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做引领 燕山脚下木耳情
——河北省黑木耳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实践掠影
2022-11-19王谦
□文/王谦
习近平总书记点赞的“小木耳、大产业”,在河北省得到了生动的实践写照。自2018年河北省设立了现代农业食用菌产业体系、并在承德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综合试验推广站以来,以河北大学食药用真菌研究所所长王谦教授为岗位专家的黑木耳产业体系创新团队贯彻执行以优质高效为中心、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农民增收为目的、以“良种、良法”为抓手,创新、集成包括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应用,黑木耳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
在“良种”方面,设立专门的子课题,连续三年开展引种品比工作。在考虑到黑木耳栽培规模的快速提升带来的初级产品的流通压力,必然带来其高附加值产品资源化开发利用的技术需求,菌类初级产品的加工增值,是结束产业扶贫走向乡村振兴后,必然的道路选择。在关注产量的同时,本团队在国内较早地把优选出功能性成分更高的品种,作为育种品比的重点工作,给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本团队岗站配合,2018~2020年度试验中,综合种植广度、产量、子实体性状、多酚含量与抗氧化性等指标,筛选出较优品种黑山;而在产量、多糖等方面考虑,黑威15、黑厚圆、青灰小碗也是值得推广的优良品种。在隆化县、围场县、承德县、平泉市等黑木耳种植区,推广面积3595亩,平均每棒增产干品木耳0.012斤,总增产215.7吨,纯利润1294.2万元,经济效益显著。
在产业的可持续促进生态绿色发展方面,随着黑木耳产业的飞跃式发展,其菌糠的产生也带来生态压力与资源化开发的技术需求,在黑木耳菌糠资源化开发中,王谦教授及团队创新性的选育了分解能力强的毛木耳优良菌株,对黑木耳菌糠进行生物降解,不仅有效地降低了面源污染,还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方面,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技术途径。在研发中完成了多项自主创新。新河大SL205应用于黑木耳菌糠资源化开发方向,建立了配套的毛木耳细胞工程菌株SL205——黑木耳菌糠再利用——生菜栽培的循环生态技术模式;利用选育的毛木耳优良细胞工程菌株SL205,以黑木耳菌糠为主要栽培基质,完成了相关的新技术研究,经河北省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先专家李明教授等专家测产后,形成的相关成果还通过了以国家食用菌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上海农科院谭琦研究员为组长的专家组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在承德双承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等地的示范栽培,添加50%黑木耳菌糠的培养料错季栽培毛木耳,生物学效率达到127%,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应。
在燕山区域优势林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方面,本团队结合特优区创建所在地的承德国光苹果木屑,进行栽培新原料试验并筛选高效栽培配方。承德国光苹果木屑基质下黑木耳栽培技术优化研究中,生物学转化率最高可达117.42%,该技术有助于实现林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开发,配套技术目前已经提供给黑木耳综合试验站并在当地推广。本团队在过往技术积累、专题研究试验与技术集成的基础上,从菌种、新原料开发、黑木耳液体菌种制备工艺、黑木耳菌糠资源化开发诸方面的技术创新,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是目前河北省黑木耳主产区普遍使用、较为成熟的技术。仅在燕山地区河北省综合试验站,通过液体菌种技术、工厂化全自动黑木耳菌包生产、大棚吊袋、小棚地摆、林下仿野生栽培等多项栽培技术创新,栽培规模由原来的几百亩,发展到现在4560亩,产量13150吨,产值8348.5万元,三项指标居全省前列。2021年4月,王谦教授被河北省委省政府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