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丝绸之路及新丝路精神对中阿交往的重要性

2022-11-14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饶力铭

办公室业务 2022年8期
关键词:新丝路中阿阿拉伯

文/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 饶力铭

中阿交往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打开了中阿交往的大门,从此以后,中阿步入商贸和平发展的阶段,在千年的历史中,中阿互相扶持经济发展,始终坚持经贸合作,将商业往来逐渐拓宽成经济、政治、文化多方面的交流。新时代提出的新丝路精神进一步加深了中阿交往,对中阿交往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

一、古丝绸之路与新丝路精神的内涵

古丝绸之路是连接欧洲、亚洲以及非洲的商业贸易路线,其对于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张骞出使西域成为我国经贸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由于其开拓的商路中丝绸制品具有最大影响力,因此该条商路被称为丝绸之路。该路是沿线各国商贸交往的产物,将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紧紧联系在一起,促进了中阿的友好往来。

丝绸之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逐渐形成了新丝路精神。新丝路精神的主要内涵有和平合作——将务实合作扩大,向阿拉伯提供合理援助,维护其共同利益,实现和平共赢;开放包容——倡导文化包容,尊重他国的发展模式与文明,主要面向亚欧非的同时向全部友好伙伴开放;互学互鉴——培育丝路精神,培养国际人才,加强教育的合作;互利共赢——坚持互利共赢的战略,将利益汇合点逐步扩大与深化,打造新丝路的战略枢纽。

二、古丝绸之路与新丝路精神对中阿交往的重要性

(一)增强经济往来。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新丝路精神,都对中阿的经济交往具有重要意义,古丝绸之路上的丝绸贸易带动了阿拉伯及其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也对古代中国的消费欲望产生了极大的刺激,将古代中国与阿拉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创建了古代中国与阿拉伯友好交往的形势。新中国成立之后,阿拉伯与中国快速建交,开始频繁进行经济贸易。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中阿加强了务实合作,充分落实了和平合作的丝路精神,将中阿在经济上的互补性最大化发挥,使中阿之间的资本、商品以及技术自由来往,贸易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国持续向阿拉伯提供合理援助,利用其深远的历史和自然文明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二)加深文化交流。古丝绸之路与新丝路精神为中阿交往提供了深入的文化交流。唐朝时期,阿拉伯把具备造纸术技能的工匠从丝绸之路带回撒马尔罕,使古代中国的四大文明之一造纸术获得进一步传播。而阿拉伯的宗教也在丝绸之路的发展中传入中国,其中最著名的拜火教曾受到南北朝多位皇帝的支持,在地方受到推崇,虽然该宗教在宋朝的影响不大,但其宗教风俗被塔吉克族与维吾尔族吸纳,逐渐发展成为民族文化。新丝路精神的提出更方便了中阿文化的交流,中阿通过文化合作协定的签订与文化合作执行计划的签署增强了国家层面与人民层面的文化交流,不断增加的文化合作项目使中阿文化交往更加深入,将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落实于文化教育的交流之中。如今中阿双方更加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中国将阿语教育纳入诸多高校,培养大量国际人才,阿拉伯也开设了多所孔子学院,为中阿文化的深入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中国已经在多个阿拉伯国家开设孔子学院与孔子学堂,至今已经培养了7万名学员。在华的阿拉伯留学生在两年间增长了17000多名,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6%。去往阿拉伯国家留学的华人人数也在不断增加,每年平均增长率达到了21%。中阿双方通过充分发扬互学互鉴的丝路精神,积极吸收对方优秀的文化,做好本国优秀文化的输出。

(三)降低发展风险。中阿通过丝路精神的共识降低了各自发展的风险,中国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需要确保充足、长期且稳定的能源以供应经济发展,而中阿的友好关系使阿拉伯丰富的能源成为中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将中国在快速发展中面临的能源不足风险有效降低。新思路沿线的国家身处动荡地带,而21世纪该地带的战略真空使中国西陲面临着巨大的军事压力与风险,与阿拉伯的友好交往与深度合作将西部地区的发展进一步提速,为中国西陲的军事安全带来了一定保障。阿拉伯国家也通过中国的援助降低了发展的风险,当其面临威胁时,中国作为其友好的后盾,为其安全稳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备力量,与阿拉伯保持的友好交往关系使中国成为其最可靠的盟友。

(四)巩固政治安全。古丝绸之路与新丝路精神还为中阿双方带来了政治安全保障。中阿双方在政治方面交往密切,处理国际事务时双方互相支持,中国始终坚定支持阿拉伯的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与帝国主义,坚持帮助其进行维和斗争,阿拉伯也在联合国为中国争取诸多权益,帮助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坚决支持中国和平统一台湾。除了领土问题外,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还是新丝路精神的提出,都为中阿双方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进而促进了政治的稳定。对于中国来说,人民生活得到保障,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是对政治稳定的保障,而丝绸之路的开放将我国边境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起来,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有效提升,缩小了中国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使中国的地域发展更加平衡。

三、古丝绸之路与新丝路精神影响中阿交往的案例

(一)海上丝路。中阿的合作关系在古丝绸之路与新丝路精神的影响下逐步从战略合作关系向战略伙伴关系转变,新丝路中提出要加强中阿的务实合作,海上丝路的建设即是中阿友好关系的体现。阿拉伯具有非常丰富的海洋资源,在国际上具有较高的资源地位。随着中国与阿拉伯所有国家完成建交,阿拉伯国家对于与中国合作共同构建海上丝路的意愿非常强烈,21世纪加强的海上丝绸之路中有一条路线途经东南亚与南亚国家,向西路过红海、地中海后最终到达欧洲。而阿拉伯正好处于交汇地带。阿拉伯在响应“一带一路”方面保持积极的支持态度,当前已有18个阿拉伯国家和中国签订了合作文件,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奠定了基础。中阿双方在海洋渔业的开发中加强对海洋渔业的保护,中国将水产养殖方面获得的成果与捕捞领域研究的成功技术分享给阿拉伯国家。除此之外,在援外培训项目中加强对阿拉伯渔业的培训,深入进行技术交流。中阿双方还需要注重对海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阿拉伯联合开展生态监测,主要针对海草床以及珊瑚礁等较为典型的生态系统,对其作出健康评价,并参与海洋生态的保护修复。还可以与阿拉伯共同筑造海洋生态的监测网,完善海上污染的防治工作,建立应急机制。海上丝路还需要中阿双方共同应对海洋领域的气候变化。共享气候监测的成果,联合开展海域多方面检测活动,中国可以为阿拉伯提供技术支持与科研人才,不仅注重合作结果,也注重阿拉伯应对海域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使其获得更长远的发展。

(二)天基丝路。与阿拉伯国家的航天合作是新丝路精神的重要体现之一。中阿关系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双方在各个方面的合作都在深入进行,航天领域是中阿双方极为重要的合作领域之一,在丝路精神的支持下,双方积极进行“天基丝绸之路”的共同建设。该丝路指的是中国充分发挥自身在航天领域拥有的优势技术,主要围绕航天发射服务、深空探测以及航天工程中基础设施的各项建设等航天议题,将航天资源进行整合后积极开展的国际航天合作。从宏观层面上看,航空丝路的合作有利于维护外空安全,进行航空市场的开发;从微观层面上来说,中阿双方针对某项航天航空技术或航空项目进行深度合作。中阿双方早在2007年就合作了独立航空领域,在2014年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该阶段中,中阿双方在航天科技方面的合作完成了机制化和模式化的进步,向多样化发展。截至2019年,中阿进行的航天合作项目数量已经达到了21个,为双方的航天事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在航空合作发展的过程中,中阿双方以古丝绸之路奠定的合作关系为基础,将新丝路精神作为合作共识,共同促进天基丝路的发展。

(三)数字丝路。数字丝路是2017年首次提出的发展模式,其将数字经济与新丝路精神结合起来,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中阿双方具有较高的政治信任,且阿拉伯对于新丝路精神高度认可,对于一带一路的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同时阿拉伯国家非常重视数字经济,期望通过经济转型促进国家的新发展。阿拉伯的大多数国家于2018年推出了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战略,将其作为重要发展目标,积极构建数字化经济,但其发展速度有限,此时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外交关系使其通过数字丝路,获得中国对其数字经济发展的指导与帮扶。阿拉伯国家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缺乏完备的基础设施与人才,中国通过精准对接,加强阿拉伯国家数字基础设施的建设,帮助其改善数字经济整体发展的环境,通过合作办学为其提供专业的数字化人才。中阿双方持续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双方数字经济的发展。

四、结论

总而言之,古丝绸之路与新丝路精神的提出对于中阿交往具有深远的影响,古丝绸之路为中阿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和平发展的基础,新丝路精神的提出使中阿交往更加深入,未来中阿交往将会在丝路精神的持续影响下获得更大的发展,为中阿双方创建共赢的局面。

猜你喜欢

新丝路中阿阿拉伯
新丝路
第五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
阿拉伯国家宣布举办男装秀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亮相古都:“中晟时尚之夜”欢迎晚宴在西安举行
中阿关系
连南踏上“新丝路”