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随文练笔,让“读写深度融合”

2022-11-16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姜玉芹

小学教学研究 2022年31期
关键词:随文要素文本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 姜玉芹

随着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深入使用,一线教师对教材的编写体系有了一定的把握,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重读轻写现象,有的教师即便有了 “读写融合”的意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训练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精准把握教材“由读向写、读写融合”的编写意图,进行有针对性的随文模仿、随文补充、随文创造,有效促进“读写深度融合”,让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有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提升。

一、厘清“读写结合”的教材编排思路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统编版语文教材中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双线并行组建单元充分彰显了二者的统一。语文要素明确、指向读写融通、打通读写关联是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最大亮点。从中年级开始,每个单元的语文要素都围绕阅读与表达两个方面提示学习方向与要求,单元中的课文、课后习题、口语交际、语文园地中的相关内容,与单元语文要素均建立密切的联系。单元语文要素虽指向阅读与表达两个不同的方向,但内容前后勾连,如阅读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表达要素就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阅读要素是“体会作者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表达要素就是“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旨在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学习表达,并运用所学到的方法进行写作实战演练,学以致用,实现“读写深度结合”。统编版语文教材编排的另一创举是:在保留传统的单元习作之外,独具匠心地增设了习作单元。习作单元各部分学习内容之间能协同一致地服务于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内容设计上突显与单元课文、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习作单元的语文要素与单元习作的要求也前后联系,一脉相承,充分体现了统编版语文教材“注重表达、读写结合”的编排架构。总之,统编版语文教材按照“阅读与写作并重”的思路统筹编排,综合规划,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落实在各个年级的相关内容中,突出层次性与发展性。阅读与表达的训练目标有序、清晰,能力发展呈阶梯式螺旋上升,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梯度、有广度、有深度,稳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审视“随文练笔”的课堂教学价值

随文练笔,指在以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课程理念背景下,遵循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围绕单元语文要素的内容,教学一篇课文时,利用文本,在把握文章内容、体会文章情感、了解表达顺序、初步领悟基本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深入渗透写作意识,模仿迁移,进行练笔训练,促使言语实践中阅读与写作的有效衔接与深度融合。随文练笔,是阅读教学中“以写促读”的文字训练活动,做到读写齐头并进,实现语文课堂由以理解内容为中心到以落实语文要素为中心的语用课堂的快速转型。它是写作训练的便捷之径,也是实现“读写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语言运用是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从教学内容的甄别选定到口头表达的模仿训练,再到真枪实战的写作实践,有文本中具体典型的语言范式指引、练笔生发点的发掘,练笔有针对性,切入点小且易于操作。教师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的精妙,还让学生随文进行语言文字实践,通过由读到写的梯度跟进指导,让学生从简单的复述表达到模仿表达,再到水平略高的创造性练写,稳步深入推进,使学生阅读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均衡发展。随文练笔,很好地实现了统编版语文教材价值的最大化,在文本理解与迁移表达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让写作训练坡道起步,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构建和提升。

三、剖析“随文练笔”的课堂教学现状

真正的语文课堂,应是阅读与表达的同频共振磁场。有的教师仍把教学的着力点放在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上,没有围绕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利用教材的文本价值引导学生随文练笔,语言文字训练被架空,导致读与写不能真正融合。笔者反思课堂,剖析现状,认为原因如下:

(一)偏离文本,不知何处练笔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文本是开展随文练笔的主阵地。只有将文本内容理解与语言实践运用巧妙结合起来,才能让读与写相互渗透、深度融合。于永正老师强调: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不应游离于课文之外,要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依据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编排特点,教师只有用心走进文本,深入解读文本,理解文本内容,才能在教学中找到练笔的落脚点,为顺利、有效开展随文练笔做好充分的准备与预设。有些教师对教材一知半解,备课时不能真正走进文本、用心与文本对话,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囫囵吞枣,只注重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体会,发掘不到随文练笔的生发点,忽视对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忽略原生文本内容的教学价值,从而错失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良机。

(二)注重形式,为练笔而练笔

文本深度解读能为随文练笔提供有力的保障。有的教师在文本解读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但在引导学生随文练笔时,缺少正确方法的指导,使随文练笔流于形式。如在教学中发现了练笔生成点时,学生有话要说、有感想发,教师总是担心有限的课堂时间影响会教学任务的完成,让练笔草草收场,遏制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也有教师为了完成既定的练笔任务,会把随文练笔的内容固定化、模式化,要求学生在课文的结尾处抒发感受、续写故事,或者是在文本中任意一个地方发挥想象写画面,以此作为随文练笔的途径。这种单调、机械的练笔方式,缺乏针对性、灵活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固化了学生的思维。

四、实施“随文练笔”的课堂教学路径

统编版语文教材内容丰富,每篇课文都有学生习得语言的可取点,对有效开展随文练笔起着积极的推进作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踏实阅读之路,搭设表达支架,构建前后勾连、稳中有进的随文练笔训练体系。

(一)依托文本原态,随文模仿练笔

模仿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有天性,小学生学习写作也离不开模仿。随文模仿练笔是小学生学习写作的常用之法,也是必经之路。统编版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均是精选之作,是学生习得语言的典范之作,学生通过经常性、高频率的模仿,会逐渐把知识转化为本领,把方法转变为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选文生动有趣,文本中的经典语句就是学生模仿练笔的极佳范本。模仿词句,坡度小、难度低,是最常见也是最容易操作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轻松地根据句子特点展开模仿,既可以从根本上规范语言的表达,也可以打好更为扎实的写作根基,积累丰富的写作经验。

模仿段落练笔对促进“读写深度融合”有着深远、重要的意义。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具有明显的构段特征,如总分、分总等构段的方式,或是独具描写方法的段落。具有鲜明特点的段落,句与句之间都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交互性,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有特点的段落,发挥段落的表达价值,及时创造模仿契机,展开读写迁移训练。

当然,对文章篇章结构的模仿是随文练笔的更高水准。高年级学生在写作方面要达到更高的要求:文章要内容具体,感情真挚;要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也要言之有神。统编版语文教材中,层次清楚、结构明了的文本比比皆是,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反复读、认真思、用心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表达顺序,初步领悟文章基本写法。学生学习了谋篇布局、写人状物的方法,模仿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能联系生活实际轻而易举地完成练笔。这样的模仿,既减轻了学生的写作心理负担,也降低了随文练笔的难度与坡度;既巩固了语言表达训练,也凸显了随文练笔促进“读写深度融合”的作用。

(二)发掘文本留白,随文补充练笔

这里的“留白”,即文本中的空白,是统编版语文教材课文中经常出现关键、悬念等留有余地的地方。这些空白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发掘文本留白,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与生活经历随文补充练笔,打通读写迁移的又一通道。

如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第8自然段写主席的内心痛苦与艰难抉择,第9自然段写“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主席的一句批示,将儿子的遗骨永远地留在了朝鲜。作为一位父亲,在作出批示的那个晚上,主席度过了一个怎样的不眠之夜?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文本中这个感人至深的关键之处,让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写写那个不眠之夜:主席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他的心中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教师还可以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细节描写”,想象出主席遭遇的让人难以想象的经历。

也有的课文会在文末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尾,言尽意犹存,留给学生无限思考与遐想的空间。对于这样的课文,教师可以顺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指导学生大胆想象、合理构思、巧妙补充,用文字表达延伸课文的情节。

学生通过随文补充练笔,通过思考想象,填补文本留白,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增加了文本的情感温度,加深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学生准确把握课文主旨与课文形象,让文本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化、生动立体化,也实现了思维水平与写作能力的双线同步提升。

(三)拓展文本内涵,随文创造练笔

统编版语文教材的每一篇课文本身都蕴含着独特而真挚的丰富情感,学生进行深入学习、认真阅读理解文本后,情感上会与文本、作者产生一定的共鸣。“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水本无华,相荡乃生涟漪”,学生完全沉浸于文字时便会情动而辞发。

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父爱之舟》两篇课文时,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场景描写、细节描写来表达情感;在理解课文内容并把握文章的表达方法后,让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由作者表达的父母之爱,联想自己的日常实际;同时根据单元语文要素设计随文创造性练笔,要求学生试着通过场景的描述或细节的刻画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进一步延伸文本内涵,升华文本情感。

此外,改写转换文本也是随文创造练笔的常见形式。如在教学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牧场之国》一课时,教师根据文本清新诗意的语言特点,让学生用现代诗歌的形式来进行创意表达。这样的文体转换,虽然是将长文换成诗歌,但学生关注更多的依然是语言的外在形式,重视的是语言的生动优美,同样能提升学生的语言感悟与表达运用能力。

统编版语文教材中还有不少耳熟能详的诗词和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古诗转换成叙事的记叙文,把文言文转换成明白易懂、情节丰富的现代白话文。大胆改换文体,创意改写,迁移表达,激发学生学习诗词、文言文的兴趣,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统编版语文教材图文并茂、意蕴丰富,文中的字字句句都值得推敲、模仿、运用。教师要站在语言文字运用的制高点,从习得语言出发,努力寻找语言训练的触发点。在设计随文练笔训练时,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深入的品味,破译语言密码,直至迁移运用,促使学生言语表达素养的有效提升,真正打造能够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读写深度融合”课堂。

猜你喜欢

随文要素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提高小学生随文练笔水平的实践研究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快乐阅读
快乐阅读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