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重要论述的缘起、价值和逻辑

2022-11-18胡宏亮武正营

教育评论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教职业发展

●胡宏亮 张 健 武正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治国理政的战略高度关注职业教育,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赋予了其前所未有的战略功能。习近平总书记围绕职教强国,多次论述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育人模式、发展定位、体系构建、发展路径、教育公平以及环境建设等。新时代背景下,学习和研究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对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功能和任务,并在新时期促使职业教育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为国家、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有水平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进而对“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的现实缘起

自古以来,教育的兴废与国家的兴衰紧密相连,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将教育放在国家治理的战略高度加以关注。在各种类型的教育中,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行业、生产实践联系最为紧密,在我党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奋斗目标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党的十八大后,我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进入了新常态,在国际与国内多重因素叠加影响的严峻背景下,我国经济必须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内涵转型升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和建设,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进一步发展壮大,因此急需大批技术高超、素质过硬的“大国工匠”参与到新时代的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来,以便在国际产业竞争中成功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技高一筹”,助力我国在大国博弈与竞争中,顺利完成“中国制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过程的内涵转变和迭代飞跃。党在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与重大原则,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逐渐提升、综合国力的不断壮大和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对公平公正地接受教育的愿望和接受更好更优更多教育的需要持续高涨。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突飞猛进,已成为全球职业教育院校最多的国家,所培养的大批高质量高技能人才,为实体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了人才基础。职业教育也从侧重数量扩张的粗放型量化发展模式,逐渐过渡到注重质量,着力提升内涵建设与发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常态发展阶段。

2014年6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专门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社会都要重视职业教育,努力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1]习近平总书记还于2015年6月赴贵阳清镇职教城调研,在考察贵州省机械工业学校时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基础性工程中居于特殊地位。[2]在2016年4月的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素质是立身的基础,技能是立业的根本。”[3]2017年秋召开的党的十九大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中用相当多的篇幅对我国职业教育作了重要论述,这标志着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将职业教育工作列入了治国理政的重要内容。

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该文件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功能职责作出明确阐述,国家通过文件的形式,正式确定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架构中的“种类”与“身份”特征,彻底摆脱了职业教育作为普通教育附属物角色的尴尬地位,纠正了职业教育仅仅被视为一个教育“层次”的认识上的误区。这是职业教育理论认知的重大突破,也进一步明确了职业教育今后的工作重点、改革路径和发展方向。这对职业教育长期以来不受待见,一直处于弱势地位的尴尬处境,起到了较大的“拨乱反正”作用,对职业教育正视自身应有的功能与价值,发挥其服务社会与人力资源个体的发展能力,对完善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促进职业教育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随后,职业教育界顺势而为,积极行动,开创性地开展工作。2019年,我国高职院校扩招达到116万人[4],2020年我国高职院校扩招达157万人。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高职院校共计1468所,在校生达3088万人[5],基本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

近几年,习近平总书记基于我国实体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急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现实,多次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进路和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擘画出波澜壮阔的美好蓝图。当前,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已然达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全党和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获得伟大胜利,努力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战役已经打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美好蓝图,为各行各业人才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和建功立业的难得机遇。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征程中,我国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6]

从长远看,职业教育也要与普通教育一样,与时俱进、适应变化。国家现代化经济结构体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进步与科学发展,急需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给予强力支撑,而在这些领域大展拳脚,作出贡献的高技能技术人才,才是核心要素中的关键。因此,要牢牢夯实职业教育的基础,固本培元,为源源不断地培养和供给优秀技术型人才打下扎实根基。要根据当前职教领域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全力推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进一步理顺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的关系,大力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中“校热企冷”,产教融合中“合而不深”的瓶颈与难题。与此同时,要下大力气解决职业教育的适应性问题,提高职业教育在国计民生技术服务和劳动力输出中的水平与能力。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形势下,大国竞争日趋激烈。在国内转方式、调结构与促增长日趋必要的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比较优势,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通“工业2.0”目标下国家产业结构提质升级“最后一公里”,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特殊意义。

综上,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和培养多样化人才的重任,是一种直接为行业企业生产第一线培养人才的教育类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为紧密。习近平总书记基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与新时代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困境,针对职业教育作出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深刻彰显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应该牢牢坚持的新观点和新理念,其涵盖了教育公平、育人模式、办学方式、教育适性、职教治贫等方方面面。从职教价值观、职教理念到实践进路,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对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导作用。

二、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的精神价值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职教理论,推动了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深远的精神价值和隽永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根本遵循

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是从实践的视角对中国在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的回应与破题,为进一步解决中国当下的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与问题,也为摆脱发展中的实际困境提供了根本遵循与行动指南,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思路。

中央政治局于2014年8月审议《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将努力加快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放在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加以关注,为更好更有力地支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要创新各类型各层次职业教育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坚持工学结合和知行合一,打破“唯分数”选才桎梏,大力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逐步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与多元录取的招考体制机制。职业教育要回归其“职业性”本质属性,牢牢把握促进就业和服务发展的正确办学方向,要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理念,坚定不移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速推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出人才、出好人才,坚持科学选才,构建认可多种学习成果和沟通衔接各级各类教育的立体网络,从而实现终身学习的目标。

深入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重要的任务和使命,对进一步明晰新时代职教事业的发展路向、改革目标、战略地位、发展重点、政府义务以及外部环境,树立全新的职教理念,指导与服务职教实践,提高对职业教育的统一认识,在职教系统领导干部中树立“四个意识”,进而形成我国职教工作全方位的合力和大力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与深远的指导价值。

(二)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党的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自始至终都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特别秉承其基本方法、观点和立场。与此同时,结合新时代职业教育办学实践,他还完善与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吸收了以往各国教育理论的精华与营养,特别批判地吸收了资产阶级的经典教育思想与理论,去粗取精,提炼形成马克思主义教育观,习近平在此基础上科学解释了中国当代教育领域的许多重大问题,深刻阐述了教育的社会功用、内涵本质以及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教育公平”“职教精准扶贫”“综合职业技术教育”等思想,为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实践夯实了理论根基,指明了发展方向。“为谁培养人”的政治方向问题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在中国,教育要坚持为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服务,为人民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促进教育公平”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以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劳动光荣、技能宝贵”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和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有关教育的办学宗旨、目标本质和任务功能以及综合职业技术教育中诸如“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公平”等思想的发展、完善与深化。

(三)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发展了我党的职业教育思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加快培养国家各行各业所需的大量专业人才,我国兴建了大批面向行业生产一线的技工学校与中专学校,推动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在实践中孕育与形成了较为丰富的职教思想和理念,如倡导实践教学,主张多种方式与模式办学,要求学生勤工俭学和半农(半工)半读,主张在中学阶段开设劳动和技术课程,等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同志认识到了教育在治国理政中的基础性作用,并亲自抓教育,将教育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同时恢复和加强了职业教育。他提出职业技术教育要适应经济发展,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在继承上述职教思想的基础上,赋予了职业教育新的使命和任务,要求职业教育培养与现代化生产相互适应和相互匹配的高素质专业性人才,并特别指出一切劳动者都应当接受相关行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此外,还首次提出职业教育要把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与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作为主要任务,进而为建立从低到高的职业教育体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教育投入了更多的关注,把职业教育作为我党推动教育工作不断发展的战略重点和领导国家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他强调在整个教育工作的谋篇布局与体系架构设置中,务必高度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职业教育获得大力发展,扩大了职业教育的外延和体量,现代职业教育的体系初具规模。我国开始大步从职教大国向职教强国奋勇迈进。

党的十八大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牢牢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性机遇,立足国家新时代发展的现实,站在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积极思考与谋划教育问题,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角度与视野来看待职业教育问题,并赋予其重要的使命与责任。这一届党中央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多元化主体办学、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地位、推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完善就业政策等方面多有建树,通过多种努力,坚持和发展了党的职教思想。

三、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的逻辑理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直面国际和国内教育发展大势,扎根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具体实践,深刻回应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根本性问题,其思想实质与内涵体现了深刻的政治意蕴与内在的逻辑理路,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回答了举办什么样的职业教育,怎样发展职业教育,为谁发展职业教育的根本性问题,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实践指南。

(一)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是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保障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是逐渐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一个成熟的国家和健康稳定的社会依赖于一个具有相当规模和数量的中等收入群体的存在与发展,它对合理有序的国民收入体系的建设,对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便是缩小社会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助力他们顺利进入中等收入群体之列。由此可见,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不但是一个经济指标,还是一种政治追求,关涉到国家的长治久安与社会的和谐稳定健康发展。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最为关键的是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技能水平。受经济发展水平限制,我国虽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但劳动者劳动技能低下,所能从事的工作技术含量较低,且为重复性与机械性劳动的简单叠加,缺乏创新性,导致其收入提升的空间有限。针对这一问题,唯一的解决方案便是通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对劳动者自身的综合素质赋能提质,从而提高劳动作业内容的知识含量与工作内容的创新性。通过职业教育赋能,提高院校技能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与科学性,促使大批高质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代替既有的低技能“蓝领”工人,通过努力,助其进入中等收入群体行列。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认识到了职业教育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和实现国家可持续健康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指出,职业教育不但是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承担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能技术,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7]

多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和培训了大批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为提高我国传统产业人力资源素质,促进就业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还不强,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人才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人力资本理论表明,提升人力资本最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是教育。人力资源从就业准备到正式上岗,再到劳动者个体职业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增进与提高作为客观需要与劳动者自身发展如影随形,无法分割。职业教育因此在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功能更加凸显。完善而健全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由此显得尤为必要,它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人才基础和智力保障。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对办好职业教育的要求与期望更显得高屋建瓴、掷地有声,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与指导价值,是国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政策支撑与根本遵循。

综上,习近平总书记从壮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角度思考职业教育,强调了职业教育对扩充中等收入群体数量的作用,他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党政将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对增强职业教育发展活力,加快构建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是贯彻“精准扶贫”战略的支撑

目前,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方兴未艾,势头迅猛。并且,我国已于2020年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吃不饱、穿不暖等绝对贫困现象已然消失,但相对贫困群众作为一个群体,其规模在中西部省区依然很大,相对贫困问题依然突出。而造成此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些地区群众接受教育的程度偏低。根据经济学理论,教育的缺失是比收入贫困更为严重更加深层次的贫困,因为它是“能力剥夺的贫困”。教育的缺失甚至会导致“贫困的代际传递”,因而世界各国为解决贫困问题,首要举措便是集中精力发展教育,大力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的综合素质,以此从根本上消除贫困。

与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受教育者在“精准扶贫”的效果上能更迅速地融入到工作场域,并能获取入职初期的较高水平的收入。而且,职业院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所开设的多是应用类型专业,其特别注重技能培养与技术教育,体现出较强的专业性与操作性,相对来说,更加适合学历水平有限且技能欠缺,但又迫切需要获得工作机会和经济收益的人群。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更受贫困受教育群体的青睐与追捧,因为它能以相对较低的教育成本与灵活的教育方式,在短期内收到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和扶贫效果。

提升人力资源的价值是“精准扶贫”的关键点。从历史角度观察,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务农人口众多,长期以来形成的自给自足的生产模式,导致经济底子薄弱。由于农业产出有限,迫使大批青年农民流向城市,造成农村人口“空心化”[8],与此同时,农业人口日趋老龄化,发展现代农业阻力不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要紧紧依托职业教育培养大批新型职业农民,这是摆脱农业发展困境的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解决“三农”问题,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显性表征为以机械设备与科学技术为核心的器物层面的现代化,但是隐性的内在本质则为劳动者个体的综合素养以及农民本身基于人力资源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职业教育将“文化素质教育”与“现代农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有针对性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能精准而有效地增加农村技术技能人才的供给,还可把懂经营、会技术、善管理且掌握相当文化水平的现代职业农民培养成可胜任农业现代化生产实践的人才队伍骨干,进而摆脱传统农业智力技术含量少、工作效率低、劳动成本高的不利局限,从而大力提高广大农村地区改革和发展的水平,助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较快改变农村贫困人口比例较高的不利局面,从而彻底改变农村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一向重视“精准扶贫”工作,将其视为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性举措加以推行,在多个场合论述了职业教育在阻止老少边穷地区贫困代际传递与消除绝对贫困战略中的积极作用,其蕴含的政治品格与内在逻辑理路,成为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中核心要义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有关论述是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抓手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主要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在提升产业优势竞争力,保持国家人力资源核心优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服务“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从此,围绕职业教育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问题,习近平总书记从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的阐释和论述,他郑重指出,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主要途径与方式。但是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把握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统筹协调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卓有成效地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便成为我国职业教育实践服务与支持党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一步。保持、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科学、绿色及和谐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准确把握与积极适应经济新常态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新常态面临新问题。虽然我国已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但由于劳动力成本日益高昂,再加上人民币升值以及人口红利日渐消弥等不利影响,中国的低端制造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受制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内在规律的不利影响,在人力资源成效发挥方面,我国传统制造业正在渐渐失去和新兴发展中国家相互竞争的优势,再加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慢慢回流且中低端制造业朝东南亚国家迁移,我国制造业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双重冲击。支撑制造业发展,促进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需要源源不断地培育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劳动者的素质,他指出,劳动者素质直接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创新水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场域中立住脚跟,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稀缺性而形成市场有力的核心竞争力,又因其在市场中的非替代性与实用专一性,必然成为人力资源市场竞相争夺的焦点,其作为核心竞争力供给的主要源泉,注定会成为产业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热点。

从专业性人力资源投资的视角来说,企业行业本身因为专用性人力资源资本投资的风险性过大,而且成本较高,利润又过于微薄,致使大部分行业企业缺乏对专用性人力资源培养的热情,它们转而倾向于投机性地分享职业院校的溢出效益。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成为企业行业和社会各界投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最佳路径。而且,职业教育可以充分凭借其市场灵敏度强的特性,按照企业与市场实际需求定向开设专业课程,可以瞄准方向,在较短的时间内把普通劳动者培养成生产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对破解当前高技术技能人才短缺,摆脱制约经济可持续性健康发展的困局,打通产业升级“最后一公里”阻隔,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国家产业转型升级政策与创新驱动战略的叠加,导致实体经济一线产业工人队伍质量低下的现状越发凸显,与此同时,与之相对的高技术人才欠缺的问题也日渐突出。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的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的地位优势逐渐显现,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由此日益提高,进而促进社会大众对教育选择日趋理性和多元。职业教育因其与市场供需、行业企业紧密契合的特殊关系必将受到社会的推崇备至,其对劳动力的开发功能必将日益凸显。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职业教育能将新增劳力的就业压力转变成人力资源的核心优势,进而有助于企业行业竞争力的提升与国家经济的转型升级,从而成为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

四、结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围绕职教强国,针对职业教育作出的系列重要论述和指示,深刻彰显了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应该牢牢坚持的新观点和新理念,其涵盖教育公平、育人模式、办学方式、教育适性、职教治贫等方方面面。从职教价值观、职教理念到实践进路,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对新形势下我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方向性指导作用;习近平关于职业教育的有关论述,蕴含深刻的精神价值,是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对进一步明晰新时代职教事业的发展路向、改革目标、战略地位、发展重点、政府义务以及外部环境,具有重要指导价值,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下有关教育的办学宗旨、目标本质和任务功能以及综合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完善与深化;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提升产业优势竞争力,保持国家人力资源核心优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是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抓手。习近平对职业教育的系列论述,彰显了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表明作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它对“全面深化改革”与经济社会的包容性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职教职业发展
新时代铁路职教工作如何满足职工培训的需求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职业写作
“工匠之师”从何而来
国际输出是职教自信的具体体现
我爱的职业
区域发展篇
习近平总书记在清镇职教城考察
五花八门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