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智龙治疗脑病经验

2022-11-15杨秀娟卢轩张智龙

河南中医 2022年1期
关键词:神机髓海调神

杨秀娟,卢轩,张智龙

天津市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天津 300120

《医林绳墨》曰:“头为诸阳之首,位高气清”[1]。凡外感邪气,或内生病邪,侵犯巅顶,蒙蔽清窍,可出现头痛、眩晕、昏迷、癫狂、痴呆、中风、不寐等病。脑病的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症状千变万化,在诊治上具有一定的难度。张智龙教授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中国首届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天津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师承指导老师。张教授临床经验丰富,在中医治疗不寐[2]、卒中后睡眠障碍[3]、麻木[4]、皮肤病[5-6]等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张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认为脑的生理特点为“宜实宜满,宜清宜静”[7],脑的病理特点为“髓海空虚,空则神浮,虚则邪害,浊邪害清,元神受损,神机失用”[8],治疗脑病,应以“清”“养”为原则。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张教授治疗脑病经验总结如下。

1 脑之生理,宜实宜满,宜清宜静

明代李时珍言:“脑为元神之府”[9],脑为人神之所居,清窍之所在。《素问·脉要精微论》云:“头者,精明之府”[10],指出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是大脑的生理功能,清代汪昂在《本草备要》中指出“人之记性,皆在脑中”[11],只有脑主神明功能正常,才能精神振奋、意识清楚、机灵善变、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脑的生理功能与其形体特点密切相关。《素问·五脏别论》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此六者,地气之所生也,皆藏于阴而象与地,故藏而不泻,名曰奇恒之腑”[12],其形态中空与腑相似,却可贮藏精气,功能与脏相似,故称为奇恒之腑。脑居于颅腔之中,形态中空与腑相似,故宜实;内涵脑髓,是精髓和神明汇集发出之处,《灵枢·海论》云:“脑为髓之海”[13],《素问·五脏生成》云:“诸髓者,皆属于脑”[12],贮藏精血,功似五脏,故宜满;脑为人身精髓气血阴阳之总会,五脏六腑之精微皆上注于脑,以成七窍之用,脑为髓海,依赖肾精发育形成,并受后天之精充养,肾中精气充足,水谷精微充盛,骨髓充盈,上注于脑,则神志清明。因此,张教授认为,脑的生理特点为“宜实宜满,宜清宜静”。

2 脑之病理,脑病易虚,脑病易闭

“脑为髓之海”,依赖肾精发育形成,并受肾所藏之精濡养。肾中精气足,骨髓充盈,上注于脑,则神志清明;若年老体衰或劳倦内伤,致肝肾亏虚,肾中精气亏虚,不能生髓充脑,脑髓空虚,神无所归,神机失用,发为脑病;五脏六腑之精皆上荣于头,以成七窍之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失常,饮食水谷不能化生气血,气血亏虚,无以生精益髓,脑髓空虚,神无所养,神机失用,发为脑病;脾失健运,聚湿生痰,痰浊内盛,痰蒙清窍;或肝郁气滞,血液运行不畅,血瘀脑脉;或肝肾阴亏,阴不敛阳,肝风内动,挟痰上蒙清窍,浊邪害清,元神受损,神机失用,发为脑病。因此,张教授认为,脑病的病理特点为“髓海空虚,空则神浮,虚则邪害,浊邪害清,元神受损,神机失用”。

3 脑病之治,非养不实,非清不开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治病必求于本。”[14]故治疗脑病当从脑的生理病理特点出发。从生理上讲,脑为奇恒之腑,宜实宜满;脑为元神之府,宜清宜静。从病理上讲,髓海空虚,浊邪害清,元神受损,神机失用。张教授认为,脑为髓之海,非养不满,脑病易虚,非养不实;脑为元神之府,非清不静,脑病易闭,非清不开。脑病易虚易闭,治疗应以“清”“养”为原则[15]。髓海空虚、痰瘀闭阻、神机失用是脑病的病机关键,本虚标实、虚实错杂,治疗应辨证论治,依据病情虚实之偏重,养精益髓补其虚,清浊开闭泻其实,或攻补兼施,补虚不碍邪,祛邪不伤正。

对于中风,张教授提出:①风中脏腑,治宜分清闭脱:脱证宜重灸神阙、关元,益气固脱、回阳救逆;闭证宜雀啄灸水沟,泻内关、风池、太冲,十宣放血,以平肝熄风、开窍醒神。②风中脏腑,以调理脏腑为先:风痰瘀阻者,以祛除痰瘀为主,方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另给予针刺丰隆、血海,化痰祛瘀而通络,精血不足、阴虚风动者,方用镇肝熄风汤加减,另给予针刺太溪、足三里以补肾填精、益气养血。③中风日久,勿忘祛邪:中风恢复期。以气血瘀阻为病机关键,在调通经络的基础上,辅以八风、八邪点刺放血,以祛除经络之风邪[15]。

对于痴呆,张教授提出养精益髓、清浊开闭、调神益智的治疗原则,创立了调神益智针法及定志益聪颗粒,并根据虚实偏重的不同随证加减。调神益智针法主穴包括水沟、四神聪、神庭、大陵、内关、然谷、血海、太冲。水沟可开窍醒神,四神聪可健脑调神、醒神开窍,神庭能镇惊安神,内关、大陵可宁心安神,然谷能滋肾阴泻肾火,血海能养血活血,太冲能平肝熄风,诸穴合用,清心开窍以醒神,滋养精血以养神,共奏调神益智之功。若肾精亏虚较重,加太溪、三阴交以滋补肾阴,填髓充脑,即为滋阴调神益智针法;若痰浊闭阻较重,加阴陵泉、丰隆以豁痰醒神,即为豁痰调神益智针法[15-16]。定志益聪颗粒是张教授治疗呆病的基础方,其中,党参、石菖蒲、远志、益智仁、何首乌五药结合,益气祛湿,养精益髓,调神益智,为君药;茯苓、枸杞子、当归、熟地黄、赤芍结合,健脾祛湿,滋阴养血活血,为臣药;红花、桃仁相合,活血祛瘀通络,为佐药;川芎行气活血,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养精益髓、清浊开闭、调神益智之功。

对于癫痫,张教授依据动态平衡理论,采用“动极者镇之以静,阴亢者胜之以阳”[17]的方法,以通督镇静针法和柴桂温胆定志汤治疗卒中后癫痫。选取督脉之镇静效穴(印堂、百会、风府、大椎、身柱、筋缩),采用轻、浅、微的弱刺激手法,针感宜轻微,似有似无,留针时间宜长,留针中不施手法,旨在以静制动[18]。其中,印堂可通督镇静安神,百会潜阳镇静,风府可平熄内风、醒神开窍,大椎能通督镇静,身柱可通督泻热、镇静安神,筋缩善通督镇静,熄风止痉,舒筋缓急。此外,取申脉以镇静安神,后溪通督镇静,合谷、太冲开窍启闭、熄风镇静安神,鸠尾能协调阴阳,疏理逆乱,诸穴合用,共奏通督镇静、熄风止痉之功。柴桂温胆定志汤中人参益气安神,茯苓祛湿导浊,菖蒲、远志豁痰开窍、振心阳、醒脑神,上药合为定志丸,小柴胡汤疏达郁结,桂枝汤温补心胆之阳,滋养肝心之体,温胆汤涤痰醒神,诸方相合,攻补兼施,寒温并用,共奏疏肝解郁、温补心胆、豁痰开窍、养脑醒神之功。

对于眩晕,张教授认为,勿忘中焦升降,强调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五官诸窍皆赖清阳上升而以为养,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周身气机得以舒展,故用调理脾胃针法治疗眩晕。取穴:中脘、曲池、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丰隆、血海、地机、太冲、风池。中脘为胃经募穴,能健脾胃,助运化,功善升清降浊;足三里为胃经合穴,泻之能升清阳、降浊阴;阴陵泉为脾经合穴,可健脾祛湿;三阴交可调和气血,健脾化湿;曲池、合谷可和胃降逆、通降胃肠;太冲调肝木以防克脾土;丰隆可降胃气之逆,通利腑气;血海、地机可活血养血。诸穴合用,使健运有常,升降有序,清阳得升,浊阴得降,清窍得以濡养,则眩晕自止。

4 临床验案

4.1 呆病李某,男,72岁,因反应迟钝伴右半身不遂1个月于2017年10月16日前来诊治。患者1个月前患脑梗死,治疗后遗留有反应迟钝伴右半身不遂之症状。现症:神清,反应迟钝,计算力差,记忆力减退,右半身不遂,纳可,寐欠安,入睡困难,大便3日一行,小便失禁,舌红少苔,脉沉细。既往高血压病史。入院查体:血压:14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76次·min-1,右侧肢体肌力Ⅳ级,右巴氏征阳性。中医诊断:呆病、中风(髓海不足、肝肾亏虚证);西医诊断:血管性痴呆、脑梗死。针刺予滋阴调神益智针法加减,取穴:水沟、四神聪、神庭、大陵、内关、然谷、血海、太冲、太溪、三阴交。所选穴位常规消毒,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内关徐疾提插补法,水沟、大陵,施以徐疾提插泻法,太溪、三阴交施以补法,其余各穴均施以平补平泻之法,每日1次,每次留针30 min,针刺治疗6 d,休息1 d。另给予定志益聪颗粒合左归丸加减,方药组成:党参 15 g,石菖蒲20 g,远志20 g,茯苓20 g,盐益智仁 30 g,制何首乌20 g,枸杞子15 g,当归20 g,生地黄20 g,川芎15 g,赤芍15 g,山药15 g,山茱萸10 g,菟丝子15 g,怀牛膝30 g,鹿角霜15 g,玄参20 g,炙甘草10 g。水煎,日1剂,早晚温服。2017年10月30日复诊,患者神情改善,反应较前好转,肢体肌力好转,但仍有小便失禁,舌红少苔、有裂纹,脉沉细。原方去远志、菖蒲,继服中药治疗。2017年11月13日复诊,患者神清,反应、记忆力和计算力明显改善,右侧肢体肌力Ⅴ-级,纳可寐安,二便调,舌暗红苔薄,脉沉细。

按语:血管性痴呆[19]多是在脑血管病的基础上发生的,属于中医学“痴呆”“呆病”范畴,该患者为肝肾亏虚,髓海不足,脑髓失养,神机失用,而反应迟钝,愚钝笨拙,故采用滋阴调神益智针法、定志益聪颗粒合左归丸治之,以滋阴养血,填精益髓。

4.2 眩晕张某,男,42岁,因头晕头沉1个月于2017年12月20日就诊。患者1个月前因持续高强度工作出现头晕、头部昏沉感,时有恶心,休息1周后未见缓解。现症见:神清,头晕,头部昏沉感,时有恶心,颈项部不适,无视物旋转、耳鸣耳聋之症,纳食少,寐差,多梦,二便可,舌暗苔白腻,脉弦滑。查颈椎X片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3-4椎间隙变窄。血压:120/75 mm Hg。中医诊断:眩晕(痰湿中阻证);西医诊断:椎动脉型颈椎病。针刺予调理脾胃针法加减治疗。取穴:中脘、曲池、合谷、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丰隆、血海、地机、太冲、风池、颈夹脊,所选穴位常规消毒,针刺深度以得气为度,各穴均施以平补平泻之法。每日1次,每次30 min。针刺1周后,头晕明显缓解,未再出现恶心,纳可,寐安,晨起偶有头晕,继续治疗2周后,症状完全消失。

按语:患者因长期劳累,饮食不规律而致头晕,脾胃运化失常,气机紊乱,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发为眩晕,治当调理脾胃,升清降浊,故以调理脾胃针法治其本。

猜你喜欢

神机髓海调神
八旬国医杜健:健脑有四宝
《黄帝内经》神机 气立 的术语英译研究*
针刺配合调神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研究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邹伟运用调神针刺法结合针刺运动疗法治疗痉挛性斜颈验案
基于卫气理论辨治周围神经病
基于伏痰理论辨治精神疾病
韩碧英“调理髓海”治疗小脑性共济失调经验❋
冬季养生五大关键词
酷炫与品质并存的印花神机——温州市益彰机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