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冲突视角下师生冲突的升级机理与破解策略

2022-11-18黄明亮

教育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敌对消极情绪螺旋

●黄明亮 赵 敏

师生关系有两面,一面是和谐,另一面是冲突,如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言“冲突与妥协、冲突与妥协、冲突与妥协……如此循环往复,是课堂生活的重要特征”[1]。师生冲突具有破坏性,可能对师生造成极大的伤害,如影响师生心理健康、阻断教学进程、降低教学成效、破坏师生关系,引致教师职业倦怠,学生逃学或辍学,甚至威胁到师生宝贵的生命。就当下教育现实而言,和谐仍是师生关系的主旋律,冲突只是师生关系的小插曲。但不可否认的是,师生冲突和社会人际冲突一样容易升级,甚至演变为暴力化和极端化的冲突。

有学者统计,仅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间,国内主流媒体就报道了17起中小学学生欺师事件,包括悖师、辱师、伤师、弑师等四种形式,一般伤害的13起;造成轻微伤或轻伤的2起;造成死亡的2起。[2]2019年10月,某教师批评学生在校园骑自行车,学生在教室用砖头公然暴打教师头部9下,直至教师倒地不起。为此,当下不得不思考师生冲突升级的内在机理及其破解方式这两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一、社会冲突升级的模型演变

师生冲突既是发生在校园中的一种人际冲突,也是一种社会冲突。为此,社会冲突理论为透析师生冲突的升级规律提供了理论参考。社会冲突理论是研究社会群体冲突或社会阶层冲突的理论,于20世纪60年代末伴随美国青年反权威和女权主义运动的开展迅速崛起。期间涌现了一大批社会冲突的著名学者,如美国社会学家科塞(Coser)、柯林斯(Collins)和德国社会学家达伦多夫(Dalendorf),并在社会冲突的升级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美国著名社会学学者狄恩(Dean)提出社会冲突的升级模型有三种。[3]

一是社会冲突的攻击者——防御者升级模型。将冲突双方分为攻击者和防御者,攻击者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对防御者进行攻击,若温和的攻击不起作用,攻击者会使用更为激烈的攻击方式,以图取得优势地位。面对攻击者的攻击,防御者可能会一直被动接受攻击,也可能进行防御性升级。[4]二是社会冲突的螺旋升级模型。认为冲突升级是源于行为和回应的恶性循环,冲突一方以引起争议的方式推动另一方做出类似的报复或者防御性反应,这种回应进一步唤起冲突一方容易引起争议的行为,并且开始下一轮重复。冲突螺旋一旦开始便难以停止,双方都不愿意采取可能会打破这种循环的和解性措施。三是社会冲突螺旋升级的结构变化模型。即对抗性师生冲突中的一方使用严重的战术引起了另一方的结构性变化,促使另一方给予激烈的回应,于是带来一方的结构性变化,进而促使一方使用更为严重的战术,以此类推,循环往复。

综上,师生冲突和社会冲突一样,它的升级模型同样有攻击者——防御者升级模型、螺旋升级模型和结构变化模型三种,但结构变化模型是一种解释力更强、更具科学性的冲突升级模型。为此,我们认为师生冲突的升级是一种由冲突一方或双方过激的应对方式、消极情绪与敌对知觉所推动的螺旋式的升级。

二、社会冲突视角下师生冲突升级的机理剖析

(一)师生冲突螺旋升级的案例呈现

案例:小学六(三)班的X同学上课把橡皮擦捏碎扔向前排同学。Y老师发现之后教导:“认真上课,不要影响他人。”X同学一脸不满地趴在课桌上。Y老师很生气地走向X同学,朝他的课桌踢了几脚,他感觉很痛,站起来质问老师:“你踢什么踢!”这时Y老师走向他,准备要打他,X同学迎上去,抓住Y老师的头发,打了Y老师一耳光。这时Y老师搬起桌子砸他,桌子撞到教室窗户的玻璃。随后,老师又抓着X同学的右手砸向玻璃,导致X同学的手臂和手掌多处受伤(笔者根据新闻整理)。[5]

从以上案例可以发现,师生冲突是不断由弱对抗向强对抗螺旋升级的,并且是在教师或学生过激的冲突应对方式、消极情绪和敌对知觉的推动下不断螺旋升级的。

(二)师生冲突螺旋升级的具象机理

1.师生过激应对方式的推动

从心理学来看,师生过激的冲突应对方式能推动冲突升级,因为师生冲突是一个应激源,冲突的应对方式是应激源与应激反应性质与强度的重要中介调节因素[6],调节着师生冲突的性质和强度。换言之,应对方式将决定师生冲突的走向,或升级、或陷入僵局或消解。一般来说,冲突的应对方式包括协商、不卷入和武力,而协商是应对师生冲突的最优方式,不卷入是备用方式,武力才是过激方式。[7]可以说,武力是对抗性师生冲突升级的“推进器”,它意味着高度武断且不合作,意味着师生双方只考虑自己,忽视对方的需要,甚至为了自己的诉求牺牲对方的诉求。武力包括威胁、讽刺和身体攻击。

第一,威胁指冲突一方宣称如果另一方不遵从己方的愿望,那么就会伤害另一方。对抗性师生冲突中的威胁多指条件性威胁,即冲突一方能控制另一方是否会遭受伤害,如教师对学生说“再说话就出去”;学生对教师说:“你再说我,我就告你”……可见,威胁是冲突一方发出的伤害另一方的信号,一方要求另一方遵从,却又未给予另一方任何回报,这意味着另一方将失去自由,却不能得到补偿。这些知觉会让对方产生反感,进而导致对方的对抗,而非遵从。第二,讽刺是语言暴力的一种,原意指用夸张、比喻、反语、双关等方法,对不良或愚蠢的行为进行批评揭露或讥笑嘲弄。讽刺容易引发对方的羞耻感,这种羞耻感令人痛苦和全面自责。[8]为了达到效果,讽刺通常会将另一方的缺陷或者过失公开化。如果这种讽刺是不公正的污蔑,那么就很容易使冲突一方引火烧身。在师生冲突中,这表现为常见的“污名化”行为。这种行为极易引起教师或学生以愤怒和攻击行为来予以回应,破坏师生之间的社会纽带,导致师生关系破裂。第三,身体攻击指冲突一方或双方运用身体(如手和脚)伤害他人身体或破坏他人所珍视事物的行为,它直接伤害对方的情感,直接引起冲突另一方的对抗,推动对抗性师生冲突螺旋升级。

2.师生彼此间消极情绪的催动

情绪总是与冲突相伴相生的,情绪交流有助于定义一段关系,表达出的情绪是什么样的,关系就被定义成什么样,积极情绪下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消极情绪下的师生关系则是冲突的。实际上,消极情绪强调师生在情感层面的敌对状态,这时师生一方的消极情绪会激发自身的自律神经系统,战胜自我约束,产生过激行为,催动师生冲突升级;另一方作为消极情绪的直接体验者和承受者,随着消极情绪的不断卷入,也会产生消极情绪,并形成相互增强的循环机制,又反过来促使另一方消极情绪的增强,进而使师生冲突螺旋升级。

第一,对于教师来说,催动师生冲突升级的消极情绪主要有愤怒和恐惧。[9]愤怒是和对抗性师生冲突关系最为紧密的消极情绪,它是一种不加克制的表达方式,只会让别人更加愤怒,当我们愤怒时,会夸大这种攻击,并寻求报复,然后将自己带进一个无效且浪费的冲突中。[10]由此,愤怒可以说是警钟,是驱动器,是兴奋剂——感到愤怒的人通常会感到被赋予了力量,当愤怒被直接表达出来时,愤怒直指的那个人就受到了警告。根据愤怒感的强烈程度,可分为不满、生气、恼怒、激愤、愤怒和暴怒。[11]在师生冲突升级中,教师的愤怒极为常见,轻者对学生大声呵斥、严厉批评、横眉瞪眼;中者讽刺挖苦学生,当众摔砸课本教具;重者言行激烈,甚至对学生实施攻击性行为。当教师对学生表现出生气和恼怒的情绪时,学生会有明显的情绪性扰乱现象,且教师的攻击性情绪表达与学生的不端品行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12]由此,教师表现出来的愤怒极易导致学生产生负面情绪体验,引起学生的害怕、恐慌,对教师产生恐惧、回避等情感态度,有意识地疏远教师,不配合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而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抵触行为,促成师生对抗。恐惧源于害怕,是一种与愤怒相连的情绪,恐惧使人们感到脆弱,而人们易将之转化为愤怒以增强自己的力量。[13]

第二,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催动师生冲突升级的消极情绪有愤怒、沮丧、厌倦和焦虑。首先,愤怒。由于中小学生不成熟的人格因素和情绪控制能力相对不足,容易产生愤怒且易受到愤怒情绪的影响,而且学生向教师表达愤怒时,意味着对教师权威的挑战,声誉的损害,易遭到教师的直接镇压,也易激发教师更加愤怒。其次,沮丧是由于严重失败,丧失信心或受到严厉责备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无力的情绪状态。沮丧的学生有自尊心敏感、自信心弱、安于现状、自我意志力差、容易急躁和行为过激的心理特点,易使学生放弃学习并与教师对着干。再次,厌倦是因对某事物失去兴趣而形成的一种懒于参加的消极怠慢情绪或工作态度。在学校,学生厌倦的对象是学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厌学,厌学与师生冲突关系密切,因为厌学意味着学生生理上和认知上的非唤醒,易产生逆反心理。最后,焦虑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最为普遍的消极情绪反应,是学生在发展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学习焦虑有害学生的身体健康,引起学生孤独、敏感与冲突行为倾向,导致对教师表现出攻击性,催动师生冲突升级。[14]

3.师生敌对知觉的促动

知觉是个体对人或事物持有的信念或看待方式,若冲突一方对另一方持有敌对的知觉,另一方也会对一方持有同样的敌对知觉,这就是“镜像”现象。

敌对知觉会在七个方面促使师生双方选择过激的冲突应对方式,进而促动师生冲突螺旋升级。[15]第一,敌对知觉会使师生一方视对方为“攻击者”,进而容易谴责另一方;第二,易滋生不信任,在师生互不信任的情境下,模棱两可的行为会被解读为威胁;第三,如果师生一方受到挑衅,另一方的敌对性就会加强;第四,会阻碍师生交往和沟通,阻断师生沟通的可能性;第五,会减少师生一方对另一方的共情;第六,促进师生零和思维的形成,导致问题解决策略被双方视为无法实现的选择;第七,敌对性知觉变得十分严重时,师生另一方会被视为恶魔般的敌人,师生之间引起冲突的具体问题让位为一般问题,去人性化与去污名化便视为理所当然,这时师生冲突就变成光明和黑暗之间的一场战争。

三、社会冲突视角下师生冲突升级的破解策略

从师生冲突螺旋升级的结构变化模型可知,对抗性师生冲突消解的关键是要熔断师生对抗的升级螺旋。首先通过采取适宜的冲突应对方式和避免产生结构性变化,进而实现师生冲突螺旋的去升级化。

(一)主动选择协商,适当考虑不卷入

第一,师生冲突发生时,师生双方主动的协商永远是最优的应对方式。协商能够尽可能满足双方的愿望,有利于冲突双方共同商量以便取得解决冲突的一致意见,达到“双赢”的结果。实际上,协商中的师生有妥协、退让和第三方调解三种选择。妥协意味着师生双方都愿意各自让步,以追求自己合理诉求。它的观念基础是“有所得必有所失”,只求部分满足自己的合理诉求。这是一种最实际、最容易达成的师生冲突解决方案。实际上,很多师生冲突都是以妥协而结束的,尤其是学生的优先妥协。退让是一种无私的应对,不注重自己的诉求,甚至牺牲自己的合理诉求以满足对方的合理诉求。师生都应及时的退让,也要及时寻求第三方调解,在第三方的协助下使冲突双方进行对话,以帮助冲突双方自愿达成协定。在师生冲突中,班主任和学生家长是师生冲突调解的重要第三方。第三方的出现会使升级中的师生冲突至少暂时偏离破坏路径,但只有师生都需要第三方介入时,介入的效果才可能最佳,如果是“强加的第三方”调解总会使得冲突的解决适得其反。[16]这就意味着在班主任和学生家长介入师生冲突时,需要尊重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意愿。

第二,适当考虑不卷入的冲突应对方式,不卷入可以使教师或学生逃脱冲突自我延续动力的牵引,减缓和抑制冲突的升级,由此它可作为师生冲突应对的备用方式,而非主要方式。它在师生冲突中表现为回避、等待和转移话题三种形式。师生需要在对抗性师生冲突比较严重的时候主动回避,以忽视、沉默和拖延等方式把自身置于冲突之外以避免问题的扩大化,而非争锋相对。教师要运用等待的艺术,在合适的时机采取行动,这有助于自己和学生冷静下来,从而使冲突升级得到阻碍,甚至减弱。教师要适时转移换题,把学生的注意力从冲突螺旋中抽离出来,减少他们对冲突的投入力度,以遏制冲突升级。

(二)提前着手,防止消极情绪的传染扩散

师生冲突中,师生的消极情绪是通过感官情绪信息、觉察情绪信息和激活镜像神经系统而使得对方感染消极情绪的。[17]由此,需要从产生消极情绪这三方面着手,打破师生消极情绪传染链,祛除师生消极情绪。

第一,师生可通过保持良好的教学心态和学习心态,把消极情绪丢在教室外,以减少师生消极情绪的产生,从而减少师生感官和觉察到彼此消极情绪的机会。当师生感官和觉察到彼此消极情绪时,师生可通过掌控自身的消极情绪,并在教学场域外及时的释放消极情绪,以规避消极情绪激活自身镜像神经系统而产生的负面的生理反馈。如做运动、听音乐、看电影,或者寻求心理咨询等。

第二,由于学生心智不成熟,对情绪的掌控能力有限,教师有必要对学生的消极情绪进行有效干预,并指导学生自我诊断与调节。如,指导学生通过总结自己的优缺点以正确认识自我,指导学生通过写纸条、撕纸条和找朋友倾诉以自我宣泄以及引导学生转移注意力。

(三)走向彼此,用宽恕、关爱与道歉涤除敌对知觉

师生冲突中,师生敌对知觉的产生是因为师生间在心理上产生了心理裂痕,彼此形成敌意。由此,消除教师与学生在冲突中的心理障壁,修复师生心理裂痕,方能涤除师生敌对知觉。

第一,师生要主动寻求宽恕,并主动宽恕彼此,这是修复师生心理裂痕的心理倾向。宽恕有利于自己从愤怒、憎恨、和恐惧中解脱出来,并不再渴望报复对方。[18]教师需要主动检视自己的言行,并努力争取学生的理解、认同或原谅,这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增加教师的亲和性。同时,教师需要就问题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或解释说明,从而与学生冰释前嫌。值得注意的是,宽恕需秉持“有限宽恕原则”,防止师生走进“一冲突就宽恕,再冲突再宽恕”的怪圈。从学生来说,要明白教师不是万能的,而是一位普通人,需要我们更多的宽容与理解。

第二,师生需要关爱彼此,这是修复师生心理裂痕的情感通道。人本质上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关爱则是维系这种社会关系的最稳固的纽带。可以说,关爱是打开师生心灵的钥匙,是修复师生关系的情感通道,因为关爱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性中,是人与人之间交往和对话的桥梁,通过关爱,师生可进行情感交流,进而融化师生之间因冲突而形成的“冰墙”,修复心理裂痕。从教师来说,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切勿因与学生的冲突而对学生怀恨在心,抛弃了自己的天职;学生关爱教师是学生的本分,学生也不能因与教师的冲突而忘记自己的本分。

第三,师生要及时道歉,这是修复师生心理裂痕的实际行动。道歉能让师生及时的对自身的问题进行审思与检视,有助于平复对方的愤恨,并在最大限度上修补对方的精神创伤;有助于重建师生信任,促成双方的宽恕,达成和解。在师生冲突中,师生道歉需要秉持正确的道歉原则与采取有效的道歉策略,即在原则上需遵循关联性原则、非冲突性原则、一致性原则和平衡原则;在策略上需态度坦诚、时机合适、话语温和方式得当。

师生冲突作为教学生活中的“常客”并不可怕,只要师生及时采用合理的应对方式,祛除消极情绪和涤除敌对知觉,师生冲突的升级螺旋便得以熔断,进而走向自然消亡。这样一来,师生之间便不再会有紧张、较量、对抗和争斗,而重新被尊重与感恩充盈,被爱与温暖环绕,和谐型师生关系便重新生成。

猜你喜欢

敌对消极情绪螺旋
如何教孩子正确应对消极情绪
多层螺旋CT诊断急腹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16排螺旋CT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肠梗阻放射诊断中多层螺旋CT的应用分析
静心
测试
古巴革命胜利后美国对古巴态度转变研究
和睦还是敌对:从《白鲸》来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敌对”国家领导人会晤地点有讲究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