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菇品种添新秀
2022-11-19郑素月
□文/郑素月
经过近四年的不懈努力,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平菇岗位专家、河北工程大学郑素月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成功选育出适宜平菇生产新品种“冀平16”,2022年9月顺利通过保定市生产力促进中心组织的成果评价,为平菇品种增添了一名新秀。
破解平菇生产瓶颈难题
平菇是食用菌侧耳属多个近缘品种的统称,其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深受百姓喜爱。平菇栽培原料广泛,技术简单,全国各地均有广泛生产。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2019年全国平菇产量686.5万吨,继香菇、黑木耳之后位居第三位。河北省是平菇栽培大省,2019年平菇产量近70万吨,排名仅次于山东省,位居全国第二。河北省平菇主产区集中在冀中南地区,栽培规模和产量逐年增加,成为菇农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然而,随着平菇产业的发展,优良品种的匮乏成为制约平菇产业发展的瓶颈。由于多年对平菇与育种的科技投入不足,种质资源储备和可利用资源较少,导致育成品种产量低,综合性状差,生产上同物异名现象严重,造成平菇生产经济效益不断下滑,制约了平菇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培育优良品种,特别是产量高、品质好、抗性强的品种成为平菇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此,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平菇岗位专家、河北工程大学郑素月教授课题组通过收集平菇种质资源,进行种质评价,研究平菇交配型及孢子单核体的遗传多样性以优势互补的菌株做亲本,利用单单杂交、单双杂交等手段,选育出适宜生产平菇新品种“冀平16”,为平菇生产提供了新的优良菌株,一定程度上破解了平菇生产的瓶颈难题,为平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严谨务实开展研究工作
该成果是在第二期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HBCT2018050202,2018~2022)项目资助下开展工作。体系成立以后,本团队首先开展了大量的平菇生产调研工作,收集生产平菇品种,在实验室进行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在调研和收集品种过程中发现平菇生产品种存在严重的同物异名和同名异物现象,生产品种单一,秋冬季节多为“89”“99”和“双抗黑平”系列品种,“99”系列品种菇片肥厚,肉质致密,在温度稍高的季节,菌盖颜色较其他品种深,较受市场欢迎,但该品种的缺点是不抗黄斑。秋冬栽培的低温品种中,双抗黑平品种栽培量较大,这类品种特点菇形美观,叶片中等,颜色深,菇质硬,缺点是不耐高温,在早秋、晚春稍高温季节出菇不理想。因此,针对这两个品种的特点,能否杂交选育出集两个品种优点为一体的优良杂交品种,成为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
课题组以这两个系列品种为亲本,开展了杂交育种研究。在亲缘关系鉴定基础上,选择“99”和“双抗黑平”两个系列品种为亲本,通过出菇采集孢子,经多孢分离和单孢分离等手段,获得不同菌株的孢子单核菌株,将“99”系列菌株孢子单核菌株分别与“双抗黑平”单核菌株配对杂交,获得杂交菌株,进一步通过拮抗试验、酯酶同工酶等生化和分子标记鉴定,淘汰与亲本无遗传差异菌株,经初筛、复筛和出菇试验,得到平菇杂交新菌株3个,经生产上多点试验示范,最终筛选出菇形优美、抗病性强,适宜生产推广使用的优良杂交菌株,命名为“冀平16”。该品种主要特点:一是产量高,以玉米芯为主料的常规栽培条件下,总生物学效率较对照品种提升13%以上;二是商品性状好,该品种菇形优美,菌盖灰黑色,较对照品种“双抗黑平”颜色深,子实体覆瓦状,丛生,菌盖大而平展,菇形圆整,表面光滑,菌盖直径5~8厘米,菌盖厚度1~1.8厘米;三是抗黄斑病强,跟亲本在同一条件下发菌出菇,亲本“99”系列菌株暴发黄斑病,该菌株未见黄斑病发生。
认真开展示范推广
完成实验室研究后,要让一个优良的品种走进生产,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还必须开展一系列的验证、示范。自2019~2021年以来,该品种经过了实验室栽培、农户小试、工厂化栽培中试,分别通过河北中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魏县福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在邯郸、邢台及周边地区进行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河北中沃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魏县福来食用菌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食用菌创新团队示范基地,多年来公司一直从事平菇菌种生产、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与团队有着多年良好合作经历。“冀平16”平菇新品种分别在两个基地开展了工厂化和棚室化栽培示范推广,实现两年栽培示范超过5000万袋,并表现出与实验室相一致的特点,进一步验证了该品种的优良特性,菇农反映良好,为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了保证,为使该品种成为平菇当家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