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在肱骨髁间骨折治疗中应用的临床分析
2022-11-15冯颜杰
冯颜杰
(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对骨折患者来说,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治疗措施以及康复训练措施十分重要,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近些年来,随着临床技术的不断发展,骨科相关理论趋于完善,材料及手术方式也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因此对骨折患者进行康复安全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1]。肱骨是人体中较为粗壮的骨骼,对上肢及肩胛骨具有连接作用,承担人体上肢运动功能,肱骨髁间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具有较高的发病风险,其成因多是由交通事故、突发事件等导致暴力冲击肱骨髁间,从而引发骨折,发病后将损害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2]。该疾病因为肘关节解剖结构相对复杂,并且骨折碎片较小,所以相比其他骨折疾病,治疗难度较大。临床对该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通过手术方式处置骨折位置,改善病灶处结构状态。同时采取合理的运动康复措施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其中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来说具有积极意义[3]。基于此,本研究以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在肱骨髁间骨折治疗中应用价值,分析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开展意义,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为我院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男、女例数分别为21例和9例;年龄25-71岁,平均年龄为(42.34±12.35)岁;骨折AO分型:18例患者为A型骨折,9例患者为B型骨折,3例患者为C型骨折;发病至入院时间平均为(7.52±2.03)小时;患病位置:左侧17例,右侧13例。(1)纳入标准:①经临床检测,确诊为肱骨髁间骨折患者;②患者思维意识清晰,能够做正常沟通交流,就诊期间具备较高配合积极性;③患者个人资料、既往病史信息等均能够完整采集;④经与家属及患者沟通,在其明确知晓研究内容后,自愿同意参与;⑤无手术禁忌证,生命体征稳定者。(2)排除标准:①合并开放性创伤、传染性疾病及重度感染性疾病者;②患者思维意识不清,存在视听功能障碍,无法做正常沟通交流者;③合并其他类型骨科疾病者;④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既往有病史或处于发病期患者;⑤肝功能、肾功能、免疫系统功能、凝血系统功能存在不同程度异常,不适宜采用手术方式进行疾病治疗者。
2方法:首先对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进行评分,根据《骨折患者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展开全面评分,满分为100分,评分区间:(1)71-100分之间表示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具有安全性;(2)41-70分表示患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需要慎重,可能存在风险;(3)0-40分表示患者肌肉等张收缩为主,不宜进行运动康复训练。表1为骨折患者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分别在术后第3天、术后半个月、术后1个月、术后1.5个月、术2个月以及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决定患者是否进行运动康复训练。
表1 骨折患者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
持续被动训练(CPM)训练方法:使用设备为肘关节持续被动训练机,对分数≥71分的全部患者实施持续被动训练,每天进行1次,每次时间为2小时。初次训练阶段需要合理控制角度,其角度需要小于测量屈的度数,同时要大于测量伸的度数,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结合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将患者不存在明显疼痛感作为主要标准,每天运动从慢变快,初始阶段循环周期时间设置为3-5分钟,可以结合患者病情恢复情况逐渐缩短到30秒,之后逐渐增加肘关节的活动范围[4]。其次,对分数≥71分的全部患者实施关节活动训练。运动方式为主动运动、肘力运动和抗阻训练3种,需要借助上肢关节活动器、肘关节活动器以及腕关节活动器进行康复训练,除此之外可能还需要使用哑铃、棒操等器材进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为摸高训练、旋转门把手训练、拧毛巾训练以及拎物品训练等。引导患者合理使用患侧上肢,逐渐增加其肌肉量,提高肘关节的活动度。关节活动训练及日常活动训练均需要在治疗师的指导下每天训练1次,每次用时为30分钟,训练强度以患者存在轻微疲劳感,通过12小时休息后疲劳程度明显减轻为主,同时要确保不会出现关节疼痛或肿胀等不良反应。该项训练的主要原则为逐渐牵伸挛缩与粘连纤维组织。行训练期间,加强对患者心理状态、诊疗依从性等方面引导,给予其鼓励,举例同疾病案例引导其了解疾病、明确康复训练实施意义,联合家属为患者构建舒适的诊疗环境,充分给予患者关心及关照,改善其情绪,使其心理状态保持稳定;调整患者饮食结构,充分补充营养的同时,保持营养摄入均衡,同时向患者阐述调节饮食结构对其术后恢复及疾病康复等方面影响性,引导患者遵循饮食表进行健康饮食,改善患者机体状态,提高其机体健康水平。
3观察指标:肘关节活动度相关指标[5]:经过测量可知患者屈曲度为150°-0°,伸展度为0°,屈曲活动度<120°,或者伸张活动度未达到0°,则可以对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治疗。对患者手术前、术后6个月以及术后1年肘关节功能评分进行记录。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评估标准:主要内容包括疼痛程度,占45分;运动范围,占20分,关节稳定性,占20分,关节功能,占25分,满分为100分。分为下述指标:优为95-100分、良为85-94分、可为50-84分、差为<50分。术后1年观察全部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常见的并发症包括异位骨化、骨折难以愈合以及肘关节僵硬。生活质量量表评测患者治疗前、治疗后躯体功能、社会功能、情绪状态、物质生活、一般感受等项,分值100分,得分接近满分者生活质量更为良好。自理能力使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进行评测,对患者进食(最高分10分)、沐浴(最高分8分)、穿衣(最高分10分)、如厕(最高分10分)、床椅移动(最高分15分)、装饰(最高分5分)等项进行评估,高分者自理能力较好。治疗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满意度进行汇总。
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x2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5结果
5.1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情况:对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71分的患者进行上肢CPM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日常活动训练。术后3天20例患者经过评分分数>71分,进行康复训练,术后半个月22例患者分数>71分,术后1个月24例患者分数>71分,术后1.5个月28例患者分数>71分,术后2个月全部患者均开始进行上肢CPM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以及日常活动训练。
5.2肘关节功能评分:术前对30例患者进行MEPS评分,全部患者分数<50分,术后1年全部患者得分>85分,各类型患者术前及术后得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MEPS评分对比(±s,分)
表2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MEPS评分对比(±s,分)
注:*表示同术前进行对比,P<0.05
AO分型 例数 术前 术后6个月 术后1年A型 18 22.5±6.6 97.2±2.3*98.8±1.0*B型 9 15.7±4.3 92.5±2.2*95.3±4.1*C型 3 11.2±1.8 88.9±7.3*90.3±5.5*
5.3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1年全部患者骨折均骨性愈合,1例C型患者存在异位骨化,但是对关节活动未造成较大影响,不存在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
5.4生活质量:术前对30例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分,全部患者分数<50分,术后采用生活质量对患者生活质量再次进行评测,结果术后患者评测得分高于术前,得分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测(±s,分)
表3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生活质量评测(±s,分)
注:*表示同术前进行对比,P<0.05
AO分型 时间 躯体功能 社会功能 情绪状态 物质生活 一般感受A型(n=18) 术前 67.22±2.18 65.91±3.27 65.46±2.90 62.18±2.54 63.89±3.06术后 78.36±2.57* 79.63±3.10* 77.32±2.17* 75.45±3.06* 77.42±1.60*B型(n=9) 术前 65.30±2.79 62.68±3.54 64.71±2.43 65.50±2.79 64.34±2.36术后 77.45±2.43* 76.67±2.51* 77.43±2.20* 75.89±3.25* 76.54±2.12*C型(n=3) 术前 63.36±3.52 62.58±3.10 64.47±2.92 63.94±3.16 64.12±2.67术后 76.22±2.12* 75.45±2.08* 76.89±2.25* 75.85±2.04* 76.36±2.99*
5.5自理能力评测:术前、术后评测患者自理能力,评测后得分比对,术后患者自理能力比较术前自理能力得到明显提高(P<0.05)。见表4。
表4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自理能力评测(±s,分)
表4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术前、术后自理能力评测(±s,分)
注:*表示同术前进行对比,P<0.05
组别 时间 进食 沐浴 穿衣 如厕 床椅移动 装饰A型(n=18) 术前 4.12±1.03 3.23±1.12 3.92±1.23 4.01±0.75 5.87±1.32 1.42±0.29术后 8.09±0.27* 6.05±0.32* 8.34±0.85* 8.53±0.71*12.48±0.58* 3.48±1.10*B型(n=9) 术前 3.20±0.75 2.94±0.54 3.03±0.48 3.15±0.35 6.36±1.42 1.32±0.15术后 7.94±0.52 6.87±0.43 7.21±0.25 7.81±0.12 13.22±0.93 3.18±0.09 C型(n=3) 术前 3.05±0.23 3.03±0.09 3.54±0.12 3.73±0.20 6.34±0.94 1.20±0.29术后 7.42±0.18 6.75±0.10 8.63±0.08 8.56±0.13 13.67±0.38 3.17±0.15
5.6治疗满意度:问卷调查方式汇总患者治疗满意度,经统计,不同肱骨髁间骨折类型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均具备较高治疗满意度。见表5。
表5 30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治疗后满意度统计(n,%)
讨 论
肱骨髁间骨折在临床骨科中属严重损伤性疾病,骨折发生后,将对患者肘关节运动功能造成影响,引发关节功能障碍,同时伴有剧烈疼痛、关节肿胀、皮下淤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患肢运动功能[6]。相比其他骨折疾病,肱骨髁间骨折均治疗难度较大,如未能及时救治,疾病致残概率较高,且并发症、后遗症类型多样,具有较高治疗难度。临床对肱骨髁间骨折的治疗以手术方式为首选,通过手术,能够对骨折端进行准确复位,调整患处骨骼状态,经由固定,可使患肢骨骼结构稳定性得以提高,改善患者患肢运动功能,疾病所致不良影响及危害性等均能够得到充分抑制及明显改善,由此使骨折端愈合得到促进,对肱骨髁间骨折具备明显治疗作用。近些年来,康复医学得到了临床的广泛应用,康复医学作为促进患者疾病康复的一项技术,以预防、诊断、治疗、训练等方式干预人体功能障碍,对患者疾病康复具有正向影响作用,同时能够有效管控疾病对其他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性,随着医疗领域不断发展及进步,康复医学对提高骨折患者功能疗效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因此对骨折患者进行正确合理评价意义明显,评价内容不仅局限于周围软组织受损程度、治疗的有效性及合理性,还需要涵盖治疗方法对骨折及患者康复带来的影响,以及不同时间发生的各种程度不一组织受损的修复效果等[7]。
因此,临床需要对上述复杂且互相影响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全方位进行评价,达到量化的效果,为每一名患者制定针对性的、合适的运动康复方案,采取个性化治疗措施,才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功能疗效,促进患者康复[8]。创伤骨科的主要目标在于对创伤原因进行分析,明确其发展情况,以此为基础展开运动康复治疗。对患者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的肘关节僵硬并发症发生风险较高,并且创伤程度越严重,康复难度也越大。骨折部位周围软组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还具有稳定骨折的作用。相关解剖学研究显示,肌肉和骨膜之间血管网吻合十分丰富,暴力因素导致的肌肉受损时骨折端血供受到破坏,进而对骨折愈合形成阻碍[9]。除此之外,软组织严重受损、受到感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瘢痕,发生挛缩后,将会对患者关节功能造成影响,同时也会导致肢体肿胀严重,康复运动治疗较早或者过于剧烈都会导致病情严重,无法有效控制炎症。所以采取及时合理的康复运动治疗十分重要。如果患者存在肌腱受损、周围神经受损、或者血管受损的情况,修复后康复运动需要对其特点进行全面分析。并且手术也具有一定的有创性,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提高操作水平也可以缓解创伤,为术后康复奠定基础[10]。本文通过对骨折稳定性、规定可靠性及软组织完整性三方面展开分析,深入分析不同患者不同阶段发展情况,总结各个因素的联系。对肱骨髁间骨折患者使用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明确康复治疗时间及方法。根据本次研究结果可知,各类型患者术后MEPS明显提升,术后1年全部患者得分>85分。患者在接受治疗后,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同时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患者治疗后自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患者接受治疗后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具备较高满意度。该结果也表明,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指导患者进行针对性术后康复训练具有安全性和有效性,开展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分后,能够使手术治疗效果得到充分提高,且术后康复训练的临床干预作用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引导患者保持身心状态稳定,以此使手术对疾病治疗功效得到显著提高,有益于其术后恢复,同时使疾病影响性得以减轻,改善其生活质量,使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得到促进,具备积极影响及明显干预作用。
综上所述,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表进行评估并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措施效果理想,有助于提高患者术后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