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2022-11-18乔启成

职业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改革

乔启成

摘 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为例,分析了高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介绍了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健全产教融合育人标准、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立产教融合评价体系等主要改革举措,总结了改革的主要经验和特色,分享了取得的主要成效。

关键词:产教融合 环保专业人才培养 改革

课 题:本文系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培养对象“环境工程技术”(苏教师函[2020]10号)、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专业群“环境工程技术”(苏教职函[2021]1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重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视域的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教学改革与实践”(课题编号:2021JSJG177)、江苏省高校学会”十四五”高教规划课题“高职高水平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重构研究——以‘环境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课题编号:YB155)的研究成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新的环保政策推动第三方技术市场日趋成熟,新的环境保护服务模式催生更为复杂的环保产业链,“互联网+”、人工智能新兴技术背景下的环保管家、智慧环保等新业态逐渐呈现,这对高职环保专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产教融合在实际的教学与人才培养过程中,能够较好地促进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沟通,使人才培养更具有专业性。

近年来,南通科技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学院)认真分析新形势、新业态下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深化产教融合为突破口,进行了系列改革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 高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高职环保专业人才技能单一,无法满足新业态的需求

传统的高职环保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主要为污染治理和分析检测岗位一线技术人员。随着环保产业链趋于复杂以及市场化特征更加明显,人才培养需要重新定位,以满足环保技术服务岗位的专业化、精细化、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课程体系设置与环保全产业链岗位能力需求脱节

人才培养要重新定位,就必须解决传统课程体系构建与环保全产业链岗位能力新需求脱节的问题,推动校企合作由产教结合向产教融合纵深发展。

(三)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不够健全

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考核方式,基于產教深度融合,构建多主体、全过程的评价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二、 高职环保专业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一)成立环保职教集团,建立产教融合长效机制

在江苏省教育厅和生态环境厅的支持下,学院与中电环保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联合牵头成立了江苏省内环保专业唯一的职教集团——江苏省环保产业职教联盟(以下简称联盟)。联盟将省内开设环保专业的17所中高职院校以及40多家知名企业带入高职院校集团化办学的快车道。政、行、企、校共同组建了联盟理事会,形成了理事会推动下的产教深度融合机制。

引入“互联网+职教联盟”信息交流机制,搭建了信息交流、资源共享、共育人才的互动交流平台,引导成员间开展各项活动。

制定了联盟内校企师资双向兼职制度、企业与学生优先互选制度、课程资源与实训平台共享机制、校企产学研合作制度等,实现了产教深度融合、校校频频联动,对提升高职环保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环保产业有效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二)探索三段递进改革,创新产教融合育人模式

依托环保产业职教联盟,顺应环保产业由传统环保向智慧环保转型发展趋势,结合环保产业链岗位内涵变化,梳理为环保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环保服务链,从环保设备制造、环境工程建设、环保设施运维、环境监测、智慧环保等产业链模块中择取具有高职人才类型特征的岗位群,将培养的人才定位为环保工程项目经理、环境监测技术负责人、治理设施运维班组长、在线监测监控设备运维专员,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人才培养规律,建立了“产业驱动、校企一体、名师护航、平台保障”的环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设计“识岗学习阶段、拟岗练习阶段、顶岗实践阶段”课程和实践项目,使学生从“生手”到“熟手”,最终成为“能手”。

(三)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完善产教融合育人标准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思路,学院开展了联盟内环保产业链骨干企业专家实践访谈,根据总结出的典型工作任务、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职业发展规律,融入“技能竞赛项目”“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项目”及“思政教育元素”,通过知识的解构与重构,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环保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形成“岗课赛证”四位一体的课程架构。结合生源结构多样化特点,学院提供“分型发展、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三分式教育模式,模块课程对接各产业链岗位群要求,通过岗位核心力模块课程安排和职业拓展模块互选课程设置,打造跨学科专业课程,以实现环保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环保产业需求侧动态匹配的目标。

(四)共建共享教学资源,打造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校企共建共享线上线下优质专业教学资源,构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学院主持建成了“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国家专业建设资源库,校企联合开发多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和多部省级重点教材。

学院构建了校企育人实训平台,以工学结合为抓手,建设实践案例资源库,推动实践教学的仿真化和标准化。

学院创新“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机制,对接环保工作岗位模块的实践教学需求,引进南通大恒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江苏天泽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南通欧萨环境检测技术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开发标准化实践教学案例和操作手册,共同建设校园生活污水处理站和餐厨垃圾资源化利用中心,开发“三真”(真设备、真任务、真标准)实训项目,满足学生在真实任务、真实环境中提升技能的需求。

为了对接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环保专业赛项,学院建立了技能大赛与教学的“标准融合、资源融合、育训融合、评价融合、产教融合”的赛教融合机制。在常规教学中以竞赛内容为主线,将竞赛项目内容分解到相关课程中,课程学习过程即是竞赛的单项训练,校企共同开发水处理技术综合实训课程,课程标准即为竞赛标准,综合实训就是竞赛综合训练,实现了“育训结合、赛教融合”,人才培養质量大大提升。

(五)推进多元主体参与,建立产教融合评价体系

依托联盟和入驻企业,学院环保专业构建了多元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对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控和评价,改变了以往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核方式,聚焦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人才培养工作过程的评价,重点关注教师教学效果,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对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学校评价为主体,学院运用“职教云”等学习平台,由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对课程教学进行评价,在评价教师教学效果的同时,重点考核学生对课程知识点、能力点的掌握情况。

对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培养效果的评价以校企双方为主体,企业代表、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共同参与评价,采取开展综合实训项目、企业生产实习、举行技能比武等形式,聘请行业企业专家给予现场点评指导。

对专业人才技能素养的培养效果的评价,以企业为主体,对学生经过三年学习所应具备的环境分析监测、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维护等能力情况进行评价,兼顾职业素养考评和人文素养考核,从而对专业人才培养效果进行全面验收。通过实施以企业人员为主体,学生、家长、教师代表全程参与的多元主体评价方式,实现对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和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体评价。

三、高职环保专业产教融合的创新与特色

(一)践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育人理念

融入绿色发展理念,紧贴环保产业发展趋势,找准人才培养定位,按照生源特点和学生成长规律,学院构建了“产业驱动、校企一体、名师护航、平台保障”的环保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开发思路,学院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环保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采用“分型发展、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三分式教学模式,打造跨学科的专业课程模块,使环保专业人才培养供给侧和环保产业需求侧动态匹配,满足了专业人才的复合能力培养需求。

(二)联盟引领下的专业建设机制

立足联盟,整合政、行、企、校资源,搭建了行业、企业与院校之间的交流平台,优化了环保专业人才培养资源配置,推动了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与校校联动,形成了基于多方共建、成果共享的“联盟引领,多方协同”的运行模式,在学生实训、实习就业、师资培养、教学资源等领域建立了共享机制,有效促进环保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校企共育模式

学院实施“引企入校”校企合作机制,引入企业资源,共同开发课程标准、专业资源库、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和重点教材,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学院和企业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发实践教学案例、编写操作手册,组建“三真”实训项目,满足学生在真实任务中提升技能的需求;学院建立了“标准融合、资源融合、育训融合、评价融合、产教融合”的赛教融合机制,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四)多元主体全过程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及特色

学院建立了环保专业多元主体全过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对教师教学效果、专业人才培养效果实现了全方位评价。企业和社会全过程参与人才培养工作,企业、学生、家长共同对人才培养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验收,学院与企业之间建立了密切的关系。依据评价结果对课程教学、人才培养进行动态调控,切实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四、产教融合背景下学院环保专业改革的主要成效

(一)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的改革实践,学院环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创新大赛奖励30余项,其中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水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大气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两个赛项中,获得一等奖5次(2次冠军)、二等奖1次、三等奖2次。

学院学生毕业论文获得省优秀毕业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9项、团队奖2项,获奖质量和数量位列江苏省内同类专业第一。

学院环保专业在校生规模稳定在750余人,办学规模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为社会输送了大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对口就业率稳定在88%以上,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二)教师能力水平显著提高

通过改革与实践,学院培养锻炼了一支教学理念先进、实践操作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素质过硬、创新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学院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优秀专业教学团队培养对象,相关教师入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项目20余人次。学院拥有全国农业职教名师2人、江苏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1人、江苏省教育系统先进个人1人、江苏省产业教授2人、南通市教学名师3人,2人成为环保领域国家、省行(专)指委委员,学院教学团队多人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老师和行业领域专家。

(三)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学院主持完成的“水环境监测与治理”国家专业建设资源库,在全国开设环保专业的高职院校中得到普遍应用,对全国环保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辐射作用。

学院相关的人才培养经验引起了兄弟院校的广泛关注,先后有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等多所省内外开设环保专业的高职院校来学院学习并交流办学经验。

参考文献:

[1]周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21(35).

[2]徐东.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产教融合发展研究[J].汽车维护与修理,2022(2).

(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