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中旁批的教学使用探究

2022-11-20李卫东

读与写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本课文初中语文

李卫东

(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尚嵇中学 贵州 遵义 563000)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使用至今,其中的自读课文旁批的教学已经引起了一线教师的重视,如何对其进行精准定位,提升旁批使用效率是语文教师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基于此对如何在自读课文旁批教学进行深度教学,可使用下面几点策略:

1.课文分类,对症下药

我国语文教材中选文的类型与功能的划分很重要。经过访谈可知有部分语文教师对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类型掌握不足,详细划分缺乏标准,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对课文旁批的使用侧重点不正确。据此在旁批教学之前,要先划分自读课文的类型,并依照对应的要求,提出教学建议。据此对初中自读课文进行分类,主要包括:

1.1 记叙类自读课文。此类文章主要包括时间、地点、任务、起因、发展、结果六要素,根据此进行自读的时候,学生可结合相对的旁批,巧妙迁移所学内容到自读课文中,经过对事例的总结。从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呈现任务特点。结合对自读旁批的特点、记叙文的教学需求,依照适合的教学方法与要求进行,教师需做到:第一,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先明确自读课文的类型,并将旁批加入到备课中;第二,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让其在自主阅读中提升学习意识。

1.2 言物类自读课文。言物类的自读课文包括咏物、写景等,此类文章的旁批多是从文章结构与语言特色等角度的阐述让学生感受对“物”的情感。所以在学习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揣摩旁批的内容,进而对文章体裁,进行深度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为学生补充学习资源,完善旁批内容。中学生的心智还在完善,在文本阅读中可能会因为生活经验的匮乏,产生阅读障碍。虽然文本中的旁批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对知识空白的补充,但是可能还不够丰富,需要教师借助多种载体帮助学生更加完善文本信息,让学生在完整的情境中可以理解课文。

1.3 诗歌类自读课文。部编本初中教材中的诗歌类自读课文呈现篇数较少,新课程标准中对第四学段学生学习目标的设置中,增加了要掌握诗歌文学的内容,并能从了解的层次掌握诗歌,如学会诗歌的朗读节奏,品味意象等。例如《荷叶 母亲》课文的旁批,有“品味诗歌语言”“‘心中的雨点’指的是什么”。如果只是阅读前者,学生的“品味”会感到笼统,同时缺乏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所以在后面提出了“雨点指的是什么”,但是整篇文章中的主要意象-荷叶,却没有被提及。作者对于荷叶意象的阐述,与现实结合,比喻母亲,歌颂母爱。自此诗歌中以“荷叶”作为本文的“诗眼”,没有在旁批中呈现。所以需要学生反复阅读,深入思考,不断揣摩诗歌的意象,在旁批的引导下能够清晰阐述自己的想法。

1.4 说理类自读课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说理类自读课文主要体现在议论文中,新课程标准中出在第四学段,要学生能够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并能明确观念,正确探究出观点与材料间的关系,做出正确判断。初中学生学习议论文还有些难度,但是旁批的运用为学生学习提供指导,学生要利用此提示,加深对文章课文的理解,找到阅读课文的切入点,让学生筛选出有用的信息。

2.师生同步,活动旁批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是最重要的要素,自读课文中旁批的使用教学,就是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角度进行。对于教师的“教”来说,要更新教与观念,在备课中增加旁批设计,还要引导学生个性阅读,转变传统的单向的、传递知识的形式。还可借助多种载体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对于学生的学,则要其认真阅读旁批的内容,并通过阅读迁移,学会正确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并围绕旁批,可以自主探究。

2.1 教师的“教”。对于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中旁批的教学中,教师影响较大,如其理念可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旁批的解读,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会注重旁批的运用,提升文本理解效率。基于此,教师要注重自己的教师角色,提升综合素养。

第一,教师要建立正确的教学观念,重视旁批并将此部分内容纳入到备课中。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备课尤为重要,如果加入旁批的内容,与教学目标与过程融合,可以提升教学效率。例如《孤独之旅》疑问中的旁批是“此处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与之前的恐惧、茫然相比,在现在的暴风雨中,杜小康的表现与变化是怎样的?”等,教师可根据此旁批的阅读,确定教学教学目标,如:请你尝试在文章中,画出描写环境的句子。并回忆以往文本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结合以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本文的环境描写作用是什么;在杜小康的茫然与恐惧后,经历了哪些表现,都有什么变化?并想一想产生变化的原因。经历这两点教学任务的布置,让学生自己发现课文旁批的重要性并使用,体现其价值所在。

第二,教师要多进行个性化阅读教学,转变以往知识单向传播的形式。自读课文,强调学生自主阅读,新版的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生要借助课文中的注释,开展理解阅读。2016年广泛使用的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自读文章方便设置了旁批,此就相当于对文本的“注释”。据此教师在传递知识的时候,不能一味告知学生自己的想法,而是要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体。例如《论教养》课文的旁批中,设有无教养的例子与有教养的表现,让学生思考这么写有什么好处。根据此,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让其讨论交流,绘制表格,再结合课文内容,补充“无教养”与“有教养”的表现内容,在小组中分享活动成果。此教学活动则是将学生分为自读课文学习的主体,学习内容的生成者等等,在课堂中形成民主与和谐的学习氛围。

第三,以多种载体激发学生自读课文阅读兴趣。实际教学中教师在使用旁批的时候,要灵活运用各种载体,做到活用旁批,创建多种形式的语文课堂,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例如《谈创造性思维》一文中的旁批为: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答案也不同。你有相似的经历吗?从此入手,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的活动,让学生在课中以“正方”与“反方”的形式进行交流,以辩论为载体巧妙开展旁批教学,调动学生课堂参与度,能够在充分阅读后,利用文本的论点论据,灵活说理,锻炼初中生的思维与表达能力。除了以辩论为载体,教师还可组织“我为课文添批注”、“旁批设计大赛”等活动,以此调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提升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另外还能将教材自读课文中的,标示旁批法“反哺”到课文阅读中,培养学生迁移能力。

2.2 学生的“学”。初中语文自读课文中旁批的教学,要遵循从简单到复杂的特点,帮助学生慢慢克服“畏难”心理,慢慢掌握阅读方法,充分利用旁批,提升学习质量。第一,学生要多开展文本的对话,有效研读旁批。学生在自读课文的时候,科学运用旁批,转变传统依赖教师讲解的思想,而是多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语文阅读教学,本质上就是学生语文本的对话,在此教师起引导作用。所以在初次接触课文旁批内容的时候,要反复揣摩编者这么设计的意图,以此深化阅读,加强与文本的深度对话,感受作者创作文本意图,潜移默化提升语文素养。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学习中,借助旁批“爸爸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为什么爸爸让我‘迈一小步’”……一共有四个旁批,且内容的设计层层递进,让学生通过此阅读文本,了解到课文中的主人公冒险、遇险、脱险的过程,借此在学生阅读此文章的时候,可适当借助旁批的提示,然后进行深度阅读,思考课文主人公是怎么在父亲的帮助下战胜心魔,成功脱险,重获自信的。在整篇文章研读后,了解到主人公是怎么脱险后,再进行深思:我是否也有类似的,战胜困难的经历?我是怎么克服心理障碍的?通过文章的阅读,给我带来什么启示……经过学生与课文旁批的交互,不但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还在心灵上获得启迪。

第二,学生要主动建构知识,利用迁移的手段,掌握自读课文的阅读方法。新版本的语文教材的编排,是按照单元主题的形式进行划分的。如七下第一单元的主题为通过各个领域中杰出人物的介绍,让学生获得良好精神品质,以杰出人物为榜样进行学习,建立更高尚的理想追求;第二单元则是以“国家情怀”为主题,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爱国精神……所以单元文本学习中,一旦掌握了一篇文章的阅读方法,还能掌握相同类型的阅读方法,从一课的学习到掌握一类文本的方法。以七下《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断》与自读课文《回忆鲁迅先生》为例,前者的旁批提及“结合课文例子,借助细节来谈一谈闻一多的人物形象”。让学生感受如何用描写的方法阐述人物形象的刻画。依据此可结合课文中的细节描写,为读者展示闻一多先生的刻苦精神。在此通过学生从细节着手研究人物形象。而《回忆鲁迅先生》一文的旁批有“这件事体现了鲁迅的什么品质?”“举着象牙烟嘴沉思”等,根据对比分析发现此文的阅读也希望学生从细节着手,在细节中探究鲁迅的人物形象。基于此学生要即使整理人物形象刻画的技巧,并在旁批的指引下主动迁移,探究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第三,养成提问好习惯,借助旁批科学提问,有效探究。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自读课文,没有设置课后思考题,只有旁批出现频率最高,在此有很多封闭型的问题。在此旁批的作用类同于“思考探究”。所以学生在利用旁批阅读的时候,可以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即边阅读,边思考,继而提出问题,深化分析,完成对批注内容的进一步延伸,引发学生思考,扩展知识面。例如《谈创造性思维》一课中的旁批稍有不同,即“思考角度决定答案,你有相似的经验吗?”“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如何?”学生在初读后会对此类封闭性的问题进行解答,然后再做更深的思考。即本片文章讲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提出问题“想要获得创造力,是依靠灵感多一些还是勤奋多一些呢?”“可借助哪些方式提升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利用诸如此类的发散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进一步质疑后,进行深度思考,增强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重视过程,以评促教

教学评价是检验旁批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一环,利用教学评价检验自己教的如何与学生学的如何。所以要从教学评价角度着手,对教师教与学生学进行进一步探究。

3.1 教师教学评价。对于教师来说,评价可使用“量化考核表”,对素质教育中的三维目标进行进一步细化,深化对自读课文旁批教学质量的测评。例如《论创造性思维》疑问中一共有五处旁批。作为说理类议论文,新课程标准对教师的教学建议,为梳理文章的说理过程,让学生能够明晓论点与论据的关系,了解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所以在课堂评价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考核细则,科学评价课堂教学,如针对“知识与创造力的关系”“创造力创造所需的要素”旁批,教师的评价以提出课文论点与论据关系、创造力重要性的论据等,对旁批设计进行科学反馈。

3.2 学生学习评价。对于学生学习评价来说,就要使用过程性的评价。自读课文旁批的教学中,可以使用过程性评价形式,如学生是否掌握文章的写作手法、是否可借助旁批了解文章内容等等。例如《回忆鲁迅先生》的旁批“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省略号的作用后,再结合旁批,就可使用过程性评价的手段,对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不但考察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通过此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有效评价。

结论

综上,通过行之有效的旁批教学实践,解决实际教学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经过对自读课文旁批的教学设计,针对不同的文本类型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以此提升了自读课文旁批的使用率,提升使用价值。

猜你喜欢

文本课文初中语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