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应用全程优化护理的效果观察

2022-11-16高云

智慧健康 2022年23期
关键词:神经功能康复训练脑梗死

高云

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内科,安徽 蚌埠 233000

0 引言

脑梗死在临床领域较为常见,属于脑组织坏死疾病,在老年群体中多发,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且很容易留下后遗症,一旦发生该病应尽快采取治疗措施。但在传统护理模式中,患者只能接受基本的护理服务,不利于后续康复[1]。在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实施后,可通过气压泵护理、气道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方式,使护理内容得到丰富和优化,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率,帮助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使临床结局得到改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20年2月-2021年8月收治的54例脑梗死患者,将其分成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男13例,女14例;年龄50~75岁,平均(62.31±6.48)岁。研究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55~90岁,平均(70.29±7.65)岁。全体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医院伦理会审批通过下开展本研究。

纳入标准:经诊断确定为脑梗死,时间窗<4.5h。

排除标准:脑实质出血、合并心梗、资料不齐全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病人入院后进行生命体征检查,创建静脉通道,经过诊断后按照医嘱进行护理。

研究组实施全程优化护理,措施为:

环境护理:为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营造温馨、良好的就诊环境,使其在人性化的就医过程中放松身心,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各项检查。在病房的窗台上摆放绿色植物,使病人感受到希望和新意,从而提高依从度。护理人员做好病房清洁工作,定期为病人更换床单被褥,保证病房干净整洁,空气流通,温湿得宜。可将病情相当的患者安排在同一个病房中,促进病人之间相互交流和鼓励,从而舒缓悲观情绪;还可利用节日或者某位患者生日的契机,在病房内开展文娱活动,使患者在交流中增进感情、放松身心,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气压泵与气道护理:用气压泵肢体套固定套住患者肢体,设置充气时间为10s,充气时序贯产生梯度为50mmHg、40mmHg、30mmHg的压力值变化,均匀加压到患肢6个部位,等待10s后肢体会自动排气,排气时间为60s,排气后继续重复充气加压操作,每次0.5h,连续使用2周,并根据医嘱对患者进行康复运动护理[2];在气道护理中,建立人工气道,对患者的痰液量、颜色、性质等密切观察,及时吸痰、排痰,操作动作要轻柔,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将气管导管固定在合适位置,避免移位或者脱出,每日更换气管,切开吸引器管与接头,确保管道通畅。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如若出现呼吸困难、吸痰困难等情况,应考虑将气管套管脱出,并用弯血管钳撑开气管切开口,将气管套管插入,吸入高浓度氧;保障切口干燥清洁,可利用氧疗法抑制细菌,减少切口感染情况发生[3]。

心理护理:在面对突发疾病时,病人与家属难免会产生恐慌、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心理疏导,详细告知治疗方案、预期结果、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手术后正视自己的病情。患者在脑梗死后遗症影响下,自身的肢体功能、活动能力、运动能力等受到较大制约,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交谈,告知其病情,并与家属一同安抚患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可展示以往成功治疗的案例,也可邀请恢复良好的病人到院现身说教,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4]。在日常护理中,可通过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转移其注意力,使其放松身心,促进疾病康复。

康复训练:当患者首次溶栓后需要卧床静养,护理人员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做好饮食、翻身等护理工作。定时帮助患者翻身、叩背,交替侧卧位;在患者清醒状态下,引导其进行康复训练,包括上肢伸展、下肢伸直、自主翻身等等,使其掌握运动要领,并叮嘱患者要坚持练习。护理人员还应传授家属康复训练方式,使其掌握肢体按摩方法,能够自行为患者按摩肢体,在出院后也能帮助病人开展肢体功能锻炼[5]。在锻炼过程中,应坚持先锻炼近关节,再锻炼远关节的原则,在髋关节内收、外展、屈膝等运动时,动作要轻柔。在患者意识清醒时,还可开展语言功能练习,利用听觉刺激促进病人发音,使其唇部、舌头、喉咙与肌肉运动有机协调,由此促进功能恢复[6]。

1.3 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的护理有效率、运动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其中生活质量包括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四项指标,分值越高说明功能恢复越好,每项满分100分,共计400分。在疗效评定方面,以NIHSS分值为参考,如若评分降低90%,病人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则为“显效”;如若评分降低46%~89%之间,生命体征有所恢复,则为“有效”;如若病人没有任何变化,甚至症状加重,则为“无效”。在运动与神经功能方面,利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对病人运动恢复情况进行评估,分值最小为0分,最大为34分,分数越高说明病人运动能力的恢复情况越理想;采用NIHSS量表对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测评,最小分值为0分,最大值为42分,分值越大说明神经缺损程度越高[7]。

1.4 统计学方法

将采集的数据纳入SPSS 21.0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通过t检验;疗效指标用例数和“%”表示,用卡方检验。当P<0.05时,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评分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对比()

2.2 Fugl-Meyer和NIHSS评分对比

两组在护理之前指标评分无统计价值(P>0.05)。但在护理干预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相对较高,NIHSS评分相对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两组Fugl-Meyer 和NIHSS 评分对比()

表2 两组Fugl-Meyer 和NIHSS 评分对比()

2.3 疗效对比

研究组的总有效率96.67%,超过对照组的73.33%,两组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效果对比

3 讨论

在国内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脑梗死的患病率逐年递增,作为脑组织坏死的病症之一,如若发病后未能及时抢救和科学护理,很容易导致患者的神经功能、语言功能受到影响,还会产生其他后遗症,严重时还会威胁患者生命[8]。对于此类患者,当前临床多采用溶栓方式救治,并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往临床多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入院后因医护人员分工不明,只能为患者提供基础护理服务,不利于患者预后。对此,可将全程优化护理模式引入其中,通过气压泵护理、气道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方式,丰富护理内容,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得到全面提升,改善预后效果[9]。

本文选取院内特定时段收治的脑梗死患者资料,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与研究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全程优质护理两种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护理效果。根据研究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在社会功能、物质功能、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等方面评分相对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效果方面,研究组中有1名无效,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中有8名无效,总有效率为70.37%,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Fugl-Meyer和NIHSS评分对比中,两组护理干预之前各项指标无显著性(P>0.05)。经过护理干预后,研究组的Fugl-Meyer评分超过对照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与常规护理模式相比,全程优质护理下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运动功能提升,神经神功缺损度也相对良好,说明应用效果显著。任亚明等[10]研究表明,全程优化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气压泵护理、气道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方式,使护理工作能够科学高效地开展,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在彭文娟[11]的研究中指出,在全程优化模式应用中,护理人员有条不紊地提供服务,并对患者与家属提供心理疏导,对缓解病人紧张情绪,正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提供诸多助力,使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缓和护患间的矛盾,提高病人与家属的满意度。在何慧芳研究中提出,脑梗死患者在接受溶栓之外,还要加强日常防控,主要是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预防血栓形成,还应定期做体检,特别是做经颅多普勒TCD查看脑血管情况,此法十分经济实用,建议每年检查一次[12-13]。

综上所述,脑梗死护理对患者生活质量、预后效果具有直接影响,全程优化护理通过气压泵护理、气道护理、心理疏导、康复训练等方式,为病人提供优质贴心的服务,护理组成员分工明确,各自负责不同的护理任务,且成员之间能够相互配合和帮助,高效完成脑梗死患者的救治任务,与常规护理相比患者生活质量更高,还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概率,为病人提供贴心全面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和舒适感,促进其运动功能与神经功能恢复,最大限度地降低神经缺损程度,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神经功能康复训练脑梗死
慢阻肺缓解期患者行肺康复训练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利培酮结合银杏叶胶囊治疗对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
猕猴脊髓损伤康复训练装置的研制
DWI联合DTI技术对早期脑梗死缺血半暗带的评估价值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气压差减重步行康复训练系统设计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