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乡建,管理乡创”
——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的殊途同归

2022-11-14王小龙刘国伟

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美学维度资源

王小龙,刘国伟

(吉林艺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1)

艺术乡建是指在乡村文化振兴战略背景下,艺术与乡村以彼此为媒介,形成“艺术+”乡村建设和“乡村+”艺术发展的跨界融合现象,并通过“三创”活动即创意、创造、创业,将各自的资源、功能、价值进行相互整合与嫁接,创意是将彼此资源转化成产品,创造是将彼此功能转化成体验,创业是将彼此价值转化成效益,以实现乡村艺术化、艺术乡村化的振兴目标[1,2]。艺术“三创”活动归属于通过艺术创意,创造艺术项目,形成艺术产业的艺术管理范畴,乡村“三创”活动归属于通过文化创意,创造乡村项目,形成乡村产业的乡创范畴,艺术乡建“三创”活动是艺术管理与乡创的融合[3]。树立“艺术乡建,管理乡创”的审美理念,即艺术乡建的实现,不是通过“艺术介入乡村”,而是通过“艺术管理融入乡创”,是艺术管理与乡创的交叉融合,亦是艺术管理与艺术乡建在审美本质、特征、取向的交叉融合[4]。即是说,艺术管理美学①与乡创美学②的殊途同归,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相同的实践美学本质,强调艺术与乡土资源、功能、价值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二是相同的跨界美学特征,强调艺术与乡村之间实现相互跨界、彼此激发、向外延伸;三是相同的商品美学③取向,强调艺术与乡土资源实现产品化、产业化。

一、实践美学本质

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都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典型性的实践美学观念。艺术管理与乡创都是通过创意、创造、创业,即“三创”活动的实践行为,满足中国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前者是打造规范化的艺术产业,实现艺术发展的目标,后者是打造规范化的乡村产业,实现乡村建设的目标。

孙若风教授认为,乡创是将乡土资源通过文化创意、科技提升、市场运作转化为产品的创业活动[5]。在此语境下,文化创意属于创意活动,科技提升与市场运作属于创造活动,乡创的创意与创造蕴含在将乡土资源转化为产品的创业过程中。在同样语境下,艺术管理是通过艺术创意、科技提升、市场运作将艺术资源转化为艺术产品的创业活动。从宏观上来说,艺术管理与乡创的实践内容(资源和产品)不同,实践形式(创意、创造、创业)相同。乡土资源包括乡村文化及其载体——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5],并经过“三创”(乡创)转化为文创产品,艺术资源包括艺术史、艺术理论、门类艺术及其载体——艺术创作、表演、接受,并经过“三创”(艺术管理)转化为艺术产品。从微观上来说,乡村生态、生产和生活所延伸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能承载着艺术历史脉络,且具有门类艺术特征,例如东丰农民画、满族剪纸、象山竹雕等兼具不同艺术性质的乡土资源。艺术创作、表演、接受所延伸出的艺术作品,可能脱胎于乡村生产、生活之中,例如少数民族民歌、劳动号子、民俗技艺等兼具不同民土风情的艺术资源。乡土资源和艺术资源(实践内容)经过乡创与艺术管理各自的“三创”(实践形式)环节,完成各自资源的产品化、体验化、效益化,见表1。

表1 乡创与艺术管理的“三创”环节

对于艺术管理与乡创的实践本体来说,“三创”活动与资源、产品之间是实践形式与实践内容的关系,但对于艺术管理与乡创的实践主体来说,“三创”活动是实践过程,资源的产品化、体验化、效益化是实践结果。乡创是新农人、村民和消费者共创(创意、创造、创业)共享(产业化、体验化、效益化)的过程,具有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的交互特征,新农人、村民、消费者都是乡创的实践主体。新农人是指进入乡村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创客、高校师生、乡贤、返乡青年、企业家及社会组织等[5]。在此语境下,艺术管理是艺术家、艺术管理者、艺术消费者共创(创意、创造、创业)共享(产业化、体验化、效益化)的过程,具有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的交互特征,艺术家、艺术管理者、艺术消费者都是艺术管理的实践主体。将乡创与艺术管理的实践主体放在艺术乡建维度下审视,新农人与艺术家、艺术管理者具有身份重合性,例如设计师、建筑师都可划分到艺术家范畴;创客、高校师生、返乡青年具有艺术管理身份特征;乡贤、企业家及社会组织都是艺术管理者延伸的主体力量,以辅助艺术管理者而存在。乡创与艺术管理的消费者同样具有身份重合性,并与新农人(艺术家、艺术管理者)、村民共同完成艺术乡建资源转化艺术乡创产品的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的交互过程。审美创造与审美接受的交互过程蕴含着艺术管理与乡创同源的实践美学,审美创造的资源与审美接受的产品体现着实践美学对艺术管理与乡创交叉融合的反哺。可从两方面阐述:

第一,乡创的“艺术管理化”过程。乡土资源以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为主,以艺术资源为辅,转化为三种资源相辅相成;乡创以创造自然美、社会美为主,以创造艺术美为辅,转化为平衡三种美的创造与接受;乡创美学以自然美学、社会美学、艺术美学为审美视域,提供审美体验,创造审美价值。第二,艺术管理的“乡创化”过程。将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与艺术资源作为审美要素,共同注入艺术管理项目之中,依托以乡土资源为主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创造艺术产品、艺术管理美学作为艺术美学的实践延展,延展至自然美学、社会美学领域,三种美学构成共同体形态。

二、跨界美学特征

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都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具有跨界特征的美学观念。由于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都正处于开疆扩土阶段,两者都是在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下新的美学观念,并有诸多已成熟的美学观念作为其依据,而这些美学观念对于艺术管理美学和乡创美学来说,不仅具有重叠性、重合性,而且具有延展性、延续性。重叠性、重合性体现在艺术管理与乡创相同的管理结构,结构中蕴含着重叠或重合的美学观念,延展性、延续性体现在艺术管理与乡创不同的管理对象,对象中蕴含着延展、延续的美学观念。

艺术管理与乡创都是以资源的挖掘、制作为根本,以科技的辅助、运用为手段,以市场的开发、拓展为目标的三段式管理结构。资源、科技、市场三个维度体现了艺术管理与乡创重叠、重合的美学观念,在三个维度基础上,不同的资源、不同的科技手段、不同的市场与观众体现了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延展、延续的美学观念。

乡创美学的依据如传统美学④、技术美学⑤、大众美学⑥,艺术管理美学的依据如艺术美学、技术美学、人民美学⑦。重叠重合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资源维度。艺术管理以艺术资源为根本,乡创以乡土资源为根本,前者归属于艺术美学研究范畴,后者归属于传统美学研究范畴,但是传统美学与传承几千年的中国自然美学、艺术美学和生活美学血脉相通[5]。中国传统美学与艺术美学是包含和包含于的关系,亦是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在资源维度的重叠、重合。第二,科技维度。艺术管理与乡创都以科技为手段,都归属于技术美学研究范畴,技术革新与发展关系到资源挖掘与制作的质量和效率,联结着市场开发与拓展的数量与效益,即是说,技术美学决定着艺术管理与乡创能否与时俱进,紧跟甚至超越新时代的步伐,亦是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在技术维度的重叠、重合。第三,市场维度。艺术管理与乡创都以市场为目标,前者归属于人民美学研究范畴,后者归属于大众美学研究范畴,艺术管理在艺术项目制作、艺术家推广、艺术机构运营等方面倡导“扎根人民,深入生活”的理念,即是以人民美学为导向,乡创出现在大众怀念乡土、缅怀乡情、重返乡村的时代,强调面向大众化的创意、创造、创业项目,即是以大众美学为导向,人民美学与大众美学也是包含和包含于的关系,亦是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在市场维度的重叠、重合,见表2。

表2 乡创美学与艺术管理美学重叠、重合的美学观念

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延展、延续的美学观念,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资源维度,独立且相互延展、延续着自然美学、社会美学、生活美学、艺术美学、音乐美学、戏剧美学、电影美学等;第二,科技维度,独立且相互延展、延续着劳动美学、设计美学、建筑美学、工业美学等;第三,市场维度,独立且相互延展、延续着审美心理学、接受美学、共同体美学⑧等[6]。以上即是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的延展、延续的美学观念,这些美学观念在“管理乡创”的过程中逐渐完善、丰富,并被艺术乡建汲取,每一种美学观念都能够作为一种视角,为推进艺术乡建给予价值导向。更重要的是,美学视角随着艺术乡建的发展而处于不断进化的状态,艺术乡建的价值导向也随着美学视角的进化而不断革新。还体现在三个维度:第一,资源维度。艺术乡建将乡创自然美和艺术美转化为社会美,当代中国的社会美以一种独有的媒介形态联结着人民层面的美好生活和国家层面的美丽中国;第二,科技维度。艺术乡建将乡创劳动美、建筑美、设计美转化为工业美,当代中国的文化产业如电影产业、演艺产业等正在迈向工业化的新台阶;第三,市场维度。艺术乡建将乡创受众心理分析、接受分析转化为乡创所有主体的共同体构建分析,当代中国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着文化的发展方向,文化产业的个体、群体都属于统一的共同体,见表3。

表3 乡创美学与艺术管理美学延展、延续的美学观念

三、商品美学取向

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都是中国当代美学发展过程中具有商品美学取向的美学观念。艺术管理与乡创在市场经济视域下的意义通俗地概括为:“将资源变成商品,以此实现各自主体的目标。”[7]艺术管理是将艺术资源变成艺术商品,乡创是将乡土资源变成乡创商品。“如何变”,是通过“三创”活动,或是通过与时俱进的科技手段,前文已从美学视角对其予以分析、总结,然而“为何变”,为何将资源变成商品,变成商品后会产生哪些变化,这是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最终的取向性命题,即商品美学取向。商品美学以人与商品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商品交换领域矛盾、对消费者进行审美教育为目的[8]6。人与商品是否具有审美关系,源于商品是否具有审美要素,艺术商品与乡创商品都以审美要素为核心价值,并在交换领域存在着审美价值与不同价值之间的矛盾,对消费者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正是在此视域下,艺术管理美学和乡创美学是商品美学在研究对象与目的上的共同取向,艺术管理美学以人与艺术商品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揭示艺术商品交换领域矛盾,对艺术消费者进行审美教育为目的;乡创美学以人和乡创商品的审美关系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乡创商品交换领域矛盾、对乡创消费者进行审美教育为目的。平衡人和商品的审美关系,缓和商品交换领域矛盾,完成对消费者的审美教育便是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的研究课题,也是商品美学的研究缘起。商品美学起源于交换关系中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是为缓解矛盾关系的冲突而出现的[8]21。中国艺术管理和乡创是在中国文化产业急速扩张的背景下,结合中国文化的特色孕育而生,艺术与乡土资源产品化、产业化的出发点,并不是创造相关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是创造其文化价值,拓展其审美价值,开拓其使用价值。在以创造商品文化价值为初衷的艺术管理和乡创过程中,最终商品在交换关系中的主要矛盾已由使用价值与其他价值之间的矛盾转移到是否具有文化价值,以及是否能够进一步拓展商品审美价值的矛盾,这即是艺术管理与乡创在“三创”活动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而这种矛盾的转移也是艺术管理美学与乡创美学在商品美学视域下共同的创新之处。商品美学视域下,商品的功能不再只是局限于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赋予消费者精神上的愉悦和文化上的充实感,才是商品最应该关注的内容[8]55。因此,这种创新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文化价值与交换价值的有机统一。艺术与乡土的文化基因决定了艺术管理与乡建在“三创”过程中侧重对产品、产业文化内涵的考量,并赋予艺术商品与乡创商品天然的文化属性,进而延伸其交换价值的文化维度。在此维度下,艺术商品与乡创商品成为文化产物,其交换价值表现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品位相互交织、促成的关系之中,即商品所传承的文化体量、品质与商品生产者、消费者的文化品位、品格之间,是前者影响后者,后者决定前者的关系。

第二,审美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统一。艺术与乡土的审美基因决定了艺术管理与乡建在“三创”过程中强调对产品、产业审美元素的彰显,并激发艺术商品与乡创商品天然的审美属性,进而开拓其使用价值的审美维度。在此维度下,艺术商品与乡创商品成为审美产物,其使用价值表现在审美教育与审美体验相互交织、促成的关系之中,即商品所承载的审美教育、功能与商品生产者、消费者的审美体验、愉悦之间,是前者启迪后者,后者反馈前者的关系。

第三,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的有机统一。艺术与乡土的社会基因决定了艺术管理与乡建在“三创”过程中提高对产品、产业社会效益的重视,并突出艺术商品与乡创商品天然的社会属性,进而确保其经济价值的社会维度。在此维度下,艺术商品与乡创商品成为社会产物,其经济价值表现在社会文化与社会群体相互交织、促成的关系之中,即商品所蕴藏的社会文化、意识与商品生产者、消费者的社会群体身份之间,是前者规范后者,后者践行前者的关系。

四、结语

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下,基于文化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态势,艺术管理和乡村建设以不同专业、各领域行业、多层次产业的跨界身份成为中国当代文化产业发展的冲锋战士,并且分别以“三创”活动即创意、创造、创业的内核,承担起中华优秀民族艺术、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当代实践路径[9]。美学视域下艺术管理与乡村建设,以艺术管理美学和乡创美学的美学观念,思考并确立艺术管理与乡村建设相辅相成(艺术乡建)的学术话语体系。即是说,“实践路径”意味着艺术管理与乡创同质同源的实践本质,“跨界身份”意味着艺术管理与乡创的实践需要以多元化知识、能力的融合作为技术支撑,“冲锋战士”意味着艺术管理与乡创是文化产品化、产业化的中坚力量。将“实践路径”“跨界身份”“冲锋战士”关联到一起,构成艺术管理与乡创之间殊途同归的境况,艺术管理与乡创在两个不同的领域,沿着交叉的路,迈着融合的步伐,走向相同的目标。

注释:

1 王小龙:《关于艺术管理美学的研究基础》,《艺术教育》2019年第12期。艺术管理美学是指艺术美学在艺术管理领域的实践研究,主要研究艺术管理主客体的审美关系,以及艺术管理主体在艺术策划、制作、传播、消费、批评等产业环节的实践过程中的审美要素等内容。

2 孙若风:《中国乡创美学的内涵与外延》,“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公众号,2022年5月5日。乡创美学是关于“文创重建乡村”的审美研究,是当今中国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有着鲜明的学科特征和独特的审美主客体关系。

3 商品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的特殊规律,乡创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即是乡村文创产品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的特殊规律;艺术管理美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艺术产品消费者的审美心理和审美的特殊规律,在此层面,乡创美学和艺术管理美学都与商品美学具有密切关系。

4 乡创美学与传承几千年的中国自然美学、艺术美学和生活美学血脉相通,正是这些传统美学,再加上乡土情结,成为参与乡创美学实践的召唤力量,成为建立乡创美学观念的智慧来源。这些传统美学保存在古籍中,更深藏在中国人的血液中,因此,总能调动起城市的美学资源主动与乡村资源衔接,促进文创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共情和共鸣。

5 技术美学兴起于工业化时代,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乡创美学出现于工业化狂飙突进后怀想乡土的时代,它有对工业化乃至于信息化时代问题、危机的反思,乃至于反拨,但是又与技术美学相互借鉴和呼应。乡创的一个重要支点就是技术美学,当前需特别关注互联网技术正在重塑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层面和环节,也正在深刻影响乡创美学的创造与接受。技术美学也是艺术管理的一个重要支点,随着艺术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掌握、革新艺术的制作技术、传播技术、消费技术等,是艺术管理者的必然要求。

6 从世界来看,大众美学与技术美学相互关联,在市场化、产业化时代联袂登上审美殿堂,技术美学关注创新创造的手段,大众美学关注创新创造的主体。在中国,大众美学与民本、民生的理念结合在一起,体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今天的中国社会已经处于时时可审美、处处可审美、人人可审美的阶段。目前出现的“小众化”趋势,则是大众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是重在深度、重在长尾效应的大众化。

7 舒开智、张丽:《马克思主义人民美学的当代意义》,《东方论坛》2019年第6期。人民美学的思想来源于经典马克思主义,中国语境中的人民美学思想经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的发展完善,在习近平总书记那里升华到新高度。新形势下,人民美学的发展和建构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上重新审视审美与人民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中包括如何对待全球化与民族化、大众文化与文化领导权、文艺与市场、文艺与现实、美学与政治、审美与意识形态、审美与大众等问题。以上人民美学面向诸多问题的方法论,能够给予艺术管理在面向艺术市场、艺术受众、艺术教育等对象时指导意义。

8 饶曙光等:《“构建共同体美学”——关于电影语言、电影理论现代与再现代化》,《当代电影》2019年第1期。共同体美学观念首先在电影领域被提出,其中一个核心观点是构建电影制作、传播、消费等环节之间的共同体,在此观点语境下,与其具有相同结构的艺术管理,包含着艺术制作、传播、消费等环节,同样具有构建共同体的先天条件。另外,共同体美学的缘起脉络之一是受众分析、观众拓展的理论研究,从以电影受众心理活动为核心的审美现象研究,到以受众接受为核心的审美现象研究,最终到以接受者与创作者、制作者共同意识、文化、利益为核心的审美现象研究。此脉络与艺术管理范式下艺术家、艺术管理者、艺术受众三者关系的发展脉络具有同质性。

猜你喜欢

美学维度资源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资源回收
纯白美学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光的维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