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探索实践研究
——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
2022-11-18杨波肖凯成
杨波,肖凯成
(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江苏常州 213164)
近年来,对现代学徒制问题的研究已经成为热点,聚焦于现代学徒制建设的路径、现状、特点、问题与对策,学界普遍认识到现代学徒制是全面提升学生的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1],以建筑工程专业为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高职类院校中开设建筑工程专业的学校共有487 所,其中开展现代学徒制的有23 所。江苏省高职类院校中开设建筑工程专业的学校共有23 所,开展现代学徒制的目前有9 所。本研究通过开展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探索实践研究,旨在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培养行业企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建筑工程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状
随着建筑企业步入转型升级的新常态时期,建筑市场对高端复合型人才的需求量不断扩大,传统的教学培养模式已难以适应企业和市场的发展。发达国家通过实施现代学徒制,很好地解决了市场对人才需求的供需关系,为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思路。高职院校实施校企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也发现了诸多问题,现就建筑工程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践的现状阐述如下:
(一)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调查发现,建筑工程专业现代学徒制大多以“订单式”“冠名班”“学制班”以及“阶段性短期的实习”为主。
南通职业大学于2015年被列为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早在2012年与江苏南通三建联合组建“三建”冠名班,于2016年12月招收第一届——2015级建筑工程技术学徒试点班;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于2015年在“2+1”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从学生中择优开始正式试点现代学徒制“学制班”,构建了“1+3+N”的试点合作模式;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与江苏南通三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裕成订单班。
三所学校均围绕施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标准,以职业标准为导向,重新构建了从建筑工程专业技能训练(能识图、会测量、懂管理、善沟通)、岗位技能训练(施工员、资料员、造价员等)等方面培养学生“五大核心能力”,即识图、测量、施工、造价、项目管理的能力;构建了适应建筑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和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双主体育人、双过程整合、双身份转换”的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建筑工程专业的特点,采取学生在学校先学习理论课程,掌握基本的施工知识,了解施工场景,然后进行体验式学习(即采用体验教学或仿真模拟操作),待到技能达到教师要求后再开始进入项目训练。训练项目包括参观施工现场、了解工艺流程、熟悉操作规程的认岗环节;参与图纸会审和施工翻样、进行工程测量放线、协助技术人员编制分项技术指导书的跟岗环节;以准员工身份参加工地项目实施、质量检查、安全文明管理、编写施工日志、施工实训报告等具体工作的顶岗环节三个阶段。这种阶梯级的培养方式使得学生一步一步地完成基础知识、操作技能、熟练操作等多个实训教学内容[2]。
不难看出,各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实用性、职业性和技能性,但基于建筑产品本身建造周期长(少则一年,多则几年)、高空作业多(危险性大)等特点,在具体操作上如何达到人才培养方案的效果,值得思考。
(二)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双元制”实施情况现状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学生在企业接受实践技能培训和在学校接受理论培养相结合的职业教育形式。学生具有两种身份(学生和学徒);两种教学内容(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培训),企业的培训按照联邦教科部和有关专业部共同颁布的培训条例进行;具有两类教师“理论授课和实训授课两类教师”;两种教材(理论和实训);两种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专业知识考核),两类证书(学业证书和技术证书)等。
针对高职院校对“双元制”落实的情况,课题组发放了400 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76 份。
1.学生两种身份的调查
从表3 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学生了解二者的区别,但绝大部分学生并不了解应享受的待遇,这说明企业并未给过相应的报酬。这不符合招生即招工、学生即学徒的特点。
表1 学生两种身份的调查
表2 两种教学内容实行效果的调查
表3 两种教材编排和实行效果的调查
2.两种教学内容实行效果的调查
表4 从某个层面反映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仍停留在中规中矩的传统教学中,对技能培训式的教学不能马上适应,或觉得自己在理论方面更要进一步的提升。超三分之一的学生更适应技能培训式的教学,对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有一定的助推力。
表4 学生家长的调查
3.两种教材编排和实行效果的调查
表5 的调查结果主要可以从三个主体出分分析,其一是企业和毕业生,认为实训教材编排合理的占了大多数,但部分理论教材在编排上虽然冠名为以项目为载体、任务驱动,但实际上仍然保留了学科性的痕迹,未能真正体现以岗位能力为标准,以职业活动为中心,课程内容未能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其二是教师,认为两种教材都合理的占了一大半,他们的观点是理论教材编排要有系统性,要循序渐进,应符合教育的规律;其三是在校学生,他们认为两种教材实行后效果好的占了大多数,且选择后者的超过了前者,说明他们对技能学习的兴趣更浓,这能助力现代学徒制的实施。
4.学生家长的调查
从表6 中可看出,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不容乐观,除了反映出学校宣传不到位之外,更深层次反映了家长的思想受到多年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
针对实践技能考核和专业知识考核的调查显示,学生回答五花八门。说明虽然校企共同考核,但所有的规则都是由学校单方制定,企业依据规则打分。就算企业参与制定,但各企业标准不一,导致考核结果与实际成效之间存在差距。
二、建筑工程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践的主要问题
(一)国家层面上的顶层设计不足,校企合作难以深化
现代学徒制既然是校企深度合作的“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的运行机制,需要双方共同管理,“双元”育人,实现“多赢”。事实上建筑施工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并不高,其一是建筑施工企业更多考虑的是自身的效益,希望通过学校平台为自己培养所需求的人才来节约成本,但学徒制的培养需要企业资金的投入;其二是建筑产品建设周期长,建筑施工企业在建设周期中需要的是能在工作上独当一面并保持相对稳定的人员,而学生实习首先要安排师傅指导,其次实习时间只有几个月或半年,不便于管理。所以并未真正参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价机制的制定,仍然是学校本位的教育方式[3]。国家层面上对现代学徒制顶层设计上出台了相关文件,但对一些根本性和原则性问题只做了宏观上概念性的规定,却未出台关于可具体操作的方案和策略,再者招生即招工是学校单方的提法,企业并未直接参与招生,更未从中受益,不能保证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留住,导致企业参与度不高,校企合作易流于形式。
(二)“双导师”难以落地,运行机制肠梗阻
现代学徒制不仅要有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还要有可行的运行机制以保证其正常的实施,要通过校企共建解决,在此过程中关键靠“双导师”的双管。在运行中,课题组发现,学生的介入增加了企业在安全管理上的难度,而校外导师在施工现场有其生产任务,无法实现手把手教学;学生实习是分散在各个地区、各个工地或一个工地的各个不同场所,从学校层面上专业教师除了要完成校内学生的教学任务,还要到各处施工现场指导学生的实习任务,降低了对学生的指导率,种种原因致使“双导师”名存实亡。
(三)传统教育理念束缚,家长认可度不高
学生是学校发展的主体,能否招到学生是关系到学校存亡的根本大事。因此,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除了要得到市场的认可,同时也要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现代学徒制的试行为高职院校从理论到实践的并重、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师资队伍的建设,都起到了推动作用[4]。调查中发现,学校采取的“多学期、三阶段、校企轮换”的“工学交替”教学组织模式,学生家长认为实践教学时间太长,学生是否能学到知识,且部分企业有变相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想法,势必会影响高职院校今后招生的结果。
三、建筑工程专业推行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对策
(一)鼓励企业办学,真正实现招生即招工
招生即招工是针对企业而言,学生最终能否成为企业的一员决定权在于企业。基于建筑企业生产地点的流动性大、劳动强度大、施工现场条件恶劣、安全隐患防不胜防,唯一能吸引学生的是今后个人的发展空间(通过获取建筑类注册资格证书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相对而言的薪酬,这就使得企业必须思考如何从制度上保证培养质量和学生的留用率,只有从体制层面上给企业办学提供优惠条件,调动起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热情,才能确保招生即招工的真正实现。
(二)降低准入门槛,吸纳一批“工匠式”的技工
在德国职业教育中,学校教师都由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担任,有着较长的高等教育背景,而且是学术型的人才,也会有评教授、副教授的机会,甚至许多人都可以到普通高校中担任兼职教授;而企业中的培训教师则应该称为“师傅”,他们一般都是“双元制”教育培养出来的、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对这些“师傅”与对教师的要求截然不同,他们需要的是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与教师各司其职。由教师负责理论教学,“师傅”负责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建筑工程领域,具有技能型的工匠却不具备一定的职称和学历,很难进入学校的门槛,光靠教师进行教学,很难保证学生的技能训练。因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降低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准入门槛,吸纳一批“工匠式”技工,以期保证学生在校的技能训练。
(三)出台相关政策,使职业资格证书更具权威性和公正性
在德国,学生业绩考核由行业协会、企业和学校选出的工会代表组成考试委员会,统一组织结业考试,使证书更具有权威性和公正性,为德国80%的年轻人走向职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同时,也为“德国制造”提供了大批的优秀产业工人。目前我国虽然也实行了“1+X”证书,但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由于受到学历和工作经历的限制,只能取得毕业证书、测量员证(或BIM 证),很难拿到建筑行业和施工企业认可的资格证书(如二级建造师、国家注册监理工程师、国家注册二级造价师等)。因此,权威的建筑培训评价组织应着力开发、认证能与建筑行业职业标准对接并得到建筑行业认可的相关专业资格证书,使学生在校便可获取与专业匹配的资格证书。使学生在学到建筑工程专业知识的同时又提高了建筑工程专业的职业素养,为今后的从业之路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是大势所趋,但也面临着重重困难。尤其是建筑工程专业,由于建筑产品生产的特殊性,周期长、工种多,学生很难参与整个项目的建造过程,需要在实行现代学徒制过程中进一步明确阶段性实习目标、动态调整教学计划,打造具有建筑工程专业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由政府搭建平台,企业主动介入,切实改变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的理念,打破与企业合作的坚冰,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行业协会充分发挥其咨询、调解、监督、执法、组织考试和发放资格证等职能,真正做到与生产一线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才能开创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新局面[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