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下高职智能财税人才培养路径
——以洛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11-14韩晓丹
韩晓丹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2021年4月财政部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强调切实加快财会数字化转型步伐,为财税事业提供新引擎、构筑新优势。洛阳市发布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建设数字洛阳,加快产业数字赋能、提升全民数字技能。在此背景下财税工作呈现智能化的新趋势,技术为财税赋能,从核算转向价值创造。因此高职院校急需尽快适应时代变化,紧密结合行业需求,构建跨学科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符合数字经济时代要求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税人才。
“智能财税”代表着一种新的财税运行模式,通过自动化、智能化技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财税结算申报效率、做出最佳财税统筹决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因此本课题立足我校财税专业,系统、全面的研究高职智能财税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改革措施,对区域经济发展、提高人才适应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财税工作的新特征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快车道,是数生万物的大数据时代,各个产业都积极使用大数据、进行产业升级。中国是数据生产大国,根据IDC预测在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75ZB。中国的数据容量大幅增长,“大、智、物、移、云”等数字技术为传统产业带来生产效率和价值的提升,促进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数字化转型要求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具备数字化能力,如数据分析、数字化管理、数字化运营等。
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及数字经济国家战略的实施,使得企业数字化进程进入快车道。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带了财税工作的新变革,财税工作由以往的传统型核算工作向智能化转变,开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工具,技术赋能财税,促使财税新业态形成,数字经济下财税工作不仅仅是技术平台、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发生新变化,更重要的是产生了社会共享财税生态,使的财税数据成为一种生产要素,通过分析财税数据广泛的为企业生产、经济产出服务,提升企业服务的生产力、运营效率及创造力,通过财税智能分析促进财务管理和决策,为企业创造价值和产业升级服务。
二、我校智能财税人才培养现状
我校会计学院财税专业着眼财税岗位群需求、结合大专学生特点、依据教学大纲,调整完善专业理论课与实践实训课程的比例,加强了实践实训教学,建立起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培训需要的科学课程体系。启动了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以期构建新时期符合我院学生财税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方式,积极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促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高效利用教学设施来满足社会需求,举办社会培训、为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人才,举办校企合作,助力洛阳本地企业发展。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现在是知识大爆炸时代,知识更新快,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必然会对财税目标、内涵以及活动方式产生根本性的影响和变革,这些都会给我们的教学和实际工作带来不同程度的挑战。我们要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要与时俱进,迎接新的挑战。特别是大数据、财税平台应用方面还很落后,那么在当前形势下如何把新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快速提升信息化水平,如何适应新形势下的工作,这就为我们未来培养的方向指明了道路,如何提升高职学生财税知识和财税能力的培养、如何将新技术更好地融合、通过哪些渠道和模式培养智能财税人才,这些就成了我们教育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数字经济下高职财税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新技术应用不足。目前我院财税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比较守旧的,缺乏新技术融入课堂,学生对当前的大数据技术在财务当中的作用比较陌生。同时老师的新技术应用能力也有待提升。
二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高校为是为企业提供人才的,因此要特别重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以往的高校企业合作更多的是通过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提供给学生一个实习就业平台,或是组织学生进企业参观,抑或是请企业当中的专家到校通过讲座形式让学生了解产业行业,或是利用大三毕业实习让学生走出校门参与到企业中去,这些合作模式虽然提高了学生的财税专业技能,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对提升学生技能还存在一定不足。
三是衡量智能财税人才的标准有待完善。以往学院评价人才的标准过于单一,仅靠平时表现和期末考试给学生评定成绩,这种模式不能全面评价人才,而且不能突出新技术、竞赛等方面对学生整体水平的影响。
四、高职院校智能财税人才培养路径
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应加速适应企业的需求,通过课证赛融合、跨专业联合发展、人才标准建立等方式培养新型智能财税人才培养。
(一)“适应+融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对照洛阳现代化产业发展需求,采用“适应+融合”的模式明确智能财税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是指以产业发展需求为指引增强财税职业教育的适应性,产业和专业紧密结合,财税工作过程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所要使用的新工具、应用的新技术就是专业要培养的内容,是人才紧密贴合市场需求;融合是指在大数据、智能化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新业态,财税工作也一样,改变了以往传统的纸表模式,而是使用新工具使财税工作更便捷、更准确,因此在智能财税人才培养中要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体系,加入大数据等内容的教学,使之更贴近数字化需求。因此我们把智能财税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义为:以“数智引领、德技并修”为要求,形成具备扎实的财税专业知识和技能,良好的信息素养、数字应用技术、创新能力、社交能力和知识跨界交叉融合的能力,培养服务于洛阳地区的“懂技术、精核算、能运营、善管理”的高水平应用型财税人才。
(二)“联合+对接”课程重构
以往传统的财税课程比较单一,仅涉及税务的相关知识传授,新技术应用下,课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加入大数据、智能化元素,因此要重构课程内容,目前财税课程安排的有税收基础、税费计算及筹划、财税实训,根据现在的授课内容,结合新技术进行重构,设计课、证、赛深度融合的税收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重构。将智能财税岗位需求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类:一是,初级主要要求的知识技能为会从事发票开具、分类整理、制单记账,会进行税务核算、纳税申报等,那么通过税收基础的知识学习,并考取智能财税1+X基础证书。那么为了配合考取证书,在税收基础课程设置是融入智能财税证书内容,目前税收基础课程第二学期开设,共72学时(其中实践48学时),在实践学时中利用其中的24学时进行智能财税初级证书的学习和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并弥补了以往税收基础技能实践内容空洞的局面,以往的税收基础实践内容主要为阅读案例进行讨论等,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缺乏具体的实践操作,那么通过课证融通将彻底改变这种问题,税收基础课程为全院会计类专业学生开设,那么通过该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财税知识技能并获取智能财税初级证书,提升自身智能化水平和就业竞争力,使学生获益;二是,中级主要要求的知识技能为会使用财税平台处理业务、从事复杂的财税业务核算、业财审核、代理、外包、筹划等,那么主要对接课程为税费计算申报与筹划课程,该课程为税收专业、财管专业、会计信息化的必修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共计72学时(其中实践48学时),在实践的48学时中融入智能财税中级证书实践教学内容及金税证书初级教学内容,实践内容要求全部机房上课,进行上机训练,克服了以往税费筹划课程实践内容仅为税费计算练习的尴尬局面,并与省级财税技能大赛内容对接,选拔优秀学生参加财税技能比赛,克服了日常学生训练不足的状况,使课程内容即是比赛,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技能;三是,高级主要要求的知识技能为面向智能财税共享平台、专业服务机构,从事基于大数据和数据挖掘技术的财税预测、决策、运营等,能从事税务筹划、投融资筹划的综合性工作。基于此主要对接课程为云财税实训课程,该课程主要是面对财税专业学生开设,第四学期进行,共计108学时(其中72学时),在部分的理论学时和全部的实践学时中融入智能财税高级证书考试内容、金税证书中级内容及衡信财税平台等内容,并融入技能大赛练习内容,培养财税专业学生参加财税技能大赛,提高财税专业学生知识技能,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2.跨专业联合。为提升学生大数据处理能力,开设相关大数据课程辅助培养财税人才,目前21级学生主要开设了大数据基础和大数据财务分析两门,那么在进行这两门课程时要紧密对接产业需求,以提升我校财税人才数字化水平为目标,实现跨专业联合,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财会学校教师要到其他先进院校学习,学习兄弟院校大数据类课程如何进行,邀请大数据软件开发企业讲师到我院培训;二是要到我校计算机专业进行集中学习,提升自身新工具应用水平。
(三)强化师资培训,提升大数据应用能力
智能财税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一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新技术应用能力的教师团队。新课堂教学,智慧教室的应用,信息技术的融入会使学生更有兴趣学习、更容易接受新技能,因此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技术能力,第一,创新意识要强化,高职教师首先自己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日常多学习多了解目前行业的先进技术,多参与创新竞赛活动等方式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第二,新技术技能提高,高职教师应定期深入企业一线,特别是选择高新技术型企业实践,了解最新的目前企业的财税应用技术、财税处理方法,财税管理等,收集相关教学案例,应用于课堂教学,同时在高职教师创新能力培养中要注重与企业合作共赢,会计学院应定期邀请企业的优秀的财税工作人员到校与教师交流座谈,介绍产业行业最新动态,也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中实践工作,将理论知识、科研成果更好地应用于实践,打破企业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壁垒,实现人才双向流动,人才价值最大化。
(四)制定标准,形成高职智能财税人才评价体系
评价高职智能财税人才应该打破平时的纸笔考试为主,应设计一套更适用于评价智能化、现代化的衡量标准。建立指标,主要分为以下四个层面:一是职业道德层面,主要依据对工作学习的态度、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考勤情况等进行打分;二是理论知识层面,主要依据理论课考试成绩判定;三是实践应用层面,主要依据平台操作能力打分,通过校内赛,班内赛等形式进行,为选拔竞赛人才提供依据;四是赛证能力层面,主要依据学生参加省市级、国家级比赛的成绩打分,以1+X证书通过数量打分。每项内容分值均为100分,然后乘以相应的权重,得出该生的最终得分,以60分为及格,80分以上为良好,90分以上为优秀,依据分数给予表彰、评优评先优先推荐、就业优先推荐给予奖励。
该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客观量化的评价高职层次学生的智能财税培养能力,为人才培养、企业用人提供一项参考标准,认可高职智能财税学生平时的表现,使高职学生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同时为学生建立智能财税指标档案,挑选出优秀学生在招生宣传、会计类专业入学教育时使用,增强其他新生对该类专业的认可度,树立学习的自信心。当然该指标还有一定的局限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正,以便于更加客观的评价人才。
(五)建立服务平台,提升财税人才社会服务能力
企业和我院会计学院应联合起来共同搭建财税服务平台,主要模式为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网络服务平台结合线下服务网点,平台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个模块:一是提供财税咨询服务;二是提供财会类资格证考试培训服务;三是提供线上线下企业与高校的交流空间;四是组建实地财税服务团队。通过该平台将企业、社区、高校联系起来,共同服务于洛阳经济发展。
从服务能力上看,该服务平台主要有三大服务方向:一是服务洛阳市企业,为其提供财税方面的服务,人才上的支持,降低企业财税、人力成本;二是服务于广大需要考取财税类证书的人群,该平台提供证书培训服务,由高职院校知名教师提供线上培训课程,辅助考生考取会计、税务等资格证书,为考生节约复习时间节约成本,提高通过率;三是为广大县域、农村提供服务,主要通过为农村小微企业提供财税咨询服务,为青年农民工提供相关财会知识和考取证书的机会,提高乡村地区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及青年农民的就业能力;四是为企业提供大数据财税服务,利用大数据技术帮助企业分析、决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