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电视剧如何在国际传播中“讲好中国故事”

2022-11-16徐龙稷

记者摇篮 2022年6期
关键词:文化

□徐龙稷

怎样在全球化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富有效率地开展跨文化传播,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时代议题。虽然学术界就此开展了深入探讨,但绝大多数研究缺乏跨文化接收端(或传播渠道)的实践资料。因此,从传播而非文本视角入手,分析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策略至关重要。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内涵

2013年8月19日,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首次提出“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不仅需要“讲好中国人民的故事”,而且需要清晰讲述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中国基本国情、文化积淀。同时“讲好中国故事”需要全程贯彻“讲形象、讲事实、讲情感、讲道理”的原则,清晰阐明中国的想法,说服人、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让正确的声音先入为主进入国际社会,覆盖各种奇谈怪论、负面舆论,助力新型大国关系建立,引导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二、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成就

随着整个国产影视剧行业力量的增强、水平的提升,以中国特色、中华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国产影视作品尝试以更加从容的姿态迈向国际舞台,国产电视剧“出海”成为突出的文化现象。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与国际接轨之后,电视剧的播出平台、作品题材、海外观众群体也发生着较大的变化,彰显了国产电视剧“走出去”的自信。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神雕侠侣》在东亚、东南亚等儒家文化圈热播,传递了中国优秀文化;再如,《乔家大院》引发海外收视热潮。

21 世纪以来,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推出“走出去”工程,强调以广播影视为媒介,塑造中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国产电视剧品质日益提升,“出海”多年的古装宫廷剧、武侠剧、历史剧向世界展现古老的东方美学与文化魅力。《武媚娘传奇》《花千骨》《扶摇》《延禧攻略》《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均在海外地区获得了良好反响。2018年,菲律宾国家电视台成功搭建“中国剧场”,播出《西游记》《鸡毛飞上天》等影视作品,备受当地观众热议。

近几年,制作精良、主题鲜明、贴近现实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开始崛起,在海外的影响力持续攀升。比如,关注亲情回归的《小别离》、关注都市情感的《欢乐颂》、聚焦脱贫攻坚的《山海情》、讲述30多岁女性励志故事的《三十而已》等将视野聚焦在大时代下的“小人物”上,不仅获得了本国观众的赞颂,而且获得了海外观众的认可。仅《三十而已》就在全球超过100个国家、地区播出,获得了颇高的收视率、点击率,并被越南等国家购买了翻拍权;《媳妇的美好时代》《北京青年》《老有所依》等现代剧曾被作为“国礼”带出国门,向国际社会展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独有魅力,为中国文化输出作出了有力的贡献。

国产电视剧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自始至终没有忘却传播、弘扬优秀中华文化的社会职责,竭力通过古装、现实题材、谍战等多种类型的作品向国际展示中国精神、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不断提升的海外口碑、不断增加的国际合作,也集中反映了中国影视剧制作能力的国际水准以及新时代中国电视剧制作者的文化自信,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影响力。

三、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问题表现

《甄嬛传》《西游记》《延禧攻略》等电视剧在海外热播,说明了中国电视剧“讲好中国故事”的可能性,但其也存在人物形象塑造平面化、故事泛化等问题。具体如下:

1.人物形象塑造平面化

当前一些电视剧倾向于塑造平面化、符号化、完美化的人物形象。具体表现为人物刻画非黑即白,缺乏复杂性以及转变过程,导致人物形象过于单一,背离了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初衷。更为严重的是,部分创作者完全不考虑剧情逻辑,肆无忌惮地“注水拉长”或“偷工减料”,导致观众无法理解人物形象。

2.制作模式问题

当前,观众期望观赏更多优势国产剧的需求与国产电视剧“优少劣多、量多质劣”的现状之间的矛盾逐渐彰显,虽然每年我国电视剧佳作很多,但与总产量相比仍然偏少,“打开电视看雷剧”现象并不鲜见。这一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电视剧从业者基本选择“整体写作、整体拍摄、整体播映”的“三整”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创作者与群众基本无互动。即便部分电视剧主要创作人员认真研究了观众喜好,但“今年写作剧本、明年拍摄制作、后年投入播映”的方式也导致内容滞后。

3.故事泛化

目前中国电视剧也存在价值观单一、同质化表达、创意缺失等故事泛化问题。多数电视剧过分看重市场盈利,忽略了多元性、深刻性的故事表达,导致电视剧中中国文化、中国精神相对缺失。具体表现为:电视剧类型多为市场需求量大的仙侠剧、偶像剧,前者结构框架类似、抄袭事故频出,过分注重背景的架空、特效技术的应用,极易使受众产生审美疲劳;后者与韩国电视剧、日本电视剧模式相似,反映了故事原创力、内涵深刻性方面的缺失。

4.切入点选择不当

国外民众认知度最高的中国元素为“熊猫”“长城”“孔子”“功夫”,对我国民众熟知的哲学观念、人文观念、艺术形态认知度较低。上述现象的形成,不仅与相关文化符号传播不畅有关,还与电视剧在讲述中国故事时不了解海内外文化差异、切入点选择不当有关,产生观看内容与受众体验的脱节。

四、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讲好中国故事”的策略

1.塑造立体而生动的人物形象

电视剧国际传播对中国故事的讲述并非单一方向,而是需要把控好“供应方”“需求方”两个方向。即在讲好自身故事的同时,寻找中国故事与观众兴趣相契合的点,使其顺利切入观看者思维模式,引发情感方面的共鸣。特别是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应贯彻真实性原则,尽可能贴近人性,打造具有中国思维的特色人物,规避单一化、平面化、符号化、标签化的人物形象。特别是在古装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中,应注重细节的挖掘,保证传统文化的正确呈现。

中国故事并非仅可依靠古装剧讲述,现代中国人物形象也值得电视剧关注,例如:《媳妇的美好时代》《我的前半生》之所以热播就在于刻画了现代社会普通人物形象。

2.优化创作模式

根据我国电视剧国际传播要求,在电视剧创作时,可以在保持本国特色的同时,引入国际常用的“边写、边拍、边播”的“三边”创作模式,直接对接市场,接受观众的评价或批判,根据观众的反馈意见进行剧本修改、剧情走向调整、人物角色调整甚至故事结局改变。一般来说,“三边”创作模式对应的为“周播剧”,将剧情策划与写作、电视剧投资与制作、电视剧播放安排与收视率紧密联系起来,利用现代大数据技术实时分析,根据收视数据允许收视率较高的电视剧持续播出,收视率较低的电视剧则被停播“腰斩”。或者将电视剧的筹拍周期设定为两年半,由电视台或编剧负责确定主题,由制片人、导演、编剧共同策划剧本。在电视剧开始拍摄时,编剧完成三分之一的剧本,后续三分之二的剧本则根据拍摄进度边拍摄边写作。与此同时,将已写好的部分剧本发到网上,或者召开观众座谈会,征求观众的意见,进行改进,保证电视剧内容与观众兴趣喜好相契合。在这一模式中,编剧、制片方形成了互惠双赢的同盟关系,广告方也会根据观众反馈、收视数据调查确定广告投放量,激励编剧精心创作剧本,提高电视剧品质。

3.注重故事内涵的深刻表达

较之传统电视剧单一线性结构来说,碎片化、跳跃性的叙事方式具有更加突出的传播效果。因此,中国电视剧制作方应主动摒弃单一事实、观念灌输的创作手法,脱离无营养的娱乐性,而是坚持艺术创作初心,弘扬中国元素与中国式美学,如徽式建筑、剪纸、竹海、镖局、杂技、舞蹈、神话等,凸显中国特色。比如,《延禧攻略》就大量使用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绒花、刺绣华服等,细节精湛,体现了精致而古典的东方民族色彩,成为国际传播中大受欢迎的作品。再如:2014 年根据真实案例改编的《湄公河大案》作为主旋律影视创作的佳作,成为新的历史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相较于《黑冰》《黑洞》《公安局长》等刑侦剧而言,《湄公河大案》讲述的是中国警察在国际舞台施展拳脚、捍卫国家尊严的故事。讲述军事与谍报人员境外冒险经历,是好莱坞国际传播的主要类型,如《碟中谍》系列、《007》系列。《湄公河大案》不仅清晰表达了基于主权平等的国际合作原则,展现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而且情节设置合理,情节与主人公高野(王千源饰)的性格紧密结合,合情合理地叙述了一位英雄的成长经历。从情感表达上来看,该剧以高野夫妻之间因思想偏差而导致的情感波动为重点,避开了多角关系引发的情感纠葛或情感驱动人物行为转变,进一步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堪称“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4.准确把握观众兴趣

为了准确把握观众兴趣,中国电视剧制作者应定期进行海内外市场调查,根据调查结果,结合自身情况,进行电视剧内容与形式的调整,使中国故事讲述具有更广阔的国际视野。比如: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跨文化传播作品——1986 版电视剧《西游记》(由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出品),已成为在海内外热播的大众文化经典,文化影响力甚大。而由海外公司制作或改编的面向海外受众的《西游记》题材电视剧影响力有限,多在东南亚及欧美的华人群体中传播,如2001年由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制作的迷你剧《The Monkey King》。有的虽然热播,但是作品中大量植入了欧美文化元素、价值观,背离了原著。因此,可以从中国古典文化以电视剧形式向国际传播入手,综合考虑内容变异、传播形式、商业元素等因素,开展针对性强的实践,填补这方面的空白。

比如对美国某频道播出的中国功夫类型电视剧《Into the Badlands》进行调查可知,作为“美版西游记”的代表,原型为唐三藏的剧中人物成为一名快刀客,原型为孙悟空的剧中人物则变成一名身负异能的男孩,该电视剧在故事讲述、文化表达方面均获得了欧美观众的认可,在欧美主流影视评价网站IMDB 上也获得了8.1 分的高分评价。通过对该电视剧进行分析可知,欧美观众对电视剧剧情有较高要求,认为该电视剧剧情表现较佳,无明显逻辑漏洞,且武术场面精彩绝伦。但是在角色设定方面,部分观众无法认同主人公Sunny冷酷的形象,认为其适合担任炫技的配角,而非电视剧主角。这也给我国电视剧制作者一定启发,在后续电视剧制作过程中,制作者应从剧情与主人公情感表达衔接入手,推动武术等中国特色表演艺术与中国文化元素的有机融合,提高中国电视剧国际传播力。

5.推进影视译制业务

比如: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为推进大文化传播,重点推进影视译制业务。“中国剧场”模式得到充分肯定,其在非洲、亚洲、欧洲、拉美等地区加快推广这一模式,为中国影视作品走出去搭建常态化播出平台。同时,优质高效完成国家级影视译制工程的任务项目。依托影视译制,广泛开展汉语推广、媒体活动等文化传播业务,强化“全媒体、大文化”业务格局。

五、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剧因内容通俗易懂、传播便捷高效的特点,成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在互联网时代电视媒介、视频网站媒界地位持续提升的背景下,电视剧成为国内外观众重温、体验中国文化的首选路径。因此,中国电视剧应围绕“讲好中国故事”这一核心任务,持续提升跨文化传播力。在文化交流过程中进行自身主体价值观念的“锚定”,充分发挥电视剧在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主体建构中的重要媒介作用。以创造性的发展,激发全民文化创新的活力,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使中华民族最优质的文化基因深植于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以具有国际传播的思想价值和感召力让世界感受到更加立体、鲜活、充满历史底蕴又与时代同步的中华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在国际、国内影视剧市场交流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国产电视剧国际传播迎来了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遇,也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更多的挑战。海外观众基数庞大、国际市场规模巨大,国产电视剧行业势必需要掌握更加现代化的制作技术、筛选更具特色的文化符号、创作更加新颖的主题内容并制定覆盖面更广的传播策略。

猜你喜欢

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窥探文化
谁远谁近?
繁荣现代文化
构建文化自信
文化·観光
文化·観光
和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