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
——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分析

2022-11-18杜运苏严晔雯

关键词:价值链升级企业

杜运苏,严晔雯

(南京财经大学 国际经贸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凭借低廉的劳动成本快速融入全球价值链并成为“世界工厂”,但这种低附加值的生产模式无法打破其被“低端锁定”的局面,绝大多数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艰巨任务。与此同时,欧美等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低成本优势开始显现,叠加国内生产成本的不断上升,我国制造业处于“新比较优势尚未确立、原有比较优势面临挑战”的中间阶段。随着国际分工合作不断深化和国内经济高质量发展,亟须通过转变发展动能提高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地位。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两会期间提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国制造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路径选择必然随之改变,基于超大规模国内市场培育参与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将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系统考察国内市场可达性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国内市场可达性衡量了城市间的距离以及各城市的市场需求规模[1],较好地反映了本土市场的发展情况,而可达性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密不可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积极推动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20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519.8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156.10万公里,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的交通基础(1)《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https:∥xxgk.mot.gov.cn/2020/jigou/zhghs/202105/t20210517_3593412.html.。在低要素流动成本与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市场一体化和市场规模扩大所带来的规模收益递增成为产业内国际分工的重要力量[2]。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促进了市场可达性的显著提高、国内市场不断整合和统一,为中国参与国际分工、提升价值链地位提供了契机。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研究视角上,本文从国内市场可达性入手,研究各城市的市场可达性对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为研究价值链升级的路径提供了一个新视角;二是从理论上分析国内市场可达性影响价值链升级的机制,发现成本节约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是两个重要影响渠道;三是在准确测度国内市场可达性和企业价值链地位的基础上,构建面板数据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此外,针对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测算大多截止到2007年,无法反映我国市场可达性近年来的发展情况,本文将时间节点进行了延伸,可以在这方面进行有益的补充。

二、文献综述

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学者用市场可达性来衡量交通通达程度,进而分析其经济效应[3]。现有文献大都借鉴Donaldson & Hornbeck的方法,市场可达性一般用该城市到其他城市的最短运输时间与其他城市的市场规模乘积之和表示,市场规模一般用该城市的人口总数或GDP衡量。提高市场可达性意味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达,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4]。值得注意的是,从Harris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开始[1],学者们并没有将市场可达性简单地当作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衡量指标,而是将其看作一个国内市场发展程度的指标。实际上,市场可达性指标测度了企业可触及的外部潜在市场,体现了对新企业具有吸引力[5]。王赟赟和陈宪、叶德珠等、王媛等考察了高铁开通对区域人口流动、创新、经济集聚等的促进作用[6-8]。市场可达性除了能够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外,还能对企业产生影响。刘冲等利用我国交通路网来测算国内市场可达性[9],并进一步分析提高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交通基础设施通过提升市场可达性显著且稳健地提高了企业生产率。进一步地研究还发现,国内市场可达性还能够通过企业生产率的变化影响企业出口行为和企业国际贸易利得,显著提升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10]。由此可见,大多数文献把市场可达性作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衡量指标,通过对市场可达性的测算,研究交通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等经济指标的影响。

在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并不高,很多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性,一直处于价值链的底部。针对这一现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如何加快中国企业价值链升级。刘斌等认为对外直接投资可以促进价值链地位的升级[11],促进产品升级和功能升级;进一步地,郑丹青研究发现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价值链地位的提升还呈现出递增的持续滞后效应[12]。近年来,制造业服务化是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新趋势,它主要通过研发创新这一渠道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13-14]。另外,人力资本具有再生性以及能动性,是推动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因素[15]。毛其淋以“大学扩招”作为准自然实验[16],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的扩张能够显著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升级。人力资本也是技术的重要载体,它通过影响技术吸收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从而促进价值链地位的提升[17-19]。产业政策作为价值链升级的外部因素可以分为竞争性与选择性两种,且有研究表明,前者对价值链升级有推动作用,而后者会产生显著抑制作用[20]。除此之外,市场规模的扩大对本土企业的成长具有支撑作用,促进本土企业知识和技术的进步[21],实现规模经济[22]。戴翔等认为国内市场的发展也有利于企业价值链升级[23],发展中国家本土市场规模扩大即消费需求比例提升,会吸引一些价值链高端环节。吕越等发现中国的市场分割会限制企业的规模经济收益[24],严重损害中国企业创造贸易附加值的能力,对价值链升级产生负向影响。

综合来看,大部分文献聚焦于从对外直接投资、制造业服务化、人力资本和产业政策等因素分析中国企业价值链的升级路径,也有少部分学者从商品市场分割、要素市场扭曲、本土市场规模等国内市场角度展开研究。遗憾的是,很少有人关注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将通过构建交通路网来测算城市层面的市场可达性,并分析其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制。

三、机制分析与理论假说

国内市场可达性可以从生产端和需求端同时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前者主要体现在成本方面,后者主要体现在需求方面。

(一)国内市场可达性、成本节约与企业价值链升级

从生产端来看,通过完善交通基础设施提高国内市场可达性,意味着缩短了城市间的最短运输时间,首先可以直接降低城市间的运输成本并节约运输时间[3]。其次,企业与市场联系的难易程度决定了企业选址,城市的市场可达性越高,意味着该城市对新企业的吸引力也越大,由此形成集聚经济,企业能够共享中间投入品,降低最终品厂商的生产成本和运输成本[8]。同时,企业间的信息流通也更为通畅,知识传播和积累速度大大增加,企业间能够进行交流并互相学习先进经验,这种知识技术溢出效应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率水平的改善,提高企业成本加成率。再次,国内市场可达性提高后,企业采购原材料、中间品的选择余地更大,可以在更大的区域选择“物美价廉”的各种类投入品,提高企业生产率水平[9],进而间接对企业成本产生影响。这些共同作用将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增加企业利润,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供源源不断的经费支持。研发投入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25-26],也是推动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的核心要素[27]。由此,我们可以从生产端提出国内市场可达性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第一个作用机制(见图1)。

假说1:国内市场可达性可以通过成本节约效应来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

(二)国内市场可达性、市场需求与企业价值链升级

从需求端来看,国内市场可达性提高后,扩大了企业可以销售产品的市场需求规模和范围。一方面,国内市场可达性可以通过“需求引致创新”效应促进价值链升级。国内市场可达性提高后,交通路网更加通达,各城市间运输时间缩短、商品流通速度加快,企业产品能够跨区域销售,扩大了市场需求。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差异化和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更加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企业为了追求盈利会积极进行创新活动,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质量[21,28]。另一方面,随着需求市场竞争程度提高,“逃离竞争”效应倒逼企业加快研发,同时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注重打造品牌,加快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29]。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从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国内统一大市场优势的形成,打破了区域间的贸易壁垒,加剧了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程度。激烈的市场竞争存在“破坏性”,生产率低的企业往往会被迫退出市场。同时,市场竞争还会抑制企业的“创新惰性”,激励企业不断提高技术含量,保持竞争优势。在此背景下,企业想要生存且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就必须不断改进工艺、创新产品,提高其在价值链上所处的地位。由此,我们可以从需求端提出国内市场可达性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第二个作用机制(见图1)。

假说2:国内市场可达性可以通过市场需求效应来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

图1 国内市场可达性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作用机理

四、研究设计

(一)模型设定

本文主要检验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并选取出口技术复杂度作为企业价值链升级的衡量指标。根据上文提出的研究假说设定如下基准计量回归模型:

ESIcit=α0+β0MAcit+γZ+δ+μcit

(1)

其中,ESIcit表示c城市的i企业在t年时的出口技术复杂度对数值,MAcit表示企业i所在城市c在t年的市场可达性水平的对数值。Z为一系列的控制变量,δ是控制的固定效应,包括企业、时间和城市固定效应,μcit为残差项。

(二)变量说明与数据处理

1.被解释变量的选取与测度。本文借鉴Hausmann的方法[30],首先计算某类产品的技术复杂度:

(2)

其中,m和k分别表示国家和产品,x和X分别表示某种产品出口额和一国的总出口额,Ym表示m国的人均实际GDP。企业层面的ESI可以用下式计算:

(3)

其中,xik表示i企业k产品的出口额,Xi表示i企业的总出口额。考虑到不同企业出口的同一种产品存在质量差异,且偏差越大,该产品的ESI就越大。鉴于此,可以用出口价格作为代理变量,对产品质量进行调整[31],即

(4)

其中,price表示产品的出口价格,μnk表示n国产品k的出口额占全世界的比重,我们可以用qmk对产品出口技术复杂度进行修正:

(5)

(6)

上述测算主要涉及BACI数据库和各国的实际GDP数据。另外,本文还利用中国海关数据库,按照贸易方式将企业分为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并分别测算了出口技术复杂度,用来进行企业异质性分析。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数据库和WDI图2 2000—2013年中国出口技术复杂度变化趋势

观察图2可以发现,除了2009年受到金融危机影响有所下降外,中国制造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已经接近部分发达国家水平,创造了“中国奇迹”。2001年底中国正式加入WTO,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2002—2008年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能够快速增长,加入世贸组织不仅有效地提升了出口额,同时也为中国企业学习先进经验、提高出口技术复杂度提供了渠道。尽管我国制造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了很大程度提高,但主要是由于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贸易带动,一般贸易和本土企业还不是很高。

2.解释变量的处理与测度。本文借鉴刘冲等[9]、Donaldson和Hornbeck[3]、Eaton和Kortum[32]的方法,计算了全国281个地级市的国内市场可达性(Market Access,MA):

(7)

(8)

表1 2000—2015年中国国内市场可达性变化特征

3.控制变量选取。借鉴现有文献,本文控制变量包括:(1)企业规模(size),用从业人数取对数来衡量。(2)企业年龄(age),用(当年年份-开工年份+1)取对数来衡量。(3)政府补贴(subsidy),用政府补贴与总收入之比衡量。(4)企业利润率(profit),用企业利润总额占资产总额的比例来衡量。(5)行业赫芬达尔指数(HHI),采用企业所在四位数行业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HI)。(6)是否为本土企业(domestic),若是本土企业,记为1,否则为0。数据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2。

表2 变量描述性统计

五、计量结果与分析

(一)基准回归结果

本文通过控制企业、城市和年份固定效应,并将标准误聚类到企业层面,对(1)式进行估计,结果见下表。表3报告了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基本回归结果。其中(1)—(2)列未考虑任何固定效应,第(1)列回归中只考虑了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结果显示,在未加入固定效应和相关控制变量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可达性的系数为正,且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国内市场可达性能够促进企业价值链的升级;第(2)列加入了文献中常见的可能影响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的控制变量,国内市场可达性的系数仍然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回归结果未发生明显改变。其中,第(3)(5)列控制了固定效应,但未加入控制变量的结果,而第(4)(6)列反映的是加入各种固定效应和控制变量的结果。与前两列回归结果相似,国内市场可达性的估计系数仍然显著为正,与之前的估计结果一致,表明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出口技术复杂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也意味着提高国内市场可达性可以推动我国企业价值链的升级。

表3 基准回归结果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企业规模(size)的系数显著为负,这说明企业规模越大,越不容易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这与韩峰等、高翔等的研究结果一致。[33-34]可能的原因是规模较大的企业较少受到融资约束等客观因素的制约,所占市场份额较多、生存压力较小,容易产生“创新惰性”,无法提高其在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政府补贴(subsidy)的回归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负,与现有研究的结论一致,政府补贴不能推动企业价值链升级,主要原因可能在于接受政府补贴的企业往往生产率偏低,处于价值链底部,进行技术创新的能力不足;政府补贴还会使企业产生依赖,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从而抑制企业在价值链上不断攀升。企业利润率(profit)的回归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这意味着企业获得的利润越多,越能提高其在价值链上所处位置,其根本原因在于利润空间的扩大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促进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的力度,推动了企业价值链升级。企业年龄(age)、赫芬达尔指数(HHI)以及是否为本土企业(domestic)在控制固定效应以后,虽然回归系数仍然为负但不显著,说明在总体上这三个因素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还不是很明显。

(二)稳健性检验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基准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

1.市场可达性的度量

除了使用GDP作为城市经济规模的衡量指标外,本文还借鉴Donaldson & Hornbeck的做法[3],用各城市的人口总量重新计算国内市场可达性指标。表4第(1)列汇报了回归结果,可以看到,在替换解释变量后结果依然显著,用人口总量衡量的国内市场可达性的系数仍然为正,这表明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价值链不断向上攀升。

2.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度量

在基准回归中,本文使用了出口技术复杂度作为企业价值链升级的衡量指标,针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现有文献采用了出口国内附加值率、企业价值链地位和上游度等指标对价值链升级进行了衡量,因此本文选取企业上游度作为衡量企业所在价值链位置的代理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上游度越高则意味着企业在价值链上所处位置也就越高,具体测算方式借鉴唐宜红和张鹏杨构建的上游度指标[35]。表4第(2)列汇报了用企业上游度作为代理变量的回归结果,结果显示国内市场可达性的系数仍然为正,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也意味着国内市场可达性能够显著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

3.删除大城市样本

一般而言,企业的出口技术复杂度越大,其价值链所处位置也越高,这意味着该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越发达,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越好,市场可达性越高。因此,本文借鉴Faber的做法[36],将所有直辖市和省会城市内的企业样本剔除,以防止反向因果和异常值对研究结论的影响。表4第(3)列汇报了剔除大城市样本后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到结果依然稳健,且国内市场可达性的估计系数提高,这表明在更为一般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

4.内生性问题的处理

在基准回归和稳健性检验中,尽管我们选取了相应的控制变量,但估计仍然会存在因内生性问题而产生的偏误。从历史规划中寻找合适的工具变量是解决本文内生性的有效途径[37],首先利用交通部选取高等级公路节点城市的“重要度法”,计算了各个城市的重要程度得分,由于这一指标并不随时间变化,因此还需要计算时间跨度范围内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Investgrowth)(3)数据来源为1988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以及2001—2014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最后将重要性程度得分与固定资产总额增长率相乘得到工具变量:

(9)

IVct=Ec×Investgrowtht

(10)

其中,(9)式括号里的三个分子由左至右分别表示c城市市区非农业人口、c城市市区工业总产值和c城市市区商品零售总额;三个分母分别表示各城市市区非农人口、工业总产值和商品零售总额的均值。

上述工具变量有以下两个优点:第一,该工具变量与国内市场可达性具有相关性。城市重要程度得分衡量的是过去某一时间(文中选取1987年)该城市经济商业发展情况,重要程度得分越高的城市越有可能被选为交通路网的节点。而过去成为路网节点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往往越完善,现在的国内市场可达性也会越高,并且历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也间接说明了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经济发展情况,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越大,国内市场可达性也就越高。第二,该工具变量满足外生性。由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率是国家层面的变量,不会受到单个企业的决策和能力影响,同时1987年的重要性得分不会直接影响2000年以后的企业价值链升级,因此该工具变量是外生的。

表4第(4)列报告了二阶段的回归结果,可以发现,国内市场可达性的估计系数为0.126 3,在1%的显著性水平上为正,这表明本文的基准回归结果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的处理后依然稳健。对比基准回归结果不难发现,二阶段的回归系数大于基准回归中的系数,这意味着基准回归结果可能低估了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效应。

表4 稳健性检验

(三)异质性分析

1.基于企业贸易类型

我们参考吕越等划分标准[24],将制造业企业分为一般贸易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如下页表5第(1)—(2)列展示了不同贸易类型企业的实证结果,一般贸易企业的估计系数为0.013 5,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国内市场可达性提高对一般贸易企业的价值链升级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加工贸易企业的估计系数在10%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其显著性小于一般贸易企业,即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对加工贸易企业的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没有对一般贸易企业明显。这可能是因为加工贸易企业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从事加工组装的简单工作,更多依附于全球生产网络,其技术水平较低、创新动力不足,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对其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

2.基于企业所在地区异质性

由于不同地区的地理条件、基础设施、经济发展等因素存在差异,国内市场可达性会对不同地区的企业价值链升级产生不同影响。本文将企业按照所在地区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进行分组检验,回归结果见下页表5第(3)—(5)列: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对东部地区企业价值链升级有明显的正向影响,系数为0.046 8,在1%水平上显著,对中西部地区企业的影响却不明显。这可能是因为东部地区经济和交通都很发达,能够吸引人才和资本向该地区聚集。而中西部地区对生产要素的吸引力相对来说较小,交通的便利甚至会加速人才和资本的流失,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对该地区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不明显。这也表明,当前我国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仍然制约着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企业的发展,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今天,政府应当注意地域间的平衡发展。

3.基于企业要素密集度异质性

考虑到制造业企业存在一定的异质性,本文借鉴庞德良等的分类方法[38],将总样本分为三类要素密集型子样本。具体回归结果见表5第(6)—(8)列。研究发现,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不同要素密集度企业的价值链升级都有促进效应,但首先对资本密集型企业的作用最为明显,其回归系数为0.035 5,在5%的水平上显著;其次为技术密集型企业,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但回归系数小于资本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影响虽然也为正,但却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可能是因为我国早期凭借低廉的劳动成本嵌入全球价值链,许多企业一直保持这种生产模式。随着发达国家实行“再工业化”战略、其他发展中国家持续深入地融入全球价值链,即使国内市场可达性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和知识技术的传播,原来的生产模式也不足以继续支持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升级拥有核心生产要素,提高国内市场可达性可以有效地促进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在全球价值链上所处的位置。

表5 异质性检验

续表5 异质性检验

(四)机制检验

上文验证了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会显著促进企业价值链升级,接下来进一步检验其作用机制,即国内市场可达性是通过何种渠道提高企业在价值链上的地位。基于前面的机制分析,本研究选取成本节约和市场需求作为中介变量进行深入探究,构建如下中介效应模型:

ESIcit=α1+β1MAcit+γZ+δ+μcit

(11)

costcit=α2+β2MAcit+γZ+δ+μcit

(12)

demandcit=α2+β3MAcit+γZ+δ+μcit

(13)

ESIcit=α1+β4MAcit+ω1costcit+

ω2demandcit+γZ+δ+μcit

(14)

其中:下标c、i、t分别代表城市、企业和年份;costcit表示成本节约,现有文献还未对交易成本形成统一的衡量标准,本文参考雷娜和郎丽华的方法[39],采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衡量;demandcit表示企业所面临的国内市场需求,借鉴卞元超等的方法[40],用企业国内销售收入与工业总产值之比来衡量。表6是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影响渠道的检验结果。由表6第(1)列不难看出,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的交易成本的影响为负,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表明国内市场可达性的提高会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第(2)列表明,企业成本的增加不利于提高其在价值链上所处位置。换句话说,成本节约会对企业价值链升级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这验证了假说1,即成本节约是国内市场可达性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渠道之一。表6第(3)—(4)列展示了国内市场可达性通过增加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需求对价值链升级产生影响,第(3)列表明国内市场可达性对市场需求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在1%水平上显著,这是因为随着市场可达性的提高,城市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各个城市的企业拓展了更广的需求空间。第(4)列也表明,市场需求的增加会对企业价值链升级产生积极作用,且在5%水平上显著。这与上文提出的假说2符合,表明国内市场可达性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是市场需求的增加。另外,在考虑了市场需求效应这一中介变量后,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虽然存在正向作用,但回归结果却不显著,这表明市场需求是国内市场可达性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完全中介效应。综上所述,国内市场可达性会通过成本节约效应和市场需求效应这两个渠道影响企业价值链升级。

表6 中介效应检验

续表6 中介效应检验

六、结论与对策建议

随着传统要素比较优势的削弱,如何利用日渐庞大的国内市场规模提高制造业企业价值链地位成为各界重点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国内市场可达性角度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显示:第一,2000—2015年中国国内市场可达性整体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仍存在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东中部地区起步早发展快,而西部地区起步晚发展速度较慢,国内市场可达性存在地区差异性;第二,总体而言,国内市场可达性具有显著的价值链升级效应,在排除内生性问题以后,结果依然稳健;第三,从企业异质性分析来看,市场可达性的增长对一般贸易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以及资本技术密集型企业价值链升级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大,而对加工贸易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价值链升级的影响较小。

当前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巨大,发达国家提出的“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打压也不容忽视。加强国内经济韧性,推动市场一体化进程,利用好可达性带来的大市场优势就成了推动我国企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重要助力。上述研究结论不仅有助于深化和拓展学界对企业价值链攀升的影响因素的认识,而且对于如何利用我国超大市场规模优势改变“低端锁定”困局也有较强的启示:

第一,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推动,我国市场可达性不断提高,为构建统一有序的市场提供了物质基础,也为企业提供了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和价值链升级的动力。目前是交通运输行业加快转型的黄金时期,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更加注重资源配置的作用,加快推进高铁通车进程,同时还应当在已有路网的基础上实现更广泛的互联互通,加强各地区间的市场可达性。

第二,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整合还受到自然、制度性壁垒的阻碍,政府的过度干预弱化了国内大市场优势的发挥。应当进一步发挥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破除地方政府保护,推动商品和要素市场的市场化改革,尤其应当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我国市场一体化不断完善。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政府应当扮演宏观调控的角色,协助市场更合理地配置资源,更好地在国际竞争中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

第三,国内市场可达性提高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升级,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国内需求红利。国内需求是一国外贸优势的根本性来源之一,脱离本土需求的出口模式势必会固化粗放型外贸发展路径。政府应当把国内市场作为提高国际竞争力的新引擎,鼓励产品创新。企业也应当把握需求侧的规模经济,利用庞大的国内需求培育以技术、品牌为核心的竞争优势,从而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猜你喜欢

价值链升级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小投入,大升级 Polk Audio Monitor XT系列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幸福,在“家门口”升级
回暖与升级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