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之中
——以“枫桥经验”为例

2022-11-14

活力 2022年1期
关键词:枫桥经验枫桥传统

刘 乐

(中国传媒大学政府与公共事务学院,北京 100024)

引 言

当前,中国发展正处在历史交会期,我们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同时,这也是党的十九大确定的“两步走”战略的开启之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2021年,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党和国家历史的又一件大事、又一场盛事。与此同时,百年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走到今天,面临着如何更好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如何更好地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复兴的重大时代课题。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广大人民的更高要求不仅直接反映在物质文化生活上,也对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社会治理相关方面有了更高期待。因而,如何进一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融入当代社会治理,有必要认真思索与探究。

一、社会变化及治理挑战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结构日益被打破。新时代下,改革开放处在持续深化之中,同时我国社会也随着城镇化持续推进。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我国的社会结构变动显得异常剧烈且多变,增加了社会治理的难度。而城乡之间的大规模人口的急剧无组织流动,加剧了治理环境的复杂性。城乡社会结构的变动、无组织力量的大规模流动、社会规则变迁滞后等因素,进一步催生了各种社会冲突的产生,增强了社会系统的结构性压力和社会主体间的互动张力。而既有治理机制无法有效地应对社会难题与化解社会矛盾,这使得社会治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

信息技术的应用普及与发展,也进一步凸显了当前社会治理环境的复杂性。大数据时代下,难以控制的舆论对传统国家的安全疆界具有极大的冲击力。随着各种传播技术和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各类信息得以在多种渠道之中进行流通,人们因而能够便捷地获取丰富的信息,并不受时空拘束地参与到讨论和传播之中。但在数据的洪流之下,受到无数碎片化信息的裹挟,用户实际上难以做到辨清真假虚实,而这正表明了网络新媒体所具有的极强开放性、参与性和去中心化特征。正是由于信息的产生和扩散方式发生了急剧转变,传播内容变得难以预期,而传播速度更是难以想象。因而,在“万物互联”的信息时代,更易导致各类混淆视听的谣言在网络空间四起,而谣言在网络空间中一经传播便快速生成了公众舆论。正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出现的一些谣言,其散播在某种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稳定及对疫情的控制。事实上,互联网、大数据使各种社会问题在社会治理环境下受到不断激活和放大。信息传播、交互方式、信息集聚程度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问题的累积与扩散更具随机性,进一步加大了社会治理的难度。

由国家治理面向社会治理,治理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政府在逐步实现职能转变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自身简政放权。在这种社会背景下,我国正从传统的以政府管控为主的社会管理模式向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政府的简政放权为社会组织和公众等主体参与政治及社会治理提供了良好契机,使得社会领域呈现多元共治格局。社会组织通过多渠道深入参与公共治理的多个领域,并使得社会创新活动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公众的参与开放程度在逐渐提升,其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渠道比较畅通,参与途径日益多元,参与层次持续深入。这也使得多元主体间的互动呈现复杂性特征,进而对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

改革开放发展至今已有四十多年,人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显而易见,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万众瞩目的伟大成就。但与此同时,社会矛盾开始逐一浮现,群体性事件也在增多,良好的社会秩序受到了严峻挑战。在新时代背景下,这些治理难题亟待攻克。

作为走过五千年悠悠历史长河的文明大国,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中国的人民积累了大量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直至今日还具有相当的活力与价值。而在新时代下,如若能将这些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治理之中,不仅能充分展现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的政治价值,还能极大地促进社会的和谐有序。

二、传统文化所含的治理价值

作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传承至今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伟大民族绵延数千年仍能持续向前的动力源泉。而我党自成立之初,就坚定不移地担当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枫桥经验”充分体现了其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努力挖掘和科学传承,使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价值和作用得以充分彰显。

在中国古代,“和”与“有序”一直是儒家绵延发展中历代传承者孜孜以求的伟大理想和追求目标。“太和”“礼之用,和为贵”“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具体表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和谐有序的思想理念。李约瑟(Joseph Terence Montgomery Needham)在研究中发现,“和谐”是中国古人对自然态度的最关键概念。中国古人在自然界中寻求秩序与和谐,并将这种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视为一系列社会政治关系的理想状态。因此,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思想家不是以敌对的态度试图去征服大自然,而是试图去了解它。“和谐”不仅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诉求,也影响了人们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人皆有不忍之心”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思想主张,从人与人的关系层面来看,“和谐”与“秩序”是共通的。

处于新时期的“枫桥经验”,以“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为着眼点,充分向世人展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从实践的角度来看,“枫桥经验”不仅在社会基层治理和纠纷解决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也在维护社会和谐与秩序方面展现了其价值功能。以其在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管理服务体系方面为例,相对严密的治安防控体系有利于提升公民生活的安全感,基于此枫桥镇建立“点、线、面”相结合的完备体系。据国家统计局统计,近三年来,中国公众安全感满意率连续下滑,而枫桥镇群众的安全感却连续上升。在构建社会治理服务体系方面,枫桥镇坚持“标本兼治、调防并举、注意预防”的方针,不断开拓和完善社区矫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养老服务、社会救助等领域的服务,并取得了实效。以上以“枫桥经验”为例的这些做法,无不展现了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今社会治理中所体现的政治价值,而这一坚实思想理论基础也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和谐与有序。

孟子以“民贵君轻”为基本出发点所提出的“仁政”,不仅在我国古代政治思想中享有崇高地位,而且对后世也颇具深刻影响。其所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安民、养民、教民的具体措施,可谓无所不至。而现今的“枫桥经验”也借鉴了这种民本思想,其在教育、救助、养老、维权、治污等民生相关领域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积极探索。例如:枫桥镇在乡村组织的“舞蹈节”和民间艺术展览,既提高了村民的身体素质,陶冶了村民的情操,又加强了精神文明建设;枫桥镇敬老院与大干溪村鸿泰养老中心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养老服务,实现了“老有所居”“老有所养”,解决了村民养老的后顾之忧;枫桥镇慈善协会、党员志愿队筹集经费全部用于受灾群众、贫困户、残疾人、贫困学生等。“枫桥经验”借用民本思想所进行的新尝试与新探索,一方面满足了民众对社会生活保障上的需求,另一方面极大程度地实现了基层社会的稳定有序。正如在“纪念毛泽东同志批示‘枫桥经验’50周年大会”上,孟建柱强调,“各地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枫桥经验’的时代意义,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李培林认为,社会治理就是要让人们过上好日子,好日子就是衣食丰足、幸福平安、和谐有序。因此,我国当前的社会治理目标和向度不仅要强调对经济的建设,同时更要注重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所重点关注到的“民本”,从而实现人民平安幸福、社会和谐有序。近年来,党中央对促进社会和谐与维系良好秩序的高度关注,提出“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梦”“幸福中国”等一系列相关目标。这些无不体现了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所蕴含的深刻政治价值,向人们阐释了社会治理的向度是人民最大化的幸福,即“和谐”与“秩序”。

就社会治理而言,对于“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总是具体的。因此,从目前凸显出来的社会矛盾来看,我国当前需要进一步发挥传统文化在社会治理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以此更好地处理当前在社会治理中所出现的弊病。

三、积极融入对策分析

作为新时代社会治理可供借鉴的生动模板,“枫桥经验”展现的是一种新型治理创新模式。“枫桥经验”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使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其特有作用。

首先,以德治扬正气。在社会治理中充分注重德治,挖掘并弘扬孝文化、民俗文化等传统文化,从而在潜移默化中使人们受到传统文化的柔性滋养。这种滋养不仅增强了民众的文化自信,同时也促进了文化自觉地形成。举例来说,建设社区文化家园有助于基层社会更好地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并满足了广大城乡居民的精神需求。在时代发展中传承意蕴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并赋予其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这种双向互动所带来的积极回馈,成为现代社会治理不断发展创新的强大动力。此外,对德治的重视,也为社会治理争取到更多共情与支持。

其次,以礼治润人心。将社会治理与我国传统礼治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弘扬我国自古以来的道德伦理精神。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的耳濡目染,民众逐渐自觉形成较高的道德素质,养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有利于促进当地社会的崇德风气。通过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宣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所突出重视的精神品质也将进一步得到弘扬。此外,良好社会风气的熏染,使民众不仅自觉形成较高的道德素养,且在为人处事中自发建立一个清晰且较高的道德标准,进而有利于其更好地维系个人家庭关系,进而更好地维持其人际关系。这些归根结底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了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

再次,以自治增活力。我国古代儒家政治思想中的“民本”,即以民为本,因而要将社会治理的权力进一步下放于人民群众,即作为主体的公民,人人平等、命运共担,同时强调公民需要发挥其主体意识,真正做到人尽其责、落实到行动并回归实践之中。此外,这也有利于形成多元化参与治理格局,推动构建我国的社会文化。充分发挥大众积极性、实现基层社会自治,标志着我党在新时期在社会治理上有了更高层次的规划与创新,呈现党委、政府、社会共同治理的新兴局面。而将这种充分发挥主体积极性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着眼于传统文化,首要展现的便是“民本”的思想,体现了对人民向往美好社会生活的回应与关切。

最后,以法治强保障。作为社会治理的“筋骨”所在,法治显现为自治和德治的边界与保障。对法治的把握,要着眼于让大众能够感受到社会的公平正义。我国在治理过程中,十分注重依法治国,但不可一味地单一依靠法治。随着时代的不断向前,基层自治不断深入展开,人民的政治意识不断觉醒,开始越来越多地以主人翁的姿态来面对社会政治。在此种背景下,如若在社会治理中仅单一地依靠依法治国,尚且不足以应对当前社会出现的种种纷繁复杂的问题。因此,上述以道德来治理基层社会的重要作用开始逐渐凸显,充分展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成为必要。

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与社会的迅速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层出不穷的社会矛盾,这些矛盾给社会治理机制带来了相当严峻的新挑战。面对种种新挑战,我们只有充分认清社会现实,使社会治理紧随时代发展潮流而创新,才能切实提升治理的效能。

结 语

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治理,不仅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而且彰显了与时俱进的治理智慧。在治理过程中不断发挥创新精神,并以此不断推动传统文化的去糟取精与渗透发展,进而形成了一种颇具中国特色的新型政治文化,这种双向互动不仅使我国的政治文化的特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使我国传统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与发展。这需要全体中华儿女“撸起袖子加油干”,特别是广大青年。青年人正处在为民族复兴大业贡献力量的青春时刻,应感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广大青年应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高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谱写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华章。

猜你喜欢

枫桥经验枫桥传统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枫桥夜泊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坚持发展“枫桥经验” 创新枫桥警务模式
———记诸暨市公安局枫桥派出所
老传统当传承
枫桥夜泊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新常态下社会矛盾的多元解决机制的重塑
“政经分开”的“枫桥探索”
基于“枫桥经验”的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