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时政课堂培育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浅探

2022-11-14姚敏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时政命运共同体

姚敏

[摘 要]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从人类共同利益出发,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为解决全球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时事政治是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文章立足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从精选时政主题、采用多种课堂形式、善用主流媒体三个方面组织主题时政课堂,让学生领悟中国方案的智慧和担当,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關键词]主题时政课堂;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高中政治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2)19-0040-03

时事政治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高中思想政治课应注重引入时事政治内容。高中思想政治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充分重视时事政治的作用和价值,将时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面临许多全球性挑战,面对“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世纪之问,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治理方案。当代高中生作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既要胸怀祖国,又要放眼世界。本文立足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如何通过主题时政课堂让学生领悟中国方案的智慧和担当,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一、精选时政主题,让学生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社会现实是最好的教科书,理论联系实际是学习思想政治课的重要方法,时政与教材互相交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给思想政治课堂注入鲜活的生命力,提升教学的实践性和开放性。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总目标,也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全球治理理念,这一方案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五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主题时政课堂是教师传授人类命运共同体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在组织主题时政课堂时要精选时政主题,尽可能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例如,针对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简称COP15)2021年在我国云南昆明举行这一时政热点,教师可以“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主题组织时政课堂,让学生全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在生态上的体现,即要坚持环境友好,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共建清洁美丽的世界。

又如,针对2021年11月29日至12月17日在维也纳进行伊核协议第七轮谈判这一事件,教师可以“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积极促进地区和平”为主题组织时政课堂,让学生全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在政治上的体现,即要互相尊重、平等协商,坚决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走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的国与国交往新路,共建持久和平的世界。

再如,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教师可以“RCEP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为主题组织时政课堂,让学生全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在经济上的体现,即要同舟共济,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主题为“全球合作抗疫”的时政课堂,让学生理解“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通过主题为“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的时政课堂,让学生理解越来越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通过主题为“探寻‘一带一路’足迹,领略丝路魅力”的时政课堂,让学生理解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构想和实践;通过主题为“和平发展,结伴同行”的时政课堂,让学生全面了解我国多种类型的“伙伴关系”;等等。

二、采用多种课堂形式,让学生感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智慧和担当

课堂教学是培育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主渠道,教师要充分利用时政这一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开展主题时政教学,使政治教学紧密结合社会现实,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让学生更深刻地感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智慧和担当。

(一)情境体验式课堂

情境体验式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感悟、反思、生成和内化,落实学科知识和学科素养的课堂教学模式。高中政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模拟峰会、合作论坛等形式,创设特定的情境,使学生加深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解。

【课例展示】在“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国家利益”的课堂教学中,全班学生被分为七个小组,分别扮演伊朗、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的外交官,模拟伊核协议第七轮谈判。七方“代表”在谈判中阐述本国立场,并在发言后对他国展开质问,最后进行多方辩论。课堂模拟多边谈判的方式有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明确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共同利益是合作的基础,利益的对立是冲突的根源。在该情境中,学生不仅要学会立足于本国的利益,还要学会兼顾他国的合理关切,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国际事件把握国际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落实科学精神核心素养,全面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在政治上的体现。

(二)研学实践式课堂

研学实践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方式。研学是行走的课堂,开展研学实践,充分借助丰富的社会资源,让学生在研学中体验、感悟中国方案的智慧与担当,可以帮助学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世界胸怀。

【课例展示】在组织“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的主题时政课堂时,考虑到广西南宁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拥有丰富的研学资源,于是教师带领学生来到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永久会址——南宁国际会展中心,以实地研学的方式开展学习。通过讲解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会徽、吉祥物“合合”及会展中心主建筑朱槿花造型的深刻寓意,参观调研南宁国际会展中心,让学生了解中国与东盟的友好关系,感受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开展研学实践,可以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在研学中体验、感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智慧和担当。

(三)信息技术融合课堂

信息技术融合课堂就是借助信息化的工具手段来促进教学,改变教与学的方式的课堂。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有助于让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体,由知识灌输的对象和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获得丰富多样的信息资源,拓展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实现全面发展。

【课例展示】人教版必修2第四单元“综合探究”部分“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教学重点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该知识相对抽象且具有很强的系统性。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方式有效突破教学重点。

环节一,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利用网络分别从政治、安全、经济、文化和生态这五个方面收集资料,了解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采取的具体行动,并记录关键词和关键句。

环节二,五个小组分别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在问卷星中填写关键词,填好后,教师用“词云”来呈现五个小组填写的关键词。关键词的输入频率越高,在“词云”中显示的比例会越大。这样有助于学生直观地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

环节三,各小组派出代表,结合“词云”的分析,分享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本内涵和我国的相关实践。信息技术融合课堂让学生对授课内容有更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明确我国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所展现的人类情怀和大国担当。

(四)合作自主命题课堂

传统的高三复习往往采用“复习知识—做题训练—教师讲解”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理解高考命题意图,而合作自主命题课堂能够让学生换位思考,从命题者的角度对高考题目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把握。

【课例展示】在复习“当代国际社会”知识板块时设计合作自主命题课堂。

环节一:课前布置命题任务,让学生从国家主流官方媒体中选取最近发生的体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事件和国际社会的重大事件作为试题情境材料,从中选择角度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命制接近高考难度的选择题和主观题各一道。

环节二:课堂说题。各小组分享命题的意图,展示命题和解题的思维过程,重点阐述情境与答案之间的关联以及答案的逻辑结构,还可以分享命题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下面是其中一个小组命制的题目。

情境设置:2022年伊始,我校某同学应邀参加一个国际高中生交流活动,拟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为题,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

设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形成总论点和分论点,内在逻辑一致;②论据充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在200字左右。

环节三:师生共同评题。评题和磨题是合作自主命题的重要环节,教师在该环节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情境是否关注了重大时政和社会民生?”“设问是否有明确的指向性?”“是否考查了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否突出了学科核心素养?”“答案的生成与情境是否有关联?”“是否运用了专业术语?”“是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等问题,通过思维的碰撞,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除了上述课堂形式,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时政主题,采用问题导学式课堂、新闻播报式课堂、时政沙龙式课堂等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授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善用主流媒体,让学生增强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同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超越了种族、民族、国家和文化的界限,体现了人类的共同价值,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提供了可行的实践方案。这一方案涉及的领域广,而高中教材的相关内容比较少,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国家主流媒体获得相关信息。国家主流媒体传达的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相关报道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导向性,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政治认同,因此主题时政课堂的素材一定要选自国家主流媒体。

比如,教师在组织“共赴北京双奥之约”的主题时政课堂时,可以通过中央电视台奥林匹克频道的专题节目,或者通过“学习强国”的“环球视野”专栏,对两次北京奥运会的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和“一起向未来”进行解读和分享,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也可以在解读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之后,分析刚加入的“更团結”的深刻内涵,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度契合。北京冬奥会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向世界传递了“更团结”“向未来”的强烈信号,必将书写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

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从我国以下主流媒体上选取素材: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及其建设的以新闻为主的大型网上信息交互平台——人民网,国家通讯社——新华社,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的“学习强国”,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中共中央主办的《光明日报》等。这些主流媒体都设有国际和外交方面的专栏,有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习近平外交思想,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总之,立足高中政治课堂实践,从精选时政主题、采用多种课堂形式、善用主流媒体三个方面组织主题时政课堂,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联系起来,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并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而努力奋斗,从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参   考   文   献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 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  马建国.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时政教学[J].学生之友,2012(1):60.

[3]  吴晓原.双循环战略下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分析与提升[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1-5.

(责任编辑 袁 妮)

猜你喜欢

时政命运共同体
爱的共同体
命运的更迭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构建和谐共同体 齐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体的战斗
命运秀
时政
命运
时政
命运是否掌控在你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