性化追求,从而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2.提高合唱教学质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2.1 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歌唱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也是重要的教学内容,在教学活动中合唱,需要学生拥有一定的歌唱基础能力,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注重音乐知识的传授,还需要注重学生歌唱技巧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逐渐提高个人歌唱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逐步指导的方式来提高学生歌唱技能,首先从学生的各种姿态纠正进行入手,帮助学生学会在歌唱过程中调整呼吸,学会利用不同的声部来进行发音。其次,在课堂练习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呼吸练习,保证学生的气息,能够支持声音的发出,通过正确的呼吸来达到最自然舒适的歌唱状态。如可以在练习过程中采用吹气的方式来锻炼调整呼吸。让学生在歌唱过程中想象自己正在吹蒲公英,自由掌握吹蒲公英的时间,感受平稳的呼吸。最后组织学生开展弱声高位的声音练习,弱声不是虚声,发音要引导学生将共鸣集中在鼻腔上下有气息的支持,喉咙不用打开,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演唱技巧。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无法掌握该技能,此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蜜蜂的飞行声音或者发动机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发生过程中的身体共鸣,从而为学生的演唱技巧打好基础。

2.2 加强学生合唱基础教学。合唱更加考验学生的相互配合演唱能力,所以为了强化演唱效果,教师可以加强学生的合唱基础教学。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合生概念,强化学生在合唱过程中的视听体验,增强学生音乐欣赏能力。首先可以利用科尔文手势来帮助学生建立高音概念,学生的演唱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内容来做出相对应的手势,强化学生的手势概念,让学生跟随手势来慢慢寻找声音的特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发音技巧。其次加强音阶的练习,在和声演唱过程中,音阶练习是必不可少的组成元素,教师可以按照循序渐进加强难度的练习方法,利用科尔文手势指导学生开展不同音阶的练习,强化学生的音乐视听,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不同音阶的表达形式。最后借助学生肢体动作来调整学生的演唱,在合唱过程当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肢体动作,在演唱到不同的阶段时让学生跟随旋律肢体摆动,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找准合唱的时间点,加强合唱效果,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合唱的节奏音型。

2.3 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多形式的合唱。有效的课堂练习离不开形式的多元化表现,合唱教学更加符合灵活多变这一特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应该更加突出形式的表现多元化。首先教师可以根据合唱内容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即便是相同的音乐,在不同的情境中也可以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其次可以进行歌曲的编创合唱,在学生拥有一定的合唱技能和技术之后,教师可以改变音乐的节奏快慢,让学生感受不同节奏所带来的独特音乐美感,丰富学生的合唱情感体验。

2.4 借助音乐节拍,提高学生对歌曲节奏感的把握程度。小学音乐课堂教学采用合唱教学的模式,而合唱的质量好坏关乎着合唱教学是否达到理想化效果。因此,提高合唱质量成为合唱教学的教学重点之一。想要提高合唱的质量,有规律的节拍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之前,可以让学生根据所需要练习的曲目寻找有规律的节拍感,可以适当的寻找一些针对练习的工具,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在这个过程中,让不同的学生轮流进行跟着节拍哼曲调练习。只有这样才能够减少歌词、音调、韵律以及其他因素对合唱练习的干扰,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整首歌曲的把握程度。就比如说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某一曲目的教学时,教师要学会删繁为简,利用最简单的打节拍的方式,让学生逐渐掌握这个曲目的曲调变化,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久而久之,学生通过反复的节拍练习,掌握这首曲目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5 合理安排每个人的角色和位置,加强实践练习。想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离不开每个学生的实践练习。一个好的合唱曲目,离不开不同的学生对整首歌曲的把握程度。因此,这就要求音乐教师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擅长的东西对每个学生在合唱的位置以及角色进行合理分配。只有让合适的同学来负责合适的位置,才能使合唱达到理想化的效果,这也是合唱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环节。每个学生性格不同,声音也有差异,只有将他们放在合适的位置,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音乐才能,否则学生很难对音乐产生兴趣。除了将每个学生合理的安排适合自己的角色和位置之外,还要不断的加强实践练习。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让合唱曲目的合唱达到理想化的效果。

2.6 提高合唱的趣味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新课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而在小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要让学生体会到合唱的趣味性,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要在合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乐教师必须要具有丰富的音乐素养,并能够根据新时代的潮流创新音乐合唱教学。此外,音乐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自身学习情况对音乐合唱教学进行创新性的改编,才能使学生更好的进入音乐的学习中。第二,学生要拥有鉴赏音乐合唱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合唱鉴赏教学。而合唱鉴赏教学能够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合唱音乐的趣味性,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合唱教学的兴趣,大大增强了学生参加合唱教学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合唱教学所采用的音乐形式具有集体主义、强感染力的特点。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之前,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合唱音乐的趣味性和情感共鸣的特点,可以通过播放相关音乐曲目以及书本知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相关曲目音乐学习中,使学生对合唱教学的艺术形式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自信心,让学生克服对音乐学习的畏惧心理,防止出现“开不了口”,发挥失常等情况。因此,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学生的自信心进行适当的培养,用鼓励性的话语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变得高涨。

2.7 对课堂的导入方式进行优化,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将合唱教学的表现形式合理的导入小学音乐教学中。而合唱教学的表现形式与独唱有很大的不同,合唱教学是学生整体进行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并掌握合唱教学的优势所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巧妙的将合唱教学的表现形式导入到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进一步提高了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学生在具有趣味性、故事性的导入下,对合唱教学充满了兴趣,在积极参与到合唱教学的同时,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开展合唱教学的效率。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经过多次的合唱实践,学生的音色、音量变得越来越协调,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合唱表演的难度。因此,音乐教师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以书本音乐素材为基础,对课堂教学进行精心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音乐课堂氛围。只有这样,音乐教学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真正的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在采取合唱教学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长此下去,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2.8 对专业素养进行培养优化,提升合唱表现的效果。在进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在活动中不仅仅是组织者,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养以及合唱技能的引导者。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培养合唱的专业能力,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教师不仅要对自身的专业能力进行加强和学习还必须要利用自身所具备的音乐性专业技能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高效率、科学化的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还可以最大程度上发掘课堂教学的质量。在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学生进行引导,与相关知识的讲解加强学生在合唱方法以及合唱技巧上的理解与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丰富自身的音乐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不仅能够最大程度上优化合唱表演的效果,同时,还能够推动小学合唱教学的可持续性发展。比如以《小鸟,小鸟》一曲为合唱曲目。教师可以在开展合唱之前就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讲解和强化训练,帮助学生对整首歌曲进行分解学习。引导学生掌握歌曲词句间的节奏以及演唱时的精准唱法。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自身的肢体语言对歌曲的内容进行全是引导学生在合唱的过程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情,融入身体的动作。这样一来,还能够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以及音乐节拍的掌控。学生对合唱作品感情的认识,也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情感共鸣,提高整体的合同质量。

2.9 优化教学方法。相当于其他学科,音乐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他科目的在学习的过程中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奠基和学习,而音乐学科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张让学生对紧张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发挥音乐教学应有的作用,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加强自身能力,打造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教师团队,促进合唱教学的标准化与科学化。在学校内部还要定期组建培训活动,鼓励教师积极的参与其中,并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将最新的教学方法应用到音乐课堂上。这样一来,不仅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目标的实现。音乐教师必须要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优化,采用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生压力较为紧张的时候,组织全体人员举行合唱比赛。比赛的方式上面也要更加灵活多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个性,这样一来,就能够充分实现音乐合唱教学的目标,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增强学生合作意识的重要教学内容,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师必须要重视音乐合唱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合唱习惯,加强学生音乐感知能力,为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而打下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音乐过程能力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音乐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