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学生朗诵古诗的切入点

2022-11-16葛畅

江苏教育 2022年65期
关键词:瓜洲诗眼平仄

葛畅

朗诵将无声的文字作品转变为有感情的音符,是一门运用声音、神情等方式将蕴含在作品里的思想感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并引发听者共鸣的艺术。教学古诗时,教师应从诗人、诗眼、诗律入手,引导学生全方位地感知诗文,感悟诗情深意。

1.走近诗人,体会诗人心志所向

古诗大多源于诗人内心世界的兴发之感。因此,只有走近诗人,代入诗人彼时彼刻的心志所向,学生才能在此时此刻读出诗人的诗情深意。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三下《元日》一诗为例,教学前,笔者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学习内容,特别是了解王安石创作这首古诗的背景。学生通过预习,虽然只是对学习内容进行了粗加工,但是已经为其在课堂上的“代入感”做了很好的铺垫。反之,如果把解读诗人放在正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则大大降低了学习效率。教学时,笔者适时引入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一诗,告知学生《元日》和《泊船瓜洲》分别是王安石变法前和变法失败后创作的作品,引导学生抓住《元日》中“春风送暖入屠苏”的“暖”字和《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字,体会随着诗人境遇的变化、心情的变化,古诗文所展现的大相径庭的艺术风格。将学习内容以“组诗”方式呈现,不仅使学生更为全面地感知诗人的心路历程,还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诗文字里行间所流露的真情实感,产生更强烈的同理心,从而为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奠定了良好基础。

2.抓住诗眼,体察古诗情意表达

通常情况下,古诗文中会有一个核心的词语,对理解整首古诗的情意表达起到关键作用,我们将这样的词语称为“诗的眼睛”,简称“诗眼”。诗眼是学生理解古诗的一把钥匙,找到了诗眼,就抓住了这首古诗的主旨。相应地,朗读不是漫无目的地读,而应是有指向性的,与其让学生一个词、一句话地去摸索、去琢磨,然后再概括和凝练这首古诗想要表达的精神品质,倒不如开宗明义,直奔主题,紧扣诗眼来展开朗读教学。前者看似在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进行探究学习,实则整个学习过程松散拖沓,非常低效。而教师通过让学生找寻诗眼、品读诗眼,进而带领学生充分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不仅使古诗教学直奔重点、聚焦难点,事半而功倍,还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条理分明、清晰可见。例如,教学六下《竹石》时,笔者引导学生找出诗中最能代表竹子精神品质的“坚劲”一词。紧接着,笔者以“坚劲”一词为中心展开教学,带领学生找出诗人通过哪些词语表现竹子坚劲的品格,为学生有感情地朗诵、感悟奠定了良好基础。

3.用好诗律,诵出古诗独特韵味

古诗文的美感,除了体现为其所承载的情意之外,还体现为朗诵时声音的轻重缓急。叶嘉莹先生在“谈中国旧诗之美感特质与吟诵之传统”讲座中谈道:“汉语语言文字最大的特点是独体单音。这种独体单音的语言特色,就很容易形成比较鲜明的节奏和对仗。”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收录的古诗大部分为近体诗,平仄是近体诗格律的核心因素。诵读古诗时,要想求得节奏上的和谐美,教师就不能忽视语调、韵律、节奏等因素。以六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教学为例,笔者对古诗内容标注平仄标识,并向学生讲解平仄声的朗读要领,让学生在品读中区分每个字的音强或音弱。随后,笔者重点引导学生朗读“黑云翻墨未遮山”的“翻”和“白雨跳珠乱入船”的“乱”等关键词,以使其准确地把握这首诗的快慢节奏。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读出了古诗的韵味,更有助于加深其对古诗内容和意境的理解,从而深刻体悟诗人的创作情感。

猜你喜欢

瓜洲诗眼平仄
孙 宝
楼船夜雪瓜洲渡
终究有一枚诗眼
瓜洲天生是个渡口,天生留不住人
诗眼
诗眼
回不去的瓜洲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瓜洲:大运河的那颗“纽扣”掉了
春天的马蹄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