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学思想对“双减”政策下教学管理工作的启示
2022-11-19刘娉妤
刘娉妤
(湖州师范学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前言
因长期受到“唯考试论”、“唯分数论”、“学而优则仕”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造成绝大多数学生以及家长都有严重的“分数焦虑”、“排名焦虑”,这样的环境下我国中小学生就面临着沉重的学业负担[1]。2021年7月24日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基本任务,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健康成长的初衷。但是,即使在“双减”政策出台后,部分学校和家长依然以考试为重,对“双减”政策的执行仅仅流于形式。这种高强度的应试教育,不仅仅要占用学生极大的时间与精力,而在应试教育中,过于注重考试分数,也致使很多毕业生陷入“内卷”的漩涡中,这种畸形的竞争状态下,也衍生出了错误的价值导向[2]。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在吸纳了当时西方的教育思想后结合我国传统文化之精粹,形成了适用于当时我国教育事业的教学思想[3]。并且基于“双减”的政策思想来看,陶行知先生的教学思想和“双减”有着很多耦合之处。陶行知思想历经时间考验,时至今日依然是教学应用研究以及教学理论研究的热点。因此,在经久不衰的陶行知教学思想启发下,完善教学管理工作,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的同时,高效落实国家的“双减”政策,以此构建良好的教育新生态,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
1.陶行知教学思想概述
1.1 “六大解放”教学思想。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学生只能坐在教室中,接受填鸭式的知识教学。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学生就如同是“笼中鸟”,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就很好的契合了这一时代发展背景。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教学管理思想,是由以下六个部分构成,具体如下:解放头脑。解放学生头脑中关于迷信、偏见、曲解、幻想的部分,可以解除思想的枷锁,释放学生大脑中的创造力。解放双眼。摘除掉社会及学生的有色眼镜,使其可以看清事实本来的模样,可以提高学生对自然与社会的适应能力。解放嘴巴。要让学生有充分的言论自由,用于提出问题,从问题的解答中,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索兴趣。解放双手。解除掉传统教育中对于双手的束缚,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学习与收获知识,并基于知识进一步指导实践,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解放时间。把学生从忙碌的学习中解放出来,然学生拥有闲暇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品味人生百味,做到“生活即教育”。解放空间。把学生从传统教育的鸟笼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社会及自然环境中扩大眼界,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基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分析,教师需要抛弃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主动走下讲台,从以往的权威教育者转变成为学生前行路上的领路人,让学生取得全面发展。
1.2 “手脑并用”教学思想。在应试教育背景之下,虽然较多学生接受了专业的知识教育,国民文化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但同样产生了很多的“书呆子”群体,这些群体的学生仅仅对书中的知识有所了解,但是其实践能力非常欠缺。而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手脑并用”教学理论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陶行知说:我们所需要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让大脑来指挥手,用手来开动脑筋的人。在关于晓庄师范学校办学经验总结上,陶行知又对培养目标进行了细化,具体包括:“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等五大目标。在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学校的创办中,陶行知先生也一直秉承着“手脑并用”的办学理念。基于此,在“双减”政策下,更要充分发挥出课外学习的拓展优势,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在规范化教学管理的条件下,为师生友好协作带来保障。师生不仅作为课堂学习的重要角色,在离开课堂以后,深入生活实践中同是如此。
1.3 “闲暇教育”教学思想。陶行知先生十分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他认为教育虽然不能够让学生产生创造力,但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传统教育理念下,将学生束缚了起来。陶行知说:“现在中学校有月考、学期考、毕业考、会考、升学考,一连考几个学校,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为的都是准备赶考”。造成学生的时间全部被占据,致使儿童失去了开阔眼界的机会,最终失去了创造力培养机会。因此,陶行知先生十分反对考试第一的教学制度。在陶行知先生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中,学生上午的大部分时间用来看书,这些书可以是学校规定也可以自己携带。下午的空余时间则会参与到农事学习以及简单的仪器制造或者深入民间走访等。晚上空余时间则是到平民夜校学习或者做笔记以及写日记。在这样的教学理念之下,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山海工学团、育才学校等学校人才辈出,涌现了一大批当时社会上具有远见卓识和创造力的时代精英。
2.陶行知教学思想与“双减”政策的耦合
2.1 “减少课业”与“六大解放”。陶行知认为应试教育的最大危害就是扼杀了学生的个性以及创造力,因此需要在高效学习的同时,改变为考试而学习的观念,要做到为学习而学习。从这一层面来看,“双减”政策和陶行知先生的出发点近乎一致。“双减”政策在指导高效完成教学工作的同时,对课后作业的时长提出了相应标准,并要求对学生作业进行批阅、订正、反思、总结及检测。并禁止了教师布置内容重复和具有惩罚性质的作业,严格规定不再课后通过微信或者其他平台增加学生的课后作业,并严格要求不能向学生布置利用手机完成的作业。在“双减”政策中,是本着教育应该着眼于未来的基本理念,为国家的传略转型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让学生摆脱传统教育中的繁重作业,实现“六大解放”。因此,可以说“双减”政策即是在为学生减少课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从周而复始的知识巩固过程由对社会、自然的观察与体验中来,这与陶行知先生的“六大解放”思想锲合度非常高。
2.2 “课后实践”与“手脑并用”。陶行知先生认为传统教育中将劳力者和劳心者进行了区别对待,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这是造成“田呆子”和“书呆子”的根本原因。因此他主张让学生学会“手脑并用”,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不断的进行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思考,利用实践进一步获取更多的知识,以此提升自己的行动意识和创造力。由此可知,陶行知先生认为行动教育应该和课堂教育进行充分的结合,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行动意识,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造力,从而避免“田呆子”和“书呆子”现象。在“双减”政策中,鼓励各个街道为学生提供可以进行实践锻炼的服务型岗位;并且还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或者实践基地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劳动实践课程以及学生力所能及的愿者服务。由此可见,陶行知的“手脚并用”教育理念与双减政策中的课后实践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2.3 “关注差异”与“闲暇教育”。陶行知先生认为传统教育观念下的部分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目标去教授学生知识,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性置之不理。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效率较低,并且也让学生产生极大苦恼。“双减”政策的出台,就很好的解决该问题,在“双减”政策为中小学的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的指导,就是要保证高质量完成课堂教学和课后作业,并主动探寻课后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此构建出课堂与实践相互联动的教育生态。在实践活动中,学校需要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最大程度上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并且在实践环节让学生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收获与想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由此来看,“双减”政策中的课后服务差异化教学与陶行知闲暇教育思想的初衷保持了深度契合。
3.陶行知思想对双减政策下教学管理的启示
3.1 学生本位,多维发展。“双减”政策不仅仅是要减轻学生负担,更主要的是解放学生的课外时间,让学生行动起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满足学生的差异化以及个性化需求。可以首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了解学校学生的兴趣偏好[4]。根据不通过学生兴趣偏好,设定不同的活动内容,例如采取科普教育、文体活动、艺术活动、阅读活动或者其他各类社会团体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加入。此外,还要重视学生的生活能力培养。例如开展种植实践课程,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真谛。开展手工编织课程,让学生体会艺术的乐趣。最后,为提高课后服务的质量,还要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例如针对艺术、体育、武术以及科普等项目,就要从社会公益性团体或者群众里面,去寻找适合担任老师的人选,让这些优秀的人才为学生授课,以此保证课后服务的专业性。基于上述,采用多姿多彩的课后服务,充分考虑了学生个体化差异,以学生为本,促进了学生的多维发展,可以为学生之后的成才之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3.2 在做中学,在学中做。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先生的劳动教学思想指出,高效的课堂需要充分尝试知识和实践的相互结合,因此尝试构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环境非常重要。学校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建立起自己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基础上,还要将教学场地拓展到社区、甚至是田间地头、乃至工厂中[4]。目前,时代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发生变革,无论是劳动方式还是职业形态都是以非常迅猛的方式变革。因此,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要面向于未来,满足未来职业的发展趋势。例如,未来无人机技术、3D打印技术、AI技术、互联网技术等各项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深化,可以将这些技术的应用纳入学校劳动教育中去,让学生在不断的劳动实践中,去体会这些技术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并教授学生能够理解的简单知识,让学生对这些技术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并让学生不断的进行思考和提问,让学生在劳动探索中潜移默化的产生未来的职业憧憬。此外,在教师进行课外实践内容的自主化设计后,教师应该继续遵守“学生作为主体,教师担任主导”的原则,观察学生自主设计内容的安全性、科学性,在思想上给予正确启迪。在整个高中教育阶段,需要把有关活动管理纳入教学管理工作中,使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和活动开展协同进行,不断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可以实现统一管理,还能够及时检验管理质量,判断学生创新能力实际状况。
3.3 立足初衷,闲暇为重。虽然“双减”政策初衷是解放学生的时间,让学生可自由支配时间,进而可以自主发展。但部分学校的作业量虽然有所减轻,但是课后家长让学其他机构进行托管的几率却只增不减,学生并未获得自由活动的权利。基于此,应该结合陶行知先生的闲暇教育理论,学校对家长展开培训,让家长更新教育理论,增强闲暇教育意识[5]。充分利用家长的技能,让学生过上丰富的课余生活,例如下象棋、体育锻炼、看电影、种花、骑行等。利用在闲暇中的活动,开阔学生的眼界,发散学生的思维。其次,家长委员会可以组织家庭间的闲暇亲子活动,在假日里带着学生一起的参加拓展活动、旅游或者社会实践,在学生在拓展活动中拥有团队意识,让学生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的扩展眼界,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社会百态。以此让学生在不停接触新事物的同时,理解和感悟人生,并在对生活的不断观察中,提升艺术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最后,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授课阶段可以多设疑问,通过循循善诱,让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拓展。对充满好奇心的高中生,不仅要解放他们的双手和大脑以及嘴巴、眼睛、空间等。还要积极鼓励学生多观察,勇敢提出质疑,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结语
综上所述,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中,蕴含了大量的教学思想,例如“六大解放”、“手脑并用”、“闲暇教育”等,这些思想和“双减”政策达到了高度耦合。在陶行知的教学思想的启示下,就应该做到“学生本位,多维发展”、“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立足初衷,闲暇为重”来贯彻“双减”政策下教学管理工作。
就目前而言,较多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研究层面。因此,在研究过程中纳入更多的案例案例分析,将理论贴合实践,以此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将会是未来的研究全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