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文学“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022-11-16林崇娟

广西教育·C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儿童文学课程思政互联网

【摘要】本文对“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儿童文学“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并对这一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分为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进行阐述,提出应明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等策略,将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旨在通过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落实专业知识,充分发挥儿童文学课程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互联网+ 课程思政 教学模式 儿童文学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7-0052-04

儿童文学是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儿童文学课程教学应与时俱进,进一步创新教学方式,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部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特别强调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儿童文学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重点是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关键是如何在“互联网+”背景下把思政元素与专业理论知识进行有机融合,在专业知识的线上线下信息化教学中实现该课程的育人价值。

一、高职儿童文学课程教学现状

(一)课程思政价值发挥不充分

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专业一门有丰富育人价值的专业基础课程,对培养教育优质人才有重要作用。儿童文学作品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这些作品中的思政元素对儿童的审美教育、情感熏陶、价值观养成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儿童文学课程思政建设有效推进,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以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部分教师对思政元素的挖掘零星分散,没有明确的目标要求与内容要点,缺少实现课程思政的路径研究;另外,教师通常只是通过学习文体知识、解读作品、品悟思想三个教学环节进行课堂教学,在品悟思想环節中融入思政元素,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的体会仅停留在儿童文学作品上,被动地接受作品中的思政教育,而缺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层面的感悟与体会,儿童文学“课程思政”的价值也就得不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二)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不足

互联网以及线上教学平台的发展,丰富了现代课堂的教学形式,但当前的线上平台优质的儿童文学在线课程资源不足。一是面向小学语文教育专业的优质在线精品课程较少。如智慧树平台,多数学校的儿童文学在线课程主要面向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侧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幼儿文学素养,而面向小学教育专业学生专业发展的线上儿童文学课程较少,不能很好地满足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学生提高儿童文学理论素养及实践能力的学习需求。二是儿童文学在线课程理论知识多、实践指导少。目前线上平台的精品课程更多的是对儿童文学文体知识、儿童文学概论等理论知识的阐述,对提高学生小学阶段儿童文学作品诵、讲、演等活动设计综合实践能力的有效指导相对较少,不利于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发展,更无法满足小学语文教学岗位的需要。

(三)教学评价方式单一

当前,高职院校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评价仍聚焦线下课堂,单一的评价方式难以发挥评价促全面发展的功能。如教师对学生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评价主要通过教师手动记录、期末改卷等方式进行;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反馈,则通过线下课堂点评指导进行。这样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教师与学生线上的评价互动不足,评价的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如教师在运用线上教学平台布置任务时,只是单方面地向学生推荐视频链接,而对线上的引导与互动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学生线上学习的评价也不够及时,不能把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师生在线互动中。另外,学生利用互联网展开学习带来极大便捷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网络上真伪难辨、良莠不齐的信息,教师很难及时回应学生的疑惑,也不能及时给学生有效的评价指引,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

二、“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明确课程目标,重构课程内容

第一,教师应深入研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精神,结合教育专业的特点明确儿童文学课程的育人目标与内容重点,在原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重构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开发校本教材,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深入挖掘儿童文学的思想情感、人文风貌与教育内涵,研究实现“课程思政”价值的路径。同时,在国家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深入研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对接小学语文教育岗位需求,结合学生学情,明确儿童文学的课程目标。高职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儿童课程的首要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从意趣、情感、审美、认知、语言、行为等多维度阅读分析及鉴赏作品的能力;其次是对文体内涵价值的把握,使学生具备创新表达能力;最后通过综合实践活动达成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发展、情感熏陶、素质养成的目标。具体来说,需完成的知识目标有:掌握儿童文学基本文体知识、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语言表达的技巧,鉴赏分析儿童文学作品的方法策略,懂得儿童文学创作的一般规律;学生需具备的能力包括:自主学习、团队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度鉴赏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恰当地诵读、讲述、演绎儿童文学作品,能够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素质方面主要在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文学素养、人文素养,培养将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手段的意识;思政目标包括: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奋斗精神、劳动精神、爱国主义精神等。

第二,儿童文学是小学语文课程的重要资源,教师要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科学地安排儿童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关注生活中的热点话题,结合教育专业特点,全面挖掘课程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基于此,笔者与教学团队的教师对儿童文学课程内容进行解构与重组,将教学内容整合为三大模块: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儿童文学作品鉴赏与表达、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中的应用。课程的教学思路为:首先学习儿童文学基础理论知识;其次结合文体特征和理论知识阅读经典作品,挖掘并提炼作品内涵,深度鉴赏儿童文学作品;最后将对儿童文学作品的理解延伸到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

第三,在儿童文学作品鉴赏与表达教学模块中,儿童文学作品内容的选择应围绕立德树人的理念,以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童话、寓言、儿童小说为主,以教育部推荐的小学生阅读书目为辅,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学生认知发展特征,确定不同类型的文学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儿童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情感、人文风貌与教育内涵,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寻求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有效融合。如融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主题的篇目有《美丽的小兴安岭》《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融合“乡村振兴、家国情怀”主题的篇目有《乡下人家》《天窗》等,融合“不忘初心、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主题的篇目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军神》等。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的应用模块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鉴赏、诵读、讲述、表演、创作儿童文学作品的能力。扎实的儿童文学作品赏、诵、讲、演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进行儿童文学作品阅读指导以及课堂教学的基础。在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赏、诵、讲、演能力的实践过程中,要将课程思政融入每一环节的训练中,潜移默化地利用文学作品的思政元素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同时,在文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将儿童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中启迪儿童心智、涵养儿童性情、熏染儿童心灵的教育手段的意识,充分发挥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课程资源价值。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借助信息化平台,系统设计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及实施路径,构建“互联网+课程思政”背景下“思、互、移”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注重思政内容和课程内容同频共振。课堂实施环节:一是课前“思”,网络信息聚合,激活前知,完成知识定位与概念重构,并提出问题;二是课中“互”,信息交互,开展协作互动学习,解决教学重难点;三是课后“移”,集多层信息群体智慧,完成建构创新、知识内化、知识迁移。在理实一体化环境中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政氛围浓厚的教学情境,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学专业基础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在“互联网+课程思政”背景下,运用“思、互、移”模式进行儿童文学作品阅读、赏析、创作、诵读、讲述、表演等综合性的课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思、互、移”教学模式瞄准“儿童文学鉴赏、创编、表达能力”的培养,突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真实教学环境学习与模拟情境练习相结合的特色,采用“自主文本解读→阅读分享→作品创编→展示交流→表达演绎”的学习实践方式,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使学生具有儿童文学鉴赏、诵读、讲述、创编、表演及组织儿童文学教学活动的综合能力,为其将来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开展小学教育活动奠定基础。同时,借助文学文本丰富的情感意蕴、奇异美妙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演绎方式,实现德育、智育、美育三大教学目标。

三、儿童文学“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应用

课前,利用互联网的优势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联系生活丰富阅读体验;课中,协作互动,多元结合,拓展文本解读的深度与广度;课后,突破上课时间的限制,走到校外广阔的天地深入实践。

(一)课前阶段

教师利用在线平台精准分析学生的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身心特征、学习能力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组建小组学习团队,同时制订课堂教学计划。教师通过“学会学云课堂”发布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利用在线平台收集学习资料,构建知识网络。借助网络平台的优势,学生可以在线上交流学习,教师能及时知晓学生情况,为学生答疑解惑。以张之路创作的儿童小说《鼓掌员的荣誉》为例,教师先通过线上平台调查了解学生对儿童校园小说、小学校园教育教学的认识情况,然后结合儿童文学文本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在线上平台发布学习任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查找资料,阅读分析文本,形成儿童小说鉴赏分析学习资源;接着构建学习框架,建立小说人物分析檔案,结合小说开展综合实践调查活动,了解小学校园中那一类默默无闻、不被关注的小学生群体,完成小说人物分析,并在实践中加强对关爱学生、争做“四有”好老师的认识;最后,学生根据个体需求,建立个性化学习资源,提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课堂学习。

(二)课中阶段

首先,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进行评价,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总结,明确教学重难点。接着教师抛出问题,通过微课、学习视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学生接收资料,在教师的引导下协作完成课中学习任务。最后,知识交互,师生在交流互动中完成知识体系的构建,突破重难点。在师生线上线下阅读体验与交流互动中,实现课中人文内涵和课程思政的价值引领。以《鼓掌员的荣誉》为例,结合学生课前对人物的分析思考,可通过协作互助、情境演绎的方式完善人物鉴赏知识框架。在建立人物鉴赏知识框架的基础上,进行同类文本阅读,确定儿童小说的鉴赏角度,深入探析儿童小说的审美特质,拓展文本阅读的深度与广度。在分析人物的过程中,从个性、价值观和人生态度等方面感受人物形象中真、善、美的力量;在深入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加深理解与体验,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三)课后阶段

在课后阶段,一是集多层信息群体智慧,总结儿童文学作品深度鉴赏解读的方法;二是群文阅读,巩固运用方法路径鉴赏同类文本,完成知识的迁移;三是能够学以致用,进行儿童文学作品创作表达、文本演绎、展示交流。儿童文学的思政教育应贯穿教学活动的始终,在“互联网+”背景下深入挖掘儿童文学课后的思政元素,应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拓展课程思政的方法和途径。如在课后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读书笔记展示交流活动;开展线上线下儿童诗歌诵读、创作展示活动,借童诗慰藉心灵,熏陶情感;举办儿童故事讲述比赛,到小学、社区给小朋友讲故事,弘扬传统文化;进行课本剧改编,演绎课本艺术等。教师结合线上线下活动开展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知识内化,拓展学生思维,丰富学生的文学、专业、道德素养,以达到陶冶情操、立德树人的目标。

本文对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进行教学模式研究与改革创新,在“互联网+”背景下,寻找儿童文学课程与思政内容的契合点,重构儿童文学课程内容,探索儿童文学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儿童文学的综合性课堂教学涵养学生性情,丰富学生体验,熏陶学生心灵,实现课程育人价值,培养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娟.论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J].传媒论坛,2018(17).

[2]张静,倪琳妍.“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改革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88).

[3]何宇.“三全育人”视域下的儿童文学课程思政建设[J].广西教育,2021(3).

[4]傅丽,金富巽.“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混合式体育教学模式构建与实施[J].当代体育科技,2021(23).

注:本文系2020年度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高职儿童文学课程‘互联网+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GXGZJG2020B039)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林崇娟(1990— ),广西岑溪人,文学学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育、汉语言文学。

猜你喜欢

儿童文学课程思政互联网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原生态”与儿童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