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立学”课堂“问学”策略的优化研究

2022-11-16☉崔

小学生 2022年27期
关键词:问学数学课堂

☉崔 方

“立学”课堂不同于传统的课堂,主要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即点拨、启发、引导等。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学”,还要注重“立”,基于“立”,让学生改变“学”的样态,促使学生深入、有效地学习知识。要想建立“立学”课堂,就要完善“问学”策略,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和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首先,教师无法有效把握问题的关键。教学中,教师提问时需要考虑学生的水平。但是,部分教师并未做到这一点,导致很多学生对教师的问题一头雾水,为了回答问题只能盲目地找答案。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较差,对于教师的问题根本没有反应,问题难度较大,不利于课堂提问教学的开展。其次,教师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就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失去了提问的作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只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导致学生无法自主联想知识点,无法及时归纳总结,不会自主思考。最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只是依据教案或是教材教学,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忽视了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没有引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导致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1]。

二、构建“立学”课堂,优化“问学”的措施

(一)通过“问”激“学”,构建有灵魂的“立学”课堂

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构建有灵魂的课堂,行动是关键。而行动背后是价值,其后面是理念。建设“立学”课堂,教师应该先改变和更新教学观念,通过设置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帮助其逐步掌握知识,属于新的授课方法。问学的含义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教师的提问,另一方面是学生的提问。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问是基础和关键,可以引领、激发学生的“学”。

1.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构建立学课堂,需要先引导学生树立求教和学习的理念,让学生产生问的动力,变成我想问的状态。教师需要调动学生的问学热情,提升其问学的内驱力。学生基于积极主动的提问,可以接触到知识的本质,提升其学习效果。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形成认知方面的矛盾,让学生自主提出疑问。在学习《圆的认识》时,学生在学习中会产生较多的问题。例如,操场上怎么画圆?为何瓶盖以及杯盖都是圆的?如何测量其直径?为何车轴要装在圆心上……只有经过发散思维后想到和提出问题,才属于“真问题”,可以引发学生自主思考以及探究,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2]。

2.通过问题研究学习

为了构建有灵魂的课堂,教师除了要让学生产生提问的欲望以及需求之外,还要引导学生问,让其学会如何提问。特别是指导学生提问的方法,在设置问题时,融入问的方法、路径以及策略等,提升学生问题的质量和效能,让其问出重难点、疑点以及盲点。例如,在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百分数的认识》教学时,学生开始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但问题的质量不是很高,有的属于数学问题,而有的不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审视问题,进而让其利用问题清楚学习方向,分析和总结出核心、关键的问题,例如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以及联系等,让学生更好地挖掘学科本质,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帮助学生深度研究和学习。

3.通过提问促进学生的学习

教师除了要提升学生的求教和学习意识,还要培养其相应的能力,赋予学生“问学”的时空,这就是让学生构建问题的心理自由感以及安全感,让学生产生我能问的勇气,具备我能问的信心,让学生在没有疑问的地方产生和设置疑问等。例如,在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时,课本要求学生以贴在圆柱形物体上的商标纸的高为准,将商标剪出来,这时A同学提出:如果斜着剪商标会是什么样?基于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能够让其深入学习圆柱的侧面积,意识到如果斜着剪,展开商标之后是平行四边形。由于长方形是平行四边形范畴内的图形,因此,有的学生提出要修正课本中的结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平面四边形。

(二)通过问题引导学习,建立有深度的教学课堂

问题是建立有深度课堂的媒介以及载体。因此,教师要想构建有深度的课堂,就要注重问题导向,其是切入点,价值引领是灵魂,实践探索则是关键。教师在指导学生求教和学习时,除了要让其主动发现问题,还需要引导其对问题进行分析,基于学生的提问和探索,协调教学和学习的主从关键、活动结构以及课堂教学的质和量关系。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空,让其“问学”。“问学”,能够改变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体现出“立学”课堂的品质和风采,促进教与学的发展,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3]。

1.提供提问的角度,建立提问的构架

要想提升学生“问学”的质量,就需要提供发问的角度及平台。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问学”的架构,鼓励和引导学生逐步学习发问的策略。基于指导,学生可以优化问学的效果,积极接受难度较大的思维挑战。例如,在学习《分解质因数》时,出于更好地理解“互质数”概念的目的,笔者总结了一些内容。例如,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两个连续的奇数互质,任何一个奇数与2互质等。但是,这样的方式无法让学生深入、全面理解概念知识,学生无法有效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对此,教师应该改变教学策略,指引其立足于定义角度发散思维和提问。如,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的关系,能否分别把两个数分解质因数,之后查看是否有公有的质因数?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可以提升“问学”的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体现出问题的层次,分析脉络

教师要想构建有深度的课堂,就要体现出问题的层次,帮助学生分析问题的脉络。帮助学生分析“问”的脉络,可以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式,让其数学学习具有层次性。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可以优化其思维程序,发展其思维。“问学”需要让学生从被动的被提问状态转变为主动的提问,从“罗列”发展为“逻辑”,从泛泛的提问变成精准的提问,从教授知识变成“赋能”。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六年级《分数乘法应用问题》以及“除法应用问题”时,对于一般问题,教师可以从几方面进行有层次性的提问:单位“1”是什么?其量是未知还是已知的?题目中的已知分率与具体数量相对应吗?如果不直接对应怎么办?这样的提问,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变得有逻辑性、层次性,结合相关的数学思想,通过不同的方式自己解决问题[4]。

3.延伸问题的触角,发散问题的节点

为了建立“立学”课堂,需要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个旅程。对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时,就要延伸问题,发散其“问学”中间的节点,促进学生开启研究学习的旅程。从某个具体的问题延伸到其他的问题,从具体的问题发散到相同类型问题,继而发散到另一类问题等。如此,能够延伸学生提问学习的触角,促使其提问和学习延伸、发展,提升学习的探索性。教师在数学课堂中应该教授学生筛选、排序以及优化问题,进而让问题变成相互联系的问题链和问题群。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测量圆的周长,然后让学生结合课前直观圆的内切正六边形和外切正方形,自己计算周长以及直径的比值。通过在小组中讨论沟通,学生发现组员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异,然而却很接近。基于此,学生提出“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商的值是确定的吗?若是确定的数,为何计算结果不一样?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商接近哪个数?”等问题,进而深度掌握无理数,调动其学习割圆术的动力。

(三)通过“问”启发“学”,构建有品质的“立学”课堂

问题是构建立学课堂的导向,将问题作为引擎,学习是核心,活动是载体。基于求教和学习的探索,教师应提出方法、观点、思想和模式。

1.引导学生自觉、有效发问,建立方法体系

教师通过建立问学课堂,进行问学教学,旨在将学生培养成好的发问者。而问学得法的结果是主动以及有效提出问题。教师需要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提升问题的质量。另外,教师可让学生立足于整体层面发散思维,也可以引导其立足于细微的地方思考;教师还可鼓励学生从不同的方向思考。只有让学生掌握了方法,才能帮助其更好地学习。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有限小数化成分数后,一些学生提出了相关的问题,如“有限小数可以化成分数,那么循环小数能化成分数吗?”“无限循环小数能化成分数吗?如何化成分数?”通过思索以及发问,教师可以让其深入探究,建立新的研究内容,即“分数和循环小数”,促进学生的深入学习。

2.建立课堂支持体系

在建立“立学”课堂时,关键在于教师对学生实施“优问导学”。这一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其从多个视角进行评估,如趣味性、延伸性、开放性、挑战性、实践性以及思辨性等,帮助学生逐渐掌握知识,构建支持体系。例如,学习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圆的面积》时,课本中让学生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教师在教学中先让学生回忆有关知识,如平面图形面积推导和计算公式,基于此,让学生猜想。有的学生提出问题:圆能转化成其他平面图形吗?操作时应该注意什么?在其实际操作时,学生提出问题“把圆平均分成多少份能变成三角形?能变成梯形?”等。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操作,然后学生又提出了问题:“三角形的底、高对应着圆的什么?梯形的上底、下底、高代表圆的什么?”基于实施发问和学习,延伸数学学习,提升其学习的实效性。

3.建立课堂成长体系

为了建立“立学”课堂,教师应该统一安排、合理设计,引导学生整理不同类型的问题,并且进行对比、分析、甄别、划分类型等。除了要在问什么方面引导学生,还要在怎样问方面引导学生,正确地引导学生提问和学习。基于“问学”,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数学实践中,能够感受到数学智慧以及人文精神。例如,在学习《认识倒数》时,学生就提出问题:倒数的定义较为特殊,没有用“叫做”或是“是”的字词,这是为何?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其意识到倒数是两个数间的关系,相互是对方倒数的两个数无法独立存在。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进行辩证性的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构建“立学”课堂,能够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突显出学生的学习。小学数学教师应该积极对教学流程进行优化,改变和优化学生的学习途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在“问学”的基础上,教师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的学习思路、方向、路径,用问题延伸学生的学习,提升学生提问的质量,增强学习的动力。“问学”课堂的构建,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丰富其思想情感,进而实现深度学习,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提出合理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学习,构建有灵魂、有深度的课堂,进而优化“问学”的效果。

猜你喜欢

问学数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问学模式在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让学生在课堂自然生长
从“问学”走向“学问”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课堂教学中“导问”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