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下外宣翻译技巧探讨

2022-11-19

现代英语 2022年13期
关键词:价值观念跨文化外国

马 媛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一、引言

我国外宣翻译的主要任务体现在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或者翻译成其他外文,其目的在于以中国的声音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在跨文化、文化自信背景下,外宣翻译工作的开展具有显著的意义。与此同时,我国外宣翻译工作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如错译及误译情况较多、存在中式翻译情况、资源投入不足等[1]。为解决上述问题,提高外宣翻译工作的质量,文章围绕跨文化视角下外宣翻译技巧展开分析,研究价值显著。

二、外宣翻译的内涵及特点概述

(一)内涵

外宣翻译,指的是完成对外宣传材料的一项翻译任务。从我国的外宣翻译现状来看,在外宣翻译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是“中文→英文”进行翻译的过程,或者是将中文翻译成其他一些外文。通过外宣翻译工作的开展,能够向世界传播中国的声音。

在翻译研究领域,外宣翻译是一个热门的话题,但目前在“外宣翻译”术语的释义上,仍未有统一的标准。基于广义与狭义外宣层面分析,同时根据传播学相关理论,并针对外宣翻译进行多类英译归类,在词汇意义、感情色彩、术语特征等各个方面展开分析比较,最终得出,可将“外宣翻译”解释为“overseas-targeted publicity translation”[2]。

(二)特点

1.“中译外”特点

从外宣翻译材料内容层面分析,涉及面广,涵盖了中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与体育、卫生等。从我国的外宣翻译工作层面来看,“中译外”的特点鲜明,指的是将大量的中文信息翻译成外文,起到对外宣传的作用。在期刊、图书、影像资料等行业领域,需对外发表、传播中文信息,这也少不了外宣翻译的支持。

2.差异性特点

外宣翻译可以看作是一项跨文化交流活动,其与“文学翻译”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中,外宣翻译在语言方面要求规范、科学,能够将信息准确无误地传递出去,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并需避免空洞无物语言的堆砌。通过外宣翻译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外进行客观事实及相关信息的传递,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价值效应。当然,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文语言文学具有美学及艺术审美价值,而从这些价值对外宣翻译来看,属于次要考虑的内容[3-4]。

3.传播价值特点

从外国受众角度考虑,中国外宣翻译工作的开展,能够使外国受众对中国信息的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与此同时,有助于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提升中国本土文化的传播价值,发挥跨文化交流的作用,充分体现本土文化自信。

三、外宣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分析

中外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性,而外宣翻译工作并非针对外宣材料展开简单性的语言符号转化、意义转化,在翻译过程中会受到一系列文化因素的影响,比如,不同国家的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相关学者表明,翻译属于交际行为,需基于外国受众语言审美层面出发,考虑受众的心理接受程度等,对翻译材料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确保外宣翻译成果和原文在宣传效果方面能够体现对动态对等特点,也就是译文读者和原文读者在阅读感受方面需最大限度地维持一致。总结起来,外宣翻译当中涉及的跨文化因素主要包括:

(一)语言习惯因素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部分,在文化背景存在差异的情况下,语言习惯便存在明显的差异。从我国层面分析,由于历史文化深远,在儒家传统思想的熏陶影响下,国人在为人处世方面尽显中庸之美[5]。基于语言表达层面分析,对整齐对称、音韵对仗十分讲究。考虑到语言气氛能够得到渲染,意境能够得到有效呈现,基于汉语当中,有时会使用四字成语及朗朗上口的叠词等。

中外相比,国人认为优美的一些言辞,在外国人来看,则会感受到一种烦琐冗余的感觉。因此,外宣翻译作为独特的翻译形式,将中国信息翻译为国外语言过程中,需考虑国内外的语言习惯因素,确保通过翻译将信息准确、真实地传达出来,使对外宣传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另外,外宣翻译工作者在外宣翻译语言转换期间,需考虑外文表达习惯,对汉语当中的溢美之词灵活地进行删减处理,将核心信息简洁、高效地传递出去,使外国读者的语言障碍得到有效减少。

(二)思维方式因素

受到历史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民族在对人、对事、对物的思维方式均有所不同。从世界观层面分析,我国传统哲学表明人与自然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和谐统一的关联性,即“天人合一”思想理念。在这一思想理念下,我国民众在思维方式上,整体性特征尤为鲜明,对直觉思维、整体思维的体现更加重视。例如,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国人在语言表达上比较含蓄,需要对方发散思维,体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内容,语言上从整体出发,然后到局部;从大的观念出发,再到小的观念;从远的方向到近的方向。而对于西方文化来说,则对“天人相分”强调,表明了人和自然相互独立的关联性,因此西方人侧重于语言逻辑思维的体现,强调就事论事,即对事而不对人,其语言表达更加简单、直接。

正因为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在汉语、英语及其他外文语言方面,无论是篇章结构,还是交际风格,均有显著差异。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倘若未能考虑这些差异性问题,采取“直译”的方式,则外宣效果难以得到有效提升,还可能造成外国受众的误解,不利于中国文化的良好传播,因此需了解国内外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外宣翻译体现出得体、合理等特点。

(三)价值观念因素

在历史进程发展过程中,文化价值观念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密切相关。价值观念作为文化的内核,对推动社会进步、人类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与此同时,人类受到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对个人行为、集体行为均有突出的引导作用。从我国来看,国人的家国情怀价值观念非常强烈,在集体主义信仰方面较为突出,对集体利益有所追求,表明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并且,集体组织当中,个人与个人需加强协作,使集体利益得到最大化体现[6-7]。与此同时,在群众文化的影响之下,国人对礼尚往来、人情观念有所重视。

鉴于国内外在价值观念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在外宣翻译工作开展过程中,则需对源语言、目的语双方受众的文化价值观念差异充分了解,确保译文与外国受众的心理预期相贴合,使文化误解、文化冲突等问题避免发生。

四、我国外宣翻译工作现状问题分析

如前所述,在外宣翻译中跨文化因素较多,需结合相关因素,尽量规避对外宣翻译带来的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从现状来看,我国外宣翻译工作也面临一些较为明显的问题。

(一)错译及误译情况较多

从现状来看,我国外宣翻译质量在整体层面尚且有待提高,因外宣翻译的内容类型较多,关系到政治文化、经济文化、科技文化等多方面,因此在用语方面需谨慎、规范,若有错译、误译等情况发生,则会使中国国家形象受到负面影响,并使外国受众对中国在文化等方面产生误解或曲解。例如,在国际会议上,面对“不折腾”这个中国词语,外宣翻译工作人员感到有些难度,直接转换为拼音形式“bu zhe teng”,而这可能会让国外接收信息受众产生误解,进而影响国家形象。所以,从外宣翻译工作质量提升角度考虑,需最大限度地改进现状错译、误译情况较多问题。

(二)存在中式翻译情况

基于语言层面分析,思维与语境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语境不同,会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上述提到中、西方国家民众在思维方式方面有所不同,所以在思维语境方面也存在明显的差异[8]。在此情况下,如果外宣翻译出现中式翻译的情况,则会使跨文化交际产生明显的文化障碍,不利于中西方文化交际的通畅进行。目前来看,我国外宣翻译工作中存在的中式翻译情况较为明显,如中文的“好久不见”,翻译为“Long time no see”;“狗咬狗”,翻译为“dog bites dog”等,在中式翻译的情况下,难以让国外受众理解其中表达的直接含义,会存在一定歧义,进而使外宣翻译工作的质量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三)资源投入不足

外宣翻译是一项专业性很高的工作,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则需要确保外宣专业人才储备的充足性。但是,从现状来看,国内对外宣翻译在资源投入方面较为不足。

(1)基础教育薄弱,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听力、写作训练较为薄弱,在教育资源薄弱,学训练力度弱化的情况下,则难以提升中小学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水平,进而对培养外宣翻译人才造成一定的阻碍。

(2)高校重视不足,即高校对学生英语翻译缺乏足够的重视,缺少长远规划。对外宣翻译专业,在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情况下,使专业学生的外宣翻译训练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进而难以提升专业学生的外宣翻译专业技能。

(3)外宣翻译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充足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资金资源支持[9]。但从目前来看,无论是高校,还是企业,在外宣翻译师资、外宣翻译图书资源等方面,均存在一定限制,显然这难以为培养外宣翻译人才提供保障依据,在外宣翻译资源不足、学习机会少的情况下,不但难以培养出优秀的外宣翻译人才,还易使部分人才流失,不利于我国外宣翻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跨文化视角下外宣翻译技巧方法分析

为解决我国外宣翻译工作现状存在的一些问题,则需以跨文化为视角,掌握外宣翻译相关技巧方法。具体而言,外宣翻译技巧方法主要包括:

(一)严格遵循外宣翻译基本原则

基于跨文化视角下,在外宣翻译工作开展期间,需严格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即遵循“三贴近”原则:其一,与我国发展现状实际情况相贴近;其二,与受众群体对中国信息的需求相贴近;其三,与受众群体的思维方式相贴近。在充分遵循这些原则的基础上,使跨文化外宣翻译工作的目标得到有效实现,使外国受众能够接收到具有价值的中国信息及文化。

(二)对外宣材料中的地方文化进行合理转化处理

外宣材料涉及地方文化内容,对外国受众来说,他们对中国的一些地方文化缺乏足够的了解,若外宣翻译过程采取直译的方式,则难以使外国受众感受到中国地方文化的特点、属性、价值等[10-11]。因此,需对外宣材料中的地方文化进行合理转化处理。比如,国际交流过程中国家领导人或新闻发言人提到“合作共赢”时,非洲友人则解释为“独行快、众行远”,欧洲友人解释为“一棵树挡不住寒风”……外宣翻译工作者需对各国了解、对释义加深了解,既尊重本土文化,又尊重国外文化,合理转化处理地方文化,使跨文化沟通交流的误解、错译得到有效避免,在提升外宣翻译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国与国之间受众沟通的通畅性。

(三)对通俗化口语表达习惯正确把控

不同的国家,在通俗化口语表达习惯方面有所不同,因此,在跨文化外宣翻译工作期间,外宣翻译工作人员需正确把控通俗化口语表达习惯。即需分析转译国家的语言口语表达习惯,外宣翻译期间,充分理解中文文本内涵,然后通过词典书籍、外文网站、学术报告等渠道,了解需翻译的信息的外文意思,最大限度地保证外宣翻译信息在表达上的准确性,使外国受众能够根据自身口语表达习惯、思维方式,对翻译出来的信息理解、吃透。

(四)提升历史功底,使用外国受众更易接受的翻译方式

外宣翻译工作人员需提升自身的历史功底,掌握中文语言技巧,进一步使用外国受众更易接受的翻译方式。重视融合中外语言特性、贯穿中外文化始终的话语体系的构建,使外宣翻译工作人员能够了解国外语言方式,并使国外受众接受中国的文化语言表达方式等,加深国内外相关人员的交流,使语言信息文化的传播更加高效。

六、结语

综上所述,外宣翻译对传播中国文化有显著的作用,还有助于展现中国文化自信。而外宣翻译的跨文化影响因素较多,集中体现在语言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三个方面。从我国外宣现状来看,外宣翻译工作存在较多问题,因此,需以跨文化视角为基础,严格遵循外宣翻译基本原则,合理转化处理外宣材料中涉及的地方文化内容,正确把控通俗化口语表达习惯,提升外宣翻译工作者的文化功底,并使用外国受众更易接受的一些翻译方式来有效提升外宣翻译的质量,传播中华文化。

猜你喜欢

价值观念跨文化外国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外国公益广告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论中国哲学经世致用传统
电影《老炮儿》的价值困顿
浅谈高雅艺术对大学生的重要影响
混血家庭的悲剧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外国父母看早恋,有喜有忧
外国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