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联合慕课及自动分娩系统在妇产科正常分娩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18黄艳周岩邱兴堤梁博吴雪清徐小茜张敏洁陈香娟
黄艳 周岩 邱兴堤 梁博 吴雪清 徐小茜 张敏洁 陈香娟
深圳大学总医院妇产科,广东深圳 518055
临床妇产科教学中,正常分娩机制是临床分娩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部分,通常情况下,正常分娩机制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并且抽象化,教师对该部分的内容的教学存在难度,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不足,若无法完全搞懂分娩机制原理,在后期工作时其无法及时判定难产问题,进而影响产妇的就医质量[1]。传统教学模式多半以“灌输式讲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且教学场所固定,学生被动接受,整体教学质量低下。但随着教学改革,临床医学得到完善和优化,同时,产妇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就医困难增大,且教师而言,理解正常分娩和讲授正常分娩是一个双重挑战[2]。基于此,本文就此分析翻转课堂联合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MOOC)、自动分娩系统在妇产科正常分娩教学中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7月深圳大学总医院妇产科的74名参与正常分娩教学的实习护生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7名)与观察组(37名)。对照组中,男5名,女32名;年龄18~23岁,平均(20.5±0.62)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5名,大专20名,中专2名。观察组中,男6名,女31名;年龄19~23岁,平均(21.02±0.63)岁;学历:本科及以上14名,大专19名,中专4名。两组的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②符合实习要求。排除标准:有任何语言障碍者。
1.2 方法
两组均实行翻转课堂教学。①选取正常分娩的临床病例,在课前1周通过“学习通行证”学习平台分发给学生。学生针对相关病例及发布的问题进行资料查询,按分组讨论的形式,每位组员确定自己解决的事项,逐一回答问题,并归纳总结知识点,制订PPT形式演示。②指导内容:依据教学大纲,将分娩的正常案例作为背景,针对问题的重难点合理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充分联系,融会贯通,增强独立思考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另外,讨论期间要有针对性和指导性,教师可以在课堂演示准备期间给予一定的指导。③学生讨论:预习大纲内容,分析案例,围绕问题逐一讨论,凝练知识点,充分思考给出自己的问题,综合分析讨论。④课堂教学需要达到统一:包括教学目的、重难点、教学进度的统一。正式开展时,教师应花部分时间为学生讲解教学内容,期间结合前期发布的案例;在课前小组讨论、学习归纳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通过PPT、书面报告等形式进行案例汇报,展示浓缩知识点,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或进行辩论;最后总结学生讨论过程的优缺点,再次总结正常分娩的重点内容。两组均接受1年实习期教育。
1.2.1 对照组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以MOOC教学。(1)建立正常分娩知识点自学模块:即利用“学习通”学习平台,提前发送MOOC链接学习内容,学生可在课前预览学习内容,参加MOOC课程,课前拓展知识,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教师通过完成作业关注教学重点。(2)现场集体备课:①制订集体备课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前期教案准备过程中,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相互学习讨论,选择合适的案例,制订理想的教案。②现场集体备课需要妇产科教研室全体教师参加,部分教授和学生可以参加。并做好备课记录,如备课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备课内容、归纳总结等。③模拟现场教学。如让学生演示发布的案例分析内容,通过学生的讲解进行教学试讲总结分析,最后归纳知识点。④制作教学模板,组织课堂总结。指导教师集体备课,改进报告,促成资源共享。集体备课期间,重点讨论教学大纲,以学生分组讨论为主,随后对教学方法进行总结教授,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突出以人为本,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⑤小组讨论:对正常分娩中的理论知识及重难点进行总结,提出相关疑问或意见,与备课老师共同探讨并改进。
1.2.2 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自动分娩系统教学,主要包括:①在妇产科设置正常分娩。教学前,教师根据妇科检查、正常分娩等不同操作技能为学生创造情景,提出相关问题,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半身分娩模拟训练模型:深圳大学总医院临床技能训练中心配备半身分娩模拟训练模型,由成年女性躯干和足月胎儿组成。通过分娩模拟器实现胎位旋转,非常逼真地展示了自然分娩的全过程,分娩速度可调节。②讨论相关问题。教师在开课前10 min积极引导学生,再次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对相关问题讨论,获得结果。按小组讨论,每组派代表总结,其他组员后续可提出不同意见并加强讨论,最后由老师归纳总结。③模拟演示中,借助自动分娩模型,强化知识点认知,小组分工,进行角色扮演,在练习中模拟正常分娩步骤。④总结评价。完成练习的前5 min由老师进行技能教学,组织学生,有效总结正常分娩,有效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①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实行《妇产科学》课程考核,Cronbach′s α系数0.67,评估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正常分娩掌握程度、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掌握情况,每项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表明教学效果越好[3]。②观测教学满意度情况:选用深圳大学总医院自制满意度调查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36,满分100分,>90分为满意,60~90分为一般,<6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满意+一般)人数/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正常分娩掌握程度、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思维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的比较(分,±s)
表1 两组护生教学效果的比较(分,±s)
组别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正常分娩掌握程度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组(n=37)对照组(n=37)t值P值91.17±11.36 77.54±13.45 4.675<0.001 90.05±12.22 79.69±15.64 3.175<0.001 88.73±11.24 78.65±13.33 3.516<0.001 87.57±10.54 78.04±11.25 3.760<0.001 89.97±13.21 80.02±14.45 3.091<0.001 88.14±11.77 79.96±14.87 2.624<0.001
2.2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的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护生教学满意度的比较(例)
3 讨论
正常分娩机制属于当代妇产科理论体系之一,为后续异常分娩和其他产科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临床见习期间,实习生经常会问一些相关问题,这是因为虽然传递机制的动作是分开描述的,但实际上它们是连续存在的[4]。只有充分掌握理论知识后,才能通过实习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然而,传递机制需要良好的空间想象力和理解力,见习期间,护生只能看到传递机制的最后两个步骤:拉伸、复位和外旋,而且时间短,很难真正理解[5]。
翻转课堂由原先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为主”转向“学生为主”和打造“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层面的一项新兴教学模式,完全符合现代教学要求,由被动变主动,以学生提前自主学习为主,在课堂中发挥主动性,着重提高学生学习的参与度和主观能动性[6-7]。MOOC是指大型开放在线课程,具有工具资源多样化、课程易用、受众广泛、课程参与自主等特点[8-9]。自动分娩系统教学主要是借助分娩模型,通过操作按钮,教师或学生能够自行演示正常分娩步骤,从抽象中剥离,更具体和形象化地了解分娩机制原理,兼具连续性,甚至是以往在课堂无法理解的内容也能通过直观演示得到呈现,理解能力得到进一步优化,教学效果显著[10-11]。
自动分娩系统教学多依靠课堂进行面对面教学,由此最大化发挥教学质量。而翻转课堂结合MOOC并联系自动分娩教学系统三者应用教学,不局限于线下,在线上也能实现教学,通过“探讨问题、解答疑惑、引导分析、评价成果”等模式提高护生的教学兴趣,进而充分发挥自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课堂布置短视频,随堂练习与测试,同时实行课后作业,在线讨论,线上考核等方式,依据灵活多变的环节推动学生自发参与,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其中微课视频可依靠老师自制、选择其他平台的优质视频等,控制视频时长,进行知识点分割、考虑知识难易程度等,借助视频、音频、图片等相关拓展材料,充分融入MOOC,优化资源结构,实现知识内化最大化,保证教学课程的渐进性和完整知识体系结构。
观察组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提示开展多元模式教学,通过翻转课联合MOOC+自动分娩系统在妇产科正常分娩教学中效果突出,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学教授饱满的教学热情,教学思路清晰,讲解独特深入,知识结构清晰[12-13];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青年教师对优化课堂过程和课后评价的认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改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为护生营造一个直观性、灵活性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整个教学质量[14-16]。
综上所述,实施翻转课堂联合MOOC+自动分娩系统教学模式有效增强正常分娩机制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