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振虎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肺癌癌痛的临证经验

2022-11-19汪颖琦喻瑞芳陈振虎唐纯志

中医药导报 2022年9期
关键词:癌痛脏腑经络

汪颖琦,喻瑞芳,陈振虎,唐纯志

(1.广州中医药大学针灸康复临床医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东 广州 510405)

癌症疼痛(下文简称癌痛)是指主要由肿瘤病理因素、抗肿瘤治疗因素或其他并发症、社会心理因素等引起的一种症状。肺癌位居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的首位[1],疼痛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严重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其治疗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2]。目前治疗主要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止痛方案”选择相应的长效镇痛药,必要时配合短效镇痛药[3]。但长效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面临药物依赖性、耐受性、副作用等问题[4]。针刺联合西药镇痛可减轻癌痛程度,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5],并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6]。目前治疗肺癌癌痛的针刺类型主要以手针、电针、经皮电刺激为主[7-11],也有针刺联合艾灸、耳穴压豆、中药外敷、穴位注射[12-15]等复合疗法,取得了一定的疗效。但也存在因留针时间长、取穴较多而导致患者难以配合等缺点。

陈振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针灸科主任医师,从事针灸临床工作及研究20余载。陈振虎教授借鉴古代九针的外形特征,结合现代材料和工艺水平发明了一种新型针具——岐黄针(专利号:ZL201520271867.0,注册号:渝械注准20202200072)。岐黄针疗法以岐黄针为针具,形成了辨经络、选腧穴、论刺法三位一体的诊疗体系,临床广泛应用于颈肩腰腿痛、帕金森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癌痛等疾病。岐黄针针身采用中空设计,在保证硬度的基础上,针具直径做到最小(规格:0.5 mm×40 mm,0.5 mm×50 mm),针尖采用独特的圆弧形造型,使其利于得气,同时可有效避免刺伤血管引起血肿。且其针尖圆弧,刺痛感轻、对组织损伤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对古代九针中几种针具(大针、长针、员利针、圆针及毫针)的有效结合[16]。笔者有幸跟师临床学习2年余,向陈振虎教授学习岐黄针疗法。现从肺癌癌痛的病因病机、辨证思路、取穴思路、操作要点等方面总结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治疗肺癌癌痛的经验。

1 病因病机

肺癌癌痛的病因可概括为六淫邪毒(包括工业废气、石棉、煤烟等邪毒之气)、七情内伤、饮食失调、正气亏虚[17]。肺癌癌痛的基本病机可以归纳为癌瘤侵犯经络耗伤正气,气血亏虚,不荣则痛;癌毒或痰瘀阻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正气亏虚是癌痛发生的重要内在因素,病位在肺,与心、脾、肾相关,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

2 辨治思路

《灵枢·海论》云:“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陈振虎教授认为对于肢体关节的病证,为经络直接走行的部位,故多可以用经络辨证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于系统性或者全身性的病证,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系统性病证,或者全身性疼痛、瘙痒及汗出等则需用脏腑辨证。癌痛日久,病久则“经络满”,后“传于脏腑”。如《正体类要》言:“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在肺癌癌痛的临证中,经络辨证与脏腑辨证结合是核心思路。疼痛局部以“瘀”实为主,故循经取穴以通其经脉,调其气血为主。全局为虚,故还需脏腑辨证,以调理脏腑,鼓舞正气,抗邪外出[18]。现将岐黄针疗法治疗肺癌癌痛临证经验分步阐述。

2.1 脏腑辨证 以胸背部疼痛、胸闷,气逆欲吐或呕吐,或有精神紧张、焦虑或抑郁为主要症状的患者,多从“心”论治,主穴取厥阴俞、膈俞。陈振虎教授认为厥阴俞在肺俞、心俞之间,是连接心肺的桥梁,岐黄针针刺厥阴俞时沿膀胱经经络循行上下摆动,连点成线增加了刺激量,心、肺同治,具有行气宽胸、活血通络、安神定志、回阳降逆的作用。“病机十九条”记载:“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多与久痛扰动心神有关。肺癌癌痛责之于心,主要与心主血脉、心藏神的功能相关[19-20]。西医同样认为癌痛与社会心理因素有关,患者常表现为痛苦、焦虑、抑郁甚至自杀倾向[21]。厥阴俞是心包之募穴,选用厥阴俞以调神定志。另外,背俞穴之间经气具有纵向扩散的特点,上下相邻的背俞穴经气相通,主治常有相同之处[22]。膈俞穴为八脉交会穴之血会,具有厥阴俞类似作用,而行气活血之力较强、可治胸膈痞塞格拒之症,作用部位主要在胸膈下部。二者可作为互补,交替使用。

肺癌患者久病易累及脾肾,故陈振虎教授选用脾俞、气海俞以补脾益肾。脾俞可补益脾气,还能调节脾胃气机升降,缓解肺癌患者放化疗后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及阿片类药物性便秘。气海俞与任脉之气海穴相对应,为脐下纳气之处,上合于肺,为脏腑诸气转输的重要部位。选择气海俞可纳气归肾,调全身脏腑之气。

从位置分布上,厥阴俞、脾俞、气海俞分别位于脊柱的上、中、下段,对应三焦;从穴位特性上,厥阴俞乃阴极阳生之俞,调心神与上焦气血;脾俞乃脾脏精气输注之俞,运中焦气机升降;气海俞乃下焦原气之俞,助肾纳气,调脏腑之气。故陈教授选用此三穴作为调理一身脏腑之主穴,避免取穴过多而损伤人体正气,体现了岐黄针疗法选穴少而精的特点。

2.2 经络辨证 经络辨证施治直接泻经络邪气,通经络瘀滞,一般针对痛势较剧或癌性爆发痛有明显效果。根据疼痛出现的症状、部位,辨别经络所属,既要重视经脉所过,主治所及,亦需根据经筋循行辨证;再根据腧穴的近治作用,“腧穴所在,主治所在”,选择疼痛局部的穴位。系统分析表明针刺局部穴位或压痛点较远处取穴在短期缓解疼痛方面可能更有效果[23]。此外,经筋辨证更能契合针灸临床实践,从而提高疗效[24]。

以胸背部癌痛为例,根据患者疼痛情况结合胸部的经络循行规律,先辨经络所属,然后根据疼痛性质,运动状态时疼痛的表现,结合切诊,精确取穴。陈振虎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治疗胸背部疼痛为主证的常用穴位有膻中、期门、大包、章门、厥阴俞、膈俞。厥阴俞、膈俞可作为主穴交替使用,与膻中、期门、章门相配伍又是俞募配穴,以脏腑同治,扶正祛邪。

陈振虎教授对腧穴的认识更注重对穴位本身的理解[25]。如期门有两层含义:其一,气血运行周身三百六十五穴而为一周,如期而至肝之募穴期门,故有气血出入之门的含义;其二,据汉书记载,期门乃汉代掌管护卫兵权的武官官名,与肝为将军之官相对应,故其有肝为阳刚之脏的含义。因此,期门治疗气滞血瘀所致不通则痛,如将军般一马当先,战无不胜,常用于治疗痛在胸胁,伴呕吐、吞酸、腹胀、腹泻等。

2.3 选刺法 五刺法是指半刺、豹纹刺、关刺、合谷刺、输刺,分别对应五脏或五体(皮、脉、肉、筋、骨)的5种不同层次的刺法。岐黄针的独特构造确保了五刺法得以真正作用于施针穴位[26]。通过归纳病邪之深浅处于五体中哪个层次,剖析病邪所累脏腑,结合所选穴位特性,选择恰当的刺法,是岐黄针疗法的治疗原则之一。

岐黄针治疗肺癌癌痛的刺法以合谷刺、输刺为主。《素问·痹论篇》曰:“痹在于骨则重,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全身骨关节疼痛是肺癌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27],一般病程较短,病邪尚浅,病在“肌”,选择合谷刺。病情进展,出现活动受限,则病在“筋”,选择关刺。病程日久或年老体虚,邪已入内,病在“骨”,应选择输刺。当病邪同时涉及多个层面时,则一般以两种刺法相结合进行复合手法治疗。

岐黄针疗法治疗肺癌癌痛具体可分为三步。第一:四诊合参,进行脏腑辨证,选择相应的背俞穴作为主穴,扶正祛邪。第二:询问、查体详细了解患者疼痛的情况,包括强度、部位、性质、频率、引起疼痛的诱因、疼痛缓解的因素、镇痛药服用情况、有无镇痛药相关副作用等。根据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引起疼痛诱因等进行经络辨证,一般选择疼痛部位所属经络在疼痛部位附近的“经气汇聚”的穴位,连点成线。第三:根据病邪深浅、性质及选穴,选择相应的刺法,主要以五刺法为主,辅以摇法或震颤法等辅助手法,连线成面,最终达到穴少效宏的效果。

2.4 岐黄针疗法的操作要点 岐黄针疗法操作中非常强调“轻”“快”两个特点。“轻”有两层意思,一是以“穴不在多,贵在中的”为宗旨,明辨脏腑、经络归属,细心揣度取穴,一般取2~3个穴,当治疗全身性疾病时取穴适当增加。二是指手法轻,主要体现在进针轻快,行针轻巧,且得气即止,勿伤良肉,勿引邪入里。“快”一是指进针快,二是指治疗操作时间短,一个穴位从进针到出针不超过20 s。操作时间短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使患者免于承受长时间留针带来的紧张、不适及晕针等不良反应。这点在癌痛患者身上尤为重要,许多患者因疼痛无法长时间保持一个体位而放弃了需要长时间留针的针灸治疗,岐黄针选穴少,操作时间短,提高了患者的接受度。三是指疗程短,在肺癌癌痛的治疗上还体现出短期止痛效果好的特点。

3 验案举隅

患者,男,52岁,2021年7月16日初诊。主诉:胸痛1年余,肺癌5程化疗及4程免疫治疗后3周,胸闷痛加重1 d。现病史:患者2020年6月跌倒后开始出现左侧胸痛,患者未予重视,未系统诊治。2021年2月外院查CT提示左肺下叶不规则团块,考虑肿瘤可能。2021年3月行穿刺活检,病理结果提示肺腺癌。后行5程AP方案化疗(培美曲塞0.98 g 1次/d+奈达铂130 mg 1次/d,每3周1次),第2程化疗开始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免疫治疗。5程化疗后CT评估病灶稳定。1 d前患者化疗后出现胸闷痛加重。刻下症见:神清,精神疲惫,胸闷痛,以前胸正中闷痛为主,左侧肩背部酸痛,左侧胁肋部隐痛,少许咳嗽,无气促,恶心呕吐,眠差,二便尚可。舌暗红,苔薄白,脉弦。查体:胸廓对称无畸形,无隆起或凹陷。左肺呼吸音稍弱,右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啰音。心脏查体未见异常。NRS疼痛评分:6分(24 h最大疼痛评分:7分,24 h最轻疼痛评分:2分),PS评分:2分。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10 mg,1次/12 h,维持镇痛。西医诊断:癌性疼痛;左肺下叶腺癌。中医诊断:癌瘤痛。辨证为肝郁脾虚,与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有关。治法:理气宽胸,疏肝健脾。主穴:厥阴俞(双侧);配穴:膻中、章门(左侧)。刺法:膻中穴半刺,厥阴俞合谷刺,章门穴合谷刺。患者取合适体位,充分暴露受术处,穴位局部常规消毒,选用岐黄针(规格0.5 mm×40 mm),以飞针手法快速进入皮下。膻中穴,针尖方向朝上平刺0.3~0.5寸,在皮下做扫散2~3次。厥阴俞,押手定位至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后,稍向下触及第5胸椎的横突,进针后针尖朝该方向,刺入0.5~0.8寸,循经上下摆动针柄2~3次。章门穴,针尖朝疼痛部位,斜刺0.5~0.8寸,针尖朝疼痛部位,左右摆动针柄2~3次。手法操作后即可出针,以棉球按压针孔片刻。嘱患者注意保暖,适当运动,避免过度用力。

出针后胸闷痛及左侧肩背部疼痛缓解,自觉呼吸较前顺畅。NRS评分:3分。第2天诉左侧胁肋部隐痛明显缓解,恶心呕吐症状缓解,且因当晚无痛醒,睡眠得到改善。隔日针刺1次,3次为1个疗程。第2次治疗取穴:中脘(向上透上脘)、脾俞(双侧,合谷刺)、大包(左,合谷刺),第3次治疗取穴同第1次治疗。1疗程后该患者24 h最大疼痛评分:4分,24 h最轻疼痛评分:2分,未出现爆发痛。后续于每次化疗前行岐黄针治疗,3个疗程后(约2个月),患者自行逐步停止服用奥施康定,未诉明显不适。

按语:该患者为中年男性,以胸部疼痛为主诉就诊,结合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患者胸部疼痛为肺癌癌症疼痛。患者因癌毒、痰瘀阻滞经络气血,不通则痛,疼痛以胸正中闷痛为主;加之化疗药物损伤脾胃,脾胃气机失调,进而使肝失疏泄,故左侧胁肋部隐痛,伴恶心欲吐,口干、口苦,不欲饮食。疼痛惊扰心神,从而导致失眠。辨证为肝郁脾虚,与任脉、足太阳膀胱经、足厥阴肝经有关。治以理气宽胸,疏肝健脾。主穴选厥阴俞以行气宽胸,活血通络,安神定志;脾俞以行气健脾,运化中焦之气,使脾气健运不被肝气横逆。两个主穴交替使用。配穴选用疼痛部位所属经络在疼痛部位附近的“经气汇聚”的穴位:疼痛在胸部正中选用膻中,属任脉,为心包之募穴,与厥阴俞俞募配穴理气宽胸。左侧肩部酸痛考虑由右侧病灶压迫、牵扯神经导致的放射痛,厥阴俞可主之。左侧胁肋部隐痛可选章门与大包交替使用。章门属足厥阴肝经,为脾之募穴,行气健脾,可治疼痛在腰胁,或痛引腰脊不得转侧,伴神疲肢倦、腹痛腹胀、肠鸣、饮食不化、恶心欲呕等。大包属足太阴脾经,为脾之大络,主治疼痛在胁肋,伴全身重痛、四肢无力等。从中脘向上透刺上脘,为陈教授治疗气机上逆之呃逆、恶心、呕吐的有效穴位。刺法选择上,患者疼痛以胀痛、酸痛、隐痛为主,近日加重,病在“肌”,故以合谷刺为主,膻中穴较表浅,且肺气宜清宣,故选半刺法。岐黄针治疗肺癌癌痛,以脏腑辨证结合经络辨证选穴,扶正祛邪,行气通络,结合恰当的刺法,使针至病所,最终获得良好的疗效。

4 结语

陈振虎教授运用岐黄针疗法遵循辨证论治的个体化治疗原则治疗肺癌癌痛,根据脏腑辨证和经络辨证选穴,“穴不在多,贵在中的”,以厥阴俞、脾俞、气海俞三穴作为调理一身脏腑之主穴,以经络辨证选取疼痛局部穴位,最后结合病邪深浅选择刺法,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岐黄针治疗肺癌癌痛的临床思维,亦为针灸治疗癌性疼痛提供了新的思路。然而还需进一步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的临床试验,才能使岐黄针疗法具有可重复性和继承性,才能在国内外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癌痛脏腑经络
身体出现这5个现象 说明体内的经络不通
癌痛到底有多痛,您了解癌痛吗?
癌痛有多种治疗方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救心丸加三七粉可缓癌痛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易经》养生法
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策略与方法
经络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