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吸收螺钉应用于足踝骨折治疗的效果研究

2022-11-18娄德全

中国伤残医学 2022年5期
关键词:足踝螺钉踝关节

娄德全

( 沈阳市骨科医院 , 辽宁 沈阳 110000 )

足踝骨折是临床医学骨科常见疾病类型,好发于老年人与中年人,重点是劳损积累与骨质疏松等病理条件因素下所致,患者表现为足踝部位出现疼痛感。在患者出现足踝骨折时,不仅会降低患者生活质量,使患者活动受限,还会制约患者心理健康成长,造成患者存在焦虑或者暴躁的心理状态[1]。因此及时治疗足踝骨折患者,调整患者身心健康是十分必要的。常规的治疗手段是复位操作,而在治疗效果上并不显著,且患者容易产生并发症,预后不好。可吸收螺钉是现代医学中一种有效操作方法,本文为了分析可吸收螺钉对足踝骨折治疗有效性,选取我院在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受足踝骨折治疗200例患者实施临床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8年6月-2019年10月,接收治疗的200例足踝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复位组与吸收组,每组各100例。分组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复位组患者女性44例、男性56例;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71岁,数值平均为(42.15±2.03)岁;骨折情况:20例患者高空跌落患者、15例车祸患者、37例扭搓患者与28例跌倒患者;骨折种类:骨折A型33例、骨折B型42例、骨折C型25例。吸收组患者女性39例、男性61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75岁,数值平均为(45.08±4.62)岁;骨折情况:26例患者高空跌落患者、23例车祸患者、36例扭搓患者与15例跌倒患者;骨折种类:骨折A型41例、骨折B型38例、骨折C型21例。2组患者基础资料对比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P>0.05),存在可比条件。纳入标准:患者经检查确认为足踝骨折,并且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传染性疾病患者;合并肝肾疾病患者;依从性差患者。

2 方法:(1)手术之前准备治疗。对所有患者骨折部位实施大面积的消毒操作,同时初步定位和复位,针对病情相对严重的患者,通过外石膏加以固定,在手术之中拆除。针对骨折部位产生位移或者肿胀患者,结合实际情况引进跟骨牵引缓解患者疼痛感,实施脱水药物减小患者水肿面积[2]。手术之前要求所有患者保持卧床姿势,不要进行下地活动,常规检查患者病情,尤其是CT检查与X线正位扫描,明确骨折详细情况,手术进行半个小时之前给患者实施抗生素静脉滴注;(2)手术之中治疗操作。复位组患者接受复位治疗,复位完成后通过小夹板进行固定,结合患者骨折好转情况固定好外围区域,引导患者正确进行关节训练;吸收组患者接受可吸收螺钉治疗,全身麻醉患者,结合患者实际骨折情况与骨折种类完成切口术治疗,引进开口器对创口扩张与清洗,同时去除碎骨与坏死组织,重点清除骨折端与关节腔。结合患者骨折症状完成骨复位与固定,和常规的骨折修复流程相似,接下来固定骨针与骨钉,多次冲洗创口,最终层次化缝合创口;(3)手术之后护理操作。给所有患者实施手术护理,引进石膏或者支架完成外部固定,时间设置在20-50小时之间,针对骨折症状繁琐且好转速度慢的患者,在40小时之后加以外部2次固定,使得治疗成效得以提升,减少创口感染发生率。手术之后对患者实施肌肉与关节功能治疗,定期通过CT与X线检验骨质愈合程度。

3 观察指标:骨折治疗标准:显著治疗是患者骨折部位全部愈合,解剖结构恢复正常化,患者得以正常生活与活动;好转治疗是患者骨折部位大面积愈合,解剖结构呈现正常化,改善生活与活动症状;无效治疗是患者骨折部位尚未愈合,解剖结构未得到恢复,生活与活动受到限制。把显著治疗率与好转治疗率记作治疗成功率;统计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患者关节功能治疗时间以及住院平均时间[3]。

5 结果

5.1 2组患者成功治疗情况对比:吸收组患者显著治疗例数50例、好转治疗例数47例、无效治疗例数3例,成功率为97.0%,数值大于复位组,复位组患者显著治疗例数45例、好转治疗例数45例、无效治疗例数10例,成功率为90.0%,P<0.05。

5.2 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吸收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2例、骨质疏松1例,并发症发生率是3.0%,复位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5例、骨质疏松4例、关节硬化3例,并发症发生率是11.0%,互相对比之下,吸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小,P<0.05。

5.3 患者关节治疗时间与住院平均时间情况对比:吸收组患者关节治疗时间为(11.48±3.99)天、住院平均时间为(7.84±2.41)天,2项数值均小于复位组,复位组患者关节治疗时间为(18.06±3.33)天、住院平均时间为(12.40±3.73)天,P<0.05。

讨 论

最近几年,我国足踝关节骨折疾病的发生概率表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势态。对于这些患者,选择一类有效方式对病患开展治疗能取得满意成效。因创伤导致的踝关节骨折及自身软组织肿胀严重,骨折位置出现水肿症状前为良好手术时机。针对这些病患,需要使用有效方式缓解水肿。而倘若患者骨折区域皮下水肿已然呈现,则需要延迟手术。等其相关组织消肿之后,再进行处理。当出现踝关节骨折以后,需要第一时间为病患实施治疗,力争在短时间内开展手术,有助于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

踝关节属于人体关节组成中重点关节,在平时活动中承受较多体力负荷,会在间接伤害下造成机体骨折,往往是关节内骨折。同时伴随一定损伤情况,所以临床治疗期间帮助患者恢复踝关节的解剖结构是至关重要的。足踝骨折存在普遍化特征,骨折情况相对繁琐,修复精准度要求比较严格,产生并发症概率大。足踝关节骨折包含2种形式:(1)非保守治疗;(2)保守治疗。后者是使用复位加固定的方式,优势是可控制手术创伤,然而给予医师手法要求是比较高的,不然会产生愈合效果差或者畸形等问题[4]。并且足踝关节由于骨质相对薄一些,骨折之后会造成患者距骨与踝穴两者之间出现破坏,引出创伤性关节炎。以往治疗手段是复位治疗,可能需要2次手术,伤害到患者身体。最近几年,可吸收螺钉操作方法被创新在骨科治疗中,取得良好成效,便于缓解患者疼痛感。对于手术过程,可吸收螺钉不需要在手术之后取出螺钉,减少患者手术次数,促使骨折愈合速度得以提升,降低并发症产生概率。按照部分医学文献分析,跟骨骨折之后出现关节硬化与关节功能丧失的因素是骨周围肌肉与结缔组织功能丢失,骨折治疗期间,特别是开放性与复杂性骨折,感染对机体组织功能的恢复起到较大阻碍影响,不利于恢复骨质正常功能[5]。踝关节骨折的具体损伤机制较为复杂。当患者发生骨折之后,医务人员及时为受试者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对于恢复病患踝关节功能意义不言而喻。虽说对于患者实施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疾病能够取得较好的复位成效,但这种方法会对病患的骨折区域造成一定损伤,因此不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从足踝骨折的具体原因方面来看,主要分为下述几点:(1)病理性因素。如果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造成足踝骨折错位,就此引发此类疾病出现。(2)积累性劳损。远距离行军非常容易引发第3以及第2跖骨关节骨折。(3)间接性暴力。突然跪倒时,人体的股四头肌强烈收缩,容易出现髌骨骨折。(4)直接性暴力。如机动车撞击小腿,引发胫腓骨骨折。

从足踝骨折的临床症状方面来看,主要为患者的具体症状会自病症开始,直到2、3周内逐渐凸显。和其余过度应用所引发的慢性受损不同的是,足踝骨折症状往往停留在相同位置,且患者会感觉到明显疼痛。病患长时间剧烈运动后,往往会发生前足疼痛的情况。在休养短时间之后会消失,而在日后的训练之中,疼痛出现越早愈发严重,以致无法进行正常运动。触摸发生肿胀的位置会引起剧烈疼痛,有的患者在床上休养时也会出现比较显著的疼痛感。在足踝骨折早期通过对病患实施X线检查,往往不能够展现出骨折位置。这种检查手段早期极容易发生误诊以及漏诊的不良情况。患者需要在2周后复查拍片对病患开展机体检查,能够明确展现出骨折具体的范围以及危险。另外值得说明的是,针对于此类患者开展CT检查,对于日后随访也有着相当重要的价值。核磁共振检查能够明确地展现出足踝骨折患者具体的骨折线和髓腔以及四周软组织水肿出血状况,因而其对于应力性骨折早期诊断意义不言而喻。当前诸多研究表明,踝关节骨折之中后踝骨折为影响患者治疗效果的最重要影响因素之一。有学者研究证实:和后踝骨折有关的踝关节骨折患者经治疗之后对于临床治疗的满意程度和预后明显更差。但也有学者持有不同意见,其认为:后踝骨折并不会对患者的临床预后造成显著影响,对于后踝骨折患者治疗之后,以后造成影响的因素有很多。在此其中包含下胫腓骨关节稳定程度、关节软骨损伤水平、踝关节匹配性以及稳定性、患者解剖复位情况、骨折块具体规格、年龄等等。在此其中值得说明的是,解剖复位为上述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子[6]。有学者研究证实,胫距关节面非解剖部位会加大踝关节骨关节炎发生风险概率,也就是说,患者的后踝骨折块大小仅仅占据胫骨远端关节面的5.00%。如果在此刻骨折块发生了1.0-2.0mm移位情况,会加大其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概率。而后踝骨折块越大,病患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也就越高,其临床治疗效果越差。有学者分析了18篇文献共计766例后踝骨折患者的案例资料,为其开展为期44个月的随访,结果表明:有18例患者出现了创伤性踝关节炎疾病。该结果仅是存在相关临床症状的踝关节创伤炎案例,而没有将只有影像学表现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的案例统计在内[7]。叶伟[8]等人的研究指出: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原因和后关骨折所引致的胫距关节链降低与关节间压力上升有关。但也有研究证实:后踝骨折并不会直接引发胫距关节面降低以及关节面压力上升,其主要经过变更近距关节接触方法而实现。就此变更了胫距关节面应力分布情况。有学者研究表明:当患者的后腓骨折块规格由原来的8.00%增加到44.00%以后,胫距接触面比无病变踝关节胫距接触面明显更大。在此刻,胫距关节面的压力峰并没有表现出显著增加的势态,但胫距关节的接触方法发生了悄然变化。观察踝关节处于中立位和背伸20°情况发现,胫距接触面积加大于患者胫骨前内侧;而当踝关节跖屈达到30°之后,胫距接触面积增加于胫骨的内侧。由此不难看出,患者发生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因素并非由于后腓骨骨折之后胫距关节面接触面积降低与接触压力增加,而是和胫距关节接触方式发生改变有关。而米发桗[9]等人的文献研究表明,最近几年,可吸收螺钉被广泛应用于骨科疾病治疗之中,且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应用此法对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在极大程度上降低病患苦楚。从整个手术的实施过程来讲,相较于一般螺钉而言,可吸收螺钉手术过程并无太大差异。但值得说明的是,可吸收螺钉手术方案在手术后省略了取钉环节,其能够减少患者的手术频次。通过这种方法,全面加快病患骨折位置愈合速率,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可以在极大程度上确保临床治疗成效。当患者发生跟骨骨折之后出现骨质疏松、关节僵化以及关节功能丧失的重要因素在于病患四周肌肉和结缔组织功能异常。而在对足踝骨折患者开展疾病治疗过程之中,特别是复杂性足踝骨折以及开放性足踝骨折、粉碎性骨折患者对其开展2次手术以及感染,对于病患的组织功能伤害比较大,不利于疾病预后,因而影响了患者的骨质恢复效果。在该组研究中,观察组病患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100.00%,对照组患者疾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了88.89%。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值得说明的是,相较于对照组而言,观察组患者手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更低,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点表明,针对于足踝骨折患者而言,应用可吸收螺钉加以治疗能够取得显著效果。可吸收螺钉有着相当高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实现降解,且无毒副作用,因而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在治疗关节骨折疾病之中。聚丙交酯以及聚乙交酯为可吸收螺钉的主要材料。作为高分子聚合材料,聚丙交酯以及聚乙交酯均有着相当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在患者体内实现分解。以上两者最终代谢产物为水与二氧化碳,可以于人体循环效应之下全部排除到体外,不会对病患的身体造成毒害作用。另外值得说明的是,有一些材料更先进的可吸收螺钉最终分解产物会被人体完全吸收、安全性更高。此外,可吸收螺钉除有上述优点之外,其也有着相当高的弯曲韧性和剪切强度。一般而言,可吸收螺钉的解析参数在170MPA-220MPA,而可吸收螺钉的弯曲韧性则达到250 MPA- 350 MPA,应用可吸收螺钉对患者开展治疗,能够完全满足人类机体治疗骨折的需要。此外,可吸收螺钉能够长期维持适宜的机械强度水平,具体可以达到12-24个月之久。相关研究证实,针对于骨关节骨折患者而言,应用可吸收螺钉对其开展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对照组患者疾病治疗有效率为69.44%,观察组为 88.89%。2组间疾病治疗有效率经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点证实:相较于常规固定材料而言,对于骨关节骨折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疾病优势显著。虽然说传统金属固定物有着固定牢靠以及固定强度大的特点,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固定方法存在着应力遮挡的弊端,同时也有可能出现排斥反应以及金属腐蚀的不良情况。如果情况严重,患者甚至需要接受2次手术,与之相比,可吸收螺钉无需再次对患者开展手术。通过对患者使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疾病,能够有效改善其疾病预后,提升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当前有文献表明,当患者出现足踝骨折之后,倘若没有在第1时间为其开展行之有效的治疗,极有可能影响其近期以及远期预后,甚至还会就此导致患者残疾。当前临床在治疗骨关节骨折方面主要为内固定术。对于此,有研究指出针对骨关节骨折患者而言,开展内固定术治疗能够方便骨折愈合。但不容忽视的是,在以前临床一般应用钢板为患者的内固定材料,当病患骨折断端愈合之后,需要再次对其开展手术,取出内固定物。这一做法不但加重了病患的内心负担,还有可能引发系列性并发症。对患者的疾病预后造成影响。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成效。其为一类新型的手术方案。在对患者开展手术过程中,所运用的材料有着相当好的生物相容性,其超出人体骨质强度20倍左右。等到螺钉置入到患者身体后2-3小时之内,能够产生横向膨胀、纵向收缩、自动加压的作用,就此全面满足骨折断端固定的真实需求[10]。其有着相当好的临床固定效果。可以这样讲,针对于骨关节骨折患者而言,应用可吸收螺钉治疗疾病能够取得满意效果。通过对患者开展此项治疗,能够缩短其住院时间,临床治疗疾病的有效率相当高。同时也可减少患者骨折愈合时长,本组实验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理论的真实性。

为了研究可吸收螺钉治疗方式在足踝骨折中应用价值,对我院治疗的200例患者实施临床观察,平均分为吸收组与复位组,分别执行不同治疗手段。研究结果明确,吸收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7.0%,数值大于复位组,P<0.05;吸收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2例、骨质疏松1例,并发症发生率是3.0%,复位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是11.0%,P<0.05;吸收组患者关节治疗时间为(11.48±3.99)天、住院平均时间为(7.84±2.41)天,2项数值均小于复位组,P<0.05。所以可吸收螺钉治疗方式和以往复位操作方式进行比较,不仅可保障患者治疗效果,降低手术并发症出现概率,还可以减少患者临床治疗平均时间,减少患者住院时间等,此种治疗方式存在深远的价值与意义,有助于患者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基于此足踝骨折的临床治疗中,应关注可吸收螺钉治疗方式,大力推广与使用,获取临床治疗效果最大化。

猜你喜欢

足踝螺钉踝关节
护理服务全过程用于足踝骨折围术期的临床价值
崴脚,不可忽视的伤害
发生足踝扭伤怎么处理
崴脚可不是小事
“崴脚”
内固定螺钉要取出吗?
新技能,机器人可通过自带的 CAD数据实现自我维修
踝关节损伤的正确处置
足部按摩(二十二)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