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事求是在百年党史中的发展与运用
2022-11-14马文静
马文静
(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延安 716000)
引 言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是一本无数共产党员用血泪、汗水、勇气和智慧书写的教科书,回看百年光辉岁月,可以不断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砥砺前行。百年党史中实事求是的发展与运用,从时间轴来看,学界普遍倾向于将其分为四个阶段:一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21 年7 月-1949 年10 月),这一阶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确立,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运用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理论成果,带领人民“站起来”;二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1949 年10 月-1978 年12 月),这一阶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遇重大挫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第二次飞跃的准备期;三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 年12 月-2012 年11 月),这一阶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并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带领人民“富起来”;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 年11 月至今),这一阶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不断丰富发展,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三次飞跃,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领人民“强起来”。在此基础上,本文以党在四个阶段产生的三大理论成果为主线,沿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路径,研究不同历史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与运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与运用
实事求是并非马克思主义的首创,但其丰富内涵却由马克思主义发现、揭示并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进行改造和解读,成为人们认识、改造世界的理论武器。早在汉代,《汉书》中就已经出现过关于实事求是的表述,用于形容河间献王刘德在研习学业、为人做事从不人云亦云、只关注表象,而是坚持深入探寻,挖掘本源和真相。虽然缺少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中的时代特征,但也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原则。此后,实事求是从用作求学态度逐渐转变为一种认识问题、追求真理的工作态度和思想方法。
(一)形成与确立
党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创始人毛泽东在青少年时期就已经开始探求革命真理,常常和好友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农村、工厂考察,了解普通工人、劳苦大众的思想诉求。十月革命后,众多青年学者、仁人志士开始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毛泽东在其主导编著的《湘江评论》中热情歌颂十月革命,认为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将普及世界,应当效仿,马克思主义是一面旗帜,将引领我国取得革命胜利。不难发现,毛泽东在早期的论述中已经具有了实事求是的思想内涵。中国共产党从1921 年成立开始,便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然而如何挥动马克思主义大旗,正确发挥引领作用,以何种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何种思想路线引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成为共产党人面临的重大难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毛泽东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不断实践、反复论证中,找到了实事求是这一正确的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与确立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壮大紧密相关,1921 年到1927 年,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经历国民革命和大革命失败,毛泽东深刻意识到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农村力量的重要性,次年便发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从理论层面阐释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依据和形成条件,紧接着发表《井冈山的斗争》,从实践层面检验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合理性,两本著作理实结合,从思想根源上找出了红色政权存在的背景、条件。1930 年,毛泽东发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将井冈山斗争比喻成星星之火,充分利用能够让自己成长壮大的空间,随后发表《反对本本主义》,阐述了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的根本原则,强烈批判了主观主义、教条主义思想。
毛泽东的几本著作始终保持了两条清晰的思路:一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立足当时的具体环境,加强了党的组织管理和宣传教育;二是善于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坚持革命纲领。遵义会议结束了党内左倾冒险主义统治,毛泽东实事求是原则成为党内共识,六届六中全会实事求是的概念伴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任务被首次提出,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领导地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正式确立。实事求是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科学的态度。毛泽东认为“实事”就是物质世界中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从物质的客观性出发,“实事”是实事求是的逻辑起点,“求”指的是去研究,求之关键即“实事”,“是”是一切客观存在的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即客观规律,这也是求之归宿。实事求是的含义、目的、作用和实现方法表明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特征。
(二)具体运用
全民抗战时期,民族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实现民族独立,共产党人与国民党主动言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鉴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惨痛教训,党中央始终保持独立,有理、有节、有利地对待顽固派,历史上著名的挺进大别山、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等军事部署均体现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也出现过一些失误和偏差,但只要及时得到调整,便能重新将党的路线带回正途。例如,对在土地改革过程中重新出现的“左倾”冒险主义坚决纠正,指出土地改革的目标是消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而不是消灭地主,并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城市,并要求全体党员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不为敌人的“糖衣炮弹”所动,对党员干部思想及时教育,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逐渐成为历史丰碑。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之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准备期。这一历史时期,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进行多方探索,克服种种艰难险阻推动了毛泽东思想的延伸和发展。然而不幸的是,为了改变我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的贫苦落后的窘境,1957 年后党的指导思想产生巨变,抛离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指导思想主观臆断,经济建设急于求成,阶级斗争迅速扩大,以致1958年确定了错误的总路线,相继发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严重受挫。
1961 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认识到实事求是原则的重要性,对党内“左倾”错误坚决抵制和纠正,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恢复实事求是优良传统。之后,邓小平提出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保持生机与活力是源于其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结合时代特征推陈出新,并反对两个“凡是”方针,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与运用
(一)丰富与发展
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这一时期,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得到丰富和继续发展。1982 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第一次以明文的形式被写入党章,被明确地阐述为:“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面对国际局势的变化,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既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又要坚持与时俱进,顺应天下大势,以实践之需创造创新。1992 年,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八个大字写入党章。
进入21 世纪,20 多年的发展将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推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国际影响力增强,各种矛盾也更加尖锐复杂,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认真分析国际局势,认真总结得失,提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2002 年、2012 年在党的十六大、十八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增添“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新内容,并沿用至今,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
虽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多次修订,具体内容随时代发展加入了更多内容,但均未改变其内涵,始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二)具体运用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目标一致,这一阶段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目标是扫除社会主义道路建设障碍,带领各族人民“富起来”,其具体运用集中体现在邓小平理论上。一是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肯定,深刻指出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革命胜利,归根究底,在于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二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路线的选择,清楚地认识到改革中国问题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方向,形象地以“不管黑猫白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来比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选择,做出精辟的论断:“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充分尊重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四是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邓小平看到了发展以后的问题并不少于发展问题,江泽民提出:“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实践表明,三者关系处理得当,就能总揽全局,保证经济社会顺利发展。”胡锦涛由此提出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度有机结合起来的科学发展观。五是在外交政策的抉择上,邓小平诊断出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提出党中央在对外关系上的领导方针,为国内发展赢得了相对和平的环境。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发展与运用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一是从理论上提出了基于中国本土化实践需要的原创性治国理政新思想,在理论层次上直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飞跃;二是从实践上直面时代问题,系统回答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问题,以中国的实践直接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论的飞跃;三是在精神方面,强化了中华儿女对优秀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华的自信,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精神层面的飞跃。
(一)完善与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前几代领导集体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的把控的基础上,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进一步延伸和扩展。中国共产党靠实事求是起家,并发展壮大,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就能做出符合客观实际和社会规律的方针政策,就能不断带领党和人民取得建设事业的胜利;反之,党和人民的事业就会受到阻碍,甚至严重受挫。关于党如何更好地坚持实事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群众路线这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新工作方法。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了使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能够适应不确定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以发展的眼光提出实事求是不是一成不变、一劳永逸,而是一个不断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应立足国情,不断修正,坚持真理,敢于创新。
(二)具体运用
进入新时代,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中央立足宏观环境,指出坚持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是坚持党的领导,要求全体党员必须将实事求是运用于工作全过程中,不断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因此,在具体的实践中,开展党的教育活动、党史学习活动,以实事求是引领党的思想建设。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已经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然而,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并未发生改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历史定位也未发生改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具体运用的着力点是“求实”,即将工作落到实处,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问计于民,广大党员干部应当深入基层,努力调研,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困难与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