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角下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2022-11-16张辉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情境

张辉

随着《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发布,明确了科学核心素养包含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方面,提高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与其他学科相比,小学科学学科的实验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密切,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仍旧沿袭沉痼的“教师示范——学生模仿”授课思路,未能把握新课标的教学要求,小学生不仅不能感受到科学学科的趣味性,还会出现思维僵化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当立足于核心素养,贯彻以生为本、寓教于乐的教学原则,全面优化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综合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渗透科学观念

所谓科学观念的核心素养,指以理解科学的规律、原理、概念为基础,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形成总体上的认识。该核心素养既包括对能量、物质、变化、功能结构的认知,也包括对科学知识的相对性、可验证性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念核心素养,不仅能让学生从正确的角度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能深入理解科学技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小学生由于年龄幼小,其学习动力多受自身感性认知的影响。面对生动有趣的知识,学生会抱有极大的学习热情。若学习的课程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急剧下降。想要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观念,教师需要采用创设情境的实验教学策略,给予学生真实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沉浸感,用情境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比较与测量”的教学为例,在讲解“测量”的重要性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一些有趣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根中间的横线谁长谁短,图片巧妙运用了缪氏错觉,学生在观察的第一眼时,直觉上会认为上面的横线比较长。随后,教师再为学生发放一根直尺,组织测量实验。教导学生如何测量,如何准确地读数。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会惊奇地发现,两根横线的长度竟然完全相等。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趁热打铁,继续展示一些容易让人产生错觉的趣味图片,如横竖错觉、蓬佐错觉、轮廓错觉、艾宾浩斯错觉等等,让学生尝试用学习的测量知识打破图片中的视觉误导,给予学生耳目一新的情境学习体验。

通过这种实验教学方式,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以下科学道理:有时候眼见未必为实,在这些错觉图片中,有许多无关紧要的参照物,很容易给人们的视觉带来错误信息。正如缪氏错觉图片,上方的横线两端开口朝外,拓展了整根横线所占的空间,就会让人下意识地感觉该横线很长,而下方的横线两端开口朝内,与上方的横线一对比,就会形成鲜明的反差感,给人一种错觉体验。而测量针对了横线的真实数据,可以直指事物的本质,让人不受错误信息的影响。由此,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据观察事物的习惯,有助于学生科学观念的成长。

教师在应用情境教学法时,需要谨记四个要点:(1)情境要具有趣味性、典型性的特点,能在第一时间紧抓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情境教学可以用于课堂导入阶段,打响实验课堂的第一枪。(2)情境教学要与所教的内容密切相关,不要出现“挂羊头卖狗肉”的情况。否则会浪费学生的学习精力,影响学生的听课效率。(3)情境教学需要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能有效引入接下来的实验活动。对于科学实验教学而言,教师不要将过多的精力浪费在情境的解析上,否则会喧宾夺主,起到适得其反的教学效果。(4)教师要为学生分析创设情境的意义,明确素质教育的目标,将核心素养渗透其中,为接下来的实验教学做好铺垫。

二、引入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所谓科学思维核心素养,指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与理解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具体属性、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创新思维、建构模型、论证推理等方面的能力。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某一类事物进行归纳总结,抽象概括其特点,将其归类成一种有固定规律的模型。也可以从收集的信息中总结证据,通过合理的逻辑分析,对信息完成分类、比较、演绎、归纳的思考过程,并提出自己的合理意见。学生还可以大胆提出质疑,尝试从多个角度挖掘问题、思考问题,提出有价值的观点与见解。

小学生由于阅历不足,面对新知识时,只能从表面的角度思考,难以深入挖掘其中的内涵。因此,教师若想在科学实验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合理的提问方式,发挥教学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水”的教学为例,在教学有关“溶解”的课程时,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帮助学生整理科学学习思路。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有一名旅客背着一包糖过河,不小心摔倒在水里,等他从河里爬起来,淌到对岸之后,发现自己的糖少了一半,请问为什么?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因为糖消失在水里了。随后,教师继续询问学生,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能“消失”在水里吗?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学生的讨论欲望,为学生普及“溶解”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教师为学生列举准备好的实验道具:一盆水、果糖、食盐、小苏打、味精、食用碱、沙子、泥土,让学生思考哪些物品能溶解在水中。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尝试完成实验操作。最后,教师提出一个讨论话题:老师想要喝一杯糖水,但手里没有砂糖,只有糖块,大家有什么好办法能让这些糖块快速溶解在水中吗?在提问的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玻璃棒、酒精灯、烧杯、研磨钵等实验道具,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合理的實验策略。通过“提问+交流+合作”的教学模式,可以促进学生的深入思考,活跃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于问题教学法,教师应当谨记以下几个教学要点:(1)问题的难度要由浅至深,能循序渐进地拓展学生的思维深度。(2)教师应当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不要急于公布问题的答案,而是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3)当学生遇到学习难关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学生提示。例如教学“加速溶解”时,如何合理利用玻璃棒、酒精灯、烧杯、研磨钵等实验道具,学生在探究思考时总是会差临门一脚。此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提醒学生:为什么雪糕在天热的时候化得快?为什么冲奶粉的时候,妈妈会用汤勺搅拌?由此,教师借助问题完成思维导入,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成长具有积极性的影响作用。

三、设计游戏,激发探究意识

所谓探究实践的核心素养,代指学生在了解世界、探索自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工程实践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以此为基础,学生需要扎实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敢于发现问题,并以问题作为研究目标,提出符合逻辑的假设与猜想。同时,根据自己的猜想制定实验计划,收集关键证据,对实践的结果给出合理的解释与评估。学生还需要具备良好的主动学习意识,能自主确定探究目标,选择合理的学习方案,认真监控学习过程,完成归纳总结。

小学生的性格活泼好动,他们十分喜欢生动有趣的事物。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组织富有趣味性的游戏教学活动。与常规的实验课堂相比,将游戏作为教学载体,不仅能迅速调动学生的参与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力,还能营造引人入胜的互动氛围,提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默契,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实践热情。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船的研究”的教学为例,教师在讲解“给船装上动力”这堂课时,可以设计“喷气快艇”游戏课堂。首先,教师让学生提前准备金属铁盒、空铁筒、几根铁丝、蜡烛头等道具。在铁筒中装上一定量的水,将开口封死,在盖上留一个小孔。随后,使用铁丝将铁筒固定在铁盒上方,铁筒下放置蜡烛头。当学生点燃蜡烛头之后,蜡烛会加热铁筒,将里面的水烧开,使其变成水蒸气,从小孔中喷出,带动小船前进。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赛船游戏,让学生比一比谁的小船速度最快、行驶距离最远。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深入研究,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小船的前进。比如铁筒中的水应当装多少最合适?小孔应当留多大?增加蜡烛头是否能让水蒸气喷得更猛?由此,让学生在不断探究尝试的过程中修正科学实验,制作出更为精良的作品,这对学生探究实践核心素养的形成大有裨益。

关于游戏实验教学,科学教师应当注意几个教学要点:(1)小学生的性格比较活泼,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很容易因过于兴奋而扰乱课堂纪律。所以,教师要合理控制教学节奏,尽量减少学生喧闹的情况。(2)游戏活动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3)游戏内容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喜好,教师在设计游戏化的实验课程之前,可以先通过日常交流、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兴趣,有的放矢、对癥下药地设计游戏教学,充分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积极性。

四、结合生活,明确态度责任

所谓态度责任的核心素养,指学生在明确认识科学规律、科学本质,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环境内在关系的基础上,在潜移默化中形成的社会责任与科学态度。对此,学生需要具备以下学习品质:(1)对新知识保持强烈的探究热情与好奇心,能沉浸于实践氛围之中,保持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2)不迷信,不盲从,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敢于大胆创新。(3)尊重他人的学习成果,善于和同学一起合作,积极分享学习经验。(4)珍惜生命,尊重科学,用健康的观念生活。(5)不浪费资源,有保护自然环境的优秀意识,能使用科学知识解答社会中的热点问题。(6)对建设生态文明抱有良好的责任感,具备优秀的法律法规意识,尊重并维护国家的利益。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多将教学重点放在知识的传授上,未将科学态度、社会责任作为主要的培养目标。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价值观念还未发育成熟,当他们学会一些奇妙的科学知识时,通过好奇心的驱使,会在现实生活中加以尝试。如果缺少教师的监督与指正,学生很容易造成一些安全事故,给公共财产、人身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因此,教师在实验教学时,应当通过强力的告诫,结合生活元素,让学生了解到哪些科学知识不能在日常生活中随意乱用,从而端正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对科学抱有谨慎、细致的学习态度。

以教科版小学科学“环境与我们”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环境污染问题”的纪录片,展示生活中需要面对的垃圾堆积问题、水污染问题、白色污染问题,让学生了解到破坏环境会对自己的生活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每当完成实验课之后。教师都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整理习惯,将废弃的实验道具妥善回收,放置在合适的垃圾收集地点。教师可以适时为学生普及一些垃圾分类的知识,比如垃圾桶一共分为四种:蓝色垃圾桶收集的是可回收的废弃物,红色垃圾桶收集的是有毒有害的废弃物,绿色垃圾桶收集的是厨余废弃物,灰色垃圾桶收集的是其他废弃物。长此以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态度,促进学生在态度责任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发展。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实验课程,教导学生如何“合理利用资源”。比如教师让学生将家中废弃不用的垃圾收集起来,做好分类记录。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分析这些垃圾如何能变废为宝。例如将废旧的毛笔制作成毛掸子,用于清理家中死角的灰尘。再比如将不用的瓶盖固定在木板上,就能变成实用的鞋刷,可以用来刮去鞋底积留的泥土。由此,通过各种各样的生活实验,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想象力和科学综合素质。

小学生的科学观念、科学思维、探究实践、态度责任等核心素养尚处于启蒙发展的阶段,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兴趣爱好,结合游戏、情境、生活等元素,制定合理的实验教学策略,让学生能深刻沉浸在科学的海洋之中,体会科学知识的内涵。由此,不仅能帮助学生充分掌握科学知识,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促进学生的个人综合素质全面提升。

猜你喜欢

实验教学科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护患情境会话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