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射影像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的价值研究

2022-11-18张龙飞孙永灿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9期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原发性

王 娟,张龙飞,孙永灿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放射科 北京 102206)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脑血管病中发病率非常高的类型,一旦大脑中的血管爆裂,大量的血液会流入到蜘蛛膜下,引发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其中以头痛为主[1]。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底层或大脑和脊髓的血管断裂引起的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常见的危重症,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大约在50%~85%之间,主要是由颅内动脉的主干分支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死率很高,需要及时处理[2-3]。对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早期发现和正确的早期确诊可以提高疗效。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高病死率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病死率在50%左右。患者主要是因为大脑的血管受到了内部的损伤,有大量出血,而且如果大脑中的蜘蛛膜下腔进入血液,病死率显著提高。对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治疗,甚至有可能导致患者有生命危险,因此,要想提高患者的临床预后,必须要进行正确的诊断,诊断是进行手术的前提,放射影像诊断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4-5]。3D-CTA诊断、3D-DSA诊断均具有较高的应用效果。为探究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患者应用放射影像诊断的使用价值,本次研究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 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0例进行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收治的90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进行3D-CTA诊断、3D-DSA诊断。90例患者中女性41例,男性49例;年龄为23~77岁,平均(42.56±6.56)岁。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确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②临床资料完整者;③患者均自愿入组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④无放射影像诊断禁忌证。排除标准:①无法正常交流者;②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③器官衰竭的患者。

1.2 方法

3D-CTA诊断:使用西门子SOMATOM Force CT,引导患者调整为仰卧位,从颅底部到颅顶开展扫描,将80 mL的无离子造影液注入手肘静脉,注射速率为3 mL/s。用高压针筒注射300 mgI/mL的无离子碘对比液80 mL。启动设备,将其放置在颈部血管的分支上,设定100 HU的范围,4~5 s的延时。CT扫描需要实时跟踪对比剂,在患者的颈部血管上放置检测仪器,在分支位置的仪器进行采集,然后对球囊的转速进行0.5 s/次,收集范围:64 mm×0.6 mm,然后利用计算机对CTA进行图像的处理,然后利用NEURO-DSA技术,自动剪影将颅骨祛除,人工去除静脉窦和颈外动脉,完成MIP重构。

3D-DSA诊断:使用飞利浦公司AlluraXPerFD20 DSA造影系统设备,利用5F管在双侧股动脉及颈椎动脉上进行二维造影,通过二维造影检查椎动脉、内动脉等部位,定位动脉瘤。注入造影剂,以3 mL/s的速度向动脉瘤内灌注造影剂,并将三维影像传送至3 d工作站进行影像重构,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和处理。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3D-CTA诊断、3D-DSA诊断的漏诊率、误诊率和总检出率;②对比3D-CTA诊断、3D-DSA诊断的平均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D-CTA、3D-DSA诊断的检出率相比

3D-DSA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3D-CTA诊断,总检出率显著高于3D-CTA诊断(P<0.05),见表1。

表1 3D-CTA诊断、3D-DSA诊断的检出率相比[n(%)]

2.2 3D-CTA、3D-DSA诊断的平均费用相比

3D-DSA诊断平均费用高于3D-CTA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D-CTA诊断、DSA诊断平均费用比较(,元)

表2 3D-CTA诊断、DSA诊断平均费用比较(,元)

诊断方法 例数 平均费用3D-CTA 90 892.11±65.46 3D-DSA 90 2 015.65±189.65 t 53.1270 P 0.0000

3 讨论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由于外部原因引起的颅内动脉瘤破裂,使其血液在蛛网膜下腔内流动,从而引起相关的临床症状[6]。引起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原因很多,患者病死率很高,即使存活的患者也会引起很大程度的精神损害和肢体障碍,所以必须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进行早期的诊断,并给予适当的处理,从而达到更好的抢救效果。原发性蜘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对大脑的损伤很大,会造成血管的断裂,在血液流通的过程中,会通过破裂的血管侵入大脑的蛛网膜下腔,从而诱发各种临床症状。因此,早期确诊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以提高疗效。目前,3D-DSA诊断是比较常用的一种检查手段,但这种检查方法有创伤性,具有一定的辐射,且检测的价格昂贵,在实际使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随着CT诊断技术的发展与完善,3D-CTA被应用于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诊断中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7]。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很常见的内科病症,是一种非常严重的内源性损伤,它的发病速度很快,致残率也很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很多,有可能是由于颅内壁的损伤导致,患者的血流到蜘蛛膜下腔时所引起的一种症状。呕吐、头痛、脑膜刺激症状是由颅内动脉瘤、静脉畸形、凝血障碍引起的,目前可以通过稳定血压和预防感染来改善症状。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目前神经内科的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病变,对其进行早期的诊断非常关键[8]。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考虑是由于脑内动脉瘤或者脑动静脉异常引起的,3D-DSA诊断是常规的诊断手段,是目前医学上诊断颅内动脉瘤和其他疾病的重要手段,但是这种手术具有很高的放射性且价格昂贵。3D-DSA诊断是一项新的非侵入性技术。DSA诊断成像能够实时地观察到病变部位的动脉状态,对患者的血管及周边的血管状况、血管的内外状况以及与周边组织的情况进行观察。3D-DSA诊断能较好地解决血管交叠的问题,增加诊断准确度,降低对比剂用量,缩短诊断周期。3D-CTA诊断检测血管瘤腔内的钙化点及栓塞尺寸,但对血管动态变化的敏感性不高;3D-CTA诊断仅能发现动脉瘤与相邻的头盖部的界限,而较少的动脉瘤则容易出现漏诊[9-10]。3D-DSA诊断是一种新型的DSA技术,它可以通过三维DSA来检测血管的位置,并通过对周围的血管进行观测,对患者的血管和周围的组织结构进行分析,以便为术后的诊断和放疗做好充分的准备,是对钙化灶和血栓大小非常敏感的技术,然而这种技术对血管运动变化的灵敏度很差,而且仅能看到血管和周围的头颅的界限,因此很可能造成小的血管瘤或者接近于头盖部的病变。3D-CTA诊断和3D-DSA诊断都有其优势,3D-CTA诊断主要针对较大的病变,而3D-DSA诊断主要针对的是较小的病变,因此两者都有其优势,因此,在临床上要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具体的诊断[11-12]。3D-DSA诊断是一种比较昂贵的技术,但是它的诊断精度要高一些,3D-DSA诊断既没有加重患者的不适,能采集到更多的立体影像,便于对患者的临床处理。但对于小型的动脉瘤,3D-DSA诊断不能得到很好的诊断结果。为了保证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正确诊断,必须采用正确的放疗技术。

在现阶段,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患者出现水肿、血肿的情况,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排除潜在的风险,防止出现相应的并发症。3D-CTA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患者影像显示,在基底节段有一个肾脏形状的高密度影像,在其周边有一个环状的、较小的水泡。根据对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详细了解,老人总体上有很多种症状,这是因为他们的体质和新陈代谢都比较差。在发生脑血管病的患者中,其发生率高。目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原因有动脉硬化、颅内出血、高血压等,其中颅内出血最为严重,约占54%。目前,高血压导致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是因为脑血管疾病,目前血管爆裂后可以形成血肿,血肿形成后会有海绵状病变。除了合并损伤外,还有脑部的血流。3D-CTA是目前临床上的主要检查手段,3D-CTA检查更方便快捷,能够准确地反映出血位置及有关区域。3D-CTA是可以根据出血量来判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根据病变的位置和3D-CTA的增强,判断其原因。随着临床影像学技术的持续改进,3D-CTA在神经外科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使用。3D-CTA可以诊断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且可以显示出血量,并为诊断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病机制奠定基础。3D-CTA技术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其应用比例不断提高。3D-CTA成像可以清楚地展示病变的结构和信息。3D-CTA本身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并且具有很好的临床表现,如血管的集束、分叶等。3D-CTA表现可在不同程度上精确地判定其病理特征。3D-CTA具有操作简便、灵敏度高等特点,因而在当前的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使用[13-14]。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D-DSA诊断漏诊率和误诊率均低于3D-CTA诊断,总检出率显著高于3D-CTA诊断,诊断平均费用显著高于3D-CTA诊断(P<0.05)。说明在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患者的诊断中,采用3D-DSA诊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费用较高。3D-DSA诊断通过对影像进行三维观察,并对周围的血管进行观测,最后得出血管和周围的详细信息,以便更好地了解血管与周围的关系,以便更好地进行外科的准备和放疗,预防血管重叠,提高颅内动脉瘤的准确度和临床的检出率,同时也可以降低对比剂的用量,缩短检查所需要的时间。3D-CTA诊断的费用低,但是检出率低。3D-DSA诊断是目前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但这种检查方法具有很强的放射性,而且费用也很昂贵,这就造成了一些患者会因为昂贵而不愿意接受手术,而随着医学的发展,CT成像技术也越来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CT成像技术。临床上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诊断[15]。

综上所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疾病患者应用放射影像诊断中,采用3D-DSA诊断的检出率高于3D-CTA诊断,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但是费用较高,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猜你喜欢

蛛网膜下腔原发性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AFP、CA19-9、CEA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
靶向免疫联合三维适形放疗治疗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观察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AFP、CEA、CA-199、CA-125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