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策略分析*

2022-11-19张芝敏高文术

读与写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思辨性表达能力高中生

张芝敏 高文术

(河南省潢川高级中学 河南 潢川 465150)

思辨能力指的是在看待事物时有层次分明、条理清晰的分析,并具有明白有利的说理。在高中语文学习中,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了提升学生思辨能力的方式和途径,并在实际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文章从思辨性阅读及其主要特点出发,对当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能提出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的优化策略,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新时期,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要求学生能主动思考与研究,并具备思辨能力,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思辨性阅读和表达,发展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的能力,增强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认清事物的本质,辨别是非、善恶、美丑,提高理性思维水平。“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也与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思维”相吻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也加大了对“思辨性阅读与表达”的考查力度。因此,在“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三新”背景下研究“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教学策略与教学实践研究”课题,非常有实际意义。

1.思辨性阅读及其主要特点

1.1 思辨性阅读。思辨性阅读是由两个主要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思辨性,一个是阅读。思辨性指的是,学生需要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懂得明辨是非。所以,对思辨性阅读可以下这样的定义:阅读者在实际阅读的过程中需要对所阅读的内容进行思考,并深入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内涵,形成属于自己的心得和看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将感性与理性进行有效结合[1]。思辨性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中,能让学生在学习与成长过程中主动思辨,挖掘知识别后隐藏的价值,并能通过思辨,感受知识的魅力,确保学生深度学习。

1.2 主要特点。延展性指的是学生和教师不能将眼界局限在限于的阅读材料中,需要不断开阔自己的视野,通过反复阅读来寻找到其中所存在的问题,培养自己的兴趣点,并不断进行创造和思辨,这样可以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理解能力,并丰富自己的大脑。学术性是思辨性阅读最重要的标志,一般的阅读指的是为了满足个人对情感或者知识的需求,思辨性阅读则是教学学生如何更好地进行阅读和思考,这样可以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通过思辨性阅读来讲一些学术性的思维融入到生活中,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学习能力,还能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2]。

2.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忽略学生思辨能力。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学重点内容为阅读与表达,其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主要方向。但是就当下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缺少思辨能力的培养,无法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支持。思辨能力在学生成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语文不像数学等课程具备思辨的条件,严重影响学生的思辨能力。同时,在教学实践中,缺少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关注与培养,对学生思辨能力的提升产生极大影响。

2.2 忽略表达训练。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目前存在的问题是一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注重思辨性训练,缺少对学生表达能力的有效训练。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能通过该实证、推理等增强思辨性阅读,更能对其表达能力进行有效训练。但是由于教师设计的口语活动训练方式缺乏有效性,学生无法有效参与到表达训练中,导致学生参与性极整体效果不佳。当下在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表达训练匮乏,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3 未能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实践中受传统教学理念及思维的影响,导致教学实践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能以发挥其学习积极性。教师长期处于课堂核心地位,教学全过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未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创设趣味性课堂,学生的思辨性阅读不足,表达训练匮乏,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其主动性,并能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 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升。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思辨性阅读教学及表达训练对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就当下实际情况来看在教学实践中,语文教师综合素养参差不齐,在教学实践中,缺少对学生的有效指导,无法确保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产生极大阻碍。教师的综合素养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但是由于一部分教师本身缺乏思辨能力,且综合素养有待提升,缺乏创新思维能力,难以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可靠支持。

3.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策略

3.1 以文本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思辨。在高中语文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需要立足于文本知识,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文本内容进行思考,并做好总结工作。所以,在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过程中,需要立足在阅读文本上,引导学生进行正确思考。现阶段,有很多高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之所以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最主要的问题是没能抓住阅读理解的核心问题,这样就无法让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学生的语文成绩也就得不到有效提升[3]。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价值的文本需要具备以下四个特质:第一,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第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动出学生的认知能力;第三,和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第四,对于问题的陈述十分简明。高中语文教师就需要挑选出符合这些特点的文本来供学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抓住其中的难点和重点。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到《鸿门宴》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将这篇课文作为例子,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项羽失去天下,而刘邦夺得天下的故事。在这一文本背景下,需要将语文思辨阅读教学和课文学习进行有效统合,并在学生阅读之前,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问题:范增是项羽最得力的帮手,范增为什么会觉得天下一定会是刘邦所得而不是项羽呢?项羽和刘邦分别都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呢?他们的性格特点和他们的成败是否存在着关系?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可以主动去梳理文本中的逻辑,并得出自己的相关看法。

3.2 细读词句连缀,培养品读分析之思辨力。在所有的文本阅读中,细读是阅读的基石。如果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进行思考这样得不到较好的阅读效果。文本细读是十分重要的阅读策略,这一阅读的策略是有意识的。这种阅读方式是在特殊语境下的一种阅读方式,主要从文本语境、文本语义以及文本的内部组织这几个部分来进行解读,最终进行感情共鸣。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到《过秦论》这一课文时,为了提升高中生的思辨性思维,教师需要将阅读分成三个部分。首先,需要先让高中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通读,这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整篇文章的节奏和风格,学生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将自己不理解的或者是感觉到迷惑的地方标注出来,这样学生可以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其次,学生再次对整篇文章进行细读,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关键句子,并分析这一句子在整篇文章中的位置和结构。比如,“攻守之势也”中的“守”和“功”表现在哪些方面,学习通过细读可以得到这些答案,并掌握作者的基本思想;最后,品读课文,学生在这一阶段需要掌握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和创作意图,并梳理清楚作者的行为逻辑。通过这样的方式,高中生提升了阅读思辨能力,这样才拥有了文字敏感性比如说,高中生在阅读到《雷雨》时,可以充分感受到鲁侍萍说“你是萍,萍,凭什么打我的儿子……”这一句话的情感急剧变化。高中生只有充分理解作者写作过程是一个编码过程,学生进行品读是一个解码行为,这样才能深刻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内涵。

3.3 深化文本内容,强化思辨意识。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需要注重延展性。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拓宽授课的内容,这样可以拓展学生的眼界。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来寻找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或者是利用多媒体资源多种途径来激发出学生的理解想象力,进一步强化高中读的思辨意识。深化文本内容并不只是将一些比较简单的内容讲述得较为复杂,而是在这一基础上,让高中生学习到更多的拓展知识,这样才能帮助高中生拓宽眼界,深化阅读理解认知。高中语文教师通过这种深化文本内容的方式,高中生的思维广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更具灵活性。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到《荷塘月色》这篇课文时,就可以就文中“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来对学生进行提问,语文教师抛出这样的问题“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呢”,在文中是没有详细的答案的,这就需要高中语文教师为学生科普作者朱自清的人物简介以及其所经历的一些事情,这样学生就可以感受到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也就得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学生在平时自行阅读或者是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就会主动去寻找相关的信息,拓展文本,了解阅读文本背后的故事,这样学生才能找到准确答案,这一过程也是高中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的目的。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教会学生如何查询资料,如何扩展阅读文本的背景,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进行辩证思考,学生才能更准确地感受和把握作者在创作这一作品时的情感,这样可以从阅读文本中学到更多的知识。高中语文教师需要把握好文本拓展的时机,这样才能满足高中生的语言和情感需求,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3.4 拓展课外阅读量,提供表达的机会。表达能力是学习的基础素养,也是思维参与下的语言能力。因此,表达力既是一种言语思维,也是一种言语上的行为,更是一种言语智慧。表达能力是思维和语言的结合信仰,也是思想、欲念、意念等意义的外在呈现,是借助语言这一媒介实现情感、信息以及思想的外显。高中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指定行表达力都是语文教育中需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表达能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出学生的思维活动,思维和语言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高中语文教师就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来激发出学生的思维,在这一过程中提升高中生的表达能力。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这就需要促进高中阅读教育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高中语文教师需要为学生挑选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文章来开阔学生的眼界,这样可以有效丰富高中生的精神世界,并不断提升学生自身的文化修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高中语文教材中本身就具有局限性。教材中的一些文章尽管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高中生的阅读材料需要保证风格的多样化,所以依靠课文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加入一些课外阅读材料。比如,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到《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需要让学生对整片文章进行通读,对刘备的个人特征进行分析,此外,学生还需要阅读《三国演义》的某些片段来加深对刘备这一人物的理解。学生在完成了课外阅读之后可以将自己的收获在课堂上进行分享,这样提升了高中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这样的影响下阅读数量会进一步增多,这样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写作技巧,学生可以将这些写作技巧应用在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写作也是表达的一种形式,间接提升了高中生的表达能力。

3.5 开展专题性阅读,提升教学质量。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为有效开展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教学,围绕某个主题或者专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围绕的主题能将所学知识有效串联,为学生创设良好学习环境。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能让学生围绕专题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并能有效解决问题[4]。专题性学习可以通过阅读与鉴赏活动有效进行,话题的选择一般要围绕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展开,让学生在阅读与鉴赏中提升逻辑思维能力。专题性阅读与鉴赏学习能力的培养,需按照下面的基本思路进行:(1)综合策划教学设计。教师要对专题阅读与鉴赏的目标、计划等相关内容进行界定,并能对教学主题进行有效把握,高效运用教学资源,提升教学质量;(2)阅读材料实施研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实践中[5];(3)合理评价。在教学全过程及即将结束时,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教学综合评价,并能通过反思与总结,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

在学生学习语文教材中的历史散文时,要求教师做好材料整理工作,可以将必修一、必修四及选修的课文整理在一起,然后为学生提供这些阅读资料,并让学生自主阅读,并能通过阅读合理解决教师设置的问题,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与探究能力。以《荆轲刺秦王》为例,让学生对这篇阅读展开阅读,为提升学生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要求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战国策·燕策三·燕太子丹质于秦》的文章,让学生阅读,并在阅读完之后,让学生思考太子之恩是不是深重到了荆轲心甘情愿为他抛头颅洒热血呢?还有就是太子与荆轲之间难道只有深嗯而没有间隙呢?让学生思考一会儿,然后让学生站起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与认识。为让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辨阅读及表达训练,教师需合理设置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与表达,提升阅读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质量与效率,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6]。

3.6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强化培训效果。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需结合实际情况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7]。所以学校需针对教师具体情况,制定长远培训方案,对教师进行系统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教师思辨能力培养,让教师具备创新思维能力,能在教学实践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在培训期间,要加强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分享教学心得,了解自身与其他教师之间存在的优势与劣势,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案,为学生呈现高质量的教学课堂。在对教师培养期间,更要注重教师的思想转变,要能让教师认识到在创新教学理念与思想的重要性,明确“生本”理念,为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自身需树立起“终身学习”理念,要能通过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技术,并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与技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的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8]。在教师培养全过程,要做好考核与评价工作,了解对教师的培训效果,并能针对不足优化培训方案,确保教师在培训期间,能有所收获,提升自身综合素养。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起对学生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配合和互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思辨方法,并在生活中应用这种思辨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未来在对学生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思辨性阅读与表达训练,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与表达能力,确保学生的有效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求教师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打造高质量课堂,为学生的未来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思辨性表达能力高中生
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表达能力的方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悖离核心素养涵育的非思辨性写作
浅析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考作文的思辨性摭谈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思辨性阅读在推进名著阅读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