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理念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22-11-16巫小锋

当代家庭教育 2022年22期
关键词:阅读方式问题探究群文阅读

巫小锋

摘 要:群文阅读优势显著,作用突出,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诸多益处。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语文学科教学的需求和目标,构建群文阅读课堂,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所以,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从群文主题、文本筛选和阅读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以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阅读方式;群文阅读;问题探究;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2)22-0048-04

Research on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reading under the

concept of group reading

WU Xiaofeng(Pengkou Central Primary School, Liancheng County, Longyan City, Fujia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Group text reading has significant advantages and prominent functions, which has brought many benefits to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should build a group reading class based on the needs and goals of Chinese teaching, cultivate students' core Chinese literacy, and enable students to form good reading habits. Therefore,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ractice, the author proposes a teaching strategy for primary school Chinese group reading in terms of group text themes, text selection and reading method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group text reading and improve the effect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Keywords】Reading style; Group text reading; Problem inquiry; Teaching strategy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阅读思维习惯的基础阶段,也是带领学生进入语文世界的关键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将群文阅读引入阅读课堂,进一步丰富阅读内容、开拓阅读手段,能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以有效发展。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者,应了解群文阅读,積极探索群文阅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群文阅读理念

群文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种重要阅读形式,语文教师可以将其和传统的教学理念进行融合,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在采取群文阅读方式时,应该先考虑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课程的相关特征,充分发挥群文阅读的效果。在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时,要设置一定的主题,将一组相关类型的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这样便于学生交流和合作学习,进而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活动的课外延伸,还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水平提升很重要。学生们通过多次群文阅读训练,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阅读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自身的知识体系,进而形成更高的认知能力。群文阅读理念对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不仅可以帮助教师开展教学活动,还能不断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目前,我国学生群文阅读教学理念还不完善,需要不断优化、改进,继而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阅读方式,帮助学生提升阅读能力。

2.群文阅读的原则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想要充分引入群文阅读理念,发挥群文阅读的作用,提高阅读教学效果,那么就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以点带面原则

群文阅读理念的本质是在一段固定的时间内,完成一组同一关联点的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找到组文之间的关联点、差异,进而在组文之间构建一个桥梁,实现以点带面。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开展时,可以采取不同形式,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主题相同的群文来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针对这一主题进行阅读,掌握这类主题文章的阅读技巧;也可以同类体裁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同一体裁作为关联点,群文可以按照小说、散文、诗歌等进行分类组合,以某一篇文章为辐射点,进行开放式阅读,掌握这类文章的阅读规律;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同作者群文阅读,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了解作家的创作风格。群文阅读理念的关联点可以变化,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来灵活设置关联点。

(2)实效应用的原则

由于课堂的时间比较有限,所以,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来让学生完成更多文章的阅读。群文阅读方式能够帮助教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但是,教师还要对学生的阅读速度进行关注,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使群文阅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在课堂的有限的阅读时间内,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实现阅读教学的目标。

(3)创新创意的原则

小学生的注意力很容易不集中,所以,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这个特征,为学生设置一些有趣的课件。在群文阅读教学过程中也是一样,教师应该创新创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愿意进行阅读,享受群文阅读的乐趣。

3.群文阅读的积极作用

(1)扩大阅读量

群文阅读是一种多篇阅读方式,与单篇阅读相比,其篇幅量、语文知识的含量都更多,可以扩大学生阅读量。学生在群文阅读中接触更多同主题、同体裁的文章,阅读积累大幅度提升,有利于拓展自身的知识视野。

(2)丰富阅读内容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篇幅相对较少,虽然能够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却无法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内容。群文阅读把课外读物带到课堂上,能弥补教材的不足,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的阅读素材更多样。

(3)促进师生交流

在以往的阅读课堂上,师生互动少,学生过于被动、安静,不能真正地参与课堂。而在群文阅读下,教师更多地实施探究阅读、讨论阅读、问题阅读等,打造了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如此一来,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加了,课堂氛围也更活跃,便于学生快乐地阅读和学习。

(4)培养阅读习惯

群文阅读下,教师让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给学生留下了更多的阅读自主权。阅读中,教师给予学生阅读方法,引導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经过思考、分析、提炼、总结等一系列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积极活动的阅读思维。

(5)提高学习效率

群文阅读过程中,教师以学生为中心,把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核心任务。这样的教学更能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阅读中去,高效学习语文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4.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1)确定主题,选择文本

在群文阅读教学中,确定群文主题和选择群文文本素材是相互关联的,二者不能分开来谈,要结合起来共同探讨。主题是群文聚合的核心线索,把握住了主题,才能合理筛选文本素材,顺利组建群文。所以,确定群文主题是群文阅读的前提。实际教学中,教师以教材为本,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学习发展需要确定群文主题。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可供选择的主题,如爱国情感、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表达方式、童话故事等。教师备课时应充分把握教材文本,对每一个单元的主题内容进行提炼,为组建群文做准备。此外,教师还要考虑学生的年龄、身心特点和发展需要,不能忽略学生情况而盲目地确定群文主题,否则会导致群文阅读本末倒置。比如,低学段学生的主要学习需求是识字,教师就可以把识字作为群文阅读的主要主题。而且,识字也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以“魅力汉字”为群文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依据选择文本素材,如《汉字与中国心》《神奇的足迹》等,建立起群文组合。通过该组群文阅读教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汉字文化,体会汉字魅力,这对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2)文本呈现,多种方式阅读

群文阅读的关键是多篇文本在同一情境下相互沟通、相互配合,深刻而全面地阐述群文主题。所以在群文阅读中,教师不应以单篇形式呈现文本内容,也不能把所有文本内容一股脑地都呈现给学生,而应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条理、有规律地呈现本文,一步步地引导学生深入阅读。鉴于此,教师可以通过几种方式实施群文阅读教学,深化学生对群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并习得知识。

第一,举一反三。群文组合中的文本之间有着密切关联,应从不同角度阐述群文主题。教师可以抓住各文本的关联,以一篇文本为线索,依序呈现其余文本,带领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主题内容,使学生整体认知群文主题。比如,在学习《邓小平爷爷植树》课文时,教师以“名人故事”为主题组建群文,为学生依序推荐《小摄影师》《蔡伦造纸术的故事》等读物。这些读物既有课内的,也有课外的,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了解不同时代的名人故事,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

第二,递进阅读。学生的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存在一定的递进关系。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递进过程安排不同阶段的文本读物,让学生结合自身的阅读习惯递进式地阅读,逐步完成群文阅读。递进阅读中,教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并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指导,带领学生深刻认识群文主题。鉴于递进阅读是基于学生的递减阅读过程而展开的,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开始递进阅读前,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日常表现分析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学生的阅读递进过程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判断。同时,教师应分析每一篇文本内容的阅读难度,分出高、中、低之别。之后,教师按照由低到高的难度顺序,合理安排学生不同阅读阶段的文本素材,使文本阅读的难易程度契合学生的阅读递进过程。如此这样,教师才能带领学生由浅入深地递进阅读。

第三,反复阅读。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文本内容,掌握人物、场景、细节等描写方式,以及各种句式结构等,帮助学生阅读积累,并理解掌握语文知识。群文阅读以教学手段的身份出现在语文教学中,自然服务于这些目标。所以,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采用反复阅读方式,让学生有所习得。教师围绕着群文主题引导学生依次阅读每一篇文本,要求学生反复研读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品读蕴藏其中的语言表达方式、思想情感、核心内容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斟字酌句地反复研读,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阅读思考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相关的语文知识。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时,该单元课文有《孔子拜师》《盘古开天地》《赵州桥》《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些文章都讲述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有着同样的主题内容。教师以“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主题,让学生反复阅读文章,品读中华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力和认同感。同时,要求学生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读,如《孔子拜师》中“学习是没有止境的”,《盘古开天地》中“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等。这些语句都是文本中的重点语句,反复研读它们,可以使学生掌握文本的核心思想和语言表达方式。

第四,对比阅读。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能够启迪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增进学生对文本知识的差异化认识。将该种阅读方式应用于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还能锻炼学生的思考、对比和分析等能力,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全面而协调地同步发展。

群文阅读中,教师在群文主题指导下,从文本的题目、内容、文字表达、情感变化等方面引导学生对比思考,小组讨论分析每一篇文章的相同点和异同点。教师把控学生的小组讨论过程,预设讨论结果,竭尽全力地引导学生在对比阅读中总结归纳群文的异同点,找到群文在主题思想阐述和文字表达上的共通点,从而使学生深刻解读群文主题,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小学生的思考、讨论等能力偏低,需要教师给予全程的指导。当讨论面临问题时,教师给予学生提示,导正学生的想法,补充学生的意见,提高学生思考阅读的深度与广度。

例如,在教学《燕子》阅读课文时,教师组建群文,为学生推荐《翠鸟》《松鼠》等文章,让学生从动物特点描写、文章主题思想参数等方面,对比思考以上文章的文字表达异同点,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让学生通过对比阅读切实了解群文,掌握动物形象描写的语言表达方式;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真正参与课堂的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第五,问题導读。问题导读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不断地深入思考和阅读的方式。该种阅读方式实施中,问题设计最关键。教师采用问题导读方式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应先根据群文主题和文本之间的相互联系设计问题,再让学生围绕着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问题思考与解答中学习语文知识。

开始授课前,教师整体阅读群文,挖掘群文之间的关联线索。如主题内容一致、思想表达相似。教师结合这些线索设计问题,如“群文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如何用文字语言表达的?”等。这些问题难度适宜,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启发性,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让学生有所习得。学生解答问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使学生对问题的答案及其所涉及的知识建立起整体认识。

第六,分层阅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还不强,所以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应该结合学生的阅读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设计群文阅读的主题时,不仅要使其和教学目标相符合,还要符合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实现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教师可以结合文章的理解难易程度来对学生进行分层训练,同时在选择的文章结构上也要坚持从简到难的原则,使学生可以有层次地提高阅读水平。

比如,教师在带着学生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可以设置一个群文阅读的主题为“亲情”,然后对难度适中的文章进行讲解,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构架有一定的掌握,之后要引导学生对群文组合中的其他文章进行阅读。采取这种阅读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升阅读水平,还能让学生掌握高效的阅读方法。

第七,设计问题。群文阅读对于小学生来讲阅读量比较大,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有侧重地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阅读内容。教师带着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时,可以设置和阅读主题相关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增强学生阅读的效果,同时这也便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可以有机调整阅读难度和阅读进程。教师通过问题设置,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通过思考问题来提升阅读学习水平。另外,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有一定的层次,坚持从简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进而帮助学生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3)设定文章主题

教师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时,应该设定群文阅读文章的主题,选择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素材。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写作手法、背景等来进行分类,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来发现文章中的共同点,丰富写作技巧。

比如,在带领学生学习《假如没有灰尘》时,教师可以收集相关主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进而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这篇文章的内容。教师将“假如……”作为主题,选择一些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章,来让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使学生通过群文阅读掌握这类文章的写作技巧。再如,教师可以设计“环保”主题,让学生阅读一些与环保卫生相关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法。又如,教师可以将“灰尘”作为主题,选择一些描写灰尘的文章让学生进行阅读,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描写特点,通过各种类型的文章阅读,让学生掌握作者的描写手法,进而丰富学生的写作手法。

5.结语

综上,群文阅读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适应于新课程改革要求,满足于学生发展需要,在阅读教学效果提升和学生学习上起到了突出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大刀阔斧地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丰富阅读方式,培育学生的语文知识。对于群文阅读的实施,教师要注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预留更多的自主阅读和学习空间,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把教材作为群文阅读的根本,把课程目标作为群文阅读组织设计的依据,确保群文阅读契合教学主题。总之,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运用群文阅读,让群文阅读服务于学生的学习需要和教学需要。

参考文献

[1]苗倩群.文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9).

[2]王朔,李爽.“群文阅读”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8(08).

[3]董伟.群文阅读在小学阶段的集中与分散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29).

[4]周寒冰.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文本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20(17).

[5]薛剑莉.小学高段群文阅读教学文本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9(35).

猜你喜欢

阅读方式问题探究群文阅读
浅议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分析阅读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渗透
给孩子插上阅读的翅膀
碎片化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