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自然角我做主*
——幼儿视角下的自然角改造
2022-11-17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中心幼儿园牛苗苗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城阳街道中心幼儿园 牛苗苗
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春天的聚会”开展的过程中,幼儿对动植物在春季的变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各个活动区,都能见到幼儿探索、游戏的愉悦场景,唯独最能与真实动植物近距离接触的自然角很少有人光顾。幼儿为什么不喜欢自然角呢?我们应该怎样调整自然角,让它变得受欢迎呢?幼儿对自然角有哪些自己的想法呢?带着这些思考,立足幼儿视角的自然角改造行动开始啦。
一、自然角里什么重要?
倾听、了解幼儿的想法是行动的第一步。区域活动环节,笔者陆续邀请幼儿拿着相机到自然角拍摄他们认为重要的事物。10个幼儿共拍摄了77张照片。经分类整理发现,幼儿对自然角里的事物存在不同程度的偏好,具体情况如“表1”。
表1 幼儿选择拍摄的自然角事物
从幼儿选择拍摄的事物来看,自然角中的各类植物及养护工具是幼儿认为非常重要的事物,而陈列设施及陈列方式在他们眼中显得不那么重要。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幼儿对自然角的态度和看法,笔者采取访谈和会议的形式,与幼儿围绕“你最喜欢自然角里的什么?”“你希望自然角里还可以有什么?”等进行了谈话与讨论。幼儿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见“表2”)
表2 访谈记录(部分)
掌握幼儿看待自然角的关键信息后,笔者与幼儿一同进行了回顾,在对话、讨论中共同梳理出自然角的改造思路:第一,增加健康的绿色植物和花卉;第二,增加一些不会破坏植物的小动物;第三,保留肉乎乎的多肉;第四,挪走光秃秃的花盆和枯萎的植物;第五,增添浇水、栽培等工具和备用土壤。
采用何种方式了解幼儿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我们改造自然角活动的起点。马赛克方法作为一套有效倾听幼儿的综合性方法,可以帮助教师“读懂”身心发展尚未成熟、语言发展水平较低的幼儿的想法。我们借鉴并使用马赛克方法中的摄影、访谈和会议等方法,引导幼儿表达对自然角的看法。通过倾听,我们了解到他们对自然角里的动植物和养护工具关注度偏高,尤其喜欢健康的纯绿色植物和盛开的花。通过对话与回顾,我们提炼出五条更加具体的改造思路。这些关键信息都为下一阶段的材料准备和自然角设计提供了依据。
二、自主设计自然角
接下来的几天,幼儿陆续从家里带来多种植物,如虎皮兰、多肉、绿萝等,有的幼儿还带来了小动物,如小乌龟、小金鱼、蝈蝈等。面对种类丰富的动植物,新的问题也随之而来:这些动植物应该怎样摆放呢?
我们决定继续放权,引导幼儿自主设计自然角改造方案,并提议:“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你想在自然角里放哪些物品,怎么摆放?”于是,幼儿用笔画出了自己的自然角设计图。
嘟嘟:我想把鹅卵石这边的垫子围起来,里面放上小鱼;窗台上放一些小小的植物,好吸收阳光;还有蝈蝈,就放在鱼的旁边,好让蝈蝈开心一点。
欣南:我想把蝈蝈放在用长木板做成的小架子上面,把乌龟放在小架子的下面;把小鱼放在一起,把小植物放在一起。窗台上也要放一些小植物,这样它们长得会快一些。
…………
面对这么多改造方案,选择谁的呢?经过激烈的讨论,幼儿一致同意用“竞选—投票”的方式决定。“小设计师”们依次上前介绍自己的设计图后,每个幼儿给自己最喜欢的设计图投出了宝贵的一票。最终,欣南的设计图以13票的绝对优势成为自然角改造的最终方案。
在“怎样改造”的交流环节中,笔者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改造设想用图画的方式表征出来,并结合言语进行讲述。笔者惊喜地发现幼儿的投入度和积极性远超笔者的预期,每个幼儿都积极地为自然角改造“出谋划策”,真正体现了幼儿是“环境的主人”。不仅如此,面对多个方案的选择,幼儿能运用已有经验,采取投票的方式决定最终方案。笔者需要做的就是:将表达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在不断退位中倾听幼儿的意见。
三、自主改造自然角
“小设计师”和设计图“就位”后,在笔者的鼓励下,欣南又招募了三个好伙伴组成自然角“改造小组”。经过简单的讨论和分工,“改造小组”开始动手布置自然角。他们先把自然角中的盆栽、工具和本不属于自然角的杂物清理出来。清理干净的自然角显得整洁又宽敞。
随后,“改造小组”根据设计图把植物填充到自然角的相应位置。汉林和伊宸把小棵的植物放在窗台上,把大一些的植物放到地垫的左侧。婷悦轻轻拿起盛放乌龟的盒子,放到架子的最底部。“改造小组”把鱼缸统一放在地垫的右侧。最后,几个幼儿把蝈蝈“请”到了架子上面。自然角的初步改造完成啦!
(一)第一次改进:丰富空架子
新改造的自然角引来全班幼儿的关注。为了让更多幼儿有改造的参与感,笔者邀请“改造小组”之外的幼儿进区参观,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说一说哪里可以调整得更好。
芮希第一个进入自然角。她观察了一会儿后指着一个空架子说:“这里有点少,空空的,不好看,可以从阳台上移一棵小植物放在这。”嘟嘟参观时说:“地垫上的植物也太多了吧?可以挑一些放到架子上面。”挑哪些呢?这时,沛青提议:“在上面放一盆小花吧,它小,不会从架子上掉下来。”旁边的同伴说:“可以放上小多肉。”一番商量过后,幼儿决定把仅有的三盆小花摆放到架子上,原本空空荡荡的架子变成了可爱的小花架。这时,嘟嘟发现原本放小花盆栽的长方形平台空了出来,于是她又把地垫上的一盆长条仙人掌挪了过来。这样,自然角里的小架子和平台都被利用了起来,变得满满当当的。
图1 两次改进后的自然角
(二)第二次改进:装饰赏鱼区
芮希还在参观自然角。她走到放鱼缸的地方对欣南说:“欣南,应该把小鱼这里也调整调整,半圆形的好看。”嘟嘟也提议:“旁边放点鹅卵石吧,这样小鱼就安全了。”于是,三个幼儿动手把小鱼缸围成了半圆形,又挑了一些大大的鹅卵石围在鱼缸周围,一个安全系数高的赏鱼区就改造好了。
(三)第三次改进:搭个小阳台
一天下午,秀铭来到自然角参观。他指着地上的仙人掌,说:“老师,可不可以把仙人掌放在这个有阳光的地方?因为仙人掌生活在沙漠里,它喜欢阳光。”一旁的俊祺听到后,马上发表反对意见:“不可以,窗台窄窄的,仙人掌从上面掉下来,会受伤的。”是呀,能接受阳光直射的窗台只有狭小的空间,没法放下仙人掌,这个想法好像行不通。这时,秀铭又有了主意:“可以用搭建区的积木把那个架子垫高,让它和窗台一样齐,这样仙人掌就不会掉下来了。”这个主意听起来不错。由于马上就到离园时间了,笔者应允秀铭回家再思考一下,明天动手试试。
第二天,秀铭来园后就催促笔者:“牛老师,我昨天不是说要给仙人掌搭个小阳台么?我想好了,什么时候可以开始呀?”那就现在吧!说干就干,秀铭从搭建区里拿来两个长方体和一块长木板,先把两个长方体立在小架子的两边,再把长木板轻轻摆上。原先矮矮的小架子变成了双层高架子。接着,秀铭把仙人掌慢慢地搬到架子上,又搬来兰花和蝈蝈给它“做伴”。
经历多轮调整的自然角分为三个区:植物区、动物区和材料区。植物区放置了多种绿色植物和花卉,动物区放置了乌龟、金鱼和蝈蝈,材料区放置了供大家照顾动植物的工具以及备用土壤。
在实际的改造过程中,“改造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有条不紊地按照设计图完成了改造。这说明幼儿有了较高水平的团队协商与合作能力。与此同时,在观察中笔者也发现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大量植物堆放在地垫上,显得过分拥挤,而个别置物架却没有被使用……笔者并没有把这些问题直接抛给幼儿,而是鼓励别的幼儿以参观者的身份看一看、谈一谈,一来支持幼儿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二来让“改造小组”外的其他幼儿更有参与感。令笔者感叹的是,参观过自然角的幼儿主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和“改造小组”的同伴先后进行了三轮改进。这一过程中,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笔者从幼儿视角出发,支持幼儿进行自然角改造。这个过程中,笔者不仅看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也看到幼儿作为“他们自身生活方面的专家”的更多可能性。只有真正将环境布置与改造的权利赋予幼儿,才会让自然角这个自然空间真正“活”起来,无声地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