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究

2022-11-20陈海燕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书写习惯过程

陈海燕

(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八中学 新疆 喀什 844000)

前言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证学生能够学习进步的关键性前提。对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很重要,教师必须要实现针对学科教育特点来进行整合,更要依据学生生长发育的现实规律进行调整,这样才能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来助力学生发展,并通过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为其长久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优化 助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1.1 提高教学认识。有些教师会由于认知偏差等问题,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加关注的是学生对于学习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时其实就忽略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在教育工作落实上,其实很多教师经过了不断地尝试,但在学习习惯培养上,很难实现取得明显的成效。比如,对于低年级的数学教学来看,由于学生年龄较小,且生长发育规律导致学生上课有不良习惯,这时教师不仅要保证教学的质量,更要将更多的精力放置在组织课堂纪律当中。因此,对于一些细节环节来看,教师就很难实现对学生的学习习惯进行有效培养。与此同时,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看,由于在低年级时未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即使再进行学习习惯的培养,也很难保证学习习惯养成的质量。这些现象以及问题的出现,就会制约学生的发展,更会导致整体的教学质量不足。想要实现真正为学生的长期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就必须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对于教学认知来看,教师必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更要实现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并真正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通过教师的引导,助力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

首先,教师在教学之前,必须要明白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所有活动的开展必须要以学生为本,更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以此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实现发展主体。其次,想要保证培养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也要实现对教学氛围进行有效建设。毕竟,只有在开放、民主且和谐的环境氛围中,学生的发展才能够更加全面,而且也可以通过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并通过教师的鼓励来使学生获得尊重感,这样学生才会敢于质疑,同时也能够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丰富。通过这样的教学模式,才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质疑、多思且追求真理的好习惯。最后,对于数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实现通过情境的有效创设,更能够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全新的契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要根据课堂实际情况来为学习习惯的培养创设最佳的情境。比如,对于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既能够实现让学生在情境当中,通过独立自主进行思考开展探索,更能通过集体的讨论来发散学生的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必须要抓住新的知识以及新的论点来实现对学生的认知情况进行匹配,这样才能通过设疑的方式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用实物进行猜测,学生很快就会被吸引,而且学生会十分想要知道实物的具体长度。教师只需要通过引导,让学生知道如何对实物进行长度的测量,然后就可以对长度的单位进行引申。之后,教师可以选择对比法分析法来让学生猜一猜长度之间的单位转化关系,再用实物进行举例,并让学生通过动手,将不同长度的小木棒进行对比,从而让学生知道厘米与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能够通过问题的设置来让学生思考,也可以在探索动手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想要解决数学问题,实际操作更为直观,这时就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1.2 做好循序渐进。教师必须意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是一项具备着系统性的大工程。因此,在开展学习习惯培养工作时,必须要保证整个过程的循序渐进,更要通过不断强化才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对于学习习惯的培养来看,其实应该与教学的过程相一致,更要根据整体的教学内容来实现针对不同学习习惯的培育进行具体的划分,这样才能将学习习惯进行细化处理,并融合到不同的教学阶段中,这时才能做到教学与培养的共同发展,同时真正实现达到多赢的效果。

首先,在低年级时,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其实只停留在对数字的认知与应用上。但是,为保证培养出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师要做的就是先强化学生对于数学的书写进行整合。比如,对于数字的书写来看,其中包括了最基础的零到九的数字书写,也包括了双位数与多位数的书写。这个内容其实十分简单,但是很多学生即使到了毕业,也很难实现把数字写得十分整洁,而且很多学生会因在书写的过程中会存有不认真的问题,最终导致在解题时存有错误,从而就产生了白白失分的现象。面对这种问题来看,教师可以通过系统的整合进行处理,并对学生的书写习惯进行强化,甚至可以通过专项的书写训练来进行优化,以此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保证书写的工整性。这时,学生就很难会出现由于书写不清晰而导致失分的问题。

其次,在中年级阶段中,教师必须要通过强化预习训练来让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一些小技巧。而且,在每天授课结束之后,也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整理内容,并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惯。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强调对方法以及技巧的指导,更要让学生通过预习以及总结来找出自己不懂的内容并进行记录。这样,在预习中,学生能够带着问题进行听课,更能够强化整体学习的效果。在总结上,学生对不会的地方进行标注,并通过问同学、问老师等方法来进行重点攻破,更能够强化学生的学习质量。此外,对于这个工作的落实来看,教师其实也要重点进行检查,这样才能在不断强化与指导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与总结习惯,进而才能通过学生的不断反思,使学生获得成长。

最后,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看,在数学学科的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因此,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教师要布置一些探索性的内容,并让学生进行主动整理与攻破,这时才能通过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使学生真正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学习《统计》时,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专题任务,并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然后由学生进行规划,并让学生设计好总体的思路,再由教师进行检查给予指导,从而让生成可行的方案。这时,由学生自己去动手实践,则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提升,并且也可以通过教师的鼓励与表扬,使学生树立信心,同时也能够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来实现发展,这样学生就会更乐意于进行自主探索与提升。

1.3 着眼细节工作。对于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来看,必须要从低做起,更要实现细致落实,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严格要求,更要找好各项工作开展的着力点,并进行有效渗透,这时才能够使学习习惯的培养真正能够实现助力学生的发展。比如,针对低年级的训练来看,学生必须要实现掌握基础的计算能力,而在学习习惯的培育中,教师可以先对稿纸的使用规范进行整合。毕竟,学生在计算时肯定离不开草稿纸的应用,大部分的学生会认为稿纸只是一种临时使用的计算工具,因此没有保留的价值,在使用时,随便找一张纸进行书写即可。但是,对于稿纸的使用来看,其实上面所有的内容,就是学生在进行思考时整体思路的一个呈现,并且也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算习惯的一个工具。透过稿纸教师可以看到学生的书写情况以及学生的思路情况,更能够对学生的概念掌握情况进行认知。因此,教师可以在训练的过程中,通过指导来实现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使用统一的稿纸,然后再使用稿纸时,由左至右,由上至下进行书写。在书写时,必须要保证与课堂练习的要求相一致,即使有演算错误的地方,也要让学生保留痕迹,更要让学生在总结的过程中,找到问题出现的原因。这样,通过稿纸的演算,就能对学生的思路过程进行展示,同时学生也可以在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通过对自己进行反思,观看自己的解题思路过程来进行改正,这时学生的概念应用能力以及演算能力其实都会获得成长。

1.4 落实因材施教。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来看,必须要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了解,才能在习惯培养上做到有的放矢。在进行训练与整合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先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做好因材施教,这时才能提升训练的效果,并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很多学生在进行书写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数字抄写错误的现象,习题当中明明写的是3,抄到本子上时,学生就有可能写成8。这个问题的出现,往往是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较差所导致的现象。因此,在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其实可以要求学生在作业做完之后,先看一看自己写的是否正确,以此来强化学生抄写的准确性。这时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再如,对于部分学生来看,即使到了高年级,仍然喜欢利用铅笔来进行书写。通过询问得知,学生认为利用铅笔进行书写,可以通过橡皮擦将错误的书写内容进行改正。但是,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看,其实要让学生养成用钢笔进行书写的习惯,这时才能培养学生的书写自信心,并使学生在书写的过程中能够更加仔细。因此,想要改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动笔之前,先进行解题思路的整理,并将草稿本上的内容确认之后再誊抄回作业本上。这样,通过长时间的训练,学生就能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并且也能有效消除对于改正工具的依赖。这样对于钢笔的使用来看,学生就会更加自信,也能在书写的过程中,进一步保证自己书写的正确性。

2.日常引导 助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2.1 落实兴趣引导。提高学生的学科认知,才会使学生对学习的一些要求更加重视。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数学有什么实际的用处,这样通过强化学生的数学认知,其实更有利于数学习惯的培养[1]。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询问,数学学科的学习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用处?即使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也可以通过场景模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到数学学科在生活当中有什么具体的价值。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就能了解到,不管是在衣食住行,还是在社会领域的发展中,数学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作用。这样,通过提高学生的学科认知,学生对于数学习惯的养成就会更加重视。与此同时,在课堂当中,教师也要创建出属于学科特点,并贴近现实生活的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毕竟,只有学习兴趣才能够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本年度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将每一天的小计划写在年历表上,并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计划来完成每一天的事项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够将数学学科延伸到生活当中,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习惯培养的过程中,强化自己对于计划的执行力度,这时对于学生的成长来看,就能够起到很好的推进性作用。通过这种方法发现,很多学生会将父母的一些生活日常在自己的日历中进行标注,甚至会画出一些图案来进行润色,并将自己的假期生活展示在年历当中,所以这种方法其实也能在情感激励上起到积极的作用。

2.2 强化技巧引导。对于学习习惯的培育来看,教师也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效指导,并通过技巧认知来实现习惯生成,这时才能够使学生的学习习惯,能够更有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的天性爱好表现,很容易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急于表达,而这时学生所回答的答案往往严谨,而且也只能够就单方面进行的叙述。因此,教师可以在前期培养中,引导学生在举手回答问题之前,先想一想自己回答问题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这个问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解答?通过这样的模式,其实更有利于帮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且也可以减少无效回答的问题出现。与此同时,很多学生会出现拿到题目直接进行计算,致使学生的正确率很低。学生也不理解,为什么自己按照教师所教授的步骤去计算,最后的结果却不对。对于这个问题来看,其实是由于当前教材信息的内容在呈现上比较多样,且在题目设计上很多内容又存于图片当中。对此,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必须要让学生先读懂题目的要求,还要对其目的立意进行梳理,更要让学生学会观察题型,进而套用性质、定律等计算。通过这样的指导,就能够实现让学生养成阅题严谨的好习惯,还能全面提高学生做题的速度与质量。例如,在应用题解答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读整个题目,然后让学生将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一一列举,再带着未知条件对全题再次阅读,并将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进行匹配,之后再进行列式计算。通过这样的技巧指导,学生很快就能够找到问题的解答思路,也能有效改善由于学生马虎而产生的计算错误问题。此外,为减少由于学生马虎而产生失分现象,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教师也要对学生在解答完毕后的一些小习惯进行有效培养。比如,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在习题做完时,需要对所有习题的题目再重新阅读一遍,看看自己有没有漏下的题目没有做。对于一些简单的题目,可以进行简单的核对,而对于一些比较难的应用题或者是综合题,需要在草稿纸上进行再次验算。

3.方法整合 助力学生学习习惯养成

3.1 突出思维培养。好的学习习惯能够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看,由于他们的天性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时很难实现专心听讲,这时就会导致学生的发展有所不足。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专心听讲其实并不是让学生把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都牢牢记住,而是要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实现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动脑思考,并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对此,为了能够让小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专心听讲,教师就必须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在学习《面积》时,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引导法,实现设置不同的小问题,并以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渐进行问题难度的加深。这时,学生的注意力就会集中在教师的问题上。此外,教师也可以将不同的问题进行整合,并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这时,既能够实现突出学生的思维培养,也能够使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进行整合,就能够使学生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

3.2 做好教学引申。对于数学学科来看,学生必须要勤于动脑,才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数学知识的奥义。因此,教师必须要实现锻炼出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有效思考的好习惯,更要实现引导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能力的生成与发展。对此,在这一点上,教师其实就要做好教学引申,更要将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化处理,这时才能够使学生的发展更加全面,而且可以在充分尊重的前提下,使学生乐于进行提问。例如,在学习《长方体与正方体》时,有学生提出,既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一样的,那么它们的体积公式是不是也是一样的?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问题进行再次引导,并让学生进行验证。

3.3 鼓励合作学习。一个人的思维始终是有限的,所以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来看,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养成合作学习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集体思维的帮助下,真正实现问题突破。同时,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这时就出现了学生很难融入到集体生活的问题。对此,教师其实可以在教学设计上,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或集体活动,并通过这种学习合作的形式,让学生理解到团队学习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这个过程,强化学生的自我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进而实现对数学问题的有效突破。这时,学生就能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做到加深对于数学知识的有效理解,并且当学生有想不明白的问题时,也会主动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探讨,这对于学生的成长来看十分有益。例如,在学习《四则运算》时,其中会涉及到四则运算的简便算法,教师就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一个小组中都有一名熟练掌握简便算法的同学,并让他教会其他小组成员,或者是分享一些自己简便运算的小技巧,以此来进行强化。然后,教师就可以组织小组竞赛,并通过这种方式强化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与竞争意识。

3.4 落实专题学习。学习习惯的养成其实离不开学生的实践。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进行锻炼,这时才能强化学习习惯的培育。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具有专题性学习的内容来给予学生实践和自主探索的机会。在组建此类活动时,教师必须要坚持做到把权力让给学生,让学生能够自主提出问题,同时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实践,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在互相交流与探讨的过程中产生质疑,从而解决问题,这时才能够为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习惯的发展打下基础。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教师就可以通过专题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并让小组成员自己分配要查找的资料与内容,然后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对接整合,再由小组成员在课堂上进行讲解。

总结

由此可见,小学生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是多方面的。因此,教师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进行系统整合,更要保证方式的多元性,这时才能够真正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值得注意的是,为真正实现满足小学生发展的需求,教师其实也可以通过定期举办讨论会的方式,让学生把自己的一些好习惯与大家进行分享,这样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了解,以及教师对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进行系统整合,也能为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提供更好的帮助。

猜你喜欢

书写习惯过程
上课好习惯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书写春天的“草”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