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与评析

2022-11-16郑胜梅戴启猛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朗读提升教学法

郑胜梅 戴启猛

【摘要】本文以《少年中国说》(第一课时)的教学为例,论述在《少年中国说》中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的途径:让学生充分运用朗读,在读中感知形象、感悟意义,升华学生的爱国情感。

【关键词】“四度六步”教学法 朗读 提升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5-0039-04

《少年中国说(节选)》是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纵向看语文要素,本单元的重点在于“结合资料”,以“抓关键词、借助具体事物”为基础,为“场景、细节”的体会做准备,培养学生“体会思想感情”的语文能力。在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双线结构下,《少年中国说(节选)》的教学落脚点在于“结合资料,透过文字体会爱国情怀”。

这篇课文看似浅显却不容易理解,学生读起来生涩,不容易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是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在初读识字的基础上探究:课文用哪些事物赞美少年中国?借助注释和资料,理解事物的象征意义,体会爱国情怀。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除了让学生反复诵读,还需将思维训练引入其中,让学生探究:作者笔下的少年中国是什么样的?他用哪些事物赞美少年中国?这些事物象征着少年中国的什么形象?作者为什么要用这样的事物和语言来赞美少年中国?“四度六步”教学法来源于数学学科,倡导通过问题的指引,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层层深入的“六步”环节,以期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本文将以《少年中国说(节选)》一课为例,尝试运用“四度六步”教学法,以好的问题带出资料,创设情境,带动学生开展有层次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形象、感悟意义、升华情感。

一、利用提问,温故知新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句话吗?谁来读一读?(出示句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读略)

师:这是第一单元《桂花雨》中的一句话。请你想一想:作者通过什么具体事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呢?

生:作者通过描写桂花,抒发了对家乡的怀念之情。

师:在这里,桂花的意义就等同于——

生:家乡。

师:看来大家前面的学习很扎实,在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时,抓住了关键语句,由具体事物所代表的意义引申出去。今天我们还要学习新的方法——结合资料去体会情感。

【评析】在“温故”环节,教师围绕语文要素选择教学内容,通过引导学生复习第一单元的句子,将体会情感的方法和以往的学习经验联系起来,直接指向新的学习方法,体现了语文学习螺旋上升的特点,为“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训练搭建了梯子,体现了教学设计的梯度性。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播放八国联军入侵中国的视频资料)1900年,八國联军占领北京,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量的珍贵文物、国宝奇珍被搜刮一空,圆明园在这场浩劫后彻底成为废墟。侵略者大肆杀戮,北京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昏庸无能的清政府无力回天,只好割地赔款,签下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师:这就是晚清时期的中国,外国列强称我们为“老大帝国”,很多无知的国人也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同学们,你认为中国是“老大帝国”还是“意气少年”?

生:我认为中国是“意气少年”。

师:看到如今的中国,国富民强,我们很容易得出“少年中国”的结论。可是在当时,黑暗中人们却很难看到希望。有一位名叫梁启超的学者、思想家,在1900年就提出了“中国依然少年”的主张,写下了名篇《少年中国说》。我们先来读一读,看看他笔下的中国是什么样的。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评析】在“引新”环节,教师充分运用视频资料,把学生带入真实的背景情境,并通过设置问题情境“你认为中国是‘老大帝国’”还是‘意气少年’”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接着,教师在背景情境中提出指向探究的问题:“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笔下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如此,教师创设了有温度的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

三、合作探究,活动领悟

(一)学习生字,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圈画生字,对照拼音和注释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泄、鳞、惶、胎、履、哉、倾泻、鳞片、惶恐、胎儿、步履、美哉”等字词)

(生齐读)

师:以上生字大家都会读了。如果把它们放入句子,你还会读吗?

生(全体):会!

师:好,我们来开火车当小老师,教大家读句子。读对了,我们就跟读,读错了呢,我们就不能跟着读,马上举手说出错在哪里。

生1:河出伏流,一泻汪洋。

生2: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师:你怎么不跟着读?有什么问题吗?(指名生答)

生3:那个“鳞爪”的“爪”字,他读错了,这里应该读“zhǎo”。

师:为什么呢?

生3:“爪”是多音字,只有小型动物的爪才读“zhuǎ”,大型动物的脚趾要读“zhǎo”,龙当然是大型动物了,应该读“zhǎo”。

……

生4: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师:不错哦,这么难读的句子你们都读准了。我想问问大家,“哉”是什么意思?

生4:“哉”表示赞叹,相当于“啊”。

师:你会对照注释来理解,很不错。那请你把“哉”换成“啊”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读出感叹的语气。

……

师:文中有没有难读的句子呢?

生5:有一个句子,我拿不准它的读音,就是“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前面两个字是读“gàn jiàng”吗?

师:嗯,刚才我听大家自由读课文的时候,也发现你们是这么读的。它正确的读音是“gān jiāng”。

……

【评析】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执教教师通过让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会探究学习。学生通过自由读、齐读、小老师带读、换字读、抓易错处读等方式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如此充分而有梯度的安排,为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及其象征的意义做好了学习铺垫。

(二)探究少年中国的具体形象及象征意义

师:请大家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作者心的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并在文中圈画出来。老师请一名同学上台来圈画,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1:作者心中的中国是智慧的、富有的、强大的、独立的、自由的、进步的,是胜于欧洲、雄于地球的。

师:因此我们读这些字的时候,要读重一些,我们来试试看。

(一名学生试读,全班齐读第一自然段)

师:接下来我们合作读第二自然段,为了方便大家读句子,我对格式进行了小调整,请女声读前半句,男生读后半句。

(男女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师:请大家找一找这段话用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

(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

师:请大家对照大屏幕上的图片,完成作业纸上的任务:读一读左边的句子,结合注释说说你仿佛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再把句子和所象征的意义连起来。有问题可以在4人小组中讨论。完成的请在小组中交流。

(学生自学,小组交流,教师巡堂指导)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汇报你们的学习情况?

……

师:你们读出了文字背后的画面,描绘得如此细致,真了不起!我想问一问,“乳虎”指谁?

生(全体):少年中国。

师:“百兽”呢?联系刚才的视频想一想。

生(全体):“百兽”是指日本、美国等欺负我们的国家。

师:所有曾经侵略过我们的、想要欺负我们的国家,对吗?当少年中国强大起来,在山谷里一声长啸,就要吓得他们都赶紧滚回去!

……

师:第二自然段中还有这些句子,你能像刚才那样想象画面,说说它们的意思吗?

师:“天戴其苍,地履其黄”是指少年中国——

生(全体):头顶着苍天,脚踩着黄土大地。

师:这是顶天立地啊!“纵有千古,横有八荒”是指中国——

生(全体):纵着看有五千多年历史,横着看疆土很辽阔。

……

师:同学们,从这些画面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新生的中国,她顶天立地,独立富强,生机勃勃。让我们读出这种画面感!

(师生合作读第二自然段)

【评析】在本探究环节,执教教师用有梯度的问题引领学生开展合作探究,用“圈畫第一自然段中少年中国的样子”引导学生读准第一自然段的节奏和重音;用“找出第二自然段中赞美少年中国的事物”训练学生“把书读薄”(检索)的能力,并在追问“黄河”“鹰隼”的过程中,让事物具象化;用“说说句子描绘的画面和象征的意义”训练学生“把书读厚”(想象与联想)的能力;用“读出画面感”训练学生的表达力,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实现审美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男女生合作读、小组交流读、师生合作读……不同形式的朗读更好地促进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有梯度的朗读推动学生思维向纵深发展,体现了有深度的课堂教学主张。

四、师生互动,变式深化

师:同样是描述少年中国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和第一自然段的表达有什么不一样呢?

生1:第一段用的是智慧、富有、强大、独立、自由等形容词,第二段用了比喻。

师:用具体事物来象征美好前景。还有吗?

生2:第一段主要用了排比句,第二段都是四个字四个字的。

师:我们来看看这些句子,每一句后面都押韵,我们称之为四字韵文。这些四字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铿锵有力,很有气势。谁能读出这种节奏和气势?

(生读略)

师:梁启超为什么用这样的有气势的语言描绘少年中国的美好前景?我们来看背景资料。(播放戊戌变法的视频资料)

师:戊戌变法失败了,昏庸的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不仅把光绪皇帝关押起来,还残忍地杀害了戊戌六君子,梁启超先生只好逃亡日本。听到日本人嘲笑中国人“老大帝国,不久将亡国”,他愤然写了这篇《中国少年说》。此时此刻,你能感受到梁启超先生的什么情感?

生1:我感到非常悲愤。

生2:我很难过。

生3:我痛恨帝国主义!

师:你甘心吗?甘心被人欺辱、被人嘲笑、被人践踏吗?

生(全体):不甘心!

师:是的,中国人,宁可砍头绝不低头!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少年中国,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请你带着炽热的爱国情怀,再次有气势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吧!

【评析】以比较求变式,教师引导学生比较第二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表达上的不同之处,读出四字韵文的节奏和气势,然后通过追问促进学生思考,使学生探讨“梁启超为什么用如此有气势的语言来赞美少年中国”这一问题,再结合写作背景连续追问“你甘心……吗”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这样教学,能够让学生将自己与作者、与民族的情感联系在一起,读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气势。这种有深度、有温度的教学,让师生的情感在追问中共鸣,在朗读中提升,推动学生情感达到高潮。

五、尝试诵读,巩固提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探究具体事物与少年中国的联系,结合写作背景,感受到了梁启超先生炽热的强国梦想,把第二自然段的气势读出来了。请大家运用结合资料、把情感融进去的方法,试着把整篇课文读下来,要读得连贯而有气势,读出中国少年的雄心壮志。

(师生配乐齐诵课文)

师:你们读得太棒了!这样美好的少年中国,相信她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之中。你能根据板书,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吗?勇敢的同学站起来,试试看!

(学生根据板书和教师的动作提示,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评析】在“尝试”环节,教师鼓励学生将读好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尝试运用到整篇课文的朗读中,学生读得很有气势;教师甚至鼓励学生根据板书尝试背诵第二自然段,使学生在背诵中加深理解,积累语言。在不同形式的朗读中,学生拓宽了理解渠道、巩固了学习方法、加深了理解感悟,这体现了“四度六步”教学法应追求的宽度和深度。

六、适时小结,兴趣延伸

师:学到这里,我不禁要为你们点赞,你们在短短一节课就能结合资料,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读出了梁启超先生的爱国热情,还把第二自然段背诵了下来,很了不起!

师:今天我们所学习的只是《少年中国说》后面的一部分,所以课文题目上有“节选”两个字。前面的内容用各种方法论述了“中国仍是少年”,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试着读一读,看看梁启超先生是如何驳斥“老大帝国”的悖论的,《少年中国说》全文累计3 000多字,真的很值得我们一读。

师:为了这个少年中国的强国梦,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艰苦奋斗,为国家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屏幕上这些人就是杰出的代表,你了解他们的故事吗?你还知道哪些杰出人物的故事呢?(投屏出示杰出的人物代表)

……

生:我认识袁隆平爷爷,他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以前很穷,没有粮食,袁隆平爷爷研究出了杂交水稻。粮食多了,中国人再也不挨饿了。

师:说得对,如果没有他,我们现在可能连饭都吃不饱,怎么可能如此有气势地读《少年中国说》呢?今天的课后作业是查找资料,读一读为国家富强而奋斗的杰出人物故事,小组合作做一份手抄报。

师:9月25日,孟晚舟女士结束了三年的海外监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她深情地写下:“没有强大的祖国,就没有我今天的自由。”“有五星红旗的地方,就有信念的灯塔。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下节课我们一起结合资料探究: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评析】在“提升”环节,执教教师主要围绕“激发学生进一步阅读《少年中国说》全文的兴趣以体现思维训练的深度、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为国贡献的杰出人物的故事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联系孟晚舟的深情告白升华情感以追求有温度的课堂”进行思维能力提升训练,并以此为突破口,将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引向课外,引申到下一节课。

【总评】初中数学“四度六步”教学法自2020年6月在小学语文、数学学科推广运用以来,受到了广大小学教师的欢迎。其清晰的“六步”实践架构易于操作,为教师设计一节好课提供了具体的流程;其鲜明的“四度”教学主张则指明了课程改革的方向,体现社会与学生的需求,是教师应追求的教学目标。如果说“六步”环节是课堂教学外显的形式,那么“四度”主张则为课堂教学内在的灵魂。郑老师的这节《少年中国说》,就是在精心设计的“温故”“引新”“探究”“变式”“尝试”“提升”环节中,高位实现了课堂“有温度”“有梯度”“有深度”“有宽度”的教学主张。其目标定位精准,教学设计精巧,情境真实感人,互动恰当充分,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提升,可谓一节基于“四度六步”教学法实现跨学段、跨学科教学的经典课例。

一是“六步”环节的层层推动,让课堂流畅自然。整节课,师生围绕语文要素“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思想感情”,设计了不同的学习活动:(1)“温故”——回忆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找到新知的“生长点”;(2)“引新”——创设真实感人的情境,引出新的知识点和课文內容;(3)“探究”——理解课文内容及所象征的意义,读出画面感;(4)“变式”——比较两个自然段在表达上的不同之处,结合背景资料体会情感,读出气势与情感;(5)“尝试”——尝试读出全文的画面感、气势和情感,根据板书背诵第二自然段;(6)“提升”——读三个维度的课外资料,培养爱国情怀。“六步”环节的学习一气呵成,畅快淋漓,学生立足于不同目的、不同形式的读,经历了能力提升的全过程,既锻炼了思维,又提高了学习能力。整节课师生情绪高昂,在感人深处师生热泪盈眶,学科育德、课程育人的功能得到了自然的渗透和充分的体现。教学之要在于“度”,本节课教学,郑老师立足语文学习,着眼情感提升,对“六步”环节处理恰当,拿捏得恰到好处,语文学习与德育有机渗透恰如其分。

二是“四度”主张的精彩呈现,让课堂高效高位。为了突破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准确理解课文,郑老师放弃了逐字逐句解释的方法,而是采用朗读策略,通过“读通文意—检索事物—想象画面—体会形象”的教学路径,让学生在读中感知形象、感悟意义、升华情感。同时,郑老师设计了层层深入的问题,以追求有深度的课堂;开展了递进的学习活动,以追求有梯度的课堂;提供了形式多样的资料让学生自然融通,以追求有宽度的课堂。自始至终整堂课都是充满温度的。

注: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规划2021年课题“四度六步教学法在小学部分学科推广应用的行动研究——以凤翔路小学为例”(2021C530)的阶段研究成果。本课例于2021年被评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精品课。

作者简介:郑胜梅(1977— ),湖南常德人,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学校课程建设;戴启猛(1966— ),江苏建湖人,正高级教师,广西特级教师,南宁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教学及中小学校管理。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朗读提升教学法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
开放引导式阅读教学法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