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好说话:让“有感情地朗读”回归自然

2022-11-16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小学徐文静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阿妈学段感情

江苏省宜兴市张渚小学 徐文静

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活动之一,直接影响着教学成效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标提出,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审视当下的语文课堂,我们不难发现,“有感情地朗读”虽然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由于种种原因,学生呈现出各种各样的“朗读腔”。如何走出这些误区,让“有感情地朗读”回归自然呢?

一、误区:“有感情地朗读”不是为了让人起鸡皮疙瘩

平时听课,教师最怕见到的,就是学生在朗读时表情做作、语调夸张,“朗读腔”十足。更有甚者,教师点评道:“你读得都让我起鸡皮疙瘩了,真好!”“有感情地朗读”就是为了让人起鸡皮疙瘩吗?这司空见惯的“朗读腔”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评价不力,导致千人一调的“唱书腔”

新课标实施至今,大部分教师已经能在语文课堂上对学生的朗读提出一定的要求,但在评价时不能对照拟定的标准进行,常常以“很有感情” “读得很好”等笼统评价,导致学生看似有标可依,却不知如何达标。久而久之,学生朗读时就习惯性地眉头一皱、语气一扬、摇头晃脑,千人一调。

(二)没有理解,出现千篇一律的“念经腔”

随着时代的进步,诸多网站出现了人工智能朗读。输入任何一段文字,就能输出一种朗读声。这样的朗读音质佳、准确率高,偶尔听不要紧,但经常听就索然无味。确实,人工智能朗读没有思想,没有情感,无法让人感受语言文字的温度及韵味。

学生当中也有同样的现象,朗读时动嘴不走心,如小和尚念经般,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学生读所有课文同一语调,读所有古诗同一节奏,可谓千篇一律。

(三)刻意模仿,频显少年老成的“表演腔”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学生刻意地照搬就会出现少年老成的“表演腔”。我们常常会在网络上看到,低年级学生朗读《满江红》《将进酒》时,背得滚瓜烂熟,学得有模有样。儿童的天真、可爱,却荡然无存。

二、定位:“有感情地朗读”就是好好说话

新课标指出,“有感情地朗读”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由此可见,“有感情地朗读”目标指向了“自然”;重点是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方式是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的理解。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没有谈到任何所谓的技巧。

笔者认为,“有感情地朗读”就是好好说话:娓娓道来,让人听着舒服;声临其境,与作者产生共鸣;乐享其中,使自己获得幸福。教师的朗读指导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回归自然。

三、策略:让“有感情地朗读”回归自然

(一)对标评价促提升,让朗读娓娓道来

1.依据学段特点,因材施教

新课标明确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同时,我们发现,新课标中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提出了“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要求,但学段不同,要求的梯度有明显变化。如第一学段是“学习用”,第二学段是“用”,第三学段是“能用”。

如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雾在哪里》一文,朗读教学重点之一就是指导学生读好描写雾景的长句子。按照惯例,教师会在初读检查时,出示标好节奏的长句子,让学生练读。这恰恰是一种机械的指导。笔者在教学时做了以下处理:

师:谁来读读这句话?

生1: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师:怎么没听出停顿来呢?

生1:我觉得雾刚刚散去,所有的景物都迫不及待地露出来了。

师:有点道理,云开雾散,万物都急着出现呢!

生2:我认为不能太急,因为雾刚刚散去,不会一下子就变得清楚。

师:那你读给大伙儿听听。

生2:不久,大海/连同船只和远方,天空/连同太阳,海岸/连同城市,街道/连同房屋和桥梁,都露出来了。

师:他是怎么读的?

生3:他在“连同”的前面稍做停顿,再把后面的连起来读。

师:效果好吗?

生4:听他读,仿佛看到景物一样一样地出现,挺好看的。

师:瞧,每个人的理解不同,朗读就不同。你只要读出自己的感受,就会得到别人的认可。

同一个句子,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停顿也是允许不同的。针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扶”着他们“学习用”,但不要“框”着学。

2.对照文本特色,有的放矢

不同体裁的文本特征不同,朗读的基调和要求也不一样。朗读时,学生只有把握住这份情感基调,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是文质兼美的抒情文本,同时,还有一些介绍事物、说明事理的非抒情文本。比如,支玉恒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

师:刚才你们读的时候,强调了哪些内容?

生:我认为强调了“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远”,还有“三千五百年”。

师:概括为一句话,强调了什么?

生:主要强调了数字。

师:用数字来说明问题,最具体,一听就明白,所以写说明文时,举例、列举数字,是非常重要的写作方法。刚才读的时候,除强调了数字,还强调了哪些内容?

生:强调了“日夜不停地走”。

师:是啊,日夜不停地走啊,走啊,还得走三千五百年,多远啊!强调了数字和一些关键语句,那么表现的是什么?

生:远。

师:我们在朗读中,通过声调和语气的变化,强调了这些具体的数字和词语,就表现了远。

教师评价朗读时,关注文本特色,强调说明方法。这样的朗读评价自然流畅,使抽象复杂的知识变得易于接受。

3.根据课堂流程,循序渐进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提出,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要基于学生对文本情感态度的理解,循序渐进。

以《花钟》一课为例: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即可。评价朗读时,教师无须拔高要求,不必先声夺人。精读课文,真情流露为佳。当学生发现,文章用不同的语言介绍了花的开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选择朗读自己最喜欢的花,从而感受一天之内百花争艳的盎然生机,加深对关键语句的理解。背诵课文,熟读成诵为妙。从自由读课文,到选择喜欢的花朗读,最后配上音乐朗读,循序渐进地读了一遍又一遍,水到渠成地达成了背诵目标。

(二)引导想象出画面,让朗读声临其境

统编版语文教材从二年级开始,便逐步将“画面感”列为一种语文要素,从想象句子中较单一的画面,到想象静态或动态的画面。画面感,能把朗读者和听众带入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

以薛法根老师执教的《走月亮》一课为例:

1.画随文出

没有想象,平面的文字很难成为立体的语言。薛法根老师在执教时,引导学生根据文本,以“走”为线索,想象出了一幅幅充满诗意的画面。走月亮,走在了月光下,走在了溪水边,走在了田园间,走在了亲情里。

2.情随画生

画面出现了,无论画中人,还是赏画之人,都会随之产生独特的情愫。

师:最后,我和阿妈走到月夜里,我们一起读,有时——

生:有时,阿妈给我讲月亮的故事,……在我仰起脸看阿妈的时候,我突然看见,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

师:我突然看见什么?

(学生七嘴八舌)

师:为什么在我的眼里看起来是月亮牵着星星呢?

生:月亮很大,星星很小,就像妈妈牵着我的手一样。

师:同学们,妈妈牵着我,是用什么牵?生:手。

师:月亮用什么牵?

生:用月光来牵。

师:用月光牵,很浪漫,妈妈牵着你的手,手里面有什么?

生:温暖。

师:妈妈牵着你,她是用手来牵,更是用自己的爱,用自己的情。

师:我和阿妈不是走在月夜里,是走在亲情里。

3.调随情移

文中的三个叹词,一个“哟”,两个“哦”,并不起眼。学生却因为体会到作者情感的变化而读出了不同的语调、不同的味道。

师:读这样的文章时就要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的那种感情。这种感情还藏在一个字里面。哪个字感情最充沛?

生:哟。

师:表达了什么呀?

生1:惊喜。

生2:幸福来得太快了。

师:一下子就抱住了,对吧?真好,一起读这个字。

生:哟——

师:这是一个表达情感的叹词,感情很充沛。再来看,作者看到这些后,他还有一个叹词,读——

生:哦,阿妈,白天你在……新鲜的花瓣……

师:这个“哦”表示什么?

生:就是感觉心都软了。

师:会回忆白天和妈妈在溪边的情景,对吧?哎呀,一下子有了故事,心就软啦。哦,是一种心软的感觉。

(三)个性表达留童真,让朗读成为享受

朗读的重点不是“谁来读” “为谁读”,而是“为什么读”。在好好说话的同时,敞开我们的心扉,流露出内心的情感,保留自己的个性,享受朗读的快乐。

1.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笔者在执教《传统节日》一课时,看见一个学生选择读中秋节的句子,刚读完,他就红了眼眶。原来,他想起了幼儿园时的一幕:中秋前夕,妈妈突然来校参加做月饼的活动。当和同学一起尝着妈妈做的月饼时,他心里别提多激动了。这是多么珍贵的回忆,多么深刻的感受。

2.演自己适合的角色

教学《一匹出色的马》时,笔者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一个平时爱撒娇的小女孩争着扮演文中的妹妹,而一个稳重的男孩选择扮演睿智的爸爸。当“妹妹”扯着“爸爸”的衣角求抱抱的时候,我们的心都被这娇滴滴的语调融化了。

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

普通话不标准就不可以朗读吗?声音不好听就不可以朗读吗?朗读教学不是为了培养朗诵专家,朗读能提升人们的获得感、幸福感,给人以精神上的滋养。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学生朗读的形式就不受限了。疫情期间,有的学生在App上配音,有的学生天天读给家人听。课堂上,古诗可以唱起来,故事可以讲起来,童话可以演起来……

需要强调的是,笔者在本文中提出的只是指导策略,而非朗读技巧。在信息如此发达的社会,最不缺的就是技巧。炫技的朗读,只是让人起鸡皮疙瘩的虚情假意的表演;动情的朗读,才会让读者跟着作者感动,随着作品回味。

别把朗读想得太复杂,好好说话,让“有感情地朗读”回归自然,成为我们诗意的生活方式。

猜你喜欢

阿妈学段感情
最好的感情
放缓坡度 因势利导 激发潜能——第二学段自主习作教学的有效尝试
蜡梅一树绽放
积累真素材 表达真情感 彰显真性情——第三学段作文指导教学策略探索
感情工作
不分对错
感情强烈的叹号
为了失去
湖州试行普通高中学校学段制
阿妈·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