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状分析与建议

2022-11-16祁道林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

【摘要】本文基于对河池市三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对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其对家庭亲子关系、儿童学习成绩和心理发展等方面均会造成负面影响,就此提出家长要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学校要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相关部门要提供专业服务等建议。

【关键词】城镇儿童 家庭语言暴力 现状调查

【中图分类号】G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5-0010-06

家庭语言暴力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一种以语言为工具的攻击性行为。针对儿童的家庭语言暴力,是指家庭中的抚养者、监护人或其他长辈凭借自身优势地位,有意无意地长时间或习惯性地使用含有讽刺、侮辱、谩骂等性质的口头语或书面语,对家庭中的未成年人进行指责或评价,使其感受到心理和精神上的痛苦或伤害的语言行为。研究发现,家庭语言暴力会对儿童的健康成长造成危害。长期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儿童,其学业、心理、人格、情感、交际等方面都会受到诸多负面影响,并且很多影响是不可逆的、甚至伴随一生的。为此,研究分析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状,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利于引起全社会关注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问题。本课题组以河池市三所城镇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儿童为研究对象,对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就此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用方便抽样法,从河池市三所小学中抽取四至六年级总共785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以班级为单位分发调查问卷,利用自习课时间由儿童本人填写问卷,最后获得有效问卷732份,有效率为93.2%。研究对象的主要人口学特征如表1所示。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李趁编制的“家庭语言暴力现状调查”问卷。该问卷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儿童基本情况的调查,包括儿童性别、年龄、年级、是否独生、学习成绩表现等;第二部分包括家庭语言暴力的存在状况,亲子关系状况,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类型,儿童对家庭语言暴力的认知与应对方法,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教育效果、危害、原因,预防家庭语言暴力的措施及儿童希望父母采用的教育方法。问卷共22道题,其中单选题14道、多选题4道、问答题4道。问卷的原始重测信度为0.90,原始效度采用专家效度检验法进行检测,效度较高,因此可采用该问卷开展本课题的调查研究。

(三)统计与处理

本课题组的主要成员担任主试。先由各主试与三所小学的校长进行沟通,选择抽样班级;再对被选中的班级班主任进行问卷发放、填写、回收等方面的培训;最后由班主任在课余时间发给学生填写,完成后即回收,汇总所有问卷后交给主试。本研究运用SPSS 22.0(“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研究过程

(一)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情况调查

为了解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状,课题组设置了三道开放式题目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见表2),近一年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儿童占比近八成。对表2问题2中的第一个问题,大多数儿童给出的心理感受是“很生气”“心里非常难过”“很厌恶”“伤心自責”“父母太过分了”等。对“家庭语言暴力给自己造成伤害持续多久”这一问题,大部分儿童选择了“一天”。另外,笔者对表2问题3的答案进行汇总整理,得到有效答案570条。由此可见,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它不仅对儿童心理发展造成伤害,且伤害的持续时间较长。

(二)儿童遭受各类型家庭语言暴力平均数分布

有关研究将家庭语言暴力分为“侮辱讽刺型”“妄言断论型”“威胁恐吓型”“强烈命令型”“相互比较型”五类。根据儿童遭受这五类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率,设置“经常”“偶尔”“一般”“从来没有”四个选项,并分别赋分1、2、3、4分。每道题得分越高,意味着遭受该类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率越低。由图1可知,儿童遭受“相互比较型”语言暴力最为频繁,遭受“妄言论断型”语言暴力频率最低。

(三)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差异分析

1.性别差异。经分析,在遭受五种家庭语言暴力得分及遭受家庭语言暴力总分上,男孩得分均值显著小于女孩得分均值,这说明男孩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率要高于女孩,可见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存在性别差异(见表3)。

2.亲子关系差异。经分析,儿童遭受各种家庭语言暴力与亲子关系均值存在差异:亲子关系越好,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率越低(见表4)。

3.学习成绩差异。经分析,儿童遭受各种家庭语言暴力与学习成绩均值存在差异:儿童学习成绩越好,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率越低(见表5)。

(四)家庭语言暴力对儿童的危害分析

1.对学业的影响。由表6可知,家庭语言暴力与亲子关系之间呈两两显著正相关,家庭语言暴力和亲子关系都与儿童学习成绩呈两两显著负相关。其中,与家庭语言暴力总分最相关的是强烈命令型,与亲子关系总分最相关的是妄言断论型,与儿童学习成绩最相关的是妄言断论型。

2.对身心的影响。家庭语言暴力对儿童身心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其影响程度依次是自尊心(58%)、自信心(46%)、情绪(38%)、性格(22%)、人际交往(11%)、亲子关系与施虐倾向(10%)等。

(五)出现家庭语言暴力的因素分析

出现家庭语言暴力的因素(问题类型为多选题)占比依次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自己总让父母失望(57%);自己表现太差被批评47%;自己的不良行为引起长辈的语言暴力(31%);认为“打是亲、骂是爱”“棍棒底下出孝子”(27%);父母性子急,脾气不好(14%);父母文化素养不高(9%)。由上可知,儿童大多从自身方面寻找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原因,只有极少数儿童认为是父母的原因导致自己遭受家庭语言暴力。

(六)儿童对家庭语言暴力的态度、作用认知及应对方式

1.儿童对家庭语言暴力的态度。近半成儿童认为可以接受父母的家庭语言暴力,部分儿童认为父母有权利这样做,近三成儿童认为父母这样做会伤害自己的尊严,极少数儿童认为父母没有权利这样做。其态度类型(问题类型为多选题)占比依次为:可以接受,父母不一定对,但也是为了我们好(48%);不可以接受,孩子与父母人格是平等的,父母的语言暴力会伤害我们的自尊(28%);可以接受,父母有权利管教自己的孩子(11%);其他(8%)。

2.儿童对家庭语言暴力作用的认知。在儿童对家庭语言暴力作用的认知方面:三成儿童不清楚其作用如何;近三成儿童认为这样做不仅不能起到积极作用,反而会引起消极作用;四分之一的儿童认为可以起到正面促进作用;还有部分儿童认为完全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可见在对这一问题的看法上,儿童的认知是不同的。

3.儿童面对家庭语言暴力的应对方式。儿童面对家庭语言暴力的应对方式(问题类型为单选题)多种多样,占比依次为:和父母开玩笑缓解气氛(37%);任由父母说,保持沉默,或者“左耳进右耳出”(35%);向家中其他长辈求助(19%);争辩、反抗,反对长辈的语言暴力(9%)。由此可见,大部分儿童在面临这一问题时会主动缓和气氛,体现出处理问题的主动性。

(七)儿童提出的应对家庭语言暴力的措施

1.儿童采取中止家庭语言伤害的措施。儿童采取中止家庭语言伤害的措施(问题类型为单选题),占比依次为:学着和父母沟通,减少家庭语言暴力的伤害(37%);按照父母要求做,及时改正自己的问题(24%);寻求法律帮助(14%);希望政府、学校多宣传正确的家教方式(8%);属于家庭私事,不要外传(8%);实在忍受不了,暂时离家(4%);报警(3%);其他(2%)。上述统计值得注意的是,有少数儿童认为这是自己家的私事,不希望外界介入,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还有4%的儿童选择离开父母,虽然这一比例很小,但值得父母和教师警惕。

2.儿童希望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儿童希望父母采取的教育方式(问题类型为单选题),占比依次为:希望父母使用文明的语言与自己耐心沟通与交流(49%);父母和孩子交朋友,寓教于乐(26%);实在做得不对,父母可以适当责骂(15%);父母不要管自己,任由自己发展(5%);父母厉声呵斥(3%);其他(2%)。由此可见,绝大部分儿童都渴望父母能够与自己耐心、和蔼地交流,而不是施加语言暴力。

三、研究结论

(一)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

研究表明,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在五种家庭语言暴力类型中,“相互比较型”得分最低,“强烈命令型”得分次之,这与中国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有关,部分家长总会有意无意地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孩子作对比。殊不知,这种对比带来的效果往往不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反而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此外,家长会无意识地带有传统的家长制观念,要求孩子听话、顺从,否则视为不孝。这与现代社会文明理念不相符,容易激起孩子内心的不满、压抑或逆反心理。

(二)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存在各项差异

一是男孩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率高于女孩。不少父母认为该阶段的女孩子较懂事、听话,而作为同龄人的男孩子则调皮捣蛋、不爱学习,不让大人省心,为此家长免不了唠叨,以刺激男孩子改正错误。二是不同学习成绩的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存在差异。研究发现,多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冲突与孩子的学业有关,学业优秀的儿童更容易得到父母的接纳与包容;学习不好的儿童,家长多持有“恨铁不成钢”的心理,容易责备孩子。三是亲子关系越差,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频率越高。父母所期待的教育效果没有实现,导致亲子关系出现问题,父母便容易对孩子施以语言暴力。

(三)家庭语言暴力影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研究发现,家庭语言暴力对儿童造成的危害涵盖生活、学业、身心发展诸方面。通过分析问卷中的开放式问题发现,家庭中存在的家庭语言暴力现象及其对孩子心理状态的影响可用触目惊心来形容。有的孩子在访谈中坦言,自己曾想离家出走,或是当着爸妈的面跳楼自杀;有的孩子坦言爸妈对自己无缘无故发火后,自己會把火悄悄撒给弟弟妹妹,出现暴力转移心理倾向;有的孩子说即便自己表现很好了,父母还是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家孩子的一丁点好”,那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好好学习呢,反正父母只会责骂自己。由此可见,家庭语言暴力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活、学习与心理健康。

(四)传统观念一定程度上助长家庭语言暴力

根据研究,近三成的儿童认为父母对自己实施家庭语言暴力属于“打是亲、骂是爱”,这是因为受传统观念影响,致使这部分孩子内化认可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与方法,并极有可能将此传承下去,出现错误家庭教育方式代际传承。近半成儿童认为可以接受家庭语言暴力,认为父母有权利这样做,这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任由父母处置”的传统观念有莫大关系。在父母是否有权利对孩子实施家庭语言暴力的问题上,认为有权利的儿童数量是认为没有权利的儿童数量的两倍。这一方面说明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已深深刻在儿童的内心,固化了他们的观念;另一方面则说明儿童的维权意识不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法治教育。

(五)儿童应对家庭语言暴力的方式多样化

研究发现,近三成儿童认为家庭语言暴力并不能促进自身的进步,反而会引起消极作用。儿童得出这样的结论源于自己的切身体会,这可看作是一种教育理念的觉醒,有可能中断不良教育方法的代际传递。在儿童应对家庭语言暴力的方式上,多数儿童会和父母开玩笑以缓解气氛,这体现了儿童主动解决问题的灵活性,避免了不良后果的产生。还有一部分儿童是向其他家人求助,或消极抵抗,或是直接“硬顶”。上述应对方式的多样化,体现了儿童个体的差异性。极少数儿童选择忍无可忍时会采取极端做法,这一点需要引起重视,建议对这部分儿童进行心理疏导,以防止意外发生。

(六)多数儿童渴望能与父母平等交流

研究发现,多数儿童渴望父母能与自己耐心、和蔼、平等地交流,或者希望能与父母做朋友,避免恶语相向和亲子矛盾。少数儿童希望建立完善防止家庭语言暴力的相关法律,体现了难得的法律意识。

四、相关建议

基于以上研究结论,针对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状,拟从家长、教师和社会三个层面提出如下建议。

(一)家长要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

家长们要明白,儿童的身心发展不同于成人,要把儿童看作儿童,不能将成人的标准强加在儿童身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不能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因此,家长要树立科学的育儿观,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还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家长要主动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还要学习如何和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并及时进行共情,而不是急于评判。孩子在家庭中,如果能够感受到来自家长的包容、接纳、关心与慈爱,就自然愿意亲近和信赖家长,有利于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二)学校要担起指导家庭教育的责任

学校有责任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育儿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除了建設家长学校、举办家庭教育讲座、定期召开家长会,学校教师还可以收集亲子沟通成功或失败的典型案例,让儿童讨论与思考,商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还可在综合实践课中增加应对家庭语言暴力与亲子有效沟通的内容,通过角色互换体验式教学,增进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包容,从孩子的角度反向撬动父母正视家庭语言暴力的问题。

(三)相关部门要提供专业服务

2021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为国内家长“依法带娃”提供了依据。为此,政府、社区、学校要加强对这部法律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家长的法律意识。要建立完善城镇社会工作服务站,配备心理咨询师、法律顾问和社会工作者,为因遭受家庭语言暴力出现心理问题的儿童提供专业帮助。社区要通过各种形式向家长宣传家庭语言暴力的危害,引导公众对家庭语言暴力形成正确认知,降低这一问题发生的概率,切实减少家庭语言暴力对儿童的伤害。

综上所述,本课题组基于对河池市三所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对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现象普遍存在,对儿童的学业、身心造成了诸多负面影响。在此,笔者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一问题,给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让儿童远离家庭语言暴力,从而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趁.我国农村初中生家庭语言暴力问题研究:以河南省驻马店市两所中学的调查为基础[D].杭州:杭州师范大学,2017.

[2]刘建宁.家长和教师如何控制语言暴力[N].中国教育报,2015-08-30(3).

[3]胡雪滢,杨云娟.学校社会工作介入家庭语言暴力的个案及思考[J].现代交际,2020(4):128-131.

[4]何国强.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语言暴力[J].时代论坛,2011(5):142-143.

[5]王双阳.新家教时代,家长需要再学习[J].教育家,2022(5):56-58.

注:本文系2020年广西现代职业学院重点立项项目“城镇儿童遭受家庭语言暴力的干预与研究——以广西河池市为例”(GXXDZD202001)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祁道林(1979— ),安徽颍上人,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欧金昌)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
高中生足量阅读的现状和方法指导
固原市四所普通高中体育课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现状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实施现状调查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