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的探索

2022-11-19李传武

读与写 2022年25期
关键词:统计图数学课堂

李传武

(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明德小学 辽宁 大连 116037)

合作是素质教育、新课改理念所倡导的自主学习方式之一,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自身的优势承担相应的学习责任,在小组中通过讨论、信息共享、经验分享、合作互助等形式高效率达成既定的合作学习目标。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上的合作学习予以高度重视,但受到各类因素与条件的制约,导致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中依然存在学生合作学习兴趣不足、合作学习目标不明晰、合作学习过程混乱、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不到位、合作学习策略难以形成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合作的有效性。为改善此种课堂合作状况,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多维视角出发认识有效合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精心组织合作活动以强化学生学习效果,进而充分发挥课堂合作的价值。

1.多维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合作的重要性

多维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是指教师先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完成学习任务的主要方法、学习效果的评价标准,将学习任务划分为“子项目”,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合作小组,学生围绕共同的学习目标,在小组中承担相应的学习责任、共同探讨问题、分享信息与经验,在合作交流中达成任务的课堂学习过程,其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价值具体体现在以下两大方面:其一,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合作自身便属于自主学习的范畴,相对于独立的自主学习而言,课堂合作更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不仅可以根据自己的数学基础水平、优势智能及兴趣爱好等承担相应的合作学习责任,而且能够在小组合作、讨论与建构中获得思维的发展、学习品质的改善、学习策略的习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每一名学生都可以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提升;其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课堂有效合作能够对学生合作互助品质、数学思维品质、数学学习能力、人文精神等产生综合效益,让数学课堂教学契合素质教育理念、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为学生开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营造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帮助学生在汲取数学知识的同时收获对自己终身有益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能够彰显数学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并且可以促成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乐观的学习心理、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大有裨益[1]。

2.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中的现存问题

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课堂合作予以高度重视,但受到传统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流程祖组织方式、课堂活动形式等因素的限制,使得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五大方面:

2.1 学生对课堂合作的兴趣较低。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创设生动形象的合作情境,学生参与课堂合作的主动性及创造性较低,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及探究能力的发展。

2.2 学生合作学习目标不明晰且思维活力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在合作前向学生清晰讲解学习内容、学习任务,对学生驱动力不足,且忽视对学生灵活思维的引导、培养与强化,导致学生在合作中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2.3 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较为混乱。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设置层层递进的合作任务,再加上小学生自我管理及行为约束能力较低,在合作中容易出现交流讨论方向脱离本节课学习内容、合作效率较低的现象,将会制约课堂合作的有序、有效开展。

2.4 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不到位。展示学生的合作成果可以提升学生参与课堂合作的内在动因,但部分教师忽视合作成果展示环节,各小组对成果的汇报一语带过,难以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互补提升学生合作质量。

2.5 学生难以习得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中,学生自评、教师点评是核心阶段,唯有通过科学评价才能反映学生合作成效。但现阶段数学课堂合作中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无法总结合作中所获的策略与方法,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2]。

3.多维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的路径

多维视角下,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从不同视角出发引导学生合作、组织开展合作活动,让学生获得更为丰富的课堂学习体验,收获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与发展。为此,建议小学数学教师采取以下策略开展数学课堂的有效合作。

3.1 从学生兴趣视角创设合作情境。针对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中存在的学生对课堂活动兴趣薄弱、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视角入手,挖掘并运用学生感兴趣、熟悉且易于理解的情境资源,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等置于直观情境当中,由学生与情境交互以发现问题、产生合作动因,以此调动学生高涨情绪、激发学生合作热情,在课堂合作的开端便奠定坚实基础,助力课堂合作有效性的提升[3]。

例如在《小熊开店》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语言及多媒体视频为学生创设直观、可感且贴近现实生活的购物情境:小动物们听说小熊开店了,都赶了过来,小熊商店的商品琳琅满目,有玩具坦克、各类钢笔、彩色文具袋、毛绒玩偶,顾客们在挑选商品时犯了难,不知道自己的钱够买哪些商品,小朋友们可以帮帮这些顾客吗?

生动有趣的合作情境瞬间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求知欲,教师顺势呈现顾客钱数与商品单价表,学生会发现其中的数据十分复杂,通过单独学习难以在短时间内帮助顾客解决难题,便自主提出以合作的形式计算出每一名顾客所能买到的商品数量。在学生合作情绪高涨之时,教师列举小猴子的钱数、想要购买的商品及商品单价,列出算式20÷5=?引导学生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帮助小猴子购买相应数量的商品。当学生掌握求商的方法后组织学生合作计算每一名顾客可购买的商品数。

在上述合作案例中,教师从学生兴趣角度出发创设生活化、趣味性的合作情境,调动学生合作动因,以举例子的形式为学生的合作搭建“知识支架”,当学生习得求商的方法后顺势组织合作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策略,又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巩固课堂所学。

3.2 从思维发散视角精选探究问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的关键在于每一名合作成员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通过整合想法后对所探究的问题达成共识。而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依靠灵活、敏锐、深刻且连贯的数学思维。为解决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中学生合作目标不清晰、思维活力不足的问题,建议教师从思维发散的角度出发精选探究问题,促成各个小组成员间的合作交流。

例如在《生活中的推理》教学中,教师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设置,从发散学生灵动思维的角度出发设置如下合作探究问题链:

一家珠宝店被盗,现在查明犯罪犯人为赵、钱、孙、李其中一人。四人的口供如下:

赵:不是我偷的。

钱:李是罪犯。

孙:钱是罪犯。

李:不是我偷的。

经过进一步调查,只有一个人说假话。

①应该从谁的口供入手进行推理呢?②你们小组有何推理过程?③你们小组采用了何种推理方法?④联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需要推理?

上述问题环环相扣,由推理切入点,到推理思路,到推理方法,最后到推理方法的迁移运用,让学生明确合作的主要目标在于探究出对现象的推理策略,合作的方法是通过交流找准切入点、明晰推理的思路与方法。各小组学生仔细阅读题目后便可以进行合作,除了阅读分析之外各小组成员发挥自身的创造力、联想力,通过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进行推理,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上述课堂合作案例中,教师高度重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以为学生的合作提供支持,引导学生在合作中积极表达个性化的看法、主动交流分享自己的内心想法,不仅可以显著提高课堂合作效率,让学生的合作有目标、有方向、有计划,还能够逐步促进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连贯性。

3.3 从自主学习视角组织合作流程。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产生合作动因、明确合作目标、获得思维发散,接下来的重点便是从自主学习视角出发组织合作流程,既需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需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合作的引导、指导、点拨、支持等价值,以此避免学生的课堂合作过于混乱[4]。

例如在《猜数游戏》教学中,教师先在导入阶段呈现问题:淘气想到一个数,把这个数乘2,再加上20,等于80,你知道淘气想的这个数是多少吗?学生经过思考后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用列方程的方法解题,并请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探究列方程、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因小学生自我约束及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在合作中可能出现问题讨论方向出现偏差、注意力分散等现象,为确保学生合作过程高效、有效,教师可以引入激励机制:步骤最完善、最先解决问题的小组可以获得“方程小达人”称号,每个小组成员也可以积累三颗星。同时,教师可以任务驱动学生合作:

任务1:找出等量关系并列方程;任务2:解方程并记录每一步的根据;任务3:探索出检验结果的方法;任务4:总结列方程、解方程的注意事项。

各合作小组在任务的带动下有序开展合作活动,教师则采用课堂巡视的方法维护课堂秩序、为有帮助需求的小组提供支持、借助手机拍摄功能记录学生合作过程与阶段性的任务成果,为后续的展示、评价做好铺垫。

在上述课堂合作案例中,教师从自主学习的视角出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综合发挥学生主体及教师主导作用,优化改善教、学关系,让学生在合作中建构知识体系、习得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合作的自主性。

3.4 从学习成果视角小组展示汇报。多维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需要将学生的合作成果可视化,通过小组展示汇报再现学生的课堂合作过程、方法与结果,在小组汇报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在小组间相互补充及完善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水平,让学生共同建构新知识,深化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并且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感、满足感。

例如在《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中,学生合作的主要任务为:围绕“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这一问题情境制作投球情况统计表;讨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各部分组成;总结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各小组达成合作任务后,请各小组代表进行展示汇报,如小组1指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是能够清晰看出数量的多少。此时小组2提出质疑:“条形统计图也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所以复式条形统计图最大的特点是便于比较两组数据的多少”;再如小组3经合作后认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相同。此时小组4补充,要注意用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组的数据,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对比不同组的数据。

在各小组的汇报展示、沟通交流及相互补充中,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产生了系统性的认知,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对本节课知识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知识体系、数学方法技巧等进行查漏补缺,让学生在教师指导、同伴合作下高效率汲取、内化数学知识,习得数学技巧,悟得数形结合的思想,能够提高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让学生感受到合作的意义,进而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3.5 从以评促学视角教师总结评价。多维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有效合作是一项复杂、系统且动态的过程,不同学习内容对合作形式有着不同的要求,且合作、学生分组的方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以此确保课堂合作与学生需求对接,切实改善学生数学学习状态。因此,教师要从以评促学的角度出发对学生合作情况、效果进行总结评价[5]。

仍以上述《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为例,教师为学生发送自测、互评单,请学生从合作中的学习分工、交流讨论情况、合作学习效率、合作任务完成程度等方面评价本小组的合作成效;引导学生从自身对小组合作的贡献价值角度出发评价自己的提升程度、需要改进的方面、表达及提出观点的积极性、与同伴合作沟通的效果、思维活力等,让学生在自测、互评中产生集体意识、集体荣誉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产生完善自我的内在动因;引导小组间对比分析、相互评价、取长补短,形成学生、小组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机制。在此基础上,教师对各小组的表现进行总结性、鼓励性评价,先赞赏各小组的合作互助品质,再委婉指出各小组的薄弱环节,为学生的合作提供建议,让学生逐步形成合作学习策略,学会以合作的方式降低学习难度、提升学习成效,并达成以评促学、以评促教的课堂有效合作目标。

4.结论

合作是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并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受到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等因素与条件的制约,现阶段小学数学课堂合作中存在学生合作学习兴趣不足、合作学习目标不明晰、合作学习过程混乱、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不到位、合作学习策略难以形成的问题。为改善此种数学课堂合作状况,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学生兴趣视角出发创设合作情境,从思维发散视角出发精选探究问题,从自主学习视角出发组织合作流程,从学习成果视角出发引导小组展示汇报,并从以评促学视角出发对学生的合作过程、方法与结果进行总结评价,以此提升数学课堂合作的有效性,助力课堂教学水平的进步。

猜你喜欢

统计图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让“统计图图表”背后的数学文化熠熠生辉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