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才培养策略探索
2022-11-19刘思延
王 静 刘思延
(1.秦皇岛市卫生学校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河北 秦皇岛 066000)
职业素质是劳动者对于社会职业水准的了解水平以及适应能力的综合体现,在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职业个性以及职业情况等方面,劳动者能否顺利就业并取得相应的成长,取决于自身职业素质的高低。如在研究中,职业素质表现越高的人群,获得成功的机会便越大,而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准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在初次就业后、以及持续一段时间的工作中表现。就其而言,主要为学生的职业规划目标是否合理,以及学生的职业规划方向能否为学生后续成长打下坚实基础。结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产业调整、结构升级等为标准,促进本科高校探索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就业质量。结合产教融合的背景,使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
1.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才培养现状
目前,在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质与人才培养现状中,主要体现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不足的问题。我国深度重视产教融合,集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根据签署的专业合作协议,我国在构建人才培养体系中打破了以往常规的模式,构建双主体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机制,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改进[1]。在构建职业人才培养方案模式下,坚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概念,遵循实践育人规律,紧抓职业人群的培养方法。依托SMART等职业规划课程模式,推广3+1人才培养方案,规定了学生的培养过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突出职业培养的目标。但目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了岗位认知不足的现状[2]。很多学生不清楚自身的岗位定位,在毕业后出现了就业困难的问题。由此,在后续改进中,将推出学生的职业认知课程标准,以学生的专业课程以及通识课程为核心,突出教师的最终授课效果,结合职业素质教育,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3]。我国大力推广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机制,在大环境背景下,如何开展以及实施,需要一个明确的指导文件,但指导文件较为单一,这就导致各学校在实施中面临着较多问题,且需要以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节。例如,外聘的企业人员授课过程中,关于材料的收集、准备等工作缺乏制度管理模式。此外,如何深度开展校企文化的融合,亦进一步提高。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实现双方共赢还有待探索,必须建立相关的制度,引导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办学,达到校企合作办学中的特性[4]。
2.产教融合下应用型高校学生培养的意义
通过产教融合背景下,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方案,将会打破以往学生在校内完成单一性知识学习的问题。使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以及前沿技术的掌握程度能够进一步提高,发挥学生的独特优势[5]。使学生能够适应企业岗位的要求,面对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较差较大现状。自我国推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后,各方教育界努力,学校与多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关系。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并聘请企业工程师常年授课,搭建实验室,完成学生实训以及毕业论文在企业完成等筹划等措施,使人才培养方案达到了综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的效果。结合近年来的努力,学校在适应多样性人才培养机制的方案背景下,取得全新的办学成就,使企业能够真正的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环节。通过合作育人机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强化,解决师资培养不足的现状,使实验室条件、师资培养条件得到改善。学生实训场地能够得到解决,凸显学生创新项目,实现企业的技术指导。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众多问题都将得到有效改善。通过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办学机制,实现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对应用型大学转型将会起到积极作用,使学生的就业模式能够得到明显改善[6]。
3.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
3.1 构建多样性的教学体系。例如,构建多样性的教学体系。首先,以学生岗位认知实践为基准,教师可以聘请行业丰富的教师进行讲课。在此过程中,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开展情景教学,脱离以往教师在讲课时重理念、轻实际的问题。聘请行业丰富的专业教师,需要具备授课灵活、拓展训练合理案例,讨论较多工作情景,建设贴合实际的优势。此外,还包含了职场礼仪训练、简历评选、模拟笔试面试等环节,消除学生的紧张感。除日常授课外,职业素质讲师也会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分析自身出现的不足,明确未来规划。利用学生自身的优势,吸取行业工作经验。讲师从学生入职起,为学生讲述学生在职业规划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以及职场注意事项,打造学科竞赛、职业发展两方面结合的教学机制。通过素质讲师的引导,学生将符合特色的规划路径,坚定了学生有效学习的信心。
在职业规划前移中,树立长远目标。每学期讲师都需要根据学生的最终学习以及专业培养的情况,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的重点培养。如第一至第二学期,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认知,使学生思考学习目标以及计划完成学业的培养方案,促进长远学习以及职业发展的方法。结合口语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团队协作方案,加强企业文化知识的教育。结合模拟面试情况,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指导授课方式,保持多样性。注重学生的实践体系授课方式,除课堂授课外,还需要引入职业测评、团队拓展训练、游戏体验等。而第三学期后,学生面临实践,因此以班级为单位,可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通过校内场地的模拟情景,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利用游戏,学生将学会资源共享、协作共赢。在口语表达的课程训练中,教师可要求学生轮流上台进行职业的规划以及展示,学生还可以模拟面试官的角色,与教师共同进行模拟面试[7]。站在面试官的角度,对教师提出问题,并在面试结束后,让学生进行总结,教师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职业形象的设计以及课堂模拟,学生可以根据岗位职业形象的要求,实现简历设计、面试官、面试者体验。完成笔试以及面试二者双结合的评定范围,真正打造多样性于一体的职业培养路径。加强与学生的专业技能感以及表达能力、综合素质。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能够实现总结考核,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措施,组织学生赴我国各地进行参观学习。深入企业一线,感受行业的发展以及变革,使学生对于行业的趋势能够实现了解,提高学生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性,突出岗位认知。
3.2 获得相关企业的认可。有效获得相关企业的认可,例如在培养过程中,通过多面角度的职业素养教育,学生的职业素质学习以及就业面试过程将会得到优化。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多家企业的实际反馈,学生在这种全新的授课体系下,工作表现良好、动手能力较强、职业素养以及综合素质极高。
例如,目前推出3+1准职业人才培养模式,达成产教的深度融合。在企业的实际聘用原则中,主要包含了学生的入岗适应时间以及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于自身工作本领的掌握,以及能否适应企业的工作安排等。这些均对于教师的教学方案产生了一定要求,教师制定良好的教学方案,才能够使学生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帮助学生解决在实习中出现的各项问题,使学生在实习时,能够获得单位的一致好评。3+1准职业培养模式,以SMART职业规划体系为基准,借助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概念,遵循实践育人的规划。主抓学生职业人群的培养模式,实现培养制度的改革以及实践。依托职业培养规划体系,在制定教学方案过程中,可以学生前三年在校内进行专业知识的培养,后一年进入企业顶岗实训的流程,突出职业培养的规划目标与企业的评价制度,实现调节。通过企业与学校的论证、研讨、修改等,对教学方案中出现的问题实现改进,发挥自身的独特优势。例如,在大一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完成基础素质的培养。首先,包含了自我评估。随后,开展职业规划。教师推进人文素质课程,实现职业素养以及核心技能的培养。在师资培训中,学校教师对学生开展多样性于一体的理论渗透方案。而在大二至大三阶段,分为职业定位以及发展阶段,包含了教育设计以及职业定向。通过职业综合评价、学习系统课程等,使学生的专业核心理论能够实现调整。进入项目实践体系,实现教师教育课程的培训以及企业工程师对于学生的直接教育模式。而大四最后则是就业能力培养阶段,加强学生的职业决策,通过实际训练、顶岗实习等方式。在企业挂职实习6至12个月,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完成双师型的培养标准。
4.产教融合背景下应用型高校学生人才培养策略
4.1 构建校内、校外的培养策略。针对于校内教学方面,结合教学科目以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过校企共同开发模块化的企业课程为基准,使其教学内容能够与企业接轨。在专业工程师授课过程中,专业工程师与本校教师进行协作,确保课堂教学的质量,并在授课的关键环节,通过模型设定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让学生参与到模型的建设中,使学生能够对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课堂教学质量以及课程建设等教学活动中,通过工程项目结合高质量指导的方案,实现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而针对于校外教学等方面,学生需要通过工程项目的形式完成见习以及毕业设计等。根据论文环节,我校可实行双师制度。指学校和各企业均有一名指导教师,企业的教师负责技术的指导工作,而学校的教师则负责论文答辩等工作,使学生深入了解以及学习企业的工程项目。通过实践锻炼,提高学生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还可开办以公司来命名的特色教学班,以通讯工程为例。通讯工程与多家校企合作,根据学生目前专业发展方向,选择企业命名的特色教学班,并根据学生的特长,分阶段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的培养。通过特色教学班的形式,使学生能够实现模块化学习,改善以往人才培养方式不明确、专业技能不强的问题,为企业输送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4.2 成立专业的教学小组。成立专业的教学小组,学校结合产教融合的办学机制,改进目前缺乏管理的问题,保障校企合作的模式能够深度开展。通过全新的办学模式,成立产教协同育人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企业以及学校共同组成,而小组的职责则是规范协调教学工作,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有效培养,解决以往在校企合作中出现的不足。为长久的校企合作机制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共同制定育人措施,包含技术人员、教学材料、考试材料归档等,在产教融合育人中,能够取得有效的教学成效。例如,在教学中,全新的教学小组不但探索了校企合作的全新培养方案,同时更通过引企入教、产教结合的机制,修正了以往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出现的问题[8]。积极邀请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活动中,聘请企业工程师授课。在探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方面,能够取得有效成绩,在不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的前提下,利用周末和寒暑假时间,开展技术培训班。在校内,免费给学生培训与企业相关的操作技能,帮助学生在真正的实践过程中能够快速的消除不适感,获得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每学期企业教师都会给学生上课,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融合效果。推广多样性的改进措施,分析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反馈给学校老师,使学校老师能够进行有效调整,建设实训基地。每年消耗资金对其进行维护,使实训基地能够对教师的教学条件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
结束语
综上所述,职业素质以及专业素质是影响学生就业质量的关键因素。职业素质较高的学生,更容易在就业过程中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具备独特的竞争优势。结合职业素养的培养,可以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提升,对学生的后续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推进意义。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中,推进专业技术工作虽然有较大的改进空间,但结合后续的细致规划,将会帮助学生实现职业素养的调整。产教融合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全新需要,校企双方发挥主导作用,以主人翁精神,做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工作,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核心的资源优势,创新职业素质培养方法,共同提高学生的职业规划能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