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趋势*
2022-11-17林璐
林 璐
“人口老龄化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在人类的历史上,地球从未如此老过。”这是联合国2019年〈世界人口老龄化〉文章中的内容。我们的社会已经遇见人口老龄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银发市场焕发勃勃生机,同时也给高龄人群设计的研究带来了诸多的新课题。
“辅助产品”的定义最早出现在1980年,起初以“残疾人用品用具”命名,至1992年更名为“辅助器具”,到1996年扩充为“辅助器具和辅助技术”,最终在2007年重新更名为“辅助产品”并再定义。在这一演变进程中,“辅助产品”定义中的“残疾”概念弱化,同时扩展了“辅助”范围,从单一的功能补偿发展至环境补偿,完成了从满足生活自理到生活自尊的蜕变。而“功能障碍者”作为辅助产品的受众对象,其定义也随之逐步更迭,自1980年的“残疾人”到2001年“失能/弱能者”至2007年正式更名为“功能障碍者”。本文的研究对象为高龄人群,在国际定义中属于“功能障碍者”的一部分,在这一定义演变的进程中,对于人权和尊重的意识逐步增强,弱化残疾意味,强化对尊严性的重视,由辅“养”转向辅“怡”,为后续相关研究奠定基调。
高龄人群领域涉及学科众多且范围广泛,跨领域跨专业的交叉研究成果丰富,前十四个聚类以医疗、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等领域内容为主,说明医学、社会学、心理学对于高龄人群领域的影响较大,且明显高于其他学科。
自2008年以后社会学、心理学介入高龄人群领域,“女性研究”“城市研究”等社会学内容及“心理健康”“放松”等心理学范畴词汇突现且持续时间较长,其中2015年突现的“服务/放松/运动/旅行”以及“人文艺术”一直持续至今,成为高龄人群设计的主流方向。自2018年起,“材料科学”“工程科技”“化学能源”“电力”等词汇突现,说明科技学的介入让高龄人群研究领域的发展开启了全新的阶段。因此,将心理学、社会学、科技学作为高龄人群领域的重点学科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在高龄人群社会学科的研究热点中,社会学介入高龄人群研究的时间较早,较其他学科有更长的历史。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高龄人群社会学的研究,第一阶段针对高龄人群生理和安全需求展开,更多关注弱势高龄人群的基础保障,第二阶段更多满足于高龄人群的社交需求;第三阶段从社会学角度重新认识高龄人群的自我认知,通过社会支持促进其独立及尊严的形成;第四阶段开始其他学科的介入促进了高龄人群社会学知识网络的构建,关注点更多在于高龄人群生理、心理及社会的综合健康,这一阶段以服务为导向关注高龄人群价值实现。近年来,高龄人群社会学的研究由社会学知识元串联成本学科知识体系,在心理学等其他学科介入后,学科间知识交叉融合,形成知识网络,以促进高龄人群继续社会化为主要目的,帮助其更好地实现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的平衡。
高龄人群心理学的研究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心理疾病诱发因素与治疗;心理疾病预防与治疗;多学科介入提升高龄人群心理健康状态。其第一阶段的研究主要以医学心理学为导向,从根源上探究高龄人群的心理问题,为后续研究打下基础;第二阶段的研究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开始寻找治疗手段,仍以医学为导向;第三阶段,多学科交叉介入心理学的研究,为心理干预找到了新的突破口,心理干预不再是仅对于疾病的干预,更是对于幸福感和价值感提升的引导,设计在这一阶段的作用渐趋明显。高龄人群心理学的研究热点逐渐转向积极衰老、促进积极老龄化的手段,以让高龄人群生活“独立”“尊严”为主要目标,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也应以“独立”“尊严”为导向。
高龄人群科技学于2005年明确介入高龄人群领域的研究,起步时间较晚,其研究仍以“实现手段”为主,环绕其他学科,交叉趋势明显。但科技学的介入促进了高龄人群领域下各个学科的融合,因此,通过科技的介入,技术的升级以及产品的设计,促进高龄人群从各个维度得到更好的帮助,从研究阶段及热点来看,高龄人群生理辅助转向综合辅助,从系统性的角度出发让高龄人群生活更“独立”“自尊”,提升整体幸福感。
对于高龄人群心理学的研究,各国家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下,研究侧重均有所不同。西方国家在高龄人群心理学方面的研究更为突出,美国从社会学角度介入研究,如:居住、健康、工作、娱乐等;法国从医学角度出发,侧重心理疾病的预防;西班牙基于心理学的高龄人群服务与产品的研究;英国以高龄人群精神疾病的治疗为主要研究目标。相比于西方国家,亚洲国家在高龄人群心理学的研究上稍显弱势,对于心理学的研究偏向高龄人群生活的丰富性与尊严感。
我国在高龄人群科技学的研究中,涉猎范围较广,从各个角度关注高龄人群健康状况,如:疾病、营养、行为、认知训练等;美国的研究偏向于药理、病理的研究;英国主要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高龄人群身体机能和认知功能;其他西方国家均关注高龄人群的疾病预防、健康护理问题,如跌倒问题,以及药物治疗有效性。
由此,通过回溯高龄人群领域重点学科的研究脉络,发现各个国家在高龄人群领域的研究大多呈现学科间知识交叉融合与应用的趋势,但侧重点不同。欧美国家对于高龄人群的研究偏向高龄人群心理需求和精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如居住环境、工作社交、保障机制等,因此欧美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的设计更偏向于医学应用和社会管理,以促进高龄人群“独立”为主题。亚洲地区以中国和日本为典型,以高龄人群产品技术、高龄人群服务体系为研究热点,关注点更多在于高龄人群的“尊严”,侧重于技术与情感交叠的辅助作用。
根据“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国际标准定义,提取与之相关的词汇作为检索词,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得有效文献9324 篇,有效论文时间为2007—2020年。阙值设定为Top50,采用寻径网络算法[pathfinder]分别在Node Types中选择keyword、reference、country 进行可视化分析。如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关键词突显表所示,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发展中共出现了27 个突显点,据此可以将年辅助产品设计的研究演化分为四个阶段:2007年及以前,2008—2012年,2013—2017年,2018年至今。对于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的研究从2007年开始步入正轨,这一时间点和本文开篇的辅助产品定义演变相吻合。对于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研究起步于实验,实验阶段中人们更侧重于研究可靠性,关注结果,但对于辅助的概念尚未成型且设计的作用在高龄人群辅助产品中并不突出。
自2009年起,“平衡”“意外跌倒”等关键词突显,高龄人群的身体机能衰退问题及生活质量问题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此同时“护理”相关的词汇出现,对于高龄人群自身能力的补偿和护理人员的照护开始被关注,因此辅助产品的应用逐渐增多,概念进一步被强化。行为学介入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的研究中。
2014年起,辅助产品的研究从理论研究过渡到实践,与此同时,人们开始关注到“认知老化”的问题,从身体机能的老化到认知能力的老化,研究者们在这一阶段对高龄人群的研究更为整体系统,具有连续性。心理学和生理学的介入明显增强,开启了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新一阶段研究。
2018年“养老院”“健康管理”等词汇的出现,让辅助产品的研究范畴进一步拓宽,开始从产品关注到服务,从身体损伤关注到心理问题。到目前为止,对于身体机能的研究热度依旧未褪去,但更多是以服务为导向带来的新的应用和研究。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关注已经不仅仅在于对其心理和生理的关照,而是逐渐将多学科进行交叉整合,对于事件和全流程的研究逐渐深入,服务设计领域与高龄人群领域交叉进行设计创新。
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文献研究有17 个主要聚类,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研究集中在“跌倒防护”“饮食健康”“认知能力”“照护”四大方向。较为靠前的五大聚类均为高龄人群自身能力辅助。其中,绝大部分的关键词出现在2007年,因此2007年为高龄人群辅助产品发展步入正轨的年份。同时,根据时间线上的关键词节点,在2007年前后,关键词大多为“老化”“健康”“高龄患者”等相关词汇。自2008年起才开始出现“损伤”“跌倒”“质量”等更为贴近本文研究方向的词汇。而“照护”等相关的高龄人群护理的词汇则是近几年开始逐渐突显,“疾病”相关词汇逐渐弱化。与关键词突显表内容吻合,可以进一步确定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研究脉络的准确性。
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的趋势由散至全:从初步的实验研究到较为完善的全流程服务研究,从散点式到关注高龄人群生活全方位照护,从生理心理研究到交叉学科研究,其中社会学、心理学是对于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影响较大的学科,科技的升级和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由此可见,对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的设计需要借助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手段,以达到对高龄人群的全方位持续性服务的目的。
在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的起步阶段,人们对于老龄群体的认知停留在失能、弱能上,辅助产品的设计也主要以辅助高龄人群自理生活为主。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积极老龄化等政策的提出,高龄人群普遍开始“变老拖延”,从单纯对“老有所养”的需求,逐渐期待“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为”。针对高龄人群的辅助产品设计也应做到由“生理辅助”向“综合辅助”的转向,设计师更应注重产品的人文关怀要素,可与用户群体协同工作,深入挖掘高龄人群的心理及社会需求,寻找情感共鸣,实现产品对于高龄人群“养”与“怡”之间平衡建立的辅助作用。
在社会智能化特征越发明显的今天,高龄人群面临诸多不便。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推进智能化服务要适应高龄人群需求,并做到不让智能工具给高龄人群日常生活造成障碍”。科技的迅猛发展是高龄人群再社会化的阻力,但更是动力,在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的设计中,科技手段的介入应成为促进高龄人群跨越“数字鸿沟”的最佳助力。设计师们的设计方向也将突破现有设计范式,由产品转向服务,从全流程介入,推进基于人工智能与大数据融合的智慧老龄服务。
综合化是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发展的一大趋势。高龄人群群体的复杂性和高龄人群研究的交叉性使得高龄人群领域向着更为全面和综合的研究方向发展,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的设计也由单一学科知识的理论研究过渡到多学科交叉的实践,跨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系统的构建与应用必将成为高龄人群辅助产品设计发展的方向,助推高龄人群辅助产品由单链路产品设计向全流程服务设计的全面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