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历史进程分析
2022-11-14杨前智
杨前智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委党校,安庆 246600)
党在多次重要工作会议当中,不断强调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旨在不断推进社会转型升级,在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及国内环境下,强化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地位,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伟大复兴的道路。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改革开放的侧重点也会存在较大的不同,因此在政策实施中应该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真正了解我国现阶段的发展任务及目标,体现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及时代价值。加强对改革开放发展历程的探索,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在未来发展中更具针对性和目的性,真正解决社会前进中的困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良好的内部及外部环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当下,也要积极创新思想,踏实做好每一项实践工作,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开启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一、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一)对内改革
1.农村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农村贫困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只有不断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才能找到改革开放的突破口,引导全国加快改革开放进程。小岗村“包产到户”模式的实施,为全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在集体所有制背景下真正增强了土地使用权的灵活性,体现人民群众在构建美好生活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发挥群众的聪明才智,为解决全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奠定了基础性保障。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群众可以实现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有效协同,体现群众的主体性,真正解决了过往发展模式下的粮食危机问题。借助于改革开放的契机,乡镇企业也在逐渐增多,实现乡镇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群众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增强了乡镇社会的聚集效应。在产权制度改革背景下,乡镇企业向个体经济和股份制转变,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2.城市
农村改革工作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也推动了城市的改革进程,特别是在十二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对于国企改革、所有制结构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内部条件。在《中共中央过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当中,对于改革工作的细则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引导企业的发展,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增添动力。特别是在过往发展模式下,国有企业的僵化性问题逐渐显现,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必须促进自主权的扩大化,真正降低政府的干预,因此国企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实施,突破了国有企业发展的瓶颈。进入21世纪后,现代产权制度逐渐成熟,混改工作全面推进,有利于降低国有企业的风险,创造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当前经济体制中的价值与意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逐渐形成,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矛盾问题。
(二)对外开放
在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与世界发展轨迹严重脱节,这就导致在对外交流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无法与其他国家保持平等的对话地位。在开放政策的引导下,我国加大了对经济特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旨在增进与其他国家的经济交流,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增添活力。邓小平同志针对我国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和国际形势,提出了对外开放的伟大构想,沿海城市的对外贸易逐渐增多,外资进入国内,真正推动经济体制的改革。在经济特区的推动下,我国生产力水平逐步提高,同时在对方开放的过程中借助于其他国家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资源优势等,借鉴先进经验并融合我国发展经验,构建了全新的开放格局。对外开放政策的全面实施,也使更多国家重新认识了中国的力量,真正提高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增强了对外话语权。
二、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
(一)问题导向的客观性、科学性及时代性
在改革开放的实践当中,我党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旨在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实践问题,增强整体发展活力。问题导向具有客观性,即问题本身是存在的,改革开放的目标是对既有问题进行分析与处理。比如,在改革开放前我国面临贫穷的状况,那么改革开放初期的目标就是促进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逐步改善群众的生活条件。既有问题的存在是推动改革的重要动力。在改革开放中,我国实现了农村改革与城市改革的协同发展,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逐步改善了经济状况,突出性社会矛盾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问题导向的科学性,主要指在问题的变化中寻求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法。特别是在社会变革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也会呈现出新的特点,改革开放工作应该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的科学性,从试点项目入手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比如,从小岗村到深圳特区的发展进程,彰显了问题导向科学性在改革开放中的价值,满足了制度化及系统化发展的要求。问题导向的时代性,主要指在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改革开放工作,在了解现实性问题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实践工作,特别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诸多新问题也暴露出来,只有真正强化时代意识,才能体现改革开放的战略价值,引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工作。
(二)确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则
改革开放的提出,真正解决了过往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同时使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更加牢固,使我国发展建设进入了新时期。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党存在迫切想要改变社会面貌的情况,导致出现急于求成的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忽视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邓小平同志基于当时的社会情况,指出了党在领导中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目标及任务要求,将我国社会发展拉回到正轨当中,强化了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的优势。随着“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提出,党的核心思维得到巩固,在改革开放中创造了坚实的基础保障,这是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奋斗和前进的前提。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许多重大机遇和挑战,只有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才能真正把握改革开放的契机,以更好的姿态应对挑战,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针对改革开放中的风险问题,需要以强化党的领导地位为重点,在时代潮流中把握正确方向,增强我国的综合实力。
(三)明确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在社会经济发展面临巨大阻碍的情况下,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战略,对于经济建设工作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有助于明确建设目标,真正使社会发展步入正轨。在现代化强国建设中,更应该坚持改革开放战略,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获得强劲的动力。改革开放政策提出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严重的桎梏,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受到影响,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不仅使对外投资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得到快速提升,而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更具目的性,实现了对社会各界力量的统一联合,我国在富强民主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改革开放工作的持续推进,是构建现代化强国的重要途径,必须始终遵循改革开放的政策要求,为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改革开放前,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差距在不断拉大,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十分不利,而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我国迅速跃居世界强国行列,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党的十九大工作会议明确了新时期改革开放进程中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及战略安排,为现代化强国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理论支持。
(四)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改革开放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体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宗旨,旨在协同各族人民共同参与到国家和社会建设当中,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自改革开放实施以来,我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时代,我国应在逐步提高经济水平的前提下改善国内民生,创造稳定安全的外部发展环境,真正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与精神需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体现了实践工作中的人民性。
任何一个阶段的改革开放工作都体现了人民的重要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无论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都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地位。在新时代环境下,习近平总书记结合历史发展的成果和经验,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真正从人民的立场出发思考问题,使得改革开放工作真正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在党和群众的联合下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在人民群众当中蕴含无穷的智慧,只有在改革开放中始终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才能在巩固改革开放成果的同时,为未来发展增添活力,使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三、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趋势
通过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及实践可以看出,改革工作在不同领域的侧重点有所差异,如农村改革中的土地承包和城市改革中的所有制改革,两者的密切协同真正使人们的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改革工作呈现出渐进式的特点,通过试点区域的建设积累丰富的经验并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如今混改工作也已经取得了伟大的成果。“摸着石头过河”是改革开放中的正确做法,在了解实际情况的前提下采取正确的措施,真正降低改革开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负面影响,应对社会转型背景下的诸多挑战。经济建设始终是改革工作的中心,我国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但是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改革不平衡及不充分等问题的存在会对社会发展形成限制,因此应该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解决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全面深化改革做出了重要指示,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性及国际性问题,更要从顶层设计出发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在国际经济发展下行的背景下,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也应有所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的重要工作,还应促进经济体制与其他体制密切融合,包括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和生态体制等。全局性发展是当前改革开放的主要途径,需要从全局角度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问题,在均衡发展中共创伟大的改革开放成果,真正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面对日益复杂的问题,必须从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双重视角出发,提升实践工作的协同性,避免局限于过往发展理念而影响改革开放的整体成效。
结 语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真正增强了我国的综合竞争力,对内改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对外增进与其他国家的交流,提高我国的国际社会地位。在长期历史实践中,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是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思想理论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应该明确改革开放的新任务及新要求,真正做到与时俱进,遵循历史逻辑,促进全面深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