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太极拳文化中的思政元素
2022-11-14任冬梅
任冬梅
1 导语
1.1 坚持“立德树人”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给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敲了警钟,指明了新方向。
1.2 分析中职学校太极拳课程现状
多年来,中职学校体育课程以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使学生掌握某项运动技能为主要教学目标,太极拳课程也一直围绕这些目标进行着。经调查,中职太极拳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缺乏对太极拳武德、文化内涵、民族精神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太极拳在西方体育洪流的冲击下,不断弱化其人文价值的功能,造成太极拳育人功能在教学中不断退化,变成了单纯的太极架势,而失去了太极灵魂的展现。
2 探析太极拳课程思政元素
2.1 展现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实现国家意识的培育
太极拳是由道门高士张三丰六百年前所创。在我国五大宗教中,道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太极拳与我国古代道家道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论其一招一式,还是拳理拳意的形成,都深深受到了老庄思想的浸染。
太极拳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其基本理论主要植根于古老而深厚的中国哲学,它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中文化内涵最浓厚、文化渊源最久远的体育活动之一,是颇具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
太极拳中的武德思想,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有青少年成长必备的精神素养,对青少年的成长极其重要,它不仅能帮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还能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2.2 太极拳的人文价值,充分体现文化自信
2.2.1 太极拳与西方体育项目,彰显和谐文化
太极拳区别于西方体育比赛项目,西方体育项目重视强调技性、竞技性,如搏击、跆拳道;太极拳注重修身养性。合作友爱、和睦团结、公平正义、互助协作、天人合一、恪守中道,以仁、义、礼、智、信、温、良、检、恭、让等作为评价胜利与否的标准。
2.2.2 太极拳申遗成功,提振民族文化自信
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将太极拳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太极拳成为我国第41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名录的项目。
经过数百年的传承和发展,太极拳已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窗口。为中华文化的全球传播带来契机与文化自信,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阐释中华文明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代表着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承的传统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的广泛认可和接受,并借机得到更大范围的弘扬和发展。
2.2.3 太极拳所涵盖的多元文化,内涵丰富
太极拳的理论充分表现在王宗岳《太极拳论》之中。太极拳内含以下传统文化:《易经》的阴阳之理,《老子》的哲学,《儒家》的中庸之道,《孙子兵法》的用兵谋略,中医的经络和穴位学说,道家的吐纳引导之术,佛教的蝉翼和“圆融”,综合吸收了各家拳法之长。
2.3 太极拳中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思想,有利于中职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儒、道哲学中的太极、阴阳辩证作为理论基础,同时注重身心修养、强身健体、格斗技击等多种功能的实践科学。太极拳本身体现着包容宽和的思想理念,不仅可以锻炼练习者的精气神,还可以培养练习者的价值观念和意志品格。太极拳文化中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思想,如“中庸”思想,“和谐”思想等。
2.3.1 “中庸之道”在太极拳中的体现
(1)以“礼”为先,以“敬”为主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讲究礼仪的国度。未曾习艺先识礼,未曾习武先明德。太极拳文化中的礼仪与道德是以“仁”为核心,要做到宽容礼让,尊师重道,谦虚恭敬。
不管是课上的师生问候,还是动作交流切磋、教学考试,必须互敬“抱拳礼”。行“抱拳礼”,能使学生感受到习武之人的精神风尚和高尚情操;在进行太极拳教育教学时,学生能深刻领会“抱拳礼”之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可以让师生之间互行“抱拳礼”的过程充满哲学意味,还可以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发扬出尊師爱生的民族传统美德,给学生以礼貌教育的无形熏陶。
太极拳习练者也非常注重“敬”,不仅仅要敬师、敬友,也要敬传统文化,“敬”是“礼”的体现,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太极拳中所倡导的礼仪道德,要对长辈、前辈以及师傅尊敬,也要做到对师兄,师弟和同道的爱护。
太极拳以“礼”为先,以“敬”为主,对中职生尊师爱友,提高良好个人素质的修养,协调和谐人际关系,塑造文明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现代价值。
(2)立身中正,做人正直
太极拳拳势及其文化中都提倡虚领顶劲、尾闾正中、不偏不倚、立身中正的动态要求和静态要求,规范了身形和拳架姿势。
当代中职生缺乏责任心,没有担当,因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大打出手,做人素质严重缺失;上课时,站没站样,坐没坐样。因此,太极拳实践教学中,要严格要求中职生立身中正的身形和规范的拳架姿势;以规范上课时的站姿和坐姿。要明确讲解太极拳及其文化的中正之理,通过外在的“形”转化为内在的“养”,使中职生自然理解并内化中正之理,转化偏激、失衡和固执等不良心理观念,做人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光明磊落。
(3)点到为止,中庸处事
太极拳要求动作轻灵圆活,还要求刚柔相济,阴阳并用。待人接物也应遵循此理。一个人无论在家庭或是在社会上,都应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处事应圆通,轻灵潇洒,刚柔相济。太极拳还要求无过不及,要注重个性修养,万事有度,不可太过也不可不及。
太极拳的每招每式都有自己独特的攻防含义,但将所有的动作连在一起又变成了习练的套路,但无论是太极推手还是套路习练,在太极推手和攻防演练中,要明确讲解对练时,掌握好分寸,适可而止,以防伤害。使中职生内在理解:为人处事之“中庸之道”。
2.3.2 “阴阳学说”对中职生易理和谐的引导教育
太极拳以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为最高境界,在“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法自然”“中庸之道”以及“阴阳相济”的文化氛围中,它强调人自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拳理中悟出生活的哲理智慧,为人之道、处世之理。
太极拳的动作有虚实、上下、左右、开合、呼吸、攻防、进退、动静、快慢等等,都是体现了太极哲理的阴阳学说。
(1)求真务实
在行拳过程中,始终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如重心移动是从一条腿逐渐移至另一条腿,完成由虚到实的转化,双手一直保持手心相对,不断变化,这些都体现了阳阳调和,讲求和谐的思想。
当代中职生,由于受家庭和社会的影响,滋生了拜金主义思想,形成互相攀比的观念。练拳时,应讲解不能过于贪婪,所谓的物极必反。做事量力而为,从实际出发,要务实,以一颗平常心对待生活。
(2)上下相随,有始有终
太极拳起势动作看似简单,只有几秒,实际操作起来却极其丰富。
太极拳的起势动作要求上下相随,讲解起势动作要领的同时,也要给中职生传授“拿得起可以放得下的人生内涵”。把有些事看淡一些,简单一些,不必纠结于心。太极拳需要在完成起势的方向完成收势,也就是要做到有始有终。
(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练习太极拳时身动心要静,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如行云流水一般不可中断。中职生又处于青春躁动期,逆反心理尤其严重。由此吸烟酗酒、谈恋爱、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在中等职业学校越发普遍。中职生动太多,静太少,组织纪律性太差,通过太极拳和哲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自身调整到平衡状态,
(4)刚柔相济,心态平和
当代中职生自控能力不足,情绪易激动,有时甚至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极端化。太极拳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以柔克刚。
在教学时要使学生明白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要做到放松自如,由松入柔,做到刚柔并济。讲放松,讲自然,讲沉稳,更有利于克服紧张、急躁、偏激的情绪。练习时掌握了要点,心胸就会变得越来越辽阔。
(5)有进有退,互相谦让
太极拳中的动作有进有退,进退指的时是步法。进退要有转换,进步必跟,退步必撤。例如:简化太极拳从野马分鬃到手挥琵琶是进,倒卷肱是退;还有太极推手中的“进退顾盼定”等。
随着校园文化的多元化,导致中职生对价值判断和价值取舍的标准随之变化,价值目标追求的层次化越发明显。部分中职生由此变得片面追求个体价值甚至只计较个人得失。在教学时,通过“进退”哲理,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天时地利人和时必然前进,如遇哪方面不适合时则需退一步。在遇到涉及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相冲突时,懂得謙让,可以退一步海阔天空,海纳百川,有失有得。
(6)内外合一,整体和谐
太极拳的习练中要注意“内三合,外三合”,内外合一就是要做到呼吸、意识和动作三者之间的配合密切。太极拳顺应“天人合一”,强调的核心就是“和谐”与“平衡”,它既是人自身和谐的基本途径,也是实现人与人和谐交往的方式方法。
太极拳同时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太极拳在为动作命名的时候,也完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高探马”“揽雀尾”“白鹤亮翅”“野马分鬃”“金鸡独立”等,都充分表达了太极拳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中职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较为突出,惹是生非对周边的人事常常不满,心态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鉴于对朋友的需要和对“友谊”的误解,他们容易义气行事,沉浸于拉帮结派的小世界,造成集体主义意识的淡化。
太极拳实践教学中,要通过太极拳及其文化教学与功法修炼,导引中职生对阴阳平衡内涵-心态平衡的认识,导引其对和谐之道的内化感悟,体会和谐,实现自身“小我”与社会“大我”的融合,营造人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的整体和谐。树立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道德观念;倡导爱护公物,保护环境的文明公德;自觉培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修养。
2.3.3 太极拳中的武德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习武者尚武崇德的规范,形成了武术界的一种共同的信仰,也是他们严以律己的言行准则,即武德。
太极拳中的“礼”文化;“中正立身,中庸处事”的为人处事之道;“自我、人与人和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观,太极拳武德思想的时代特征恰恰在其中闪现出智慧的光芒。
以下研究从武德思想新内涵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中选择爱国、诚信、友善、敬业四个词,来阐述现代武德对中职生德行的培养,完善太极拳中思政的元素。
(1)爱国主义的培育
“止戈为武”是太极拳思想的基础,以“武”为表现形式,从而达到太极拳“和”的根本目的。“止戈为武”的定义已被无数民族英雄所证实。如宋代名将岳飞精忠报国、明代爱国名将戚继光英勇抗倭、清代人民苦练武术抗击八国联军,近代无数武林志士投身于炽烈的抗日战场,为拯救民族和国家的危亡进行誓死一搏的决心和勇气,甚至献出宝贵的生命。
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激励下,中职生可以意识到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习练太极拳有助于促进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与深度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情怀,培养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2)诚实守信的传承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的基本范畴,也是修身处世治国的基本美德,在整个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诚信是一种人品,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诚信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道德准则。但是,环顾一下中职生校园,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经常发生;有的捏造虚假事由缺勤欺骗老师;以交材料费骗父母的钱财等现象,都可以看出来如今中职生的诚信的严重缺失。
陈式太极拳《门尊十二严》由“诚”“信”之规定,释“诚”为“诚心诚意”,释“信”为“守信、信义”。杨氏太极拳传人傅钟文的弟子奚桂忠先生认为:“提倡太极拳,首重拳德”,对拳德中的“诚”作了突出的解释:“诚”就是“真诚正直”。受中华“诚信”传统美德的影响,太极拳等习武群体崇尚“一诺千金”“一言九鼎”,奉行“言必行,行必果”。
(3)友善品质的彰显
太极拳武德中强调的“友善”是针对武术自身而言,如“和为贵”“点到为止”“后发制人”“以德服人”,不以技欺人,不恃强凌弱,习武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伤人,而是为了防身。
当代中职生个别综合条件好的则唯我独尊,法制观念和社会公德淡化,专横跋扈。老师还没批评两句就视老师为仇人;和同学发生矛盾,就恨之入骨;心里有气对校园公物进行破坏等。
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让“友善”回到武术本真的含义,并删除其中个人英雄主义的色彩,让“友善”体现为一种对生命的关爱、对他人的礼让,成为中职生道德上的规范。
(4)爱岗敬业的传承
学习太极拳文化,能够改变职场思考方式,使学生在就业时能从容面对,在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回旋余地。长期习练太极拳,也能让人的身心遵循太极之道而工作,在为人处事方面更和谐,在看待问题时更客观,处理问题更加智慧。
太极拳的学艺和练功历来讲究“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并要求常年不懈,坚持有恒。例如“闻鸡起舞”“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练武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等的说法。学拳须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毅力,练拳更是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练太极拳能克服工作中遇到难题就退缩、工作不如意就辞职、工作中一件事情做久了觉得枯燥、对工作中的变化不适应等症状。
中华武术在继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无法离开武德教育的培养,在进行太极拳教学时,要把相应的武德培养与德育思想相联系。中职学校要深入探讨武德教育的本质以及太极拳在武德方面的独特之处,有助于武德教育实践,有助于引导中职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所述,在太极拳教学中,教师需要对每个动作进行深入剖析,深度挖掘一招一式中的思政元素,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动作技能教学中,做到“润如细无声”。
本文系河南省教育厅: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项目批准号:ZJB20027,项目类别:青年教师项目。
(作者单位:开封市卫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