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析
2022-11-14姚楠
姚 楠
(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西安 710049)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陇原儿女在“条件艰苦、生态脆弱、基础薄弱”的生存环境下,为改变苦瘠的现状、提高生活水平奋勇抗争,铸就了耀眼的甘肃精神。甘肃精神作为地方精神的具体形态,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在陇原大地的生动体现。新时代,深入理解甘肃精神的基本内涵,充分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将其有效融入,对于高校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时代新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有重大意义。
一、甘肃精神的基本内涵
甘肃精神的核心是“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集中阐述了锲而不舍、艰苦奋斗,崇尚实干、不甘落后,简朴友善、诚实守信,开放包容、创新跨越的深刻内涵。
(一)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是甘肃精神的强大支柱
锲而不舍、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也是陇原儿女战胜一切艰难困苦的强大精神支柱。甘肃的自然环境极为严酷,频频爆发自然灾害。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精神,深深熔铸在陇人的品格之中。20 世纪50 年代起,治沙英雄石述柱,与全村人民一道,用汗水和心血创造了“民勤模式”的“宋和样板”,将昔日的逃荒村变成了如今生态效益双赢的小康村;祁连山深处的镜铁山建设者,住的是地窝子,吃的是骆驼草,通过人力拉运,肩扛手抬,将成吨重的机械设备从山脚搬运至山上,在茫茫戈壁滩上,一座现代化的钢铁之城——嘉峪关毅然崛起,这正是甘肃人民不甘落后、艰苦奋斗的结果。
(二)崇尚实干、不甘落后是甘肃精神的内在灵魂
崇尚实干、不甘落后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作风,也是甘肃精神的内在灵魂。受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因素的制约,甘肃在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社会治理等方面困难重重,甘肃人民始终埋头苦干、不断进取,赢得了较好的发展基础和前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最开始投入建设时,面临众多困难,但航天人从不后退,不断革新技术,在戈壁滩上立下了一座不朽的航天科学丰碑;创刊于1981 年的《读者》,以日拱一卒、慢火细炖的耐力恒心,坚持高质量、高品位、有温度、出精品,成为“中国人的心灵读本”和特色文化名片。过去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正是在甘肃人民迎难而上、付出努力的代代赓续中,创造了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的时代精神。
(三)简朴友善、诚实守信是甘肃精神的鲜明品质
简朴友善、诚实守信既是中华民族所推崇的道德情操,也是甘肃精神的鲜明品质。60 多年前,为支援西北建设,佛慈制药厂从上海迁至兰州,多年来凭借诚实守信、选材地道的品质,深受海内外消费者青睐;“水从门前过,远济友邻地”的张掖人民,建设节水型社会,累计将黑河水向下游输送百亿立方,湖区多种濒危的植物和动物得到救护和恢复,周边水域生态环境和发展质量持续改善;敦煌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几十年来先后照顾多位孤寡老人,诠释着简朴友善、诚实守信的品格。由此,简朴友善、诚实守信已内化为陇人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不断支持陇原各族儿女迎接更大风险挑战,实现一个又一个跨越。
(四)开放包容、创新跨越是甘肃精神的持久动力
开放包容、创新跨越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发展和结晶,也是引领甘肃精神发扬光大的持久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兰炼、兰化等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在兰州落户,投入西部建设,在包容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攻克技术难关,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长久以来,甘肃孕育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梯田精神、南梁精神、铁人精神、八步沙•六老汉新时代愚公精神等。如今,甘肃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迈进了小康社会的殿堂,摘掉了千百年来的“陇原苦,甲天下”的帽子。在党的民族政策照耀下,甘肃各民族长期相互包容、和谐共进,共同谱写了甘肃改革发展之歌,铸就了令人称奇的甘肃精神。
二、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一)甘肃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本土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内容就是引导广大青年回望红色历史,继承和弘扬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甘肃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蕴,造就了特有的地域文化特征。甘肃精神的提出,既实现了对本土文化的延续和创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生活化的宝贵资源。甘肃精神所体现的价值追求、优秀品质、道德力量,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要求、价值导向具有高度契合性,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也是在省内地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和宝贵财富。
(二)甘肃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大众化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大众化的实践价值有赖于形式的大众化。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其内容选择合适的方式和途径,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借助大众化的宣传形式,将其内化为大学生的观念和意识,转变为实际行为,让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跟潮流”。甘肃精神是陇原大地的精气神,是由甘肃人民创造的并为甘肃人民所认同的,充分反映甘肃人在思想道德、文化特质等诸多方面优秀的精神元素,为人们广泛接受和认可。通过弘扬甘肃精神,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多样性,推动素质教育在甘肃地方高校持续性创新。
(三)甘肃精神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具体化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灵魂。在具体工作中,高校应更多考虑遵循规律和尊重情感需求、关注物质利益又满足精神利益同向发力,实现教育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甘肃精神的丰富意蕴,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可多得的教育素材与生动案例,它合理自然地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生根发芽”培植了肥沃的土壤,为“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指明了方向,将其细化为符合甘肃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要求的具体行为规范,对在全省形成奋发向上、创新进取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激励甘肃地方高校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西部大开发的建设者和奋斗者有重要意义。
三、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性
(一)地方高校办学定位决定了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然性
解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首要任务,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和关键在于如何培育好人才的价值取向。甘肃经济建设和当地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重要人才来源于省内地方高校,各地市生源的大学生是其主要培养对象,他们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在甘肃各地市各领域就业,成为促进甘肃地方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部分人才一方面要具有当代青年大学生在思想品格、价值追求等方面的共性特征,另一方面还必须具有符合地方气质的个性品格。因此,甘肃地方高校的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甘肃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使然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在汲取甘肃精神的养分中深化情感认同、文化认同,肩负起建设西部的时代重任。
(二)甘肃发展趋势决定了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在新时代,甘肃国际陆地双向通道的功能更加突出,要实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抢抓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机遇这一宏伟蓝图,离不开当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积极创新。一方面,以甘肃精神为主脉,是推进立德树人、加强人才培养的精神养分和文化瑰宝;另一方面,甘肃的发展离不开以勇于拼搏、实干为要为准则的人才基础,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供给,这是甘肃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实现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相统一的主要路径。只有这样才能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为甘肃的文化繁荣贡献高等教育力量。因此,甘肃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决定了高校教育教学工作要把甘肃精神贯穿到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培养全过程中,贯穿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工作中。
(三)高等教育规律决定了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
当前,德育的中心地位日益凸显。甘肃地方高校开展品德教育工作,应着重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程度的不同层面考量德育要求、德育内容和德育实效的一致性。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不容忽视甘肃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思想、精神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深化大学生对甘肃发展的基本认识和深厚感情。甘肃精神为地方高校开展具体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文本,解决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途径、载体等问题,推动素质教育持续性创新,打造符合大学生发展需要的教育模式。因此,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决定了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现实的主导性和指导作用。
四、甘肃精神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
(一)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养成全过程,打造多维沉浸思想教育平台
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实践养成全过程,意味着高校要把甘肃精神作为教育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相融合,统筹规划、系统设计。一是在识甘肃活动中,积极探索开发式、情景式、体验式的思政模式,依托课堂实践活动、党课和青年大学习团课等,使学生感知甘肃长期历史发展的新成果。二是在爱甘肃活动中,组织进街道、进社区的多样志愿服务活动,进农村的支部共建活动,进企业的专业实践活动,把甘肃精神融入支部党日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在实践中培育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三是在促甘肃活动中,坚持发展德育,借助学生微宣讲、校庆等重大特色节日活动平台,加强学生美德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根据地方高校各自办学定位、专业特色、生源情况制定多样的技能训练方案,如民族院校开展甘肃精神的基础内涵教育、职业院校注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师范类院校更多考虑对甘肃精神宣传手段的创新教育等,在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的过程中,为繁荣甘肃提供充分的智力支持。
(二)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学风建设全过程,打造学专融合学风建设平台
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学风建设全过程,旨在将甘肃精神品质融入教师的治学中,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干和创新能力,实现专业教育与德育二者的有机融合。一是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学业发展中。高校思想教育要注重发挥专业的载体作用,以讲座报告、课程导论等形式邀请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科学合理进行符合自身实际的职业生涯规划,绽放精彩人生。二是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科技活动中。各院校要紧密结合各层次、各行业、各领域在学校举办相关的科技活动。三是将甘肃精神融入学生专业学习中。围绕不同学生专业特点、学科风格、培养特征等,进行分层次、分类型的特色思想政治教育。此外,地方高校应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教室、聊天社区、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甘肃精神,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作甘肃精神题材的各种网络作品,提升学生思维创新和动手能力。
(三)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素质发展全过程,打造幸福成长素质发展平台
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素质发展全过程,意味着将甘肃精神内涵贯穿到学生个性发展、校园文化活动、人才培养体系中。一是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中。充分利用学生社团活动这一重要载体,如心理建设社团可将甘肃精神纳入日常的健康教育范围。声乐社团、舞蹈社团等可积极创造相关的宣传素材,引导学生社团把兴趣爱好变成社会责任意识,把课余兴趣变成有益于社会的实践。二是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的文化体验中。结合校园文化实际,组织开展学生素质拓展活动,在校园人文景观、自然景观设计里,融入甘肃精神元素,达到实用、审美和教育功能的高度。三是将甘肃精神融入大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中。在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尊重并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成为现实的需要。高校应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针对不同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文化情结,运用多种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和通俗且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把理想信念教育、红色文化教育与甘肃精神的弘扬有机融合,切实把甘肃精神融入学生个性化成长之中,实现个人和谐发展。
结 语
新的历史起点上,甘肃要狠抓机遇,实现更高质量发展,归根到底是甘肃人自己要有奋发进取、永不懈怠的精神支撑,要有持之以恒、向上攀登的远大抱负。新时代,我们要弘扬甘肃精神,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大学生努力用智慧和汗水积极创造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的业绩,为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