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万物,遇见自己
2022-11-14苏沧桑
《遇见树》是江南散文家苏沧桑继《纸上》之后,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又一本精品散文集。分为“时光篇”“故土篇”“乡野篇”“手艺篇”“古迹篇”五个部分,是作者与山水人文、与大地上的人们产生的深情羁绊,更是与真实的自己直面相对。哪怕视角很小的篇章,都能被她挖掘出大海般安然沉稳的力量,文字既灵动幻美,又大气磅礴,意境深远,直抵人心。
——编者
“假如一个人知道余生还会遇见多少场雪,便不会为一场雪如此激动和执拗了吧?那么,有谁能保证自己的生命里还能遇见一场大雪呢?”
生命是无数场偶然的相遇、必然的告别。人生路上,我们不断遇见树遇见沙遇见海遇见人遇见万物,又不断告别,谁也不知道,是何时何地,我们已经完成了与它的最后一面,如同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生命里还能遇见一场大雪。在不断的相遇和告别中,量子纠缠,能量交换,我们遇见的其实是自己,最后回归的亦是自己。
《遇见树》是我散文创作三十五年来第一本最全面的作品精选集,所选的三十余篇散文都是我自己觉得最走心的作品,其中大部分是近几年的新作。故乡海岛的山山水水,江南大地的古村古镇,西北塞外的荒野戈壁,无穷的远方和无数的人们,是我与世间万物的深情羁绊,也是自己与内心的对话。层次丰富的美感、恢宏大气的格局、凝重坚韧的力量,从笔端抵达读者的内心,分享哪怕一点点温暖和前行的力量,是我回归本心的文学期待。
“时光篇”里,我遇见一江水、一棵树、一粒沙、一场初雪、一场日出、一个驿站。“一粒沙,不会告诉你它去过多少地方,藏着多少秘密。一粒沙,不会告诉你它有一千岁还是一万岁。一粒沙看着我时,像一位亘古老人看着一个婴幼儿,一个会转瞬即逝的生命,因此,它的眼神里充满悲悯和慈爱。”
“故土篇”里,我遇见一条老街、一棵梦树、一座孤岛、一碗海鲜面、一个从未真正回得去也从未真正离开过的海岛故乡,“每一个故园的梦里,彻夜回响着游子的脚步声”。
“乡野篇”里,我遇见梯田、船帮、古村、碗窑、一只会笑的山羊、一群不堪重负的骡子。“千年不朽的不是星辰,也不是历史,不是河流,也不是人心,或许只是一条大江奋勇奔流的方向,是人类举起火把和锄头、绝不放下的那个动作。”
“如果一张元书纸开口说话,它发出的声音,一定是水的声音,水声里,是比古井更深的寂寞。”“手艺篇”里,我遇见海岛冬酿、古法造纸、西溪船娘、草台戏班、龙井茶农和器官捐献协调员,每一份劳作里深藏著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无奈,也深藏着生生不息的古老美德。
“古迹篇”里,我遇见谢灵运刘勰李白杜甫,遇见苏东坡贺知章,遇见一把旧铜锁上拴着一枚铜钱和一个绣着莲花的蓝荷包,遇见我的第二故乡西湖、河西走廊的驼铃声、焉支山下两匹隔着栏杆亲吻的马,遇见湮没在时光深处的中国李庄,它将自己化作了一枚带露的草叶,医治着中华文脉的伤。
“遇见树”是一个文学意象——遇见万物,遇见万象,遇见最真的自己。
《遇见树》全书配有五十余幅与文字相关的风景场景精美图片,都是我自己我家人和摄影家朋友们所拍。封面图片拍摄于西藏林芝的嘎朗村,一树桃花、一头老牛,其实在画面不远处,还站着一位藏族女子,她身背一个男孩,身旁依偎着一个女孩,天地静美安详,就像我们内心向往的世外桃源。书中有两幅是我故乡的娘家小院和对我生命有着深远影响的桂花树,到了深秋小院就会铺满金色的阳光和桂花雨。相信无数人心中都有一个娘家小院,它是儿女最好的疗伤地、心灵的港湾。还有一些是我近几年沉浸式体验生活的即时记录,比如和草台戏班演员及六个月大就跟着戏班流浪的婴儿的珍贵合影。
感谢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精心制作,感谢著名评论家李敬泽、阎晶明,著名作家麦家的诚挚推荐。《遇见树》这本图文并茂的书于我,就像一个灵动幻美的记忆时空,是“精神自我居住其中”的蜗居,是“黄昏里挂起一盏灯”,希望于疫情时代的读者朋友们亦如是。
(源自“中国作家网”)责编: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