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系列
2022-11-16□黄鑫
□黄 鑫
近年来各大省级卫视引进海外综艺节目承井喷之势,一时间电视台综艺频道充斥着同质化、模式化的同类型节目。无论是原来引进的节目还是新引进的节目,在收视率、话题度以及关注度上都呈明显的下滑趋势。浙江卫视《奔跑吧》在引进综艺节目中算得上影响力较为持久的节目,对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对《奔跑吧》系列节目的成功经验进行分析,再反思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总结由此得到的启示。
一、《奔跑吧》系列节目的创新
1.《奔跑吧》系列节目成功的原因
第一,制作播出平台优势明显。浙江卫视自身的收视基础和制作实力是节目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浙江卫视是内地三大省级电视台之一,在与湖南卫视和东方卫视的激烈竞争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节目风格。“抓品牌、上品位,主打娱乐纵贯线,展示人文素养,追求实时新闻”的亲民型台风为浙江卫视打下了稳定的观众基础。
第二,经济基础雄厚。在获得高额广告收入的前提下,浙江卫视启用大量资金聘请优秀的节目制作团队全程参与制作,保证了节目在拍摄流程、舞台效果和后期剪辑等各个环节的品质。
第三,舆论造势强大。媒体可以通过对内容的安排来左右人们对某件事情的关注度和意见。节目播出之初,受众对《奔跑吧》的关注大多来自传统媒体和互联网轰炸式的宣传。此时他们中的大部分处于一种被动状态,即无意识地接收媒体发出的宣传信息。电视娱乐新闻和报纸娱乐版面大篇幅报道了这一消息,微博也迅速被这一话题占领。在观众的期待中,《奔跑吧》从开拍到播出的较长时间内占据着各大社交媒体的头条位置,无形中为节目吸引来众多看客式观众。
第四,节目对观众产生吸引力。要让观众喜欢,首先就要有吸引力。在心理学中,吸引力是一种让人们沿着一定方向前进的力量。如何对观众产生吸引力,就要从观众需求入手进行研究。例如:如今人们普遍感受到生活和工作压力很大,那么就可以通过娱乐节目去减轻他们的压力,给他们带来愉悦,并且有强烈的代入感,这样节目就成功了一半。《奔跑吧》融入了很多小游戏,让嘉宾进行比拼,观众看节目里的嘉宾比拼,仿佛看见自己,产生较强的代入感,于是越来越喜欢这个节目,这样节目的收视率就提高了。
节目播出后,原本被微博话题吸引前来观看节目的观众对节目产生了强大的兴趣,开始主动分享节目,进一步提升了节目的知名度。
2.《奔跑吧》系列节目的创新举措
第一,节目定位上的创新。节目组从一开始就认为,只有赋予节目一个充满“中国味”的节目内核才能真正打动观众,产生较强的娱乐效果。不言而喻,《奔跑吧》系列节目只有加入独特的中国配方才能成功。节目组以“跑男”为起点,定位直指“继续奔跑”,强化了奔跑的概念,让观众看到的不仅是兄弟情,更是奔跑的精神。
第二,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从内容上看,《奔跑吧》系列节目不同于内地其他综艺节目,它既不借助故事煽情,也没有刻意展现明星的舞姿和歌技,它只是通过明星在不同情景下的游戏竞技展现自己的个性,带给观众欢乐,带动观众跑起来。同时节目气氛非常温馨,给观众塑造出独一无二的大家庭形象,一步一步看着他们成长,产生了陪伴式情感。
从形式上看,彩蛋等的精心设置让他们之间的情感得以升华,也使节目明星显得更加接地气,所有人玩在一起,没有距离,观众仿佛自己也融入进去。而且节目中各种有趣的游戏,如指压板、撕名牌、泥坑大作战、冰桶挑战等都是国内观众以前鲜见的游戏,特别是以撕名牌作为《奔跑吧》的经典游戏,刺激且紧张。
二、综艺节目存在的不足之处
1.缺乏优秀的综艺编剧
近几年,我国综艺节目在宣传时频繁使用“巨星加盟”“巨资打造”这类夺人眼球的词语,但是除了少量节目取得佳绩以外,其他都收效甚微。同时,一个新节目的出现受到了好评,立马无数相同形式的节目就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有些节目甚至连嘉宾、导师都照搬,让观众产生一种调错台的感觉。这种攀比模仿之风早已引起了行业内专业人士的关注,认为各个综艺节目之间盲目的攀比模仿无疑会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观众很快将厌倦这些博眼球的炒作方式,对形式雷同的节目感到乏味,他们也越来越关注节目内容本身的精彩性。因此,为了突出电视综艺节目的戏剧冲突性和好看性,综艺编剧的作用变得尤为重要。
2.缺少高水平的主持人
主持人是电视节目中最活跃、与受众交流最直接的人,也是承上启下、组织串联、传情达意的关键人物。在主持节目过程中,主持人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为电视有效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真人秀类节目的主持人作用更为特殊,不仅要带动观众的情绪,同时要掌控现场,保证节目的顺利录制。一名高素质的主持人在节目里能够发挥重要作用的话,一定不会让观众觉得乏味;反之,如果没有发挥出作用的话,他只是成了一名旁观者,甚至可有可无。
3.对目标受众定位不准确
《奔跑吧》节目对观众群体没有特定的要求,但往往这样,节目就难以满足所有观众的要求,众说纷纭,一些口味挑剔的年轻人会放弃观看这档节目。
综艺节目应准确定位自身的目标受众,优先满足目标受众的需求,以带动节目收视率的提高。
4.商业广告植入过多过硬
一些商家为了快速高效地打响品牌知名度,便要求栏目组在节目播出过程中加入大量广告元素,因此综艺节目广告植入越来越多。在不高明的硬性广告轰炸下,受众显示出愈来愈明显的烦躁和逆反心理,对各种营销信息表现得越发麻木和冷漠,最后甚至对节目产生抵触情绪。
过多商业广告的播出打断了节目的连续性,观众在观看节目时容易出现断片的情况,时间较长的广告也使得观众丧失观看兴趣,转而观看其他节目。
5.缺少自己的创新
有的引进节目刚开播时,观众可能会觉得非常新鲜刺激,但是后来大家慢慢了解到节目是从国外引进的,有的人在好奇心驱使下去看了原版,结果发现国内节目基本没有创新,主题和游戏都直接套用原版的内容,就会对国内版本的节目失去观看兴趣。
6.嘉宾成员变化过于频繁
也许是因为档期或者薪酬的原因,跑男成员变换相对频繁。韩国版跑男从开播到现在,常驻嘉宾的变化都是小幅的,但是《奔跑吧》系列节目的嘉宾变化相对较大,本来观众已经接受了这个新成员,但是随着常驻嘉宾阵容的改变,又要重新认识另一个,可能会产生排斥心理。好不容易观众嗑了CP,结果下一季一看又换人了,没有熟悉的梗和人刺激笑点,可能会有失落感。而综艺节目很多时候又恰巧需要整蛊出丑、开玩笑来制造笑点。所以新成员因为和别人不熟就觉得有点拘谨,互相都比较客气,所以没有了那种自然的感觉。
三、《奔跑吧》系列节目制作模式给引进综艺节目带来的启示
《奔跑吧》系列节目在引进版权的基础上进行了本土化创新,为电视节目开辟了一种新的制作方式。如今受众产生审美疲劳的周期缩短,电视娱乐节目形态的更迭周期加快,模仿和照搬已经不适于节目的长远发展。综艺节目想要跻身强者之列,就得不断超越原版、创新思路,做别人无法克隆的节目。在这个总目标指引下,《奔跑吧》等引进综艺节目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入公益元素,弘扬社会正能量
我国公益类的电视节目非常多,各大卫视可以多多吸取公益节目的优秀制作经验,来打造优质综艺节目。如同样是明星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可以在游戏中加入奖励,最后全部奖金都以获胜者的名义捐赠给社会福利机构。这种方式在向受众弘扬正能量的同时,通过媒体和明星的影响力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公益事业。节目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获得了社会效益,口碑也会得到很大提高。
2.嘉宾身份和气质等要契合节目
如今,很多节目花重金请明星参与来提升收视率。但在明星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应有严格的考量,人气只是其中需要考虑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嘉宾身份和气质等要符合该期节目的主题和风格。
3.引进的同时更需要自主创新
引进来的节目一度非常火爆,但缺乏后续创造力,甚至最后只能靠拼大牌明星维持其热度。这类节目现存的最大问题是,版权价格居高不下,请明星价格也动辄数千万元。可见,在引进国外优秀节目的同时,如果只是一味单纯地引进、照搬,那永远是在等着别人的节目推陈出新,吃别人的剩饭。我们应该在引进的同时自己多学习、多创新,壮大自己的力量,开发自己的新节目。引进永远代替不了自主创新,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学习是一条必经之路,想要别人认同,还需要自身打铁硬。
偶尔一两个引进节目的成功,并不能说明买入国外的版权就是买入了成功的法宝。电视人需下点功夫,找准节目的内核,让引进的综艺娱乐节目“落地生根”、做好本土化,观众才能真正买账。
4.跨媒体跨产业合作实现共赢
电视节目尤其是娱乐节目作为电视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其他文化产业息息相关的。明星通过娱乐节目提升人气,继而能创造出立竿见影的商业效果,比如带动其歌曲或影视作品的关注度。例如邓超在《奔跑吧》系列节目播出后人气再涨,事业发展迎来第二春。
电视与电影、音乐、游戏等结合起来,形成产业链,在跨产业、跨媒体合作中实现共赢,形成良性循环。电视节目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在文化产业的共同发展中得到了进一步显现,而不仅仅体现在收视业绩和广告收入上。
四、引进类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策略
真人秀,也称真人实境秀、真实电视,多指在规定的情景中,按照预定的游戏规则,为了一个明确的目的,做出行动,同时被记录下来而做成的电视节目。还有人把它定义为特定虚拟空间中的真实故事,以全方位、真实的近距离拍摄和以人物为核心的戏剧化的后期剪辑而制作成的节目。近几年《爸爸去哪儿》《真正男子汉》等现象级节目的热播更是让真人秀这个节目类型得到了受众前所未有的关注。但是往往是一档节目的热播,带来的却是争相模仿,而不是自己去创作。其实,国内的真人秀节目还远远没有发展成熟,很多东西也只学到了皮毛而已。例如:真人秀最重要的“真实性”被忽略,有的节目为了提高收视率而编造故事脚本,请编剧“编”、演员“演”,标准就是越曲折离奇越好。所以,我们的真人秀还有很多发展进步的空间。
五、《奔跑吧》系列节目给我们带来的启发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很多人选择通过网络新媒体来看节目,传统的电视行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如何实现节目的创新,就成了一个重大课题。目前看来,无疑是受众定位准确的节目更受欢迎,如《金牌调解》《明星大侦探》都是进行了广泛的市场调研,精准定位节目受众,掌握了受众需求,所以受众才喜欢看。既然受众定位准确的节目如此受欢迎,那不妨进一步细分。
在媒体发展进程中,受众需求是支撑每一个创新和进步的最重要的内驱力量。电视节目的创新,也必须在充分了解受众尤其是特定受众群对节目的具体要求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这就要求电视媒体人增强受众意识,进行受众细分,培养更多的主流受众。细分受众,可以基于受众接收信息时的行为,也可以基于消费心理来进行细分。
为特定受众定制的节目出现后,必然能够带动电视节目的发展,给电视产业打上一剂强心针。
六、结语
从海外引进节目版权,受益最大的是国外电视机构以及版权销售商,所以引进海外综艺节目版权只是确定了节目的基本框架和模式,想要将其制成有持续吸引力的节目,还需要打造自身特色再结合目标受众需求为节目塑造一个灵魂。在引进海外综艺的井喷时期,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抵制,也不是一味地接受,而是持续创新,加入中国配方烹饪出自己的中国味道,最后再将正宗的“中国制造”输出海外,获得更多的收益,不仅让中国观众喜欢,也让国外观众认同。
电视节目要主动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好节目的价值引领作用;贴近火热现实生活,挖掘展示思想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动创新创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注普通群众,避免过度明星化;坚持健康的格调品位,坚决抵制低俗和过度娱乐化倾向;切实加强管理和调控,引导节目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