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区域活动 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

2022-11-19☉刘

小学生 2022年2期
关键词:积木区域材料

☉刘 丽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提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要站在促使儿童获得完整经验的角度,探讨儿童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将游戏和课程融合在一起,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幼儿的学习效果[1]。区域活动是展开课程游戏化建设的重要方法,它根据幼儿发展的主题,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促使幼儿展开自主选择、合作交往和探索发现,这样能让幼儿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

一、创设情境,获得情感体验

在整合区域活动推进幼儿课程游戏化建设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促使他们能更好地融入其中,获得情感体验。教师可以将幼儿带入大自然中,又或者给他们投放丰富的活动材料,此外还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的方式激发幼儿情感。这些方法都有助于让幼儿获得情感体验,能提升他们自主动手操作的水平。

以科学类区域活动为例子,教师在设计此类课程的时候,常常担心科学知识过于难懂,幼儿缺乏倾听兴趣。如果能结合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一些情境,那么就能促使他们提升情感,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如在“电池家族”这个科学区域活动中,教师组织大家展开电动小车的赛车比赛,其中有一辆车的电池电量不够,自然无法开动起来,这样就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教师就可以适时鼓励他们探究汽车为何不能动,思考要如何才能解决问题。

此时教师再让幼儿检查电池仓,观察电池的形貌特点,对比电池的型号,尝试安装电池,这样一系列的科学探究活动就变得顺理成章,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更为浓厚。由此可见,在设计科学类区域活动的时候,不能过于生硬地引入知识点,可以和幼儿的日常生活结合在一起,如让他们在玩气球的时候观察静电现象,通过手工活动完成制作不倒翁等,这些方法都能创设特定的情境,有助于让幼儿更投入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

二、指向主题,指导自主操作

要更好地进行课程游戏化建设,教师还要设计系列化的课程,在整合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结合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生活中具有实践价值的内容,设计一系列的项目。这样在设计具体活动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指向主题,促使幼儿参与到自主操作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动手能力。

在美工类区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指向活动主题,引导幼儿展开创作。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经常接触的人事物,设计由远及近的一系列创作主题。首先可以设计一些和大自然有关的主题,让幼儿观察大自然中的植物和动物,看看它们的形貌特点是什么,生活习性是怎样的,然后尝试创作,要引导他们画出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其次可以设计一些和幼儿日常生活有关的主题,如让他们画一下自己所住的房间、穿的衣服、吃的食物等。最后还可以从画具体物过渡到画动态的活动,如画一下自己的家庭生活、幼儿园的游戏等。这样设计课程,就能让主题更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的参与兴趣更加浓厚。如以“我的生日”为主题,教师指导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日,想一下生日吃的是什么,爸爸妈妈对自己说了什么,然后尝试将相关的场景画下来。如有的幼儿画的是自己吃生日面的场景,用夸张的手法画了一根长长的面条。

在游戏化区域活动的建设中,教师要完善活动的主题,设计系列化活动内容。这样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的,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获得相关的知识,提升综合能力。

三、重组材料,培养创新精神

如何合理投放材料,这也是区域活动的要点之一。教师要思考如何结合幼儿的活动效果有条理地投放材料,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合理重组材料,进而提升幼儿的创新精神。教师观察幼儿使用材料的过程,并寻找合理的契机投放材料。如在幼儿感到困惑,又或者对游戏缺乏兴趣的时候,都可以适当投放新的材料,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

在设计建构游戏的时候,是否能合理投放材料,和提升幼儿的活动效率有一定关系。在课程游戏化设计中,教师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投放材料。以“建造小房子”为例,教师首先投放普通的积木,幼儿分享材料的时候,很快会发现积木的数量不够。此时教师投放更多的积木,但是和此前的积木不是同一种。这样幼儿就要思考是否能将不同种类的积木结合在一起使用。

此后,幼儿又发现只使用积木无法完全呈现自己的想法,此时教师就要再次投放材料,将纸张、沙土、橡皮泥等低结构材料投放给幼儿,让大家思考如何合理重组,展现出创新意义。如有幼儿用折叠的纸张制作屏风和窗帘,制造出了别样的效果。最后教师还引导幼儿搜索各种废旧物品,看看能否重组到自己的创作中。如有幼儿用废旧的布条制作成鲜花,放在“院子”里,这样就将自己的创意融入了其中。如此合理分发材料,幼儿的想象力得到了激发。

四、鼓励想象,发展发散思维

想象力丰富,这是幼儿的特点之一,所以在课程游戏化的设计中,教师也要从这个角度入手,引导幼儿积极展开想象。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减少直接灌输知识,而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展现矛盾等方式鼓励幼儿自主思考,提醒他们结合自己在实际生活中的经历展开想象。这样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就能得到提升[2]。

在设计图书语言的区域活动时,教师要尽可能地引导幼儿展开交流讨论,并促使大家激发想象能力,提升发散性思维。如在阅读《花婆婆》这样耐人寻味的故事时,教师引导幼儿结合作品中的图片进行思考:“大家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场景呢?你的心中最美的地方是什么样子的呢?大家展开想象,说一下自己的想法吧。”如有幼儿提出:“我觉得最美的地方是有很多小动物的地方,不仅有小猫小狗,还有很多小鸡和小鸭子,我每天都可以和小动物一起玩耍,这样的生活我觉得是最美好的。”

在这样的交流中,幼儿的思维更加发散,同时也开始思考更为深邃的人生话题,那就是什么是真正的“幸福”。最后教师鼓励大家用画画的方式将自己心中最美的地方画出来,并用“看图说话”的方式总结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幼儿整理了思路,教师指导他们用准确、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随之得到提高。

教师要结合幼儿的想象情况,适当调整完善课程内容,让他们沿着自己想象的方向进一步思考下去。这样幼儿不仅能提升发散思维,更能在反复思考中,让思维更有深度和广度。

五、多向合作,渗透团队意识

区域游戏的特点是不仅可以展开单人游戏,也可以展开小组、集体游戏,所以教师要在课程游戏化设计的过程中,结合游戏的内容和主题,思考选择哪种形式可以组织幼儿积极参与到多向合作中,促使大家提升团队意识。这样能丰富游戏的形式,也能让课程内容变得更加完善。

在角色扮演类区域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引导幼儿展开团队合作。如在阅读《环游世界做苹果派》后,教师组织大家展开“小饭店”主题角色扮演,分别扮演厨师、服务员和顾客,将去饭店吃饭的场景展现出来。在幼儿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大家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首先幼儿可以自主思考饭店是什么样子的,思考厨师可能会做出哪些好看又好吃的菜品。此后大家要一起展开交流,互通有无,注意倾听他人的观点,看看哪些想法是自己没有注意到的。幼儿很快就发现在集体讨论中可以注意到不少忽略的地方,如厨师在烹调的时候要注意清洁,在洗手后才能处理食材,这是其他幼儿没有注意到的细节。大家在合作中提升了活动效率,同时也认识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要积极发言,融入集体生活中。

在多向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思考单人活动和集体活动之间的差别,这样就能促使大家思考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进而让幼儿树立集体意识。这样幼儿就会更主动也更支持集体活动,有助于优化区域活动的效果。

在课程游戏化的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如何将区域活动融入教学设计中,提升教学效果。这样能更好地建立立体化育人环境,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等获得方式,让幼儿展开科学、美工、图书语言、建构、角色扮演等各种区域活动。这样能将学习和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有助于展开课程游戏化的建设。

猜你喜欢

积木区域材料
堆积木
分割区域
擦桌子
可爱的小瓢虫
区域发展篇
材料
有趣的积木
摇摇鹅
玩积木
赠送折纸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