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大成》关于气海穴临床应用的文献研究

2022-11-19孙满超任冬旭许胜男郭祀慧杨圆圆蔡国锋

世界中医药 2022年19期
关键词:气海任脉条文

孙满超 任冬旭 许胜男 郭祀慧 崔 成 王 虹 杨圆圆 蔡国锋

(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哈尔滨,150000; 2 河北中医药学院,石家庄,050000; 3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哈南分院,哈尔滨,150000)

气海穴在《针灸大成·聚英·同穴异名》中提出“气海:一名脖映,一名下肓”,如《百穴法歌(神应经)》中描述“任脉中行正居腹,关元脐下三寸录,气海脐下一寸半,神阙脐中随所欲”。气海穴归为任脉经穴,定位在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1]。“气海为男子生气之海”,《古法新解会元针灸学》将气海穴这样解释:“总之,各部凡有脂膜皆属三焦之形。由气海而化元阳之气,出关元,化卫气,属下焦,营卫宗三焦气互相贯溢,统先天肾气、后天卫气交会之所,统摄原气。贯各部分,名气海。”气海穴因其独特的生理特性以及治疗作用因而得名[2]。

气海穴是临床常用穴,《针灸大成》中气海穴运用相当广泛。《医学入门》云:“气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气疾,阴证痼冷,及风寒暑湿,水肿,心腹鼓胀,胁痛诸虚癥痕,小儿囟不合。”《针灸大成·考正穴法》云:“主伤寒,饮水过多,腹胀肿,气喘心下痛,冷病面赤,脏虚气惫,真气不足,一切气疾久不瘥,肌体羸瘦,四肢力弱,责豚七疝,小肠膀胱肾余,癜痕结块,状如覆杯,腹暴胀,按之不下,脐下冷气痛,中恶脱阳欲死,阴证卵缩,四肢厥冷,大便不通,小便赤,卒心痛,妇人临经行房羸瘦,崩中,赤白带下,月事不调,产后恶露不止,绕脐应痛,闪着腰疼,小儿遗尿。”[3]可见气海穴被历代医家重视,且其临床应用广泛,值得我们进一步发掘,本文旨在归纳总结《针灸大成》中气海穴的治疗作用及配伍规律,通过分析,使我们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气海穴,为规范气海穴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大成》作为文献检索来源,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检索符合要求的条文。

1.2 检索策略 以“气海”及其别名“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为关键词,在《针灸大成》中检索。

1.3 纳入标准 1)含有气海穴治疗疾病的相关条文,如:“气海专能治五淋,更针三里随呼吸(《针灸大成》原文中并未明确区分“手三里穴”和“足三里穴”,本文为保留原文表述,仅以原文“三里穴”加以统计分析)。水肿水分兼气海,皮内随针气自消。”2)涉及气海穴气以及海穴治疗的医案,如“甲戌夏,员外熊可山公患痢兼吐血不止,身热咳嗽,绕脐一块痛至死,脉气将危绝。众医云:不可治矣。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针气海,更灸至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痴愈,治嗽血,以次调理得痊”。3)概述气海穴治症的条文,如“气海多灸能令人生子。主一切气疾,阴证痼冷,及风寒暑湿,水肿,心腹鼓胀,胁痛诸虚癥痕,小儿囟不合”。

1.4 排除标准 1)2条相同条文取其一。2)描述气海穴定位的条文,如:“任脉中行正居腹,关元脐下三寸录,气海脐下一寸半,神阙脐中随所欲。”3)描述气海穴针刺及艾灸的条文,如:“气海在脐下一寸半宛宛中,针八分,灸七壮,止百壮。”4)排除足太阳膀胱经气海俞简写,如“二节大椎,风门肺俞,厥阴心督,肝膈胆脾,胃俞三焦,肾俞气海,大肠关元,小肠膀俞,中膂白环,上次中下,膏肓患门,四花六穴,腰俞命门,穴皆可彻”。

1.5 数据库的规范与数据库的建立

1.5.1 数据库的建立 运用Microsoft Excel 2019、Microsoft Word 2019建立数据库,将检索出来的条文原文编号存入Microsoft Word 2019,将条文中关键信息提炼将条文编号、条文类型、条文来源、治病分科、治疗疾病、刺灸方法、配穴、配穴归经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9,形成数据库。数据录入由2位研究者独立完成,由第3位研究者进行第2次核对。

1.5.2 数据库的规范 《针灸大成》作者为明朝医者杨继洲,撰写此书的时,除了作者本人针灸临床经验、临床医案汇总,并且还广泛收录了明朝万历年间以前有关针灸的论著,如《黄帝内经》《难经》《灵枢经》中针灸部分,以及如周身经穴赋、百症赋、标幽赋等针灸歌赋,还有《针灸聚英》[4]等多种类型的针灸文献,而因此会出现不同古籍条目中记载的病症名称不相同,如“膈噎因血虚、气虚、热、痰火、血积、癖积。针天突、石关、三里、胃俞、胃脘、膈俞、水分、气海、胃仓”“单蛊胀:气海、行间、三里、内庭水分食关”“双蛊胀:支沟合谷、曲池、水分”等[5],以及一些条文中,仅包含病因、症状及治法,而未诉其病名,如“妇人经事正行,与男子交,日渐羸瘦,寒热往来,精血相竞:百劳、肾俞、风门、中极、气海、三阴交”等。《针灸大成》中同一疾病症状描述不统一,同一症状病名命名不统一,都不利于文献的梳理工作,为了文献整理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此处需要根据症状对气海穴所治疗疾病进行统一的规范命名。此处参考参照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6-9]。对不能够准确概括的病症,则按照具体描述归纳入相应的科别,“女人血分单腹气喘:下脘膻中气海三里行间”归入妇科疾病。对于难以鉴别的病症条目,归纳入相应系统的其他类别中[10]。

4.对于本节的几个关键性结论,教材与教参上都没有相应的实验,只有几点简单的文字介绍,这也使学生在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时感到十分枯燥和抽象,造成了学生在学习上的困难。

1.6 数据分析 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9表对检索出的条文进行数据处理,将气海穴治疗各系统的疾病及其配穴规律建立Excel表并做条形统计图进行分析。

2 结果

《针灸大成》中关于气海穴的条文共87条,符合纳入标准的共74条。包括中医内科27种病症,中医外科3种病症,中医妇科8种病症,男科1种病症,急救病症2种。其中治疗排在前10位的病症分别是:气证、鼓胀、淋证、腹痛、痢疾、水肿、月经不调、带下病、遗精、噎膈。气海穴治疗配伍腧穴涉及穴位共87个,总共频次为233次,其中排名前10位的配伍腧穴分别是:三里穴、三阴交、关元穴、中脘穴、行间穴、肾俞穴、水分穴、膻中穴、中极穴、内庭穴。

2.1 气海穴治疗各科疾病结果分析

2.1.1 气海穴治疗内科病症的频次 在《针灸大成》中气海穴治疗中医内科病症相关的条文共计68条。其中肺系病症共1种,频次为2次,占比2.94%;肢体经络系病症共5种,频次为2次,占比2.94%;心系病症共3种,频次为4次,占比5.88%;气血津液系病症共5种,频次为13次,占比19.11%;肾系病症共3种,频次为12次,占比17.65%;肝胆系病症共3种,频次为10次,占比14.70%;脾胃系列病症共7种,频次为21次,占比30.88%;杂病共3种,频次为4次,占比5.88%。

气海穴治疗中医内科病症范围较广泛,可以用于治疗中医内科各个系统疾病,从上述统计中可以看出,气海穴尤其善于治疗脾胃系病症、气血津液疾病、肾系病症、肝胆系给病症。见表1。

表1 气海穴治疗中医内科系统病频次

2.1.2 气海穴治疗其他学科系统病症频次表与结果 《针灸大成》中气海穴治疗多种学科系统疾病,除内科系统疾病外,还包括中医外科病症相关病症条文4条,病种3个,占比15.38%;中医妇科病症相关条文15条,病种7个,占比57.69%;中医男科病症相关条文3条,病种1个,占比11.54%;中医急救病症相关条文2条,病种2个,占比7.69%;中医儿科病症相关条文2条,病种2个,占比7.69%。见表2。在《针灸大成》中气海穴治疗中医妇科病症相关条文15条。其中包括月经病4种,频次为7次,占比46.67%;带下病1种,频次为4次,占比26.67%;产后病2种,频次为3次,占比20.00%;2种,频次为3次,占比20.00%;杂病1种,频次为1次,占比6.67%。见表3。气海穴治疗病种种除中医内科诸病外,还擅长治疗中医妇科月经病、带下病、产后病、妇科杂病等病症,其中尤善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月经病。见表2~3。

表2 气海穴治疗其他学科系统病症频次

表3 气海穴治疗妇科系统疾病病症频次

2.1.3 气海穴治疗各科病症频次表与结果 在《针灸大成》中气海穴治疗中医病症相关条文共计74条,其中医内科病症频次为68次,占比72.34%,中医妇科病症频次为15次,占比15.96%;中医外科病症频次为4次,占比4.26%;中医男科病症频次为3次,占比3.19%;中医急救病症频次为2次,占比2.13%;中医儿科病症频次为2次,占比2.13%。在《针灸大成》中气海穴治疗中医病症范围较广泛,包括中医内科、中医外科、中医妇科、中医男科、中医儿科、中医急症等多个方面,从统计中可以看出,气海穴尤善治疗中医内科病症,其中提及中医内科病症的条文远超过其他科别,同时也是治疗病种最多的一科,占所有病症的72.34%。见表4。

表4 气海穴治疗各科病症频次

表5 气海穴条文刺灸法频次

2.3 气海穴治疗各科疾病单穴使用及配伍规律 气海穴可单独应用于治疗某些疾病,但更多是配伍其他俞穴,《针灸大成》中,气海穴单用治疗疾病出现频次为21次,其配伍腧穴出现的频次及占比见表6。根据表6统计,《针灸大成》中气海穴单用出现21次,占比8.27%,与气海穴相关的配穴共86个,所有配穴出现233次,气海穴配伍腧穴数量大、频次高,说明古代医家对气海穴应用较为广泛,各腧穴应用频次相差较大,从三里穴的19次到命门、太阳、风市等频次。其中排名前10位的配穴分别是,三里穴,频次为19次,占比7.48%;三阴交,频次为18次,占比7.09%;关元穴,频次为13次,占比5.12%;中脘穴,频次为10次,占比3.94%;行间穴,频次为10次,占比3.94%;肾俞穴,频次为10次,占比3.94%;水分穴,频次为9次,占比3.54%;膻中穴,频次为8次,占比3.15%;中极穴,频次为8次,占比3.15%;内庭穴,频次为6次,占比2.36%;阴谷穴,频次为5次,占比1.97%;阴陵泉,频次为5次,占比1.97%。将气海穴相关的86个配穴归经进行统计,配伍腧穴归经排名前4位分别是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上配穴频次最高61次,占比26.18%,排名第1位;足太阳膀胱经上选择配穴频次为35次,占比15.02%,排名第2位,足阳明胃经上选择配穴频次为33次,占比14.16%,排名第3位;足太阴脾经上选择配穴频次为31次,占比13.30%,排名第4位。配穴归经排在前4位的分别是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经脉所过、主治所及,同经穴相配可相互促进增加疗效,故气海穴的配穴中任脉腧穴较多排名第1位;又因气海穴在腹部,具有较强的理气益气的作用,与同循行于腹部的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穴位联合应用增强对脾胃系统病症和一些因气虚或气运行失常所致病症的治疗效果。配穴归经排名第2位的足太阳膀胱经,其中以背俞穴为主,仅肾俞穴选择频次就高达10次,说明气海穴与背腧穴联合应用的前后配穴法应用广泛,气海穴联合背俞穴应用,可将气海穴理气益气的作用扩展至相应对脏腑增强疗效。

表6 气海穴单用及配伍穴位

3 讨论

气海穴穴名最早记载学术界现无定论,基本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气海穴最早记载于《针灸甲乙经》[11],一派则认为始于《脉经》[12],《针灸甲乙经》为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脉经》则是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13],二者书均成书于晋代,具体成书先后,现已无从考证,而《针灸甲乙经》曰:“气海,一名脖映,一名下肓在脐下一寸五分,任脉气所发,刺入一寸三分,灸五壮。”是最早写明了气海穴准确穴位的书籍[14]。关于气海穴的具体定位的描述,历代文献记载均有所不同,《千金翼方》曰:“胀满瘕聚,滞下痛冷,灸气海百壮。脐下一寸,忌针。”《理瀹骈文》曰:“脐下二寸为气海,一寸为阴交,皆肝肾要穴。”[15]气海穴的古代名称共有8种,分别是:气海、脖胦、下肓、丹田、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正是因为历代医家传承和撰写过程中有着记录随意、方式简单、标准参差不齐、术语混杂、指代不明等造成针灸学领域研究者多各自为战,缺乏交流,导致文献研究的无序和分散。因此气海一词,古代文献记载的含义众多,别名众多,而气海穴又为临床常用穴,因此,选择一本标杆式的古籍,展开文献梳理研究更为急迫与重要。《针灸大成》一书成书于明朝,由杨继洲一人完成编撰,汇集了自《黄帝内经》《难经》到明朝以来针灸学的重要成就,具有内容丰富,资料全面,流传广泛的特点。因《针灸大成》在针灸学界广为认可,记录全面,行文书写标准较为统一,成为本文献梳理研究的检索源。

3.1 《针灸大成》中气海 在《针灸大成》中“气海”一词共出现87次,气海穴别名《针灸大成·考正穴法》云:“气海(一名脖胦,一名下肓)脐下一寸半宛宛中。男子生气之海。”全书中“脖胦”“下肓”各出现2次,分别在《针灸大成·考证穴法》《针灸大成·一穴三名》中,余文中未见此2种表述方式。在《针灸大成》的文献整理中未见“肓之原”“肓原”“下言”和“气泽”等词汇的使用。“丹田”在《针灸大成》中出现18次,其中存在如《针灸大成·一穴四名》云:“关元:一名丹田,一名大中极,一名膀胱募。”《针灸大成·一穴六名》云:“石门:一名利机,一名丹田,一名精露,一名命门,一名三焦招募。”关元穴、石门穴共用“丹田”为别名的现象。但未见“丹田”指代气海穴。又见《针灸大成·足太阳膀胱经图》曰:“又当灸脐下气海、丹田、关元、中极,四穴中取一穴,又灸足三里,以引火气实下。”中气海与“丹田”共同列出,可见《针灸大成》中行文书写较为规范,全文中气海穴基本以“气海”书写,未见其他词汇指代。但全文存在“气海俞”简写为“气海”的情况,如《针灸大成·背部俞穴歌》曰:“二节大椎,风门肺俞,厥阴心督,肝膈胆脾,胃俞三焦,肾俞气海,大肠关元,小肠膀俞,中膂白环,上次中下,膏肓患门,四花六穴,腰俞命门,穴皆可彻。”《针灸大成·膀胱经络图》中:“足太阳经六十七,……三焦肾气海大肠,关元小肠到膀胱……”气海俞为膀胱经穴,气海穴为任脉经穴,在文献整理和学习中,可以通过描述部位,以及前后文对照的方法加以辨别。

3.2 气海穴刺灸法特点 气海穴在《针灸大成》中的刺灸方法中,针刺和艾灸为此穴的主要刺灸方法。《针灸大成》《铜人》《神应经》中气海穴针刺深度较为统一为“针八分”[16]。而气海穴的灸法,记载甚多,灸量不一。《针灸大成·考正穴法》曰:“《铜人》针八分,得气即泻,泻后宜补之,可灸百壮。《明下》灸七壮。”《针灸大成·卷之八穴法图》曰:“气海在脐下一寸半宛宛中,针八分,灸七壮,止百壮。”针灸大成·妇人门》曰:“月脉不调:气海、中极、带脉(一壮)、肾俞、三阴交。”“赤白带下:带脉、关元、气海、三阴交、白环俞、间使(三十壮)。”《针灸大成·附杨氏医案(杨氏)》曰:“工部正郎隗月潭公素善,迎予视其脉虽危绝,而胸尚暖,脐中一块高起如拳大,是日不宜针刺,不得已,急针气海,更灸至五十壮而苏,其块即散,痛即止,后治痢,痴愈,治嗽血,以次调理得痊。”可见运用气海穴灸法治疗优势病种较多,且灸量灵活,少至一壮、七壮,多至三十、五十甚至百壮,需针对不同疾病的性质和特点,选择不同的数量和艾柱的大小[17]。除此之外《针灸大成·阴疝小便门》曰:“痃瘕膀胱小肠:燔针刺五枢、气海、三里、三阴交、气门(百壮)。”《针灸大成·考正穴法》曰:“浦江郑义宗患滞下昏仆,目上视,溲注汗泄,脉大,此阴虚阳暴绝,得之病后酒色。丹溪为灸气海渐苏,服人参膏数斤愈。”《针灸大成·玉龙歌(杨氏注解)》曰:“气喘急急不可眠,何当日夜苦忧煎,若得璇玑针泻动,更取气海自安然。(气海先补后泻)。”《针灸大成·附杨氏医案(杨氏)》曰:“辛未夏,刑部王念颐公患咽嗌之疾,似有核上下于其间,此疾在肺隔,岂药饵所能愈。东皋徐公推予针之,取膻中、气海,下取三里二穴,更灸数十壮,徐徐调之而痊。”书中还介绍了诸如燔刺即火针、灸药并用、针刺后先补后泻、先针后灸等刺灸方法。

3.3 气海穴治疗优势病种及腧穴配伍规律 《针灸大成》中气海穴单穴治疗病症共8种,总频率12次,涉及中医男科、中医妇科、中医内科(脾胃系统)、中医内科(气血津液系统)4个科别。气海穴与其他穴位配伍应用,治疗范围更大,经过上文统计得出,从内外妇儿等大学科分类的角度,气海穴尤善治疗中医内科病症;从解剖系统分类的角度,气海穴尤善治疗中医内科(脾胃系统)、中医妇科疾病。气海穴治疗脾胃系病症、妇科病症与任脉循行密不可分,《难经·二十八难》曰:“任脉者,起于中极之下,以上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喉。”[18]《灵枢·经脉》曰:“任脉之别,名曰尾翳,下鸠尾,散于腹。”循行所过区域正是脾胃系病症、妇科病症所属位置,正所谓“经络所过,主治所及”,而且气海穴位于下腹,腧穴所在,主治所及,因此气海穴擅长治疗脾胃系病症、妇科病症[19]。

《针灸大成》中气海穴单穴应用占比最高,而在气海穴众多配穴中,运用了本经配穴法、上下配穴法、前后配穴法,配穴归经主要来自任脉和足太阳膀胱经。同名经配穴法,同气相求,可增加疗效;与气海穴配伍较多的足太阳膀胱经以背腧穴为主,此为前后配穴法,亦称腹背阴阳配穴法,腹部为阴,腰背为阳,前后配穴法可起到“从阳引阴”亦可“从阴引阳”的作用,以达到调节阴阳,调和脏法,调畅经络的目的。

3.4 近5年期刊文献中气海穴临床应用现状

总结分析近5年中外期刊论文中关于气海穴的研究,文献数量数十篇,且主要集中为以气海穴为主要选穴,结合针刺、针刀、艾灸、隔药灸等干预手段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研究。

3.4.1 气海穴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高西绪等[20]提出艾灸气海穴用以提高恶性肿瘤晚期患者的生命质量;在严越台等[21]、夏德鹏等[22]的研究中,证实艾灸气海穴可有效升高肝癌晚期患者体内CD3+、CD4+、CD4+/CD8+、自然杀伤细胞含量,调动并提高免疫功能,起到抗癌、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而陈丹等[23]、卿鹏等[24]的研究中,则从调节免疫炎症介质水平的角度加以研究,在癌症治疗中,因病情或干预手段导致癌症患者出现持续性的疲劳感,而此类疲劳感的产生与炎症介质的介导密不可分,其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可促进5-羟色胺合成、释放增加,进而引起厌食,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化疗相关的食欲减退、贫血、疼痛、疲劳和意志消沉等症状其占主导地位,而此研究证实通过艾灸气海穴可显著降低患者血清中IL-1、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的含量,从而改善癌症患者癌因性疲乏及营养状况低下等症状。亦有钟欢等[25]研究利用热敏灸疗法作用于膏肓穴、气海穴上以治疗肿瘤患者放疗、化疗后的白细胞减少症。

3.4.2 气海穴在妇产科中的应用 张艳等[26]的研究中,通过艾灸气海穴起到促进子宫收缩、增强盆底肌收缩力度,从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闫兵等[27]的研究,将针刺气海等穴位应用于治疗产后抑郁。陆秀娟等[28]的研究中将隔物灸贴敷于气海穴上,利用气海穴归属任脉,具有益气助阳、调经固经之功的特点,将中药成分导入人体,起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益气调经的作用,用以治疗人流术后,暴损冲任、胞脉断怀,局部气血失和,胞脉壅滞,血不归经为主要病机患者的康复治疗。张瑞和艾炳蔚[29]的研究中应用针刺气海穴治疗主证为脾肾阳虚、肝郁肾虚、痰湿内阻的排卵障碍型不孕症。

3.4.3 气海穴在外科中的应用 在张妍等[30]的研究中,应用补中益气、健脾益气、升阳举陷、涩肠止泻类药物组合成方,利用隔药灸的形式作用于具有调节脏腑气机升降出入作用的,任脉气海穴上,使药物作用、艾灸作用、穴位主治作用3者相辅相成、互相增效,达到治疗脱肛的目的。而在刘访等[31]、黄江华[32]、刘华茹等[33]研究将艾灸气海穴应用于痔疮术后尿潴留患者。中医穴位常具有双向治疗作用,如天枢穴既能治疗便秘又能治疗腹泻,气海穴亦是如此,在董立杰和陈东霞[34]的研究中将温和灸气海穴用以治疗中风病后尿频患者,而在杜嘉等[35]的研究利用针刺气海穴治疗中风后患者便秘症状。

3.4.4 气海穴在骨伤科中的应用 沈卫玲等[36]的研究认为,腹部的气海穴与腰背的气海俞相对应,而气海俞解剖位置正对第三腰椎横突边缘,因此取任脉气海穴配合隔药灸,起到温补阳气,活血通络,交通任督,阳病治阴,阴阳平衡的作用,从而实现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亦有部分学者如林昭蔓等[37]在隔药灸气海的同时联合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而在吕善广等[38]的研究中,将腹针应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其中气海穴是腹针疗法中较为重要的穴位之一[36]。

3.4.5 气海穴在亚健康人群中的应用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以长期脑力疲劳和体力疲劳为主要临床表现临床综合征,可伴有多种精神神经症状,且无器质性病变。中医将此类症状归纳到“郁证”“虚劳”“百合病”等范畴内。“郁证”是以脏腑气机紊乱不畅、阴阳失调为主要病机且具有复杂综合症状和体征表现的一类疾病,此类症状在亚健康人群中分布较广,得到王涛等[39]、韦光等[40]、典迎彬[41]、夏德鹏等[42]众多学者重视,应用气海穴可治疗一切气证的特性,结合中药汤剂、针刺、心理干预等手段加以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整合分析近5年关于气海穴临床应用的期刊文献,可见现代气海穴治疗范围与本研究中《针灸大成》中气海穴应用的规律并无大异,但现代研究中见疲劳综合征、术后尿潴留、产后修复、脱肛等病症虽在古籍中未有描述,但其应用气海穴治疗的思路均是对《针灸大成》中气海穴治疗作用的扩展与灵活运用。而本研究结果,较全面展示了《针灸大成》中气海穴应用的规律,对今后针灸临床使用、科研探索具有较好的指导及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气海任脉条文
功能训练联合任脉灸用于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护理效果观察
一个睡前养心小妙招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浅谈收涩药在带下病中的应用
论债法在民法典中的编写体例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自我按摩治疗前列腺病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条文一则考义
法国拟立法禁止父母打小孩屁股
违反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条文现象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