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总目次
2022-02-16
庆祝山西大学建校120周年
哲学研究
论适应性表征及其方法论意义
魏屹东(1)
·21世纪世界马克思主义研究·
21世纪英国马克思主义的资本主义政治批判管窥
乔瑞金,张尚弘(2)
21世纪语境中如何理解马克思的现代性批判?
王凤才(2)
回归经典再出发的21世纪国外马克思主义
张 亮(2)
后期维特根斯坦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江 怡(3)
现象学运动的零点时刻与胡塞尔意识哲学的初次突破——兼论一种对早期胡塞尔的评价
方向红(3)
·面向世界多样性的逻辑研究新探索·
特约主持人:翟锦程
沃尔顿对论证相关性的处理
翟锦程,闻 菲(4)
真:一种意义理论研究
余俊伟(4)
联结词的意义问题
张留华(4)
吉拉·谢尔实质主义真理论探析——从基本的人类认知状况出发
郭建萍(4)
约翰·洛克对现代平等观念的三重论证
段忠桥(6)
内在主义视角下的信念之谜
叶 闯(6)
政治学研究
论帝国的兴衰
俞可平(1)
两种不同的多元与一体关系——基于中国和加拿大族际政治整合视角
常士訚(1)
单一制与中国的民主结构形式
徐 勇,赵双龙(2)
“国家化”视角下政党整合乡村治理的建构理路与反思
王亚美,马 华(2)
·新科技革命与政治理论·
特约主持人:高奇琦
数字世界的例外状态与赤裸生命:来自阿甘本的启示
高奇琦(5)
爱的革命与算法革命——从平台资本主义到后人类主义
吴冠军(5)
元宇宙时代的赫耳墨斯:论被媒介化的灵魂
蓝 江(5)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新认识
包心鉴(6)
公共性:国家认同建构的核心——共和主义国家认同观及其当代中国意义
殷冬水,张 婷(6)
国家治理的政治心理之维
李蓉蓉(6)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从经典到新境界: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创新发展
王存刚(4)
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演进逻辑与时代价值
刘晓哲,朱晓妍(4)
新闻学与传播学研究
社会支持视角中的健康传播:对患者网络社群的经验考察
孙少晶,康静诗(1)
个体身份与生命意义:肺癌网络社区的疾病叙事
庞慧敏(1)
论“党媒”的“三大”核心规律及其基本关系
杨保军(2)
数字资本主义与网络平台内容生产的内卷化
陈 龙,经羽伦(2)
中国共产党国际形象传播认同机制解析
刘小燕,余跃洪(3)
什么是数字新闻:认识论的视角
常 江(3)
数字媒介时代传播伦理重构研究
刘金波(4)
空间性与情感性的调配:网络空间的拓展与网络社区/网络社群的形成
骆正林(4)
心态史视角下民国广告人的社会服务——以林振彬、陆梅僧、汪英宾的生活世界为中心
祝 帅(5)
技术变革背景下中国计算广告的发展趋势
段淳林(5)
广告景观中的“人”“物”关系分析
李雪枫(5)
·中国共产党新闻史研究·
特约主持人:武志勇
中国共产党群众性抗战话语的实践与落地
王润泽,王 婉(6)
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红色中华》的新闻思想与实践
林绪武(6)
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的变迁轨迹、基本规律和动力要素
武志勇,王嘉澍(6)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本体、文体与主体:黄庭坚的词学理论
彭国忠,刘泽华(2)
《扪虱新话》中的文学思想
张瑞君(2)
从《诗经·邶风》看卫国州吁之乱与败——兼论《诗》、史互补互证
刘毓庆,张小敏(3)
《九章》写作时间、篇名及主题辨析
方 铭(3)
满族子弟书良将守城母题的文化史内蕴
王 立(5)
神仙传记类志怪小说之生成
黄景春(5)
赋化散文与《史记》之叙事艺术——以《滑稽列传》《货殖列传》《太史公自序》为例
张高评(6)
论《赋得古原草送别》的写作时间和背景
木 斋(6)
张元干事迹与创作考论
祝尚书(6)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此在、声音与废话的诗学:当代“口语诗”的语言哲学
赵黎明(2)
文学阐释差异性的限度
寇鹏程(2)
朱英诞山水诗与唐宋山水诗的艺术传统
王泽龙,薛雅心(4)
论新诗现代化进程中的“诗人”形象
李 蓉(4)
“看得见的敌人”及其边界——论《红日》对张灵甫的艺术重构经验
张 均(6)
诗人立场与新启蒙主义历史叙事——试论张炜文学创作的一条主线
杨希帅(6)
语言学研究
走出离合词现象的迷局——从准定语与准名词现象入手
温锁林(1)
黄侃巾箱本《广韵》校勘及其音韵学研究
张民权,赵凯雯(3)
晋方言研究史脞论——以山西大学为起始与中心
乔全生,刘雨荷(3)
“比”字句中“还”和“都”的语义作用
郭 锐(5)
从“传统语法”演进为“分析语法”的逻辑统一性
杨光荣(5)
文艺理论研究
刘若愚的“形上理论”与文学批评史上的“道流”之说
郑 伟(1)
嵇康《声无哀乐论》对艺术感应论的解构
陈 莉(1)
“味”的变奏与传统艺术的审美之“味”
梁晓萍(1)
成都地区汉代墓葬出土舞蹈俑刍议
胡 红(2)
历史学研究
万历壬辰战争和谈中的朝日交涉——以朝鲜义僧惟政与加藤清正的接触为中心
刘晓东(1)
乡村振兴视阈下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再审视
渠桂萍(1)
明清江南生丝与丝织品的国内外市场及其变化
李伯重(2)
·《新青年》阅读史研究·
特约主持人:张宝明
在“改造”与“辅导”背后:阅读史视野下的《新青年》
张宝明(2)
1920年代“赤都”莫斯科的《新青年》阅读场之构建
赵广军(2)
宋承唐制还是五代之制
杜文玉(3)
从拜占庭到薄骨律:一份粟特语地名录所反映的丝绸之路走向
王永平(3)
清代民国时期北京顺义旗地与庄头问题考述
王俊斌(4)
晚清新式学堂留学教育活动及影响研究——基于山西大学堂留学教育活动的分析
徐冠华(4)
乱世浮华:沦陷时期北平的娱乐业与民众心态
韩晓莉(6)
教育学研究
中国教育学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侯怀银(1)
“家长执照”与家长教育问题审思
高德胜(1)
深描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兼论深描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
王 鉴(2)
大国教育发展运作战略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杨小微(3)
教育需要与何种生产劳动相结合
康永久(3)
论教育认识的问题域
刘庆昌(4)
教育理论的知识基础是什么——教育认知革命“宣言”
董 标(4)
“恩师”及其现代困境
郭 华(5)
教师伦理身份的时代表征及其价值实现
车丽娜(5)
教师教学述评论纲
杨道宇(5)
未来生命伦理视角下德国技能型社会的创构——德国职业教育建构的一种历史-文化分析
王兆璟,张琳琳(6)
经济学研究
沿边开放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制度变迁的研究
崔日明,陈永胜(1)
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我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蒋殿春,潘晓旺(1)
区域数字贸易规则对双边价值链关联的影响——基于亚太地区的跨国实证研究
肖 皓,刘菲菲(2)
中国进口企业存在“利润率溢价”吗?——基于PSM-DID方法的经验研究
孙江永,李淑云(2)
前端污染治理对企业出口绩效的影响——来自二元边际视角的经验证据
李小平,余 远(3)
银行竞争是否影响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来自中国的证据
刘铠豪(3)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与劳动收入份额——来自中国制造业的微观证据
毛其淋,杨琳羿(4)
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基于门槛效应的实证研究
朴英爱,于 鸿(4)
·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
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劳动生产率的视角
赵昕东,陈丽珍(5)
数字经济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市场和政府的双重视角
赵 放,李文婷(5)
减税降费的经济效应——基于高质量发展维度的分析
石绍宾,张晓丹(5)
国内市场可达性对企业价值链升级的影响——基于中国制造业微观数据的分析
杜运苏,严晔雯(6)
公共服务: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新动能
李庄园(6)
法学研究
一元多层次税法立法目的体系的建构
单飞跃,余德飞(1)
民事行为税务定性中的“形式”与“实质”
王 霞(1)
关于在《黄河保护法》中建立环境调查制度的构想
徐祥民(3)
论黄河法的立法定位
李冰强,王 楠(3)
校史研究
1950年以前山西大学党组织的沿革及特点
杨彩丹,郝 平(5)
百年前高本汉之山西大学堂学行考述
田 宇,王为民(5)
·学术会议·
山西大学第五届新年论坛“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2022年年会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经验、规律与前景理论研讨会召开
(5)
山西大学百廿掠影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