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小儿肺炎临床依从性及家属满意度的影响
2022-11-16梁素琼陈念刁清媚
梁素琼,陈念,刁清媚
深圳市福田区第二人民医院 儿科,广东 深圳 518049
0 引言
肺炎是一种呼吸系统疾病,在儿科中相对常见,该疾病发病较急且病情变化较快,如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造成疾病进展,容易造成多个器官不可逆性损伤,很可能会威胁生命安全[1]。因此,积极给予良好的临床治疗和护理干预是改善患儿预后的关键。由于小儿肺炎发病人群多年龄较小,对陌生环境较敏感,语言表达、沟通及理解能力不足,加上疾病带来的不适感,大多患儿遵医行为较差,导致临床治疗、护理难度增加[2]。同时,家属也由于患儿的哭闹行为、不适感等产生焦虑、担忧等情绪,在等待时若未及时和护士有效沟通,极易产生护理纠纷事件,影响后续治疗。随着不断呈现出人性化和多元化的护理模式,临床在选择护理方案时也不再局限于传统护理。叙事护理作为一种新兴的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中始终以提升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为护理目标,并将患儿及家属满意度作为客观评价护理水平的标准,因而对现代医学标准进行衡量[3]。鉴于此,本研究以小儿肺炎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叙事护理的临床效用价值,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收治的88例肺炎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于2019年1月-2021年1月进行研究,按照患儿就诊顺序对等分为对照组44例与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儿中,男23例,女21例;年龄3~6岁,平均(4.83±0.34)岁;病程1~10d,平均(5.14±0.12)d。研究组患儿中,男24例,女20例;年龄3~7岁,平均(5.15±0.41)岁;病程1~11d,平均(6.21±0.23)d。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儿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3]中关于小儿肺炎的诊断标准;②生命体征平稳;③首次接受治疗;④临床资料完整;⑤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短期内使用免疫抑制剂者;②存在药物过敏史者;③合并感染其他疾病者;④中途退出者。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包括用药干预、病情观察等。
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叙述护理,具体如下:
(1)创建护理小组:小组组长由护士长担任,选择具备丰富护理经验及较强护理能力的护士入组,由组长组织所有成员培训关于叙事护理的知识内容,使每一位护理人员均可对叙事护理方法的临床优势、护理理念及护理技巧充分了解,增强自身业务水准。护理人员应连给予患儿7d叙事心理干预,每周五进行,每次40~60min,使用隔离间保证所处环境的私密性。
(2)耐心倾听患儿的表达:首先对患儿的故事充分了解,探究患儿思想价值以及格外注意的内容,护理人员在深入了解患儿出现的紧张情绪后,可外化问题,尽早将患儿与存在的问题分开,并注意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良好观察,理解患儿的感受与想法。若将疾病与人看成一体,将很难改变问题。外化之后,人与问题分开,则会重新看见人的内在本质,有利于解决问题。
(3)解构:每个人面对事件的看法及思维角度均不同,从而提出不同的处理手段,在叙事护理中这种情况可称为认知蓝图。认知蓝图是以意向性为特征,进行理解的价值或意义。每个人均会有多因素影响到认知蓝图,主要包括文化程度、成长背景以及社会环境。可通过叙事了解患儿的认知蓝图会受到哪种因素影响,以便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确保可有效解决患儿存在的根本心理问题。
(4)改写:帮助患儿重新建立认知蓝图,实现行为的改变。在进行探索时会有例外事件出现,应基于此对其进行良好评价,基于此建立自我认知,之后将新的自我向现在和未来迁移,经叙事在改写中将患儿的正能量挖掘出,进而扩大、泛化,以便将患儿内在力量激发出来,实现现有行为的改变。
(5)见证人:包括复述、叙述及再复述,表达、共鸣、意象及触动均为复述流程,若患儿认知蓝图改变且随之实现行为蓝图的改变,叙事小组可经称赞或礼物,辅助患儿实现行为转变的改善,并充分认可,增强患儿治疗信心,最终形成正确的行为转变。
(6)治疗文件:若患儿的行为发生转变,则需引导其坚持不懈,叙述小组成员可通过为患儿介绍微信视频、真人说教、科室病例等成功案例,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持续改变行为。
1.3 评价标准
(1)临床依从性:采取本院自制依从性问卷调查表对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进行评估,主要包括服药行为、用药态度等,以100分为满分,80~100分视为完全依从,60~80分视为基本依从,60分以下视为不依从。临床依从性=(完全依从例数+基本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2)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在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前者测评维度包括抑郁情绪、认知、睡眠等,临界值为7分,得分越高说明抑郁表现越明显;后者测评维度包括焦虑情绪、紧张害怕、记忆力或注意力等,临界值为7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表现越明显。
(3)满意度评估:采取本院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两组患儿家属满意度,主要包括对知识指导、操作技术、临床工作以及服务态度,满分100分,非常满意≥90分,基本满意64~89分,不满意<64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纳入SPSS 22.0软件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行t检验;定性资料以(%)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依从性评估
研究组93.18%的临床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75.00%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依从性情况比较 [n(%)]
2.2 心理状态评估
护理前两组患儿及家属的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及家属的HAMD、HAM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表2 两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表3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前后心理状态比较()
2.3 满意度评估
研究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情况[n(%)]
3 讨论
小儿肺炎常于婴儿阶段发病,主要高发季节为冬春季,主要是因病原体感染或过敏反应引发肺部炎症,会伴有咳嗽、发热、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及呼吸急促等临床表现[5-6]。该疾病在发作期间会累及多脏器,从而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快速病情变化,增加患儿病死率。幼儿是生长发育期间的主要阶段,还未完全发育呼吸系统,支气管和气管的管腔空间较小,软骨无法给予良好支撑,存在着较多的黏膜血管,因分泌黏液不足也会导致气道缺乏湿润度,且小儿排痰能力较弱,会增加小儿肺炎的治疗难度[7-8]。与此同时,因小儿肺炎在治疗期间所处年龄较小,存在着较低的治疗依从性,除了给予基础的肺炎治疗外,还应提供有效、全面的护理方法[9]。
叙事护理属于心理护理的一种,是在临床工作中运用现代心理学叙述治疗理念来提升干预效果[10]。该护理方式的核心观点共分为以下几项:①人与疾病不同,疾病才是疾病;②所有人均可为自身疾病专家;③所有人均具有能力和资源;④所有人都是自己生命的作者;⑤人不会完全被疾病操控[11-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比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依从性均更高。由此可见,叙事护理优势显著,能够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并获得了家属支持,帮助护患和谐环境更好的建立。究其原因,在叙事护理中经补充人性化护理服务内涵,由护理人员耐心倾听患儿的表达,以积极回应的姿态进入患儿的故事,引导患儿宣泄自身负性情绪,能够有效提升治疗依从性。同时,护理人员得通过倾听患儿对自身疾病的表达,并采用语言、肢体让患儿进行表述,使其在表述期间也能感受到他人的温暖和照顾,从而在心理上增强配合度[13-14]。本次研究结果发现,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及其家属的HAMD、HAMA评分均比对照组更低,这与姜春等[15]研究结果基本相符。这说明叙事护理有助于缓解患儿及其家属的负面情绪。主要是这种护理模式弥补了心理护理内容的空洞与空白,可让患儿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获得心理关爱与照顾,使负面情绪得到有效安抚,促使患儿能够积极面对治疗,同时家属也能够参与到护理过程中,提升自身对疾病的了解,增强护理能力,家属照顾患儿也更为轻松,继而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促进患儿身体康复。
综上所述,在小儿肺炎治疗期间实施叙事护理,能够改善患儿负性心理,有效提升临床配合度,保证干预效果,实践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